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辅助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唯算力论”是误区!堆满硬件也不一定靠谱!如何才能迈入自动驾驶?
电动车公社· 2025-07-08 19:58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近年呈现跨越式发展,从基础功能(LCC/ACC)快速升级至领航辅助驾驶和端到端技术[1][2] - 行业存在认知不统一问题,中汽中心、清华大学、华为联合发布《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旨在建立标准共识[3][4][6][7] - 当前所有市售车型的智能驾驶系统均为L2级,人类驾驶员仍是责任主体[13] 技术架构与市场宣传差异 - 完整智能驾驶系统需三大模块:车端硬件(激光雷达等)、车端推理(算法)、云端训练(数据)[20][21][23] - 激光雷达性能差异显著,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直接影响感知精度,顶尖硬件需配合算法/数据才能发挥效能[27][28][30] - 厂商营销存在夸大现象,将激光雷达配置作为核心卖点,但实际能力取决于系统整体协同[24][26][19] 云端训练与算力建设 - 云端算力有效性取决于权属稳定性、调度效率和持续供给,自建算力中心优于第三方借调算力[36][37][41] - 华为ADS系统通过自建算力中心、数千人算法团队和自研激光雷达构建技术壁垒[43][44] - 算力规模并非决定性因素,独占算力的稳定性更关键[40][41] L3自动驾驶预埋布局 - 工信部要求L3车辆必须配备"小蓝灯"交互系统,问界等车型已提前部署该硬件[46][48][51] - L3与L2核心区别在于责任归属,前者要求系统具备安全冗余设计以应对接管失败场景[62][74][77] - 尊界S800采用L3级WEWA架构,配备4颗激光雷达和车外麦克风,传感器数量达36个[66][68][70] 安全技术演进路径 - 行业确立"让速不让道"原则,AEB优先级高于AES以避免二次事故[85][86][89] - 华为ADS实现150km/h前向AEB制动和1亿公里/次的eAES误触发率标准[94][96] - 主动安全功能累计避免超200万次潜在碰撞,技术持续精进将提升用户信任度[96][98] 行业规则制定趋势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具备规则制定话语权,白皮书代表前沿探索[103][104][105] - 通过主导技术标准制定,中国汽车品牌有望获取全球市场溢价[106][107] - 当前是行业关键窗口期,厂商需提前布局L3/L4技术以保持竞争力[55][56][58]
新车看点 | 走极致性价比路线,不到20万元起的小鹏G7尝试复制P7+的爆款案例
观察者网· 2025-07-07 09:49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小鹏汽车正式发布智能纯电SUV小鹏G7,售价19.58万—22.58万元,上市期间下定额外赠送价值1.7万元的配置 [1] - 小鹏G7预售价格为23.58万元,但正式上市时通过新增长续航版本将最低起售价降至20万以内,与小鹏G6价格区间产生重合 [3] - 公司采用与P7+类似的实用主义产品策略,旨在打造满足最多用户需求的极致性价比产品 [3] 产品设计与空间优化 - 小鹏G7在与G6轴距相同条件下,通过加长前悬和后悬、改善溜背造型进一步增大车内空间 [3] - 前排和后排纵向空间分别达到1062mm和1035mm,即使身高190cm乘客头部空间也有余量 [13] - 配备819L超大后备箱和42L可水洗前备箱,5人满载时仍能轻松装载行李 [13] 配置与技术亮点 - 全系标配前后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电动调节、20扬声器音响系统、方向盘加热等丰富配置 [5][12] - Ultra版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单颗算力达750TOPS,超过英伟达Thor-U的700TOPS [5] - 采用高通骁龙SA8295P座舱芯片,Ultra版额外搭载图灵AI芯片实现本地端座舱VLM大模型功能 [13] 智能驾驶与安全性能 - 采用纯视觉方案,Max版搭载双英伟达OrinX芯片,Ultra版搭载双图灵AI芯片,智驾算力达1500TOPS [15] - 车顶静压强度超过10吨,整车扭转刚度达41600N·m/deg,AEB功能可实现130km/h最高刹停速度 [17] - 搭载14项主动安全功能,采用钢铝混合车身和前后一体铝压铸技术 [17] 动力与续航表现 - 全系搭载800V高压SiC平台和5C充电倍率磷酸铁锂电池,充电峰值功率最高达451kW [15] - 长续航版电池容量68.5kWh,CLTC续航602km;超长续航版80.8kWh,CLTC续航702km [15] - 全系配备218kW单永磁同步电机后驱,零百加速时间6.5s [15] 市场竞争环境 - 20-25万纯电SUV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品包括乐道L60、极氪7X、智己LS6等 [7] - 相比竞品,小鹏G7优势体现在性价比、宽敞空间、丰富配置和智能驾驶功能 [7] - 雷军在小米YU7直播中推荐着急用车的用户关注小鹏G7,可能吸收部分小米外溢订单 [7]
小鹏汽车何小鹏:四季度进入快速发展期 智驾2026年开始全球化
搜狐财经· 2025-07-06 20:13
公司业绩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二季度财报数据会非常好[1][7] - 从2024年开始,公司经营能力每个季度都在提高[7] - 2025年公司经营效果比此前想象好很多[7] 战略方向 - 公司不走性价比路线,而是专注于提升科技能力[7] - 从2022年底到2025年,公司将经历涅槃式、脱胎换骨式的变化[8] - 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将进入快速发展期[8] 技术发展 - 智驾技术预计2026年开始全球化[1][8] - 公司面向全球销售的新车支持硬件和软件的OTA升级能力[8] - 公司自主研发图灵芯片,并与英伟达等芯片公司合作[8] - 一辆智能化的车上有超过5500颗芯片,公司只在最主要芯片上做研发[8] 全球化布局 - 欧洲等市场目前智驾法规不健全,但2026年下半年有望出现进展[8] - 公司期待在法规支持后,尽快提升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软硬件能力[8] - 未来目标是在全球多地提供小鹏Max或Ultra车型的智驾体验[8] 行业展望 - 未来五到十年,汽车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化[8] - 中国汽车行业将涌现几家特别酷、特别强的公司[8]
6月问界M8交付突破2.1万,40万级市场销冠!
齐鲁晚报· 2025-07-06 19:59
销量表现 - 问界系列6月全系交付超4.4万台,市场表现强劲 [1] - 问界M8 6月交付超2.1万台,称霸40万元级市场 [1] 产品竞争力 - 问界M8全系搭载华为AD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30个高精度传感器,包含192线激光雷达 [3] - 问界M8搭载一体寰宇屏,标配HarmonyOS 4智能座舱,支持三指四向五屏多人多设备交互 [3] - 问界M8车长近5.2米,轴距3.1米,得房率67.6%,提供三排六座和双排五座两种布局 [5] - 问界M8六座版配备零重力座椅,五座版右后搭载准零重力座椅,拥有41处储物空间 [5] 品牌影响力 - 问界品牌市场保有量超过70万辆,树立了高端智慧出行标杆地位 [6] - 问界在2024《品牌引力榜》中位列全品类总榜第八名,荣登国产新能源豪华品牌榜首 [6] - 问界M8首批车主购车决策因素中,"品牌"占比66%,位列第三 [8] - 问界"品牌参考度"为1.6,显著高于行业均值的1.1 [8]
小鹏G7硬刚特斯拉Model Y胜算几何?
经济观察报· 2025-07-06 18:38
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 - 小鹏G7定位中型SUV,共三个版本,售价19.58万—22.58万元,填补了公司20万—25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断层 [2] - 小鹏G7将特斯拉Model Y作为主要对标对象,试图通过"算力第一"、"场景更全"等技术标签建立"智能=小鹏"的品牌联想 [2] - 小鹏现有SUV产品线包括G9(24万—27万元)和G6(17万—19万元),G7的推出完善了产品矩阵 [2] 技术亮点与差异化竞争 - 搭载全球首颗同时应用于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的图灵AI芯片,具有跨场景技术稀缺性 [2] - 行业首发本地端VLM大模型,实现无需指令主动服务、记忆用户习惯、模仿家人声音等智能化功能 [2] - 配备5C超充AI电池,峰值充电功率451kW,10分钟补能436km,12分钟可从10%充至80% [3] - 整车容积4.47m³,比Model Y大11.2%,配备"追光全景"抬头显示、四门电吸门等豪华配置 [3] 市场竞争格局 - 20万—25万元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已超燃油车,一季度纯电动份额47.3%(21.1万辆),燃油车30.2%(13.4万辆) [2] - 2024年中型SUV市场增速5.8%,新能源中型SUV销量146万辆(+21.6%),市场份额升至44.5% [3] - 4月份20万—25万元SUV销量同比涨近七成,纯电市场仍被特斯拉统治 [3] - 小鹏G7开售9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 [5] 基础设施与数据积累 - 小鹏自营充电网络覆盖420城,2348座充电站,1858根超充桩,但仅S4超充桩支持5C [5] - 特斯拉中国超充站超2100座,超充桩超1.16万根,凭借高效BMS和网络密度保持用户体验优势 [5] - 特斯拉FSD拥有25.74亿公里真实路测数据,远超鸿蒙智行(3.1亿公里)和百度Apollo(1.7亿公里) [4]
比亚迪吉利都在用的雷达,准备赴港IPO了
36氪· 2025-07-04 19:24
公司概况 - 深圳承泰科技是一家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提供标准化硬件和可定制化软件的雷达产品,核心产品包括前向雷达和角雷达,支持从L0到L2+的辅助驾驶能力 [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创始团队出身华为,已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3.59亿元,最新估值达13.2亿元 [1][29] - 2024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为9.3%,同时是国内第三大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为4.5% [1][14] 产品与技术 - 前向雷达产品包括CTLRR-220系列(乘用车)和CTLRR-320(商用车),探测范围分别为220-260米和200米,支持L0至L2+功能 [4][8] - 角雷达产品包括CTMRR-130系列和CTMRR-180 Pro,支持L2/L2+功能,角雷达销量占比从2022年的6.22%提升至2024年的46.71% [8][12] - 核心技术包括射频天线设计(微带天线和波导天线)和雷达信号处理算法,可抑制90%以上多径反射误报,并实现2毫米超薄雷达模组 [10][12] - 正在开发新一代中央计算雷达,支持多雷达同步与融合,预计2024年四季度推出 [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0.5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45.7% [17] - 毛利润从2022年的0.17亿元增至2024年的1.18亿元,毛利率从28.7%提升至34%,其中前向雷达毛利率达43.1% [20] - 2024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395万元,扭亏为盈,净亏损从2022年的7920万元收窄至2180万元 [20] - 现金及等价物截至2024年末为1586.5万元,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产线升级和市场开拓 [23] 客户与市场 - 比亚迪为第一大客户,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81.9%、91.3%和93.6% [14] - 已与超过20家汽车OEM合作,包括比亚迪和吉利 [14] - 雷达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249元降至2024年的184元,主要因角雷达销量占比扩大 [14] - 雷达销量从2022年的22.1万台增至2024年的187.5万台,复合年增长率达191% [12] 行业前景 - 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4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2亿元,预计2029年达216亿元 [36] - 驱动因素包括政策强制标配、高阶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L2+需1前向+2-4角雷达)以及技术进步(4D成像) [36] - 毫米波雷达因全天候工作、实时测速和高性价比,成为感知系统核心传感器之一 [39] - 未来趋势包括向中低价车型渗透、成本进一步下探(MCU降价)以及应用场景拓宽至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 [42]
9分钟大定破万,小鹏有自己的山要翻
华尔街见闻· 2025-07-04 18:09
小鹏G7上市表现 - 小鹏G7上市9分钟大定订单突破10000台 [3] - 相比小米YU7的3分钟20万台订单量虽显逊色,但在行业内仍属亮眼表现 [2][3] - 公司CEO何小鹏表示对销售数据充满信心,并称"二季度财务表现非常不错,四季度实现盈利不具挑战" [2][13] 产品定价策略 - 小鹏G7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19.58万元、20.58万元、22.58万元 [2] - 起售价比特斯拉Model Y低6.77万元,比小米YU7便宜5.77万元 [3] - 产品定位家庭用户,主打空间与舒适性,整车空间达4.47m³ [6][7] 技术配置亮点 - 全系标配豪华底盘硬件,包括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和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 [7] - Ultra版本配备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超过2200TOPS,号称行业旗舰3倍以上 [8] - 全球首发搭载VLA+VLM大模型,实现完全本地端部署运行 [9] - 采用与华为合作的"追光全景"AR-HUD技术 [11] 营销策略变化 - 发布会风格明显借鉴小米,详细讲解产品配置和功能 [4][5] - 频繁提及特斯拉Model Y进行技术对比 [8] - 公司CEO何小鹏亲自下单小米YU7 Pro版,雷军也在直播中推荐小鹏G7 [4] 公司发展现状 - 上半年销量已达去年全年水平,年度目标完成过半 [14] - 新业务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已具备量产消息 [14] - 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开始在海外生产 [14] - 公司过去三年在组织、战略、经营、供应链等方面完成重大调整 [12] 产品差异化定位 - 与小米YU7形成差异化竞争:小米主打颜值和操控,小鹏专注家庭与科技 [11] - 定位"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超级AI汽车",但部分功能需后续OTA升级 [10]
岚图上半年卖了4.8万台 想年销20万台就看FREE+?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22:54
岚图汽车销量表现 - 6月交付10053辆,同比增长83% [2] - 2025年上半年合计交付48115辆,同比增长58% [2] - 上半年销量仅完成全年20万台目标的24%,下半年压力较大 [2] 岚图FREE+预售情况 - 6月24日开启预售,预售价22.99万元起 [5] - 预售1小时小订突破5000台 [5] - 预售一周内平均门店订单约60辆,客流量环比大增210% [5] - 预售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用户比例为7:3,40岁以下占比67% [5] 岚图FREE+产品亮点 - 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5] - 配置包括超大电池包、剧院级音响、29英寸AR-HUD、女王副驾等 [5] - 65%顾客到店体验FREE+,智能辅助驾驶能力为主要吸引点 [5] 岚图FREE+市场反响 - 门店工作人员反映下订量超出预期,加班强度显著增加 [5] - 部分门店FREE+试驾排队已排至3天后 [6] - 邓超担任品牌大使后,多地门店客流迎来高峰 [6] 岚图汽车战略规划 - 公司将销量贡献重点放在下半年,因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交付 [2] - 岚图FREE+将于7月12日正式发布,最终售价将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 [6] - 公司对完成全年20万台销量目标充满信心 [2]
标配即满配,岚图FREE+预售火爆
齐鲁晚报· 2025-07-03 14:41
品牌营销效果 - 邓超成为岚图品牌大使后,多地门店迎来客流高峰,部分门店FREE+试驾已排到3天后 [1] - 预售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用户比例为7:3,40岁以下人群占比67% [8] - 门店客流量环比大增210%,65%顾客前往体验FREE+ [8] 产品竞争力 - FREE+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和华为鸿蒙座舱5,以及超大电池包、剧院级音响等豪华配置 [3] - 岚擎模式通过轰鸣声浪和拨片换挡提升驾驶乐趣,吸引用户下单 [5] - FREE+是全球首台搭载全拟真换挡系统的混动SUV,配备百万级EDC可变魔毯底盘 [5] 销售表现 - FREE+预售一周内平均门店订单约60辆 [8] - 6月岚图单月销量达10053辆,同比增长83% [8] - 岚图梦想家连续两周蝉联MPV销量榜首(2720台和2420台) [7][8] 市场影响 - 梦想家热销提升消费者对岚图品牌的信任度和好感度 [8] - FREE+有望成为继梦想家之后的又一爆款车型 [8] - 岚图正在重塑中国MPV市场格局 [8]
AR-HUD:视界革新能否就此启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2 09:21
行业技术发展 - 小鹏汽车与华为联合发布全球首个融入AI智能辅助驾驶的AR-HUD"追光全景",将在新车型G7上率先应用 [2] - 华为投入超100亿元研发AR-HUD硬件平台,小鹏提供端到端AI算法,实现AR车道级导航和6大场景的AR辅助驾驶可视化 [3] - 深蓝S09采用43英寸AR-HUD,清晰度优于行业33%,支持亮度自适应调节和AR导航等自定义功能 [4] - 华阳多媒体推出景深式3D AR-HUD,采用多模式高清TFT方案优化视觉效果 [4] - 航盛电子发布全域120°视场覆盖的全景视域增强显示系统,投影清晰度提升3倍 [5] - 泽景科技推出双焦面AR-HUD,近焦面显示车辆状态,远焦面聚焦导航和路况 [5] 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市场前装AR-HUD乘用车交付88.43万辆,同比增长273.42%,装配率达15.55% [7] - 2024年W/AR-HUD总交付量352.43万辆,同比增长56.32%,前装搭载率15.38% [7] - 2025年10-20万元车型中AR-HUD占比38%,4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20%(同比+15pct) [7] - AR-HUD成本从万元级降至3000元区间,加速向15万元级车型渗透 [13] 用户反馈 - 用户反映AR-HUD存在亮度高、重影、遮挡视线等问题 [8] - 部分用户认为AR-HUD功能鸡肋,更习惯使用手机导航 [8] - 4S店反馈AR-HUD提升车辆科技感,高端车型中几乎成为标配 [8] 技术路线 - 主流技术方案包括TFT(成熟稳定)和LCoS(高分辨率、高对比度) [10] - 华阳多媒体将AR-HUD发展分为4阶段:1.0单焦面→2.0虚拟全景→3.0景深式3D→4.0全风挡覆盖 [11] - 高品质HUD需硬件(PGU/光路设计)、软件(3D渲染引擎)和交互(HMI设计)三者协同 [11] 行业趋势 - 中国新能源车企推动AR-HUD规模化普及,供应链成熟降低成本 [12] - AR-HUD与辅助驾驶系统协同增强用户信任感 [12] - 高工智能预测2027年AR-HUD搭载率将超过W-HUD [15] - 行业面临价格战压力,前装供货价格持续下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