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
搜索文档
武汉加快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
搜狐财经· 2025-10-13 07:16
文章核心观点 - 武汉正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通过激发消费活力、提升开放能级,实现商务动能和枢纽优势的增强 [7][9] 消费市场表现与活力 - 2024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29.3亿元,规模稳居全国前十,增幅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位居第一 [10][13] - 2025年1月至8月,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持续稳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前列 [13] - 近三年引进各类首店超千家,总数位列全国第六 [11][17] - 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于今年5月30日试营业,并获批88个离境退税店 [6][17] - 培育了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国家级示范步行街与智慧商圈,以及18个直播电商集聚区 [17] 对外贸易与国际合作 - 2024年武汉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到4033.5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10.5%,居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四,中部第一 [10][13] - 2025年1月至8月,武汉市外贸进出口增长17.1%,跃升至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二 [13][14] - 2024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4.93亿美元,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完成营业额61.39亿美元,连续3年稳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 [10][14] - 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覆盖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 [14] 新业态与创新动能 - 近三年跨境电商年均增长48.3%,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年均增长22%,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达45% [12][17] - 获批5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10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17] - 成功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等6个国家级试点,近30项创新举措向全国复制推广 [12][18] - 全国首个AI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落地并在全省推广,服务全省9000余家外经贸企业 [18] 物流枢纽与开放平台建设 - 中欧班列(武汉)连续两年开行超千列,通达欧亚大陆40国、120城 [19] -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 [19] - 已完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成为全国物流枢纽第二城,形成以3个国家一类口岸、9类13个指定监管场地为支撑的口岸开放体系 [19] - 三大综保区进出口额突破千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29.6%,东湖综保区跻身全国及中部地区"双A类"综保区 [12][18] 未来发展规划与目标 - 锚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品质化现代零售、多元化服务消费、特色化新型消费、高效化现代流通四大体系 [21][22] - 力争跨境电商年均增长30%以上,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年均增长10%,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23] - 加强外贸主体培育,目标引育年进出口过百亿企业15家、亿元以上企业500家 [23] - 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每年形成1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并创建2家以上全国A类综保区 [23] - 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全球布局,新增10家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建成30个境外经贸合作处 [23]
2025汽车品牌大会将于11月在海南启幕 共探“双循环”格局下汽车品牌发展新路径
中国能源报· 2025-10-12 21:54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汽车品牌大会将于11月8日在海南海花岛举行 [1] - 大会主题为“国际国内双循环下的汽车品牌向新之路” [1] - 大会由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主办 [1] 大会背景与意义 - 大会恰逢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时点 海南将于2025年12月18日实现全岛封关运作 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境内关外”自由贸易港 [1] - 海南封关后将在贸易、投资、资金流动等方面实施更自由便利的政策 为新能源汽车出海创造有利条件 [1] - 大会旨在搭建高端对话平台 探索中国汽车品牌的创新发展路径 [1] 大会核心议题 - 议题涵盖汽车品牌建设、品牌传播创新、品牌出海战略、品牌消费趋势等关键领域 [2] - 将重点探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汽车行业发展、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突破路径等行业热点 [2] 大会参与方与形式 - 将邀请政府领导、行业专家、汽车企业负责人、媒体代表等各界人士参与 [2] - 通过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分享见解与创新实践 [2] 大会联动活动 - 大会将与2025海南汽车生态露营博览会暨海花岛露营嘉年华活动同期举行 [2] - 这种联动模式将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展示场景 促进汽车品牌与用户生活的深度融合 [2]
14.79万亿粤港澳大湾区,冲刺世界最大经济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4:40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规模与地位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4.79万亿元,超越纽约和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并列全球经济规模第一梯队 [1][9] - 2024年大湾区人均GDP估算约17.02万元 [1][9] - 内地九市2024年GDP为115365.14亿元,同比增长3.7%,香港为31769.93亿港元,增长2.5%,澳门为4033.14亿澳门元,增长8.8% [9] 城市群协同发展模式转变 - 大湾区发展引擎从以香港、广州为代表的门户城市,转向以深圳为代表的创新城市 [4][12] - 城市间合作模式从围绕港口、贸易的联动,转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协同 [12] - 城市群正从“地理叠加”走向“化学融合”,通过交通基建和跨境机制建设支持要素流动 [5][7] 要素流动与产业协同 - 近三年大湾区内部人才流动率提升25%,与外部交流频率增长30% [7] - 截至2024年5月末,“跨境理财通”参与个人投资者11.57万人,跨境汇划金额590.61亿元 [7] - 纳思达公司供应链70%以上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解决,打印机产业在区域内已自成系统 [1][8] - 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累计吸引项目金额超3亿元,与20余家企业签订联合实验室协议 [8] 创新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重塑 - 大湾区拥有超过7.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14] - 深圳持续强化创新优势,并通过构建都市圈将生产功能疏解至东莞、惠州、中山等周边地区 [13] - 香港在保持金融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澳门推动“1+4”产业多元化战略,广州加强科技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13] 全球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链接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支点,在区域供应链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 [4][16] - 专家建议构建“产业+金融+创新”三轮驱动,对外强化与东南亚市场链接,提升在双循环中的枢纽地位 [17][18] - 有观点认为,结合产业、金融与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有机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复合功能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 [18]
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达45条
人民网· 2025-10-10 09:37
战略定位与发展成果 - 鄂州花湖机场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正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支点,肩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航空物流竞争的重要使命[1] - 截至目前,花湖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06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达45条,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6万吨,国际货量超36万吨[1] - 据测算,今年以来该机场拉动全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有效助推全省外向型经济提质增效[1] 航线网络与业务拓展规划 - 花湖机场将持续拓展航线网络,紧跟国内市场动向,灵活布局特色航线,并重点拓展东南亚、中东等热点地区的国际航线,力争全年货运航线总数达到110条[1] - 鄂州市将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型)、5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及药品口岸、国际快件中心等功能平台,加快发展保税+业态[1] - 规划积极引进电子终端龙头企业设立分拨中心,推动电商平台设立进口商品分拨仓,探索开展保税备货+零售业务模式[1] 口岸功能与产业生态建设 - 在提升口岸能级方面,鄂州市将推动实现三检合一、并联作业,推进智慧口岸建设,促进各监管主体设施共享、数据互认与物流协同,全面提升通关效率与服务品质[2] - 鄂州将加大招商引资,优化临空经济区一区四园产业布局,推动航空物流、光电子、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中康众盛、明理医疗等5个产业园的集聚水平[2] - 跨境电商方面将发挥市跨境电商协会桥梁作用,探索保税仓+直播、体验店+直播等新模式,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二期,全力打造电商直播创新示范基地[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条件
中国银行· 2025-10-09 20:04
外部环境趋势 - 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年均增速预计为3.1%,低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全球贸易年均增速预计为3%,低于经济增速[9][12] - 全球非金融部门债务总额达32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93%,其中政府债务为100万亿美元[21] - 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美元主导地位下降,欧元、人民币等货币影响力上升[18][19] 内部需求趋势 -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从“十四五”末期的57%提升至“十五五”末期的60%左右[27] - 2024年中国在奢侈品(31.2%)、家用电器(23.0%)等细分消费市场占全球比重领先[31][34] - 银发经济规模目前约7万亿元,占GDP的6%,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左右[45] 投资与创新趋势 - 新基建投资聚焦智能算力等领域,2023年中国算力规模位列全球第二[50][53] - 养老机器人产业预计到2030年总产值规模有望超过4000亿元[43] - 2024年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市场和体检市场规模分别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38%)和2800亿元(同比增长15.2%)[47] - 重大项目投资将持续推进,涵盖科技创新、能源转型、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56][57]
湖北加快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十四五”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3.2%
长江商报· 2025-09-29 07:10
湖北省"十四五"商务发展总体成就 - 全省进出口额从2021至2024年接连跨越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台阶 年均增长13.2% [2] - 14项主要指标中7项提前完成 包括货物贸易和网上零售额等指标 [2] - 社零额从2020年1.8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2.53万亿元 年均增长8.9% [3]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1-8月社零额同比增长5.7% 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拉动消费超1600亿元 带动限上家电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2024年限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2% 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7.9% [3] 对外贸易发展 - 2025年1-8月进出口增长27.3% 增速居中部第一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较"十三五"末增长131% 占比达53.3% [4] - 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9570家 较"十三五"末增加近3000家 [4] 出口结构优化 - 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3.7% 较"十三五"末提高6.7个百分点 [4] - 2025年1-8月集成电路出口增长34.9% 锂电池出口增长107.3% [4] - 跨境电商出口较"十三五"末增长27倍 服务进出口稳居中部第一 [4] 招商引资成果 - 过去四年招引亿元以上开工项目14772个 世界500强企业达325家 [5] - 2025年1-8月开展"楚商回乡"活动1500余场 招引亿元项目2170个 [5] - 过去四年新设外资企业2259家 实际使用外资98亿美元 [5] 开放平台建设 - 自贸试验区贡献全省27.8%进出口和21.3%实际利用外资 [6] - 综保区增至6家居中部第一 2024年进出口较"十三五"末增长超4倍 [7] - 获批8个开放口岸 9个国家级经开区 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7] 物流枢纽建设 - 花湖机场开通货运航线106条 其中国际航线45条 [7] - 中欧班列(武汉)开通58条跨境运输线路 连续两年开行超1000列 [7] - 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184公里 "九纵五横三环"骨架网基本形成 [8] 对外经济合作 - 过去四年对外投资年均增长7.9% [7] -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居全国前二 完成营业额居全国前五 [7] - 2024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49.8% [5]
日均6个企业团组出国商务洽谈
第一财经· 2025-09-28 14:00
中国企业出海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需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为出海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3][4] - 中国贸促会通过“千团出海”行动,在2024年共组织2249批次团组赴102个国家和地区考察洽谈,相当于平均每天有6个企业团组出国 [3] - 具体支持措施包括统筹法律、金融、物流等领域服务资源,构建服务平台,并支持地方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及在重点国家建立海外综合服务站 [4] 中国贸促会支持企业出海的具体举措 - 贸促会建立“走出去”促进专项工作机制,重点收集响应出海企业遇到的非商业类风险诉求 [4] - 2024年以来,贸促会审批组展单位出国展览项目1623个,计划办展面积9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实际执行出国展览项目970项,展出面积近5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3.4万家 [5] - 贸促会提供优质商法服务,今年上半年其仲裁委员会受理涉外案件400多件,涉及76个国家和地区,商法中心受理调解案件6570件,涉及金额近100亿元 [5] - 贸促会优化公共服务,今年以来组织多场出海培训,“贸法通”累计回复企业咨询超2万次,“贸企通”发布海外资讯近9000条 [5] 全球经贸摩擦现状 - 2024年7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10,处于高位,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6.6%,环比上升27.6% [8] - 美国、欧盟和巴西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位居前三,美国措施涉及金额连续13个月居首 [8] - 摩擦冲突点聚焦于电子、化工、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医药、轻工和有色金属行业,电子行业指数居首 [8] - 在监测的20个国家(地区)中,共发布76项进出口关税措施,发起19起贸易救济调查,提交134项TBT和SPS通报 [8] 涉华经贸摩擦情况 - 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107,处于高位,其中美国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 [9] - 无人机、太阳能电池和人工智能芯片等电子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 [9] - 当月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16.4%,但环比上升11.9% [9]
日均6个企业团组出国商务洽谈,贸促会:为中企搭建更多出海平台
第一财经· 2025-09-28 13:43
企业出海支持力度加大 - 中国贸促会今年以来审批组展单位出国展览项目1623个,计划办展面积95万平方米 [1] - 2024年贸促会共组织2249批次团组赴102个国家和地区考察洽谈,相当于平均每天有6个企业团组出国进行商务洽谈 [1] - 截至目前实际执行出国展览项目970项,涉及64个组展单位和51个国别,展出面积近5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3.4万多家 [4] 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完善措施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统筹法律、金融、物流等领域服务资源,构建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 [3] - 贸促会将建立"走出去"促进专项工作机制,重点收集响应出海企业在海外发展经营中遇到的非商业类风险诉求 [3] - 贸促会继续组织"千团出海"行动,支持企业海外参展办展,深化与重点市场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 [3] 商法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 - 贸促会相关商法机构在全球重要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覆盖全球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4] - 今年上半年贸仲委、海仲委等受理涉外案件400多件,案件涉及76个国家和地区,商法中心受理调解案件6570件,涉及金额近100亿元 [4] - 近三年港专公司、专商所累计办理中国到海外知识产权申请超1.3万件 [4] 公共服务与信息支持 - 今年以来贸促会已组织多场企业出海系列培训,贸法通累计回复企业咨询超2万次,贸企通发布海外资讯信息近9000条 [4] - 贸促会去年发布欧盟、美国、日本等重点国别营商环境研究报告,今年起将陆续发布巴西、墨西哥、南非等新兴市场营商环境报告 [5] - 贸促会正与相关金融、保险机构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出海的相关配套服务措施 [5] 全球经贸摩擦加剧 - 7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10,处于高位,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6.6%,环比上升27.6% [6] - 美国、欧盟和巴西的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位居前三,美国连续13个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最多 [6] - 电子、化工、运输设备等行业是经贸摩擦冲突焦点,其中电子行业经贸摩擦指数居首 [6] 涉华经贸摩擦状况 - 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107,处于高位,美国涉华经贸摩擦指数最高 [7] - 无人机、太阳能电池和人工智能芯片等电子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 [7] - 当月19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16.4%,环比上升11.9% [7]
粤暖天山写新篇:广东在教育等多领域支援建设美丽新疆的努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9-25 15:27
疏附县的广州新城实验中学科技感满满,首批学生已入读一个月;喀什新广5G智慧物流港建成后,南 疆居民网购更便捷;通过"师带徒"培养模式,援疆医生正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 伍……"跨粤山海 奔赴疆来"的深厚情谊还在延续。 教育:广州百年名校全面托管,AI赋能课堂 从莎车县到学校,距离200多公里,行车约3小时。这是高一学生贺正麒的求学之路。今年8月,他以中 考731.5分的高分,入学位于疏附县的广州新城实验中学,成为该校首批学生。 选择在这里读书,他与家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原本想考外地学校,中考后听说了这所新学校。"高科 技的校园设施,有保障的教学团队,让他决定留在新疆读书,"我想学校肯定会对学生重点培养,所以 决定来这里"。 9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市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同新疆各族各 界干部群众代表一道,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 七十载,天山脚下气象万千。 原本7至10天才能到的快递,如今物流时效压缩到1至3天,有的地方已能实现"当日达"。南疆居民如今 生活中的一个小变化,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来发展的缩影。 天山南麓,一批又一批广东援 ...
聚力“三大优势转化” 重塑新时代之“重”
长江日报· 2025-09-25 09:51
经济总量与城市地位 - 武汉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元 稳居全国城市前十和中部第一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 - 武汉拥有92所高校 141万大学生和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2]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设立90余家创新单元 支持80个产业化项目 [3] - 建立500家企业培育库 配备210家市级中试平台和32家概念验证中心 [4] - 梦芯科技新一代AI融合定位芯片尺寸缩小50% 功耗降低40% 信号捕获速度提升20倍 [2] - 突破十余项北斗+AI卡脖子技术 北斗星地协同增强定位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武创航友智能科技年订单量增长4至5倍 团队扩展至三四十人 [2] - 湖北鼎龙新材料实现抛光液突破 打入国内主流晶圆厂供应链 [3] 物流枢纽建设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 中部首个完成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的城市 [5] - 中欧班列(武汉)国际线路增至58条 [6] - 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开通65条国际航线 [6] - 武汉港拥有33条集装箱直航航线和70条多式联运线路 [6] - 印尼-武汉直航航线开通后整体运输时间压缩7至10天 [6] - 中欧班列新增瑞典 挪威 芬兰3条线路 [6] 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 - 武汉获评国际湿地城市 成为全球首个人口超千万的湿地城市 [7] - 监测到301种鸟类 湿地水质改善生物多样性丰富 [7] - 全市小微湿地增至50个 [8] - 全国碳市场"中碳登"落户武汉 累计发放碳配额240亿吨 [8] - 清算资金突破650亿元 吸引260家涉碳机构聚集 [8] - 黄陂区香溪谷发展旅游业态 带动36万人就业 [8] - 蔡甸区举办油菜花节和观鸟节 带动农民增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