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
搜索文档
出海提速,金融滞后:中国汽车全球化的隐形痛点
钛媒体APP· 2025-07-01 09:03
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达640万辆,预计2030年有望冲击千万辆大关 [2] - 零部件出口(不含动力电池)超930亿美元,2030年目标1200亿美元 [2] - 金融支撑薄弱,央行对境外汽车金融持保守态度,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2] 金融短板与风险 - 央行不对海外客户提供终端金融服务,海外用户对汽车金融依赖度更强 [2] - 海外经销商财务报表不佳,融资能力弱,库存融资艰难 [2] - 海外融资成本高,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网络不完善,风险评估模型适配性差 [3] - 新能源汽车生态化、快速迭代特征与传统金融产品设计逻辑冲突 [4] 新能源汽车金融挑战 - 电池技术迭代快,三年可能面临能量密度升级换代,残值评估与风险承担主体模糊 [4] - 车电分离模式、充电设施配套融资等新型需求缺乏成熟金融方案 [4] - 底盘一体化技术带来更高维修成本和保险定价难题,国外保险机构承保意愿低 [4] 资金跨境流动困境 - 企业在伊朗、俄罗斯等市场面临资金流转困境,支付链条脆弱 [4] - 昆仑银行对创业公司支持有限,大宗贸易转款风险高,价格波动可能吞噬利润 [4] 政策性金融补位 - 中国信保2024年为118家新能源车企承保22亿美元,整车出口承保额达175亿美元,同比增长45% [5] -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为一年内账期的实物流或服务出口提供付款保障 [5] - 海外投资险承保金额达720亿美元,覆盖战争暴乱、征收等政治风险 [5] 商业银行创新方案 - 兴业银行推出"NRA账户跨境供应链融资",解决境外子公司向境内采购整车时的资金融通问题 [5] 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建议 - 支持中国车企或金融机构在重点海外市场设立专属汽车金融公司 [6] - 建立专项汽车出口支持资金或海外产业发展基金,聚焦绿地投资、兼并收购等 [6] - 配套"融资审批白名单制度",为头部车企和优质项目提供高效融资与信保支持 [6] 海外协同与平台能力 - 车企与零部件企业海外布局缺乏协同效应,需借鉴日本商社模式 [7] - 海外汽车产业链长,涉及制造、金融、售后、二手车等多个环节,需顶层设计与协同共建 [8] - 日本车企历史路径显示,过度依赖出口规模终将遇到天花板,需转向全球产能布局 [8] 未来发展方向 - 从"走出去"到"扎下去",需资本、产品、战略耐心与体系化能力 [8] - 第二阶段目标是"把体系种下去",形成品牌、产能、服务、数据和政策协同闭环 [8]
“高息高返”退场倒计时,有购车者接到通知“11点后优惠失效”
第一财经· 2025-06-23 23:30
汽车金融政策变动 - 奔驰4S店紧急通知金融优惠政策将在6月23日晚11点后失效 消费者需当天完成下单登记才能享受优惠 [1][2] - 金融优惠政策指"高息高返"业务 银行将部分贷款利润以佣金返还经销商 经销商再以车价补贴方式返还购车人 [1] - 以50多万元奔驰车为例 贷款38万元两年期年化利率5% 相比奔驰金融方案节省约7000元购车成本 [2] 不同贷款方案比较 - "高息高返"方案前提是两年内还清贷款 否则后续利息成本将增加 [2] - 车厂自有金融公司提供三年期低息贷款 但整体成本仍比"高息高返"贵7000元左右 [2] - 相比全款购车 选择车厂金融贷款仍能享受约2.5万元优惠 [2] 政策叫停影响 - 多地监管部门叫停"高息高返"业务 截至6月23日晚多家4S店已取消或即将取消该政策 [2][3] - 上海奔驰经销商确认"高息高返"已停做 广州奥迪经销商表示次日是最后一天且银行选择受限 北京雷克萨斯经销商称贷款优惠困难 [3] - 政策叫停主因包括消费者提前还款导致银行亏损 以及监管部门为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管控 [3] 市场反应 - 政策叫停十分紧急 部分消费者临时接到通知 能赶到现场的可以完成面签 无法及时办理的只能放弃优惠 [2] - 伴随金融优惠取消 汽车终端价格即将迎来上涨 [3]
“7月前不办,以后没机会了”!有大行已全部停办,买车分期“高息高返”加速退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7:53
汽车金融行业变革 - "高息高返"模式加速退出市场,多家银行已正式发文通知停止相关业务,某国有大行于6月1日起停止该模式,某股份行和某城商行将于7月1日全面停止[1][4] - "高息高返"指银行提高汽车金融贷款利率并将高额佣金返给销售服务商,部分服务商以返现形式降低消费者购车总价,例如贷款10万元银行约返1.5万元佣金[3] - 监管与市场双重驱动下行业变革加速,重庆、四川等地金融监管已发文要求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禁止以高额返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1][17] 汽车分期贷款现状 - 当前主流汽车分期方案为"两年零息,三年、五年低息",例如首付20%两年免息,第三年开始利息约2.5%[6] - 某新能源车分期方案显示,优惠方案总利息约2.74万元,常规方案总利息约5.22万元,两者相差约2.48万元[9] - 宝马i3贷款购车五年总利息成本约4.3万元,两年内还清仅约1.75万元,全款购车总成本约20.8万元,两年期贷款总成本约20.55万元[9][10][12] 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发展 - 交通银行2024年汽车分期余额较上年末增加674.16亿元,增幅240.10%,平安银行2024年末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937.95亿元[15] - 银行面临提前还款率过高问题,导致无法收回长期利息,某大行人士表示"银行没挣钱倒贴出去了"[15] - 部分银行调整提前还款违约金政策,例如上海地区某国有大行将2年内提前还款违约金由5%调升至10%[16]
“园区+科技”深度融合,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赋能新能源车企智造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6 20:53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贷款支持新能源车企 -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向某上市新能源车企投放8680万元技术改造贷款 专项用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曲轴智能制造项目建设 [1] - 该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项荣誉 其项目是广西重点产业升级项目 对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背景与项目详情 - 该企业坐落于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高新技术企业 跻身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 [1] - 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曲轴智能制造项目存在资金需求 兴业银行通过优化审批流程 匹配专项额度 给予优惠利率等举措确保资金直达 [2] 兴业银行金融支持策略 - 兴业银行2022年提出加快布局科创金融等"五大新赛道" 南宁分行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园区开展调研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1] - 运用"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 将企业专利技术等"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 已累计为该项目提供27693万元贷款支持 [2] - 优化"商行+投行"服务模式 提供投贷联动 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服务 助力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2] 区域经济与金融生态 -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西重要工业聚集区 汇聚科技创新型企业 [2] -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以"园区金融+科技金融"为切入点 构建"信贷支持+综合服务"全方位金融生态 [3] - 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 绿色低碳等领域支持力度 未来将聚焦广西重点产业园区和科技型企业 [3]
车贷高息高返遇“紧箍咒” 大行率先转向服务战
中国证券报· 2025-06-04 04:43
多地银行规范车贷业务 - 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将车贷返佣比例从15%降至5%,导致银行补贴车价力度大幅减少 [1] - 北京、四川、河南等地多家银行正在整改汽车贷款业务高息高返问题,将佣金比例降至合理范围 [1] - 奔驰汽车金融贷款方案年利率4.99%起(约合年费率2.7%起),但优惠力度不及银行分期贷款方案 [1] - 银行车贷政策收紧,从"贷5满1"调整为"贷5满2",未来可能进一步调整为"贷5满3"或直接停办 [1] - 贷款购车可享受车价优惠,例如一款21.98万元的汽车可获得4.5万元补贴,落地价格降至18.88万元 [2] 高息高返模式分析 - 银行通过高额返佣吸引汽车经销商合作,以获取利息收入,但增加自身运营成本 [1] - 银行赌客户不会提前还清车贷,实际贷款年利率较高,若不能按时还款将按高利率计息 [3] - 银行在特殊时段如"开门红"期间会缩短提前还款免违约金期限以追求贷款放量 [3] - 高息高返源于银行获客压力和汽车经销商渠道垄断,但不可持续且导致无序竞争 [4] - 银行车贷产品同质化严重,加剧高息高返现象 [4] 行业整改措施 - 浙江地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将提前还款政策由"贷5满2"变为"贷5满3" [5] - 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推动40家银行签署自律公约,要求降低对客实际利率、合理确定佣金比率 [6] - 河南省信阳市、开封市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杜绝高佣金产品推介和诱导提前还款 [7] - 重庆监管局要求金融机构清理存量业务,停止突破自律水平的新增商户准入 [7] - 行业转向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而非"花钱买份额" [6][7] 行业发展趋势 - 高息高返模式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增加、运营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 [6]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客户体验提升等 [6] - 建议银行深度绑定汽车消费场景、创新差异化产品、构建产业协同生态 [6] - 科技应用将提升服务效率,合规经营成为重要方向 [6] - 多方合力维护市场秩序,推动汽车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7]
协会资讯|2025汽车金融趋势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5-25 12:41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汽车金融市场面临政策监管趋严和市场环境变化 竞争更加充分和激烈 [3] - 新能源金融方兴未艾 二手车金融和出口金融需求迅猛增长 [3] - 汽车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 呈现向下挤压效应 资金成本和规模成为核心竞争力 [5] - 风控和资管等运营能力是汽车金融业务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5] 金融机构业务布局 - 浦发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与20余家汽车厂商开展总对总合作 全国合作商户达7234家 [7] - 浦发银行汽车分期营销方案覆盖线上线下 IT解决方案帮助经销商实现闭环业务服务 [7] - 平安租赁深耕汽车流通行业十年 以试乘试驾车、维修设备等为租赁物提供融资服务 [11] - 平安租赁未来计划推动创新型消费模式 提升用户体验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11] 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 快钱支付作为首批持牌支付机构 提供覆盖"购车-用车-养车"全场景的数字化支付方案 [9] - 聚瑞云控以北斗技术为基础 提供车辆定位及车务解决方案 帮助金融机构解决风控问题 [13] 行业协会角色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将搭建专项交流平台 反映经销商金融需求 推动金融服务创新 [3]
都市车界|央行降准助力汽车金融发展:“五年免息”或成竞争新常态
齐鲁晚报· 2025-05-16 10:59
政策影响 - 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定向降准5个百分点,释放约1.2万亿元长期资金[1] - 汽车金融相关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10%下调至5%,预计为行业释放超2000亿元可用资金,直接降低资金成本约1.2个百分点[2] - 2024年末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达3.2万亿元,贷款渗透率攀升至68%[2] 行业动态 - 长城汽车金融将主流车型分期利率下调至3.88%,吉利汽车金融推出"首付15% + 60期免息"组合方案[2] - 五年免息政策有望从豪华品牌向主流品牌延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免息车型占比突破40%[2] - 新能源品牌补贴力度普遍高于燃油车,部分新势力品牌单车金融补贴达车价的8%[4] 消费者影响 - 以30万元车型为例,消费者可节省利息支出约1.5万元[3] - 征信修复期用户贷款通过率预计提升20%[3] - 济南某合资品牌4S店新政落地首日进店客流明显增长[3] 市场竞争 - 特斯拉推出"五年免息 + 超充免费"组合拳,传统车企通过延长质保周期应对竞争[4] - 价格战从整车销售向金融服务延伸[4] - 2025年汽车金融渗透率预计突破75%,服务模式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6] 产品趋势 -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型或成最大受益领域[6] - 贷款期限延长可能导致总支出增加,二手车残值需与还款周期匹配[6] - 消费者需综合比较厂家贴息、金融机构直补等不同方案[6]
易鑫集团(02858.HK)1Q25运营资料点评:二手车销量承压拖累融资额表现 金科业务快速增长
格隆汇· 2025-05-15 18:08
总量表现 - 1Q25易鑫集团总融资交易量17.2万笔/yoy+0.5%,融资总额153亿元/yoy-5.0% [1] - 行业新车及二手车总销量yoy+7.5%,但公司融资额增速弱于行业,主因二手车销量增速放缓(1Q25全国二手车交易量460.7万辆/yoy+0.15%)及单均融资额下降 [1] - 单均融资金额下降推测因二手车业务首付比例较高且二手车融资额占比提升 [1] 业务结构 - 1Q25二手车融资交易量10.4万笔/yoy+31.9%,占比60.5%/yoy+14.3pct,反映策略向高利润二手车倾斜 [2] - 二手电车融资交易量9000笔,占新能源车融资交易量的23.2%/yoy+10.7pct [2] - 金融科技平台促成融资总额61亿元/yoy+56.5%,占比39.9%/yoy+15.6pct,显示金科业务快速扩张 [2] 战略合作 - 1Q25新增4个汽车金融产业链合作项目,深化与国有大行(如工行)合作以扩大业务规模 [2] 财务预期 - 2025-2027E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10.9亿元/yoy+34%、13.0亿元/yoy+20%、14.9亿元/yoy+14% [2] - 动态PE估值25-27E为12.1x、10.1x、8.8x [2] - 24年派息0.13港币,分红率超100%,对应25/5/14股息率6% [2]
2025年中国商用车融资租赁行业租赁模式、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及前景研判:商用车融资租赁发展前景广阔,行业朝多元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8 09:27
商用车融资租赁行业概述 - 商用车租赁模式主要分为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目前国内以融资性租赁为主,承租方可拥有车辆最终所有权[4] - 商用车融资租赁是一种新型大额分期购车方式,涉及汽车厂商、银行、保险公司等多方合作,框架包括线下交易、线上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6][7] - 主要业务模式有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两种,特殊领域如客车通常采用售后回租模式[8]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国家管制发展受限,21世纪后政策支持促进行业规范化[10] - 2016年互联网平台入局带来新活力,2020年监管新规推动行业整合[10][11] - 市场规模从2015年205.3亿元增长至2024年140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86%[21] 行业政策环境 - 2024年8月国家提出发展绿色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支持碳金融创新[13] - 安徽省计划2027年融资租赁资产规模超1500亿元,2030年超2000亿元[15] - 2023年7月新规允许售后回租业务,但需基于真实贸易背景[15] 产业链与市场表现 - 上游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下游以个人和企业消费者为主[16] - 2024年商用车产量380.5万辆同比下降5.8%,2025年一季度产量104.8万辆同比增长5.1%[17] - 2024年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规模5464亿元,其中商用车占比25.78%[19] 竞争格局与企业分析 - 市场参与主体包括厂商系、金融租赁公司和第三方租赁公司,厂商系占据主导[23] - 海通恒信2024年融资租赁收入13.75亿元,业务覆盖多个行业领域[25] - 国银金租2024年上半年融资租赁收入53.73亿元,同比增长1.44%[27] 行业挑战 - 终端客户分散导致风控难度大,缺乏有效金融科技手段支持[29] - 二手车市场混乱导致租赁物处置困难,缺乏统一估值标准[30] 未来趋势 - 租赁方式将多样化发展,包括经营性租赁、车电分离等创新模式[31] - 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将重构风控体系,提升审批效率50%以上[32] - 针对冷链、危化品等细分领域提供定制化"车型+金融+服务"打包方案[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