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新股前瞻 | 光伏银粉“头牌”的盈利之惑,建邦高科港股IPO能否摆脱低毛利困局?
智通财经网· 2025-11-11 09:49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凭借其强大的增长势头,持续吸引着资本市场的目光。 此外,客户与供应商的高度集中,也可能削弱公司的议价能力。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 高达84.4%至95.4%。其中,前两大客户(客户A及聚和材料)的收入占比在2024年仍高达63.1%。 作为中国光伏银粉领域的头部企业,身处产业链上游的建邦高科近期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拟在香 港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光伏银粉销售收入计,建邦高科于2022-2024年连续三年在中国所有国内生 产商中排名前三(2022年和2023年排名首位,2024年排名第三),市场份额分别为10.1%、10.0%及9.8%, 占据头部地位。 然而,光鲜的市场地位背后,建邦高科的盈利能力却显得如履薄冰。期内,公司毛利率在3.3%至3.9% 之间低位徘徊,净利润率也仅有1.4%至2.2%。面对光伏行业技术叠代加速与下游客户不断推进的"减 银、无银"趋势,建邦高科能否依靠此次资本市场"输血"和多元化转型战略,摆脱"硬币正反面"的困局? 营收攀升下的低盈利之惑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建邦高科专注于银粉的研发 ...
2025年中国多肽合成试剂制备方法、行业产业链全景、细分市场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下游多肽药物需求爆发,驱动合成试剂市场扩容与升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11 08:56
内容概要:多肽合成试剂是促进氨基酸形成肽键、保护活性基团、抑制副反应的专用化学试剂,是多肽 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核心材料。制备技术上,传统发酵法和提取法已逐步淘汰,化学合成法与基因重组法 成为主流,二者均需合成试剂构建酰胺键。近年来,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达1107亿 美元,预计2025年增至1217亿美元,美国占主导,中国占比5.6%但潜力大。中国多肽药物市场受政 策、需求与技术驱动快速发展,2024年规模约554.4亿元,预计2025年增至612亿元,为上游试剂行业提 供需求基础。多肽合成试剂行业随之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市场规模约24.4亿元,预计2025年攀升至 26.8亿元。细分市场中,离子型缩合试剂增长强劲,结构升级趋势显著。行业正朝着技术创新、国产替 代深化与产业生态协同方向演进,绿色化、高效化成为技术突破点,国产替代向高端推进,产业集群效 应显著。 上市企业:昊帆生物(301393.SZ)、凯莱英(002821.SZ)、药石科技(300725.SZ)、ST诺泰 (688076.SH) 相关企业: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吉尔多肽生物制药(大连市)有限公司、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 限 ...
平高电气年内中标国网项目75.92亿 近六年研发费23.9亿筑牢技术根基
长江商报· 2025-11-11 07:48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平高电气表示,此次中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输变电设备领域的市场地位,国家电网作为国内电力系统 核心采购方,其项目订单的持续获取将为公司提供稳定的业绩支撑。 事实上,这已是平高电气2025年第六次发布国网项目中标公告。回溯全年中标情况,1月22日,公司及 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4年第六十八批采购(特高压项目第六次设备招标采购)",金额合计 7.73亿元;3月12日,中标国家电网2025年第八批、第九批输变电项目采购,合计金额13.91亿元;5月8 日,再中标国家电网相关项目,中标金额合计约17.51亿元,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14.12%;7月16日,中 标国家电网2025年第四十三批等项目,中标金额14.50亿元;9月23日,再中标13.69亿元国网相关项目。 综合来看,2025年以来平高电气累计中标金额已达75.92亿元。 业绩稳健加码研发 平高电气又揽国网大单。 11月7日,平高电气(600312.SH)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七十四批、第七 十五批输变电项目采购中成功中标,合计中标金额约8.58亿元,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的6. ...
图解| 2025互联网企业家论坛掠影:聚焦技术变革,解码产业转型
中国经济网· 2025-11-10 18:47
中国在立法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 索,如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 等。不妨在此基础上,在更广泛范围内探索 构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技术创新 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平衡。 京东集团战略执行委员会委员 在不起眼的地方做颠覆性创新。创新不是盲目 追风口,而是用自身核心能力解决行业长期存 在的成本和体验痛点。创新不是独享技术红 世界互联网大会 利,而是让中小企业以低成本用上世界级的供 World Internet 应链技术。 Conference 山 - 自联网大会 World Internet 2025互联网企业家论坛掠 从创新到落地,从挑战到突破 互联网大佬AI时代的思想交锋 C, Horid Internal 互联网企业家论坛 郭凯天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 在新一轮科技周期中,民营企业的时 代使命,就是做好价值创造者和社会 助力者,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和产品, 回应时代命题。 世界互联网大会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蛋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在视频日益成为主流传播渠道的今天,如何生 产优质内容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其中最关 键的因素是创作者。平台要大力扶持创作者, 把好内容 ...
三星电子完成对欧洲最大暖通空调 (HVAC) 企业 FläktGroup 收购
搜狐财经· 2025-11-10 17:33
FläktGroup 首席执行官 Trevor Young 表示: 加入三星将加速 FläktGroup 的全球市场扩张,并推动技术创新。我们两家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将成为开发面向未来的暖通空调解 决方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IT之家 11 月 10 日消息,三星电子韩国当地时间本月 6 日宣布,已完成对欧洲最大 HVAC(采暖、通风、空调)企业 FläktGroup 的收购。这笔 交易今年 5 月宣布时的价值为 15 亿欧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123.44 亿元人民币)。 收购完成后,FläktGroup 将作为三星的一家独立子公司运营,名称、现有管理团队、员工和设施均将得到保留。 通过此次收购,三星电子将战略性培育 HVAC 业务,使其成为 DX 事业部的新增长引擎。公司计划持续投资商用 HVAC 解决方案,并拓展至 AI 数据中心等高增长领域。 ...
祥和实业(603500.SH):控股子公司获得发明专利
格隆汇APP· 2025-11-10 15:58
公司核心技术进展 - 控股子公司浙江天台祥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获得1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名称为“道岔轨件轨面掉块检测方法及设备”,专利号为ZL 2023 1 0570814.8 [1] - 该专利是公司重要核心技术的体现和延伸,为铁路轨道综合检查仪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 - 专利的取得有利于完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发挥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 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 上述专利的取得不会对公司近期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从121.9到126: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六年间持续提升
新华财经· 2025-11-10 15:29
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总体趋势 - 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从2019年的121.9提升至2024年的126,六年间累计增长4.1 [1] - 指数呈现从“速度追赶”到“质量领跑”的战略转型轨迹 [1] - 2019年至2021年指数提升3.5,处于较快增长阶段,有效抢占全球贸易窗口期 [1] - 2022年至2024年指数增速明显放缓,竞争力提升动力从“规模与速度”向“创新与质量”转变 [1] 重点产业竞争力梯队分析 - 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贡献度较高,构成支撑指数提升的“第一梯队” [2] - 先进材料、人工智能和民航产业处于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期,代表未来发展的“前沿领域” [2] - 石化、钢铁等传统产业正转型升级,产值有所收缩但规模庞大,通过与新兴产业融合重塑竞争优势 [2] 关键产业发展亮点与方向 -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提升体现绿色低碳转型先发优势,需深化智能工厂建设和供应链协同以巩固产业效率 [2] - 集成电路产业为近两年竞争力增幅最大领域,凭借芯片设计、制造及高端装备规模化量产提升效能,需加大前沿投入攻克关键技术瓶颈 [2] 全球产业竞争新范式与政策建议 - 全球产业竞争核心从规模、成本与单点技术优势转向规则体系、技术创新、绿色合规、数字运营与区域协同 [3] - 上海产业政策需从“要素集聚型”向“系统能级型”转变,形成以技术、制度、生态为主的系统性竞争力结构 [3]
激智科技荣膺海信“技术飞跃突破奖”,共启光学膜创新新篇
全景网· 2025-11-10 15:05
核心观点 - 公司凭借在光学膜领域的技术突破获得海信集团“技术飞跃突破奖”,双方计划在技术、生态和全球化三大维度深化合作,共筑产业新生态 [1][4] 获奖背景与认可 - 公司获得海信集团“技术飞跃突破奖”,该奖项旨在表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实现重大突破并为海信产品竞争力提升做出卓越贡献的核心伙伴 [2] - 奖项是对公司技术突破和价值共生的双重印证,凸显了其在供应链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2][3] 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突破光学膜“卡脖子”技术的企业之一,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精密微复制技术等关键难题 [2] - 公司开发出覆盖大中小全尺寸的高性能光学膜产品,其辉度增益、耐磨性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 以核心产品复合增亮膜为例,通过先进复合工艺将多种光学膜整合为单片多功能薄膜,使背光模组厚度与成本显著降低,同时大幅提升显示亮度与组装效率 [2] - 公司的技术突破彻底改变了中国光学膜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与海信深度合作的技术基石 [2] 未来合作方向:技术协同 - 双方将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Mini/Micro LED、柔性显示等下一代显示技术,共同研发适配的新型光学膜产品 [4] - 针对海信高端电视的超薄化、高色域需求,将深化COPP、DPP等复合膜的技术迭代,以提升显示效果与节能性能 [4] - 双方将探索量子点膜在海信大屏产品中的规模化应用,助力海信在高端显示市场的竞争力升级 [4] 未来合作方向:绿色生态 - 依托公司在材料配方与工艺上的绿色创新经验,双方将共同推进“低碳显示”技术研发 [5] - 合作内容包括优化光学膜生产流程中的能耗与排放,开发可回收、低VOC的环保型产品,以响应海信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需求 [5] 未来合作方向:全球化布局 - 随着公司开启全球化发展新篇章(如马来西亚建厂、越南设立办事处),未来将依托海信的全球营销网络,同步推进海外光学膜生产基地与供应链布局 [6] - 目标是实现“技术研发在国内、产能服务全球化”的协同,为海信全球显示产品提供就近的技术支持与快速交付服务,共同提升在全球显示产业的话语权 [6]
直击2025年进博会:美妆巨头们最务实的一次亮相
新浪财经· 2025-11-10 13:53
行业参展策略转变 - 2025年进博会头部美妆公司出席率较低,6.1馆大片面积转为珠宝和贸易团展区[1] - 市场增长趋缓背景下,美妆企业普遍选择节省会展开支,部分品牌通过场外直播等方式借势参展[1] 产品策略:回归本土化与务实创新 - 资生堂中国致力于加速源自中国的创新,与本土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其医美品牌RQ律曜采用三重重组胶原蛋白黄金配比技术,可实现全皮层精准护理[2] - 花王旗下芙丽芳丝等大部分参展产品已实现本土生产,且芙丽芳丝全球总部迁至上海以更敏捷地推出适配中国市场的产品[4] - 宝洁推出基于19年亚洲女性肌肤追踪研究的OLAY超红瓶油霜版亚洲首发,并展出首款针对中国头皮专研的二硫化硒去屑洗发水[5][7] - 雅诗兰黛冻龄白金蕴能黑钻赋活精华油融合肌肤长寿科学研究,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饱满、紧致、透亮肤感的综合需求[7] - 行业共识从概念创新回归产品创新,聚焦用户体验提升,务实创新成为跨国集团在华竞争新底色[9] 品牌引入策略:聚焦成熟品牌 - 跨国公司更倾向于以成熟品牌落地中国市场,资生堂旗下艺术香氛与美妆品牌Serge Lutens芦丹氏首次亮相进博会,将于明年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9] - 爱茉莉太平洋旗下专业护肤品牌瑷丝特兰全线产品完成中国线下首度亮相,其明星单品连续五年获韩国消费者论坛年度品牌大奖并登顶销量榜首[11] - 欧莱雅集团收购的韩国第一护肤品牌Dr.G蒂迩肌完成进博会首秀,高丝集团旗下泰国高端奢养品牌PANPURI完成中国首秀[13] - 新西兰高端院线细胞抗衰品牌BeauEver作为首批获免动物实验豁免资质品牌进入中国,计划未来3年投入亿元级科研资金并在上海、杭州开设实验室[15][17] 技术研发:以科技重塑竞争力 - 高丝黛珂AQ舒活毛孔净澈精华油采用量子计算技术,从超过1000亿种配方组合中筛选最佳方案,10秒即可完成传统需数十年的试验,预计2026年2月进入中国市场[17] - 欧莱雅发布行业首份聚焦PDRN的白皮书,研究表明PDRN能激活线粒体代谢等细胞通路,具有抗衰老潜力,并已应用于兰蔻、巴黎欧莱雅等产品[18][20] - 雅诗兰黛集团带来定制AI智能肌肤检测仪,几十秒即可生成肌肤体检报告,未来将逐步应用于线下柜台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方案[20] - 华熙生物重点展出基于ECM系统科学的抗衰解决方案,ECM被列为第十三大衰老标志物,公司已获11张医美注射类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其中动能素技术可深入皮肤中胚层实现年轻化[22][24]
以系统思维破解充电难
经济日报· 2025-11-10 05:58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明确到2027年底,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文件的出台,将加快我国高质量充电设施体系 建设,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化解众多车主的里程焦虑。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到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比"十三 五"末增长5倍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充电难题仍是制约行业健康快 速发展的短板。 充电难体现在多个维度。空间上,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充电桩林立,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数量稀缺;时 间上,白天充电桩闲置,夜间一桩难求;质量上,故障维修不及时、平台不兼容、充电速度慢等问题突 出。 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困扰着众多运营商;居民区配电容量不足、老旧小区电路 改造难等问题制约着充电桩进小区;在人口密集区域,建设充电站面临着"找地难"困境。 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短板,需要系统思维。除了提供财政补贴,政策还需在用地规划、电力扩容、 标准制定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特别是要推动新建小区与商业区严格执行充电设施配建标准,从源头提高 充电服务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