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

搜索文档
利好!突然拉升!
证券时报· 2025-06-10 12:08
育儿补贴与托育服务 - 财政部正抓紧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相关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以更好满足"一老一小"服务需求 [2] - 婴童概念股异动拉升 澳洋健康、康惠制药、珠江钢琴涨停 珠江股份、洁雅股份、贝因美、豪悦护理涨超5% [2] 社会事业投资规模 - 预计今年支持社会事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将比"十三五"末提高30%以上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出台"软建设"举措 完善"项目+政策"双轮驱动 推动以投资换机制 [3] 民生政策统筹协调 - 加强民生政策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 防止政策分散化和碎片化 [4] - 主要执行部门将在发展规划引领、政策协调机制、"硬投资"和"软建设"统筹三方面加强跨部门协调 [4] 民生关键领域政策 - 聚焦上好学、看好病、"一老一小"普惠服务等关键小事提出针对性政策 [5]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通过产业转移就业、技能提升帮助增收 [5]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 合理确定缴费补贴水平 [5] - 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允许跨省向亲属转账 [5] 社会救助与参保政策 - 民政部将扩大监测范围 推进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 [6] - 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 加强信息共享 [6]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以灵活就业人员等为重点 研究制定更适合新就业方式的参保政策 [7] - 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 实施更灵活参保缴费方式 [7] - 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完善费率政策 [7]
擘画新时代新征程民生建设新蓝图
人民日报· 2025-06-10 07:39
民生政策方向 - 新时代民生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要求政策在兜底保障基础上拓展功能,注重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2] -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资金"投资于人"以形成经济与民生良性循环 [2] - 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分化趋势,需优化社会政策体系,扩大"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协调公共服务与人口分布 [3] - 科技革命带动就业形态多样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需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民生政策包容性 [3] 民生建设原则 - **公平原则**:推动社保覆盖面扩大,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保险制度,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4] - **均衡原则**: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4] - **普惠原则**:调动政府、市场力量扩大教育、医疗、"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保障质量与可负担性 [4] - **可及原则**:以社区为重点发展步行可及的生活服务,完善便民设施,提升包容性服务 [5] 民生问题解决路径 - **急难问题**: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精准落实困难群体社保代缴政策,确保医疗不断档 [7] - **就医难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缓解"舍近求远"矛盾 [7] - **教育焦虑**:实施基础教育扩优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高中,提高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7] - **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8]
涉及社保就医等 “民生10条”回应急难愁盼
北京商报· 2025-06-10 00:36
事关民生的重磅政策文件"出炉"。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 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 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和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等方面提出10条举措。其中, 《意见》提出,将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优化城乡居民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支持各地统筹资金渠道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等。 新建改扩建千所以上优质普高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此次,《意见》明确,将实施基础 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通过挖潜扩容扩大现有优质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将义务教育基础 薄弱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 覆盖。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医疗资源方面,《意见》特别提到,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建 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 沉,逐步实现紧密 ...
这份重磅民生文件提及保障房与公积金,对职场青年释放哪些利好?
新京报· 2025-06-10 00:12
保障性住房政策 -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支持各地统筹资金渠道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1] - 北京市2025年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增加15公顷至475公顷[2] - 各地积极推进库存商品房收储改造为共有产权住房,部分保障房出现"一房难求"态势[3] - 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长租公寓项目是重要住房产品,鼓励房企推进建设[2] 青年公寓供给 - 《意见》提出加大兼顾职住平衡的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1] - 北京今年筹集近15万套房源专供大学生,包括11.7万套市场化房源和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4] - 政策立足于民生保障导向,有助于解决青年群体住房问题并减少通勤时间[4] - 需政府与开发商合作在就业集中区域建设更多小户型公寓[4] 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 - 《意见》提出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1] - 上海已出台政策支持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权益[6] - 北京公积金中心推出多项"提质增效"政策包括贷款全程线上化[6] - 需制定灵活参保政策考虑收入不稳定特点,设计更灵活缴费比例[6] 老年智能应用 - 《意见》提出发展老年用户友好的智能技术产品和应用[7] - 北京计划今年为老楼加装600部电梯[7] - 需研发简单易用的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设备[7] - 智能产品有助于老年人跟上时代并优化老年生活[7]
12家市直单位现场宣讲:牢记嘱托、建成支点、当好龙头,武汉加油干
长江日报· 2025-06-06 11:17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武汉攻克20余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助力成为全国第5个中小企业总量破百万的副省级城市,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特色产业集群 [5] - 光谷三代科技工作者实现从光纤技术(赵梓森)、卫星遥感(李德仁)到生物制药(杨代常)的突破,奠定"中国光谷"科技基石 [4] - 徐卫林院士团队八年攻关研制月球织物国旗,独创微纳米粉体色浆技术解决"红黄串色"难题,实现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跨越 [4][5] 民生保障与城市治理 - 武汉人社局通过社保兜底、工伤赔付等政策升级,实现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题"转变,单笔工伤赔付达20余万元 [6] - 农村公路建设10年铺就4000余公里道路及57座桥梁,以"畅安舒美实"标准推动城乡融合 [7] - 垃圾分类日均处理1.3万吨,全分类可减少碳排放96吨/日并制造氧气67吨/日 [8]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长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江豚数量从1012头增至1249头,47%再生水利用率配合1842个排污口管理构成"武汉密码" [8] - 湿地保护推动青头潜鸭从20只繁衍至400多只,戴家湖公园煤灰堆改造为绿肺,建成1024座公园的千园之城 [9] - 武汉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通过扩绿兴绿护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9] 文化创新与区域联动 - 武汉文学季、书法季等活动通过文艺作品立体呈现城市风貌,强化文化引擎作用 [6] - 政协提案推动"双休日"制度全国破冰,并创新提出汉绣与社会疗愈结合建议 [12] 数据驱动与政策优化 - 2023年江汉路夜市人流量增长38%,2024年武汉游客量达3.33亿人次,体现"小数据"驱动"大民生"逻辑 [11] - 经济普查中个体经营数据与宏观政策联动,如"1块钱汇聚14亿"的统计模型 [11]
省委全会部署激励江苏干部群众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当好发展尖子生,蹚出共富新路子
新华日报· 2025-06-04 06:54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 苏北泗洪县界集镇娥眉村通过打造文旅产业园(子湖文旅产业园)整合村居民宿、水上乐园、休闲农业,带动4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年收入从几万元起步,通过红薯粉条加工厂等项目提升村民就业[2] - 昆山市锦溪镇朱浜村依托明清古砖窑资源开发"金砖水乡"文旅项目,计划复垦430万立方米土地打造1600亩高标准农田,预计年增村集体收入192万元,并配套窑文化体验产业[3] 民生保障与社会福利 - 江苏省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873元,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分别为1733元/月、1209元/月,全省保障低收入人口96万人,通过7部门联网实现182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5] - 苏州市姑苏区创新"幸福助餐工程"覆盖老年人餐饮及文娱需求,全省建成8000多家老年助餐点,服务140万人,同时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6] 就业促进与产业联动 - 光束汽车有限公司因业务扩张招聘近500名技术研发及操作工,全省5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19亿元(进度35.5%),带动企业用工登记达2084.5万人(同比增5.9万人)[7] - 南京市通过政府补贴开展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职业培训,计划优化3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归集600万个岗位,帮扶3万名困难群体就业[8] 文旅与特色产业开发 - 娥眉村通过直播带货单场销售3000斤红薯粉条,计划建加工厂激活100多名村民手艺[2] - 朱浜村以"窑烧咖啡"吸引周边游客,结合砖窑文化打造体验区提升村民收入[3]
中国太保亮相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人民网· 2025-05-26 09:12
公司参展与保险服务 - 公司以"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保险为民"为主题亮相西博会国际馆 [1] - 公司旗下产险为西博会提供一揽子保险保障服务,包括公众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和团体人身意外险,覆盖近200名志愿者 [1] - 公司在四川分公司成立西博会风勘服务团队,聘请第三方专家共同开展风险服务,覆盖布展、开展、撤展全周期 [1] 科技与绿色保险布局 - 公司科技保险金额超过110万亿元,科技投资规模突破千亿元 [2] - 公司首创多款绿色保险产品,参与绿色公益打造"三江源公益林" [2] - 公司构建ESG体系,践行"双碳"战略 [2] 民生保障与养老布局 - 公司为三大主粮提供风险保障,大病保险覆盖超2亿人 [2] - 公司"惠民保"提供健康保障,"太保家园"养老项目已落地13城15园 [2] - 公司在四川省推出阿尔茨海默病专属保险"蜀智保" [2] 数字化转型与西部发展 - 公司构建大模型,加快数字劳动力应用,成为通过DCMM5级认证的保险集团 [2] - 公司险资入川累计超800亿元,首席承保多个省级重大项目 [2] 互动体验与论坛活动 - 展区设置"太好保"智慧出行体验和VR安全事故模拟等互动项目 [2] - 公司举办"气候保险的实践与探索研讨会",探索巨灾保险创新与实践 [3]
新一轮金融支持政策下的重点投资方向与项目谋划
搜狐财经· 2025-05-23 18:12
政策核心目标 - 通过提供充裕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1] - 针对房地产、中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精准施策,化解风险并激发内生动力 [1] -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民生保障等国家战略重点领域 [1] 重点投资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涵盖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领域 [2] - 设立科技创新专项信贷机制,鼓励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探索长周期科技贷款绩效考核 [2] - 加快发展科技保险,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投资和未上市科技企业股权投资 [2]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以"AI+"专项行动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先支持智能制造设备更新、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 [3] 基础设施与绿色低碳发展 - 包括绿色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及绿色低碳改造 [4] - 绿色金融支持、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持续投入,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成为投资热点 [5] 农业与乡村振兴 - 支持农业机械设备更新、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 [6] - 央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至3万亿元并下调利率,形成量价协同效应 [6] 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 - 重点支持医疗卫生设备更新、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老旧社区医疗设施改造 [7] - 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百万人口大型医疗设备拥有量达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13] 教育与文化体育 - 重点支持高校及职业院校关键教学设备更新、智慧课堂建设 [8] - 推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提质升级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8] 重点行业领域新特点 工业领域 - 聚焦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行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优先淘汰限制类设备 [9] -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9] 环保领域 - 布局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推动废旧电池、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及水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 [10][11] 农业领域 - 持续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农文旅融合 [12] 数字资产 - 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优化信贷服务、强化保险保障、扩大股权投资利好数字经济企业 [15][16] 资金支持类型 超长期特别国债 - 支持"两重"(大中型灌区、引调水工程、重点都市圈城际铁路)和"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 [17]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 2025年规模达4.4万亿元(同比增5000亿元),投向领域从10个扩至22个,资本金出资上限比例提至30% [18] - 8000亿元用于置换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另发行2万亿元专项债用于同类置换 [19][20] 中央预算内资金 - 2025年拟安排7350亿元(2020—2024年分别为6000亿、6100亿、6400亿、6800亿、7000亿) [21] - 支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等八大领域34个细分方向 [21] 项目谋划建议 - 融资成本下降,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融资可得性提高 [22] - 资本市场渠道拓宽,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深化,科技创新债券推出 [22] - 民营企业可参与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重大项目 [22]
“一老一小”都是“宝”
辽宁日报· 2025-05-18 08:35
养老行业 - 全省已发展776家社区食堂、长者食堂等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日均服务约1.5万名老年人 [2] -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5%,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2万张,完成4.2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3] - 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覆盖低保范围内中度失能以上及高龄老年人,例如抚顺市低保户每月可获得1077元补助 [2][3] - 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以失能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 [3] - 沈阳市某养老照护之家提供"喘息服务",截至4月底累计服务1.7万余人次 [3] 学前教育行业 - 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所,新增普惠学位2659个 [6] - 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覆盖90.8%的乡镇(766个),目标为92% [7] - 大连庄河市明阳街道中心幼儿园投入近30万元改造操场设施,提升乡村学前教育硬件水平 [7] - 1-5月开展学前教育送教下乡活动5场,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900人次 [7] - 沈阳市沈北新区金沙幼儿园开园首月招生从80人增至100余人,缓解就近入园需求 [6] 政策支持 - 辽宁省将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拓展列为重点,计划科学布局服务点位并培育优质品牌 [2] - 2025年民生实事清单明确"一老一小"保障条款,包括养老照护与学前教育资源扩充 [8]
理论视野 | 统筹增进民生福祉与有效扩大内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15 08:52
旅游消费与文旅融合 - "五一"假期期间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供给,加强文旅融合和科技赋能,带动旅游消费欣欣向荣 [1] - 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和冰雪经济,通过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与多元化的旅游服务,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0] 消费提振与内需扩大 -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促进消费,摆在突出位置,是应对当前风险挑战、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之举 [1] -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 [2] - 提振内需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核心环节,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巨大的需求支撑,消化外部需求波动带来的冲击 [5] - 创新消费场景,增加消费补贴,抓住重点节庆等消费旺季,加大消费补贴力度,简化补贴核验流程 [10] 收入分配与消费能力 - 解决居民增收难题需要以更大力度强化民生保障,释放消费潜力 [4] - 通过更大力度的稳岗扩岗政策、技能提升计划以及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支持,持续夯实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基础 [4] - 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是促进消费的重要保障,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8] - 通过税收调节和转移支付优化再分配过程,减少收入不平等 [8] 社会保障与消费预期 - 加快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提高劳动、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4] - 持续优化养老保障体系,动态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切实保障居民实际购买力 [9] - 健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个人储蓄共同构建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9] 企业活力与就业支持 - 拓展就业渠道,夯实民生根基,扩大就业机会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有效手段 [7] - 优化政策工具箱,加快形成涵盖高校毕业生、进城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体系 [7] - 增强企业活力,稳固民生基础,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设备更新与研发的财政补贴力度 [10] - 针对中小企业实施精准纾困,通过减税降费、提供专项补贴等政策组合拳降低运营成本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