半导体国产替代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晨报-20251010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10 15:22
核心观点 - 大类资产配置模型对2025年10月的信号为股票和黄金正向、债券负向,行业复合趋势因子长期累积收益达122.66%[3] - 半导体设备行业面临美国政策持续打压,但国产替代空间巨大,2024年中国大陆设备支出达380亿美元,推荐关注具备先进制程突破能力的本土龙头[4][5] - 航空业在2025年国庆假期需求旺盛,国内票价同比上升,客座率达88-90%,若公商需求可持续恢复,2026年有望开启盈利上行超级周期[8][10] - 心泰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器械领导者,2025H1营收同比增长32.4%,可降解封堵器和心脏瓣膜产品构成双增长动力[13][14] - 市场情绪活跃,万得全A估值领涨,PE-TTM历史分位上升2.9个百分点,汽车和有色金属行业估值涨幅居前[17][18] 大类资产配置 - 2025年第四季度宏观环境预测为Inflation,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均发出收窄信号[3] - 宏观动量模型显示2025年10月股票市场信号为正向,债券市场为负向,黄金市场为正向[3] - 行业复合趋势因子组合从2015年1月至2025年9月累积收益为122.66%,超额收益达48.42%[3] - 2025年9月Wind全A收益率为2.80%,行业复合趋势因子为-0.30,虽出现下滑但仍维持正向信号[3] 半导体设备行业 - 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报告旨在通过出口管制、技术封锁等手段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建议扩大实体清单范围至制造45nm及以下节点的厂商[4][7] -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高度集中,AMAT、ASML、KLA、LAM、TEL五家公司占据80%-85%市场份额,2024年来自中国大陆收入占比达36%-44%[5] - 美国报告指出当前管制存在漏洞,如中芯国际2020年被列入实体清单后仍获得出口许可,非美国设备商从中国受限实体收入大幅增加[6] - 推荐标的包括北方华创、拓荆科技、芯源微、中微公司、富创精密,相关标的盛美上海[4] 航空运输行业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超3%,国际地区航线客运量增长超一成,国内含油票价实现同比上升[8] - 长假期间日均客班同比仅增约2%,但客座率同比上升超2个百分点至88-90%高位,高客座率保障票价坚挺[8] - 2025年第三季度行业盈利有望逆势增长,预计将连续三年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9月国内含油票价同比转升近2%[9] - 若公商需求恢复可持续,2026年中国航空业盈利中枢将开启上行,供给低增与票价市场化将支撑超级周期[10] - 建议增持中国国航、吉祥航空、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春秋航空,优选高品质航网[10] 生物医药公司:心泰医疗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增长32.4%,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29.8%[13] - 作为介入无植入理念践行者,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减少长期并发症,相比金属封堵器具备显著临床优势[14] - 心脏瓣膜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ScienCrown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半年内实现超4千万元销售收入[14] - 中国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渗透率低,2021-2025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预计达69.8%[14] - 给予目标价26.62元/28.94港元,首次覆盖增持评级,预测2025-2027年EPS为0.89/1.15/1.45元[15] 策略与市场情绪 - 万得全A估值领涨,PE-TTM历史分位上升2.9个百分点,PB-LF历史分位全面上涨,沪深300领涨4.4个百分点[17] - 风格指数方面大盘风格领涨,PE-TTM历史分位上升2.3个百分点,PB-LF历史分位上升5.2个百分点[17] - 行业估值中汽车PE领涨1.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PB领涨14.0个百分点,银行板块显示性价比[18] - 交易活跃度上升,换手率涨多跌少,上证50换手率领涨26.0%,两融余额2.39万亿元[18] 其他行业与公司 - 纺织服装行业显示Nike FY26Q1收入117.2亿美元超预期,北美收入同比增长4%,但大中华区仍下降10%[25][26] - 基础化工行业关注新化股份股票激励计划,授予183万股限制性股票,占股本总额0.95%[33] - 医药板块2025年9月表现弱于大盘,SW医药生物下跌1.7%,但医疗服务细分板块上涨1.8%[36] - 杭氧股份中标核聚变低温液氦测试系统项目,前三季度新疆区域空分订单制氧量突破百万方[46][47] - 统联精密卡位折叠机铰链零部件,预计2025-2027年EPS为0.66/1.15/1.71元,给予目标价80.5元[50]
华虹半导体(01347):长期看好大华虹“一体化”战略布局
华泰证券· 2025-10-09 20:07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对华虹半导体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5] - 上调港股目标价至119港币,前值为53港币 [1][4][10] 核心观点总结 - 长期看好大华虹"一体化"战略布局,认为该战略将提升华虹集团的技术能力 [1][2] - 国产AI芯片生态快速成熟正重构晶圆代工格局,2024年中国设计公司先进工艺代工需求达95亿美元,其中70%由台积电承接 [1] - 美国BIS新规将限制范围扩至持股>50%的子公司,政策收紧或将加速供应链本土化,促使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加深与本土代工伙伴合作 [1][3] - 看好九厂产能爬坡和华力微并入上市公司,预计将增厚收入及利润,募资完成后有望开启下一轮扩产周期 [1][4] 战略布局与收购分析 - 华虹计划收购华力微97.4988%股权,该交易将为华虹新增3.8万片/月的65/55nm、40nm制程代工工艺产能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力微资产总额75.80亿元,净资产18.39亿元;华虹公司资产总额862.85亿元,净资产437.85亿元 [2] - 收购华力微短期有望增厚每股净资产,长期有助于加快更先进工艺和特色工艺的平台开发 [2] 行业环境与公司定位 - 华虹半导体新一轮产能扩张有望巩固其在功率半导体、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等特色工艺的领导地位 [3] - 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欧洲等客户的China for China需求 [3] - 作为中国特色工艺的龙头企业,其平台在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的浪潮中具备稀缺性 [4][10] 盈利预测与财务数据 - 维持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同比+3%/+48%/+16%至0.60/0.89/1.03亿美元 [4] - 预测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21/2,929/3,18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0.81%/20.98%/8.77% [8] - 预测2025/2026/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0.3%/12.4%/14.3% [9] - 估值上调基于4.2倍2025年PB,可比公司一致预期均值PB为3.86倍,对应BVPS为3.64美元 [4][10] 产能与运营指标 - 公司产能从2024年的392千片/月(8寸晶圆)预计增长至2025E的527千片/月 [9] - 2025年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为102.7%,第三季度指引为108.3% [9]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566百万美元,第三季度收入指引为620-640百万美元 [9]
港股主题基金年内最高已赚155%
北京商报· 2025-10-08 23:41
港股市场近期表现 - 10月8日恒生指数下跌0.48%报26829.46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5%报6514.19点 [1] - 10月2日恒生指数曾站上27000点创年内新高27381.84点,单日上涨1.61%,恒生科技指数涨至6715.46点,单日涨幅3.36% [1] - 10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下跌0.1%,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收窄至0.75% [1] - 年内截至10月8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3.75%,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45.79% [2] 市场波动原因分析 - 10月初上涨受国庆期间外围市场平稳、内地经济数据向好、部分权重股业绩超预期推动 [2] - 后续回调主要受获利了结压力影响,属于正常技术性调整 [2] - 中国资产受资金追捧,特别是芯片、AI、半导体等领域 [2] 港股主题基金业绩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C类份额前三季度收益率达155.14%,A类份额达155.09% [3] - 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C收益率达126.55%和125.48% [3] - 前三季度业绩翻倍基金中多只产品为港股主题基金 [2] 创新药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118.52% [3] - 多只港股创新药ETF或相关被动指数基金前三季度收益翻倍,包括万家、景顺长城、中欧等公募旗下产品 [3] 行业未来展望 - 科技板块仍将是市场焦点,呈现"波动上行、龙头领跑"格局 [1] - 港股市场聚焦互联网、创新药、医疗生物等核心领域,吸引力仍在 [3] - 四季度存在估值修复及资金流入预期,但恒生指数3万点上方为重压区域 [3] - 港股主题基金未来具备较好投资机会,特别是聚焦新经济、科技和创新产业的基金 [4] - 科技类基金可关注AI应用深化及半导体国产替代机会 [4]
国庆港股走势先扬后抑 主题基金年内最高已赚155% 止盈还是加仓?
北京商报· 2025-10-08 19:50
回调或由获利了结导致 10月8日,港股早盘低开。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下跌0.48%,报26829.46点。同期,恒 生科技指数下跌0.55%,报6514.19点。 10月8日,国庆假期最后一天,港股遭遇回调。具体来看,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双双下 跌0.48%、0.55%。若拉长时间至10月以来,港股市场则呈现先扬后抑态势,恒生指数突破年内新高后 连续回调。回顾年内,在港股走势表现亮眼的背景下,多只港股主题基金业绩突出,最高已赚155%。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港股仍有向上空间,科技板块仍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板块或呈现"波动上行、 龙头领跑"的格局。港股主题基金未来仍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特别是聚焦新经济、科技和创新产业的 基金。 值得关注的是,在港股细分板块中,创新药行情的"狂飙"备受关注。仅从市场多只指数基金跟踪的中证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来看,据中证指数官网,截至9月30日,该指数年内涨幅已达118.52%。 这一背景下,多家公募旗下的港股创新药ETF或相关被动指数基金的前三季度收益也均翻倍,包括万家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中欧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A/ ...
国庆港股走势先扬后抑,主题基金年内最高已赚155%,止盈还是加仓?
北京商报· 2025-10-08 19:41
港股市场近期表现 - 10月8日恒生指数下跌0.48%至26829.46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5%至6514.19点 [1][3] - 10月首个交易日(10月2日)恒生指数曾站上27000点,创年内新高27381.84点,单日上涨1.61%,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至6715.46点,单日涨幅3.36% [3] - 10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下跌0.1%,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收窄至0.75% [3] - 年内截至10月8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3.75%,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45.79% [5] 市场波动原因分析 - 10月2日上涨受三因素推动:国庆期间外围市场平稳、内地经济数据向好、部分权重股业绩超预期 [3] - 后续回调主要受获利了结压力影响,属于正常技术性调整 [3] - 国庆期间港股先扬后抑与中国资产受追捧及全球市场牛市行情有关,波动属回调性质并存在获利回吐需求 [4] 港股主题基金业绩 - 多只港股主题基金业绩突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C类份额和A类份额前三季度收益率分别达155.14%和155.09% [5] - 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C前三季度收益率达126.55%和125.48% [5]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118.52%,相关ETF及被动指数基金前三季度收益均翻倍 [5][6] 行业板块焦点 - 科技板块受关注,特别是芯片、AI、半导体等领域 [4] - 创新药行情表现强劲,成为港股细分板块中的亮点 [5] - 科技类基金可关注AI应用深化(如游戏、云服务)及半导体国产替代机会 [7] 后市展望 - 港股市场中长期向好趋势未变,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和流动性充裕环境 [6] - 科技板块作为经济转型重要方向,或呈现"波动上行、龙头领跑"格局 [1][6] - 港股市场四季度存在估值修复及资金流入预期,但恒生指数30000点上方为重压区域 [6] - 港股主题基金未来仍具备较好投资机会,特别是聚焦新经济、科技和创新产业的基金 [1][7]
越亚半导体创业板IPO获受理 拟募资12.24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02 13:48
IPO与融资计划 - 公司创业板IPO申请于9月30日获深交所受理,计划融资12.24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投向AI领域高效能嵌埋封装模组扩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先进封装关键材料及产品,是国内最早生产IC封装载板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IC封装载板(如射频模组、ASI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封装载板等)和嵌埋封装模组 [1] - 产品应用于射频前端、高性能计算、CPU/GPU/ASIC处理器等领域,终端覆盖手机、平板、AI服务器、算力中心和通信基站 [1] - 公司的射频功率放大封装载板入选2022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1] 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16.67亿元增长至2024年17.96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8.11亿元 [2] - 公司归母净利润2022年为4.15亿元,2023年为1.88亿元,2024年为2.1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9147.31万元 [2]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封装载板行业集中度高,2023年前十大厂商市占率超80%,主导厂商主要位于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 [2] - 国内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包括公司、深南电路、兴森科技等,国内企业销售额呈增长趋势但全球占比较低,发展空间大 [2] 技术水平与定位 - 国内封装载板企业与海外龙头仍有差距,国内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用于CPU、GPU等领域的FC-BGA封装量产技术主要由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企业掌握 [2] - 公司是全球少数实现嵌埋封装产品量产的企业之一,技术国内领先,关键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3] 发展战略 - 公司计划通过IPO抓住AI及通信技术革命、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的战略机遇,深化核心产品研发,填补国内中高端IC封装载板空白,提升产业链国产化水平 [3]
集成电路ETF(159546)涨超3%,消费电子创新与算力需求成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6:46
电子行业景气度 - 消费电子进入旺季,AI手机、AI PC、AI眼镜等高端智能终端加快渗透,叠加旺季和国补持续,行业需求有望持续回暖 [1] - 半导体领域算力基建需求旺盛,先进半导体持续受益,云端AI资本开支维持高位 [1] - 高端GPU、HBM存储及先进封装需求受直接拉动,供给端产能向高端产品倾斜,DRAM存储器价格持续走强 [1] - 半导体国产替代持续深化,算力需求延续景气,行业景气度较高 [1] 集成电路ETF概况 - 集成电路ETF(159546)跟踪集成电路指数(932087) [1] - 指数选取涉及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相关材料设备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成分股具有高技术含量和成长性特征,代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与趋势 [1] - 行业配置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 [1] 相关投资产品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全指集成电路ETF发起联接C(020227)和联接A(020226) [1]
每日市场观察-20250930
财达证券· 2025-09-30 10:24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市场成交额达2.18万亿元人民币,较前一交易日小幅增加约100亿元[1] - 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0.90%,深成指涨2.05%,创业板指涨2.74%[3] - 上证主力资金净流入356.51亿元,深证主力资金净流入469.63亿元[4] - 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等行业涨幅居前[1] - 证券、电池、消费电子板块获主力资金流入前三,化学制药、煤炭开采、白色家电板块为主力资金流出前三[4] 行业动态与宏观数据 - 8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为258.1亿美元,环比增长3.3%,其中出口金额216.4亿美元,环比增长5.6%,同比增长13.2%[10] - 1至8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27937.2亿元人民币,营业总收入5396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8] - 8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2%,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8] - 半导体设备、储能及锂电产业链因国产替代进展及市场需求爆发表现强势[2] - 公募机构9月调研活动累计达4275次,覆盖605家上市公司,机械设备行业最受关注,有90家公司被调研[14][15]
四季度,把握这些主线!
格隆汇· 2025-09-29 18:00
市场行情表现 - 节前倒数第二个交易日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涨0.9% 深证成指涨2.05% 创业板指涨2.74% [1] - 证券板块午后爆发带领指数上攻 固态电池、储能板块领涨 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设备、房地产、钢铁板块盘中均有拉升 [1] - 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午后加速上涨2% 盘中获资金净申购超2亿元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涨超2% 预估盘中净申购1.46亿元 [1] 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 - 四季度人形机器人主线行情有望正式开启 产业逻辑发生巨大转变 [3][5] - 商业化进程加速:优必选获得2.5亿元采购合同(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单一合同) 智元、宇树等多家龙头公司相继获得亿元级别订单 天太机器人获得万台订单 [5] - 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计划3个月内完成 2026年初开始生产 目标未来5年内月产量达10万台 累计交付100万台机器人 [5] - 融资端加速:Figure AI完成超10亿美元融资 估值暴涨15倍 宇树科技四季度提交IPO申报 智元机器人入主上纬新材 乐聚机器人完成股改 [7] - 全球竞争格局呈现中国领跑商业化、特斯拉引领技术、韩国政府加大投入的三足鼎立局面 [7] 机器人指数表现与结构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上周微跌0.9% 但净流入8.85亿元 最新规模126.33亿元 年内净流入114.47亿元 连续15日资金净流入 [8]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年内涨幅41.11% 跑赢中证机器人指数3.73个百分点 4月后涨幅反超 [8][10] - 指数编制方法调整:成份股从100只减至50只 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自由流通市值调整系数为1(其余0.5) 更聚焦核心产业 [11] - 修订后机器人产业指数人形机器人权重提升至78%(高出机器人指数15个百分点) 4月10日至今上涨44.78%(机器人指数同期涨39.38%) [12] - 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41.12% 重点覆盖石头科技(5.64%)、科沃斯(5.32%)、机器人(4.95%)、双环传动(4.81%)等 [12]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板块 - 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上周飙涨16% 合计流入4.57亿元 今日涨超2% 盘中净申购超2亿元 [1][16] - AI需求驱动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 下游资本开支扩张利好设备材料公司盈利预期 [17] - 国产替代深化:国产半导体企业订单和市占率增长 华为计划2026年Q1推出昇腾950PR芯片 2026年Q4推出昇腾950DT [17] - 长江存储三期扩产:2025年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 2026年目标全球NAND市场份额15% [18] - 国家大基金三期规模3440亿元 重点投资材料与设备环节(一期侧重设计、二期侧重制造) [18]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聚焦设备(59.03%)+材料(23.45%+12.44%)合计权重82.48% 居同类指数榜首 [20][21] - 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62.09% 覆盖中微公司(14.73%)、北方华创(14.39%)、沪硅产业(5.47%)等龙头 [22] 四季度投资方向 - AI行情扩散至低位景气成长赛道 包括半导体、新能源、人形机器人、创新药 [23]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和半导体设备ETF易方达(159558)成为重点关注标的 [13][23] - 半导体设备及材料板块受益于国产AI芯片需求提升及国产化逻辑 [16][19]
深圳半导体新王诞生
36氪· 2025-09-29 16:2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新凯来是一家来自深圳的半导体公司,由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全资控股,成立于2021年 [1][3] - 公司核心团队具备20年电子、通讯设备技术开发经验,为半导体设备厂、FAB厂等提供先进解决方案 [3] - 新凯来在2025年3月的SEMICON China展会上首次公开亮相,并一次性发布30多款半导体设备,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1][2] - 随着寒武纪市值突破6000亿,新凯来被视为当前最抢手的投资标的之一 [1] 融资与资本动态 - 新凯来在成立4年后开始引入外部投资方,其开放融资的消息在投资圈广为流传 [1][3] - 深圳半导体领域融资活跃,灵明光子完成C3轮融资,累计获得浙江省国资平台近亿元投资 [6] - 迈特芯完成Pre-A轮融资,由高捷资本领投 [6] - 锐盟半导体、楠菲微电子等多家深圳半导体公司也在9月份相继完成融资 [6] 行业生态与IPO进程 - 深圳半导体IPO进程加速,飞骧科技于今年8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7] - 基本半导体赴港IPO,江波龙寻求"A+H"上市 [7] - 矽电半导体、尚鼎芯、创智芯联等公司也构成了今年半导体IPO中的深圳力量 [8] - 南山区举办的"X-Day"路演活动吸引了百余家投资机构,涵盖芯片设计、EDA工具、先进封装等关键赛道 [4][6] 城市产业战略与发展目标 - 深圳市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列入"20+8"产业规划,目标到2025年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 [10] - 深圳构建了覆盖上游支撑性行业、中游生产、下游应用场景的全产业链体系 [10] - 截至2025年,深圳半导体相关注册企业已超过7.7万家,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1400多亿元 [11] - 深圳已培育出50家上市企业,14家独角兽,以及超过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1] 历史机遇与竞争优势 - 深圳半导体产业起步于1988年,但早期基础相对薄弱 [9] - 在AI时代,深圳凭借消费电子产业生态优势,提出打造"AI+芯片+场景化"全球策源地的战略目标 [10] - 大湾区消费电子产业聚集,形成了从沙子到最终消费品的完整生态闭环,为半导体行业发展提供独特优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