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热潮
icon
搜索文档
传奇基金经理出手了!
格隆汇· 2025-05-24 15:12
美股市场动态 - 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和苹果加税导致美股下跌,标普连续四日下跌,苹果领跌科技七巨头,录得八连跌 [1] - 避险情绪升温,美债价格走高,黄金反弹,美元指数单周下跌2%,创4月"对等关税"以来最大跌幅 [1] - 对冲基金大佬阿克曼抄底亚马逊,该公司股价在4月21日前暴跌31%,之后反弹约20% [1] 阿克曼的投资策略 - 阿克曼掌舵的潘兴广场资本管理抄底亚马逊,认为其2万亿美元市值被情绪低估而非基本面恶化 [2] - 抄底理由包括AWS云计算业务韧性和关税对零售业务盈利影响有限(自营商品进口占比不足15%) [2] - 阿克曼在"对等关税"前精准清仓耐克,同步建仓Uber和赫兹 [2][3] - 阿克曼当前持仓包括优步(17.71%)、Brookfield(17.24%)、Howard Hughes Holdings(15.50%)等 [3] 杨东的投资调整 - 国内基金经理杨东4月大幅减持转债资产,增持电力股、地产物管股、光伏股、化工龙头股 [5] - 地产股成为其投资组合第一大重仓行业,占比超过10%,认为稳房市、稳股市是大概率事件 [5] - 杨东2月增持碧桂园服务、信义能源、大唐新能源等多只股票 [5] - 杨东认为股票仍是普通人较理想的投资选择,A股长期收益可跑赢固收(年化收益普遍低于3%) [5]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火速获批,预计5月底启动发行,6月底前完成募集 [6][7][8][10] - 费率与业绩表现强绑定,分三档:基准档1.2%、升档1.5%(超额收益超基准6%)、降档0.6%(跑输基准3%) [10] - 费率计算细化至"单客户、单份额"维度,持有满1年才能享受费率浮动 [12][13] - 首批产品对标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部分参与港股和债券投资 [10]
硅谷的福报“007”来了
36氪· 2025-05-08 18:51
硅谷初创公司工作文化 - 多家硅谷初创公司推行六天或七天工作制,包括AI教育公司Arrowster、招聘独角兽Mercor和保险初创公司Corgi [1][3][4] - Arrowster要求员工每周工作七天,CEO将工作强度比作运动员训练 [1] - Corgi强调员工需"全身心投入",办公室每周工作七天 [3] - Mercor曾实行七天工作制,后调整为六天,为附近员工提供1万美元住房补贴 [4][5] 工作模式调整与理念 - Arrowster CEO主张打破传统五天工作制,采用更小的工作和休息单元 [2] - Decagon虽不强制六天工作制,但约三分之一员工周日自愿到办公室 [6] - Autotab联合创始人认为AI热潮下短期高强度工作具有必要性 [10] 行业背景与历史 - 中国科技巨头曾盛行"996"工作文化 [8] - 希腊允许六天工作制并支付40%加班费,韩国部分大公司要求管理层每周工作六天 [9] - 硅谷"鸡血文化"历史悠久,Uber、特斯拉等公司创始人曾推崇超长工时 [9] 法律与劳动政策 - 加州法律允许满足条件的"豁免"雇员不受工时限制 [11] - 劳动法教授指出过度工作文化可能构成歧视并影响工作质量 [12] 行业矛盾现象 - AI公司推动生产力革命的同时自身实行长工时制度 [13] - Arrowster创始人认为高强度工作是实现AI红利的前提 [13] 公司案例 - Mercor以20亿美元估值融资1亿美元,现有90名员工,计划未来扩展至千人规模 [4][5] - Decagon有80名员工,周日工作模式由创始人带动形成非正式文化 [6] - Greptile因公开要求每周最低六天工作制的招聘帖走红 [7]
彤程新材(603650):电子材料业务实现高增,看好光刻胶进一步放量
上海证券· 2025-05-06 18: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热潮拉动、新建产能投入和先进制程增长将维持光刻胶市场稳步增长,国际贸易摩擦加快国产光刻胶导入和国产替代进程,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依托彤程电子打造电子化学品产业化平台,以光刻胶为基础布局半导体和显示材料光刻胶,实现关键材料国产化突破,随着新产品增加和新客户开发,看好光刻胶业务进一步放量 [9]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36.15/42.71/52.34亿元,同比分别为10.56%/18.14%/22.53%;归母净利润分别5.71/6.98/9.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43%/22.28%/29.26%;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33.60/27.48/21.26倍 [9] 各目录总结 事件概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70亿元,同比增长11.10%;归母净利润5.17亿元,同比增长27.10%;扣非归母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7.64%,净利润增长主要系主营业务能力增加和联营企业产生收益,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2024年投资收益为3.14亿元 [2]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8.56亿,同比增长9.41%;归母净利润1.60亿,同比增长10.92% [2] 分析与判断 - 2024年电子材料业务营收7.45亿元,同比增长34.43%,营收占比提升至20%以上 [3] - 半导体光刻胶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50.43%,其中I线光刻胶同比增长61%,KrF光刻胶同比增长69%,ArF光刻胶通过客户验证并上量产生收益,EBR产品取得收入 [3] - 显示材料光刻胶业务2024年子公司北旭电子营收3.30亿元,同比增长26.8%,国内市占率约27.1%,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为国内本土第一大供应商 [3] - CMP抛光垫业务年产25万片半导体芯片先进抛光垫项目2024年12月底进入试生产阶段,后续投产将带来新增长点 [3] - 光刻胶树脂业务发力,部分光刻胶使用自研树脂并商用,半导体光刻胶领域I line光刻胶随自研树脂开发快速迭代,多个KrF光刻胶用PHS树脂量产,依托自研丙烯酸树脂开发的ArF光刻胶客户端验证顺利,显示面板领域AMOLED array光刻胶用酚醛树脂已量产 [4] - 2024年特种橡胶助剂营收24.42亿元,同比增长7.10%,生产量14.6万吨,销量15.5万吨,销量同比增加1.4万吨,业务增长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增长、以旧换新和出口扩容 [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24.84%,较2023年提升1.16个百分点,电子材料业务毛利率29.8%,同比提升3.49个百分点,随着高端电子材料占比提升,未来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4] 数据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270|3615|4271|5234| |年增长率|11.1%|10.6%|18.1%|22.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17|571|698|902| |年增长率|27.1%|10.4%|22.3%|29.3%| |每股收益(元)|0.86|0.95|1.16|1.51| |市盈率(X)|37.10|33.60|27.48|21.26| |市净率(X)|5.72|5.70|5.55|5.36|[11]
深圳市一季度GDP增长5.2%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0.1%
中国发展网· 2025-05-06 14:53
深圳一季度经济数据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8950 49亿元 同比增长5 2%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2% 增速比1—2月份加快1 6个百分点 [2]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 1% 降幅比1—2月份收窄1 1个百分点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1% 增速比1—2月份加快1 4个百分点 [9] 工业领域表现 - 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48 2%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0 1% [1] - 充电桩产量同比增长11 5% 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8 1% [3]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 8% [4] - 机器人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 0% 增速比2024年加快22 1个百分点 [4] - 工业机器人制造增长56 2% 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增长35 0% [4] - 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同比增长22 3%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43 3% 相关应用软件开发增长90 4% [4]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 4%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9 1% 其中技改投资增长61 8% [6] 房地产市场回暖 - 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合计成交超2 6万套 同比增长67 7% [5] -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 0% 较2024年提升10 0个百分点 [5] - 龙华区中建鹏宸云筑二期项目开盘1小时去化95% [5] 消费市场表现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59 3% 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27 9% 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同比增长53 1% [13] - 以旧换新带动汽车销售3 9万台 销售金额97 7亿元 带动家电和数码产品销售619 8万台 销售金额117 5亿元 [13] -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0 8% [13] - 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共计258家 [11] 物流与旅游数据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39 52万标箱 同比增长17 1% [14] - 机场旅客吞吐量1655 22万人次 同比增长6 3% [14] - 旅游过夜总人数874 96万人次 同比增长9 3% 其中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0 6% [14] 创新与科技动态 - 优必选联合研发的机器人"天工Ultra"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夺冠 [2] - 肯綮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成为"登山神器" [2] - 东部通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基地正式启动 为全国首个融合空域运行示范基地 [7]
深圳一季度GDP增长5.2%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0.1%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4-29 15:39
深圳一季度经济数据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8950.49亿元,同比增长5.2%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比1—2月加快1.6个百分点 [2]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降幅比1—2月收窄1.1个百分点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增速比1—2月加快1.4个百分点 [9] 工业领域表现 - 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48.2%,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40.1%,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8.1% [1][3] - 充电桩产量同比增长11.5% [3]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8% [4] - 机器人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0%,增速比2024年加快22.1个百分点 [4] - 工业机器人制造增长56.2%,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增长35.0% [4] - 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同比增长22.3%,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43.3%,相关应用软件开发增长90.4% [4] 投资领域表现 -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0%,增速较2024年提升10.0个百分点 [5] - 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合计成交超2.6万套,同比增长67.7% [5]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9.1%,其中技改投资增长61.8% [6] - 东部通航低空融合飞行示范基地启动,为全国首个融合空域运行示范基地 [7] 消费领域表现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59.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7.9%,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增长53.1% [13] - 以旧换新带动汽车销售3.9万台,销售金额97.7亿元;带动家电和数码产品销售619.8万台,销售金额117.5亿元 [13] - 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0.8% [13] - 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共计258家 [11] 人流物流表现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39.52万标箱,同比增长17.1% [14] - 机场旅客吞吐量1655.22万人次,同比增长6.3% [14] - 旅游过夜总人数874.96万人次,同比增长9.3%,其中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0.6% [15]
挪威突发!亏损3000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4-24 19:47
【导读】因科技行业低迷,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一季度亏损400亿美元 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单一股东——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周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基金今年前3个月亏损了 0.6%,约为400亿美元(约合3000亿元人民币)。这是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该基金投资回报的最大跌幅。 该基金以指数跟踪为主,股票投资亏损1.6%,而固定收益投资则获得了1.6%的收益。尽管如此,一季度的整体表现仍比基准指数高出0.16个百分点。 首席执行官尼古拉·唐根在声明中表示:"本季度受到了显著的市场波动影响,我们的股票投资出现负回报,主要受科技板块拖累。" 大家好,一起关注一下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消息。 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 第一季度亏损400亿美元 挪威1.7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市场剧烈波动的时期,报告了六个季度以来最大的亏损,主要是由科技公司市值下跌所致。 截至3月底,该基金总规模达到18.53万亿克朗,其中70%配置于股票类资产。除了股票外,固定收益类资产占基金资产的27.7%,非上市房地产占资产的 1.9%。 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初大幅提高 ...
中金:港股的下一步
中金点睛· 2025-03-31 07:44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周港股震荡走弱,恒生科技下跌2.4%,恒生国企、恒指与MSCI中国指数分别下跌1.6%、1.1%与1.0%,已连续三周回调 [1] - 行业层面信息技术(-5.6%)、银行(-2.0%)、保险(-1.7%)跌幅最大,医疗保健(+3.8%)、原材料(+1.6%)、运输(+1.0%)等上涨 [1] - 春节假期以来AI热潮扭转投资者情绪,港股市场强势上涨主要依靠估值驱动,恒生指数风险溢价降至6.2% [3] 市场驱动因素 - 近期催化剂相对不足,叠加小米配股、特朗普加征关税等事件扰动,市场在情绪和估值透支情况下震荡回调 [6] - 由情绪和预期主导的"第一阶段"修复基本完成,后续盈利能否接棒将决定上行空间 [6] - 恒生科技盈利上调是一个积极迹象,但盈利改善以科技行业为主且以利润率改善为主,而非收入增加 [6] 盈利表现与前景 - 2024年港股业绩修复,市场一致预期同比增速为5-6%(vs. 2023年同比+1%) [7] - 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已披露公司下半年盈利同比增速为22.5%(vs. 上半年同比+2.4%),恒生综指成分股下半年盈利同比增长16.5%(vs. 上半年同比+1.3%) [7] - 板块分化明显,汽车(+230%)、海运(+101%)、保险(+49%)盈利增速居前,地产(-143.4%)、银行(-0.6%)、能源(+0.1%)等接近零增长 [8] - 恒生科技成分股下半年盈利同比增长38.7%,腾讯、小米、美团贡献了恒生科技六成的盈利增量 [9] - 港股盈利修复更多为成本而非需求驱动,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下半年收入同比增速为3.9%(vs. 盈利增速22.5%) [10] - MSCI中国指数ROE提升至11.4%(vs. 2023年10.9%),主要受净利润率抬升支撑 [11] 2025年盈利展望 - 彭博市场一致预期MSCI中国2025年EPS同比增长7.3%,恒生指数同比增长5.1%,恒生科技同比增长25.1% [15] - 半导体(+96.0%)、汽车及零部件(+70.3%)、生物科技(+50.9%)、科技硬件(+33.0%)盈利同比增速预计居前 [15] - 年初以来汽车(+17.6ppt)、科技硬件(+16.1ppt)等板块盈利上修,半导体(-38.1ppt)、消费者服务(-11.6ppt)、医疗保健(-8.2ppt)等板块盈利下修 [15] 估值分析 - 纳斯达克100和恒生科技动态P/E分别为23.5x和17.4x,差距收窄至6.1x [24] - 中国科技龙头市值占全部港股的27.1%,但净利润占比仅为18.2% [24][28] - MSCI中国指数动态P/E为11.5x,较MSCI新兴市场动态P/E的12.3x低7% [32] - MSCI中国指数长期EPS增速预期为8.2%,低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9.6% [32] 投资策略 - 结构上40%的"含科"部分仍是主线,维持恒指中枢23,000-24,000的判断 [39] - 乐观情形下恒生指数或能达到26,000,但需要盈利的进一步兑现 [39] - 建议低迷时积极介入,亢奋时适度获利,可在科技与红利风格间切换 [40]
英伟达“小弟”流血上市:AI算力泡沫撞上冰山时刻
新浪财经· 2025-03-28 16:54
在全球AI热潮下,英伟达(Nvidia)的小弟CoreWeave本该是颗闪亮的明星。这家公司靠提供GPU云服 务(出租算力绑定英伟达GPU的服务器和配套软件、服务)赚得盆满钵满,客户里有微软和Meta这样 的巨头,收入从2023年的2.29亿美元猛涨到2024年的19.2亿美元,增长了足足737%。按理说, CoreWeave在今天(3月28日,周五)的IPO应该风光无限,可现实却让人意外——原计划筹资27亿美 元,估值320亿美元,现在却被砍到15亿美元,估值跌到230亿美元,缩水近三分之一。市场怎么突然对 这家公司冷脸相迎了? IPO计划腰斩,英伟达出手救场 若放在一年前,CoreWeave绝对是全球投资者的宠儿,这次公开上市本来也是信心满满,计划以每股47 到55美元的价格卖出4900万股,筹27亿美元,估值高达320亿美元。无奈市场风向急转直下,在上市前 夕获得的市场反馈非常冷淡,投资者兴趣寥寥,于是乎公司只好紧急调整:股数减到3750万,价格降到 每股40美元,筹资额缩到15亿美元,估值也下调到230亿美元。这意味着,他们的上市目标直接被砍掉 了三分之一。 眼看小弟遇冷,大哥英伟达坐不住了。毕竟作为 ...
中金公司 全球研究4Q24业绩回顾:消费篇
中金· 2025-03-25 11: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消费市场分化明显,高收入和中等收入消费者相关品类需求韧性较强,低收入人群消费力疲弱,各地区各行业表现不一 [1] - 预计2025年全球美容行业增速保持在4%左右,新兴市场优于欧美和亚太地区,全球奢侈品行业将正常化,增长由产品结构升级驱动 [1][31] 各行业总结 消费品行业 - 全球消费品公司四季度业绩区域差异显著,美国需求平淡,欧洲食品饮料和家庭日化美妆企业表现优,日本消费增长好,东南亚和印度活跃,中国内需偏弱 [2] - 四季度必须消费品表现优于可选消费品,欧美高物价挤压低收入人群购买力,性价比产品更受欢迎,预计趋势延续,龙头企业表现或更突出 [3] 运动鞋服行业 - 2024年四季度户外运动专业细分领域增长强劲,大众运动服装市场竞争激烈,美国假日购物季促销提速,2025年后销售略走弱,欧洲消费者信心反弹带动销售,亚太市场传统国际品牌面临竞争压力,创新功能性产品有望推动增长 [4] - 关税对美国运动鞋服公司实际影响有限,多数公司从中国进口到美国出口占比仅为个位数 [5] 香化美妆行业 - 四季度美洲地区香化板块增速放缓至低单位数,美国美妆市场在高基数和提价影响减弱背景下增速放缓 [6] - 全球美妆市场各地区表现各异,北美大众彩妆销售压力大,高端香水增长强劲,拉美引领增速,欧洲放缓,亚太受中国香化需求拖累 [7] - 2024年中国美妆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高端美妆需求放缓,旅游零售渠道难贡献实质性增长 [8] - 日本美妆消费受通胀和入境游客驱动增长但增速放缓,东南亚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成长空间广阔 [9] 食品饮料行业 - 全球食品饮料行业面临发达市场低收入人群消费力承压、新兴市场收入增速放缓问题,北美食品需求受挤压,饮料需求相对较好,碳酸饮料优于其他饮品,能量饮料疲软,亚太区域通胀低,主要企业保持稳健增长 [1][10][11] - 碳酸饮料因价格便宜、有补充能量功效且企业加大推广力度,市场表现优于能量饮料 [13] - 四季度拉美市场收入由价格驱动,巴西表现好,墨西哥内生收入增长有压力 [14] - 亚太区域整体通胀低,主要国际食品饮料企业保持稳健增长,印度市场景气但饼干领域有价格竞争 [15] - 欧洲需求有韧性,中东抵制西方品牌现象好转,北非仍抵制,其他非洲区域景气度高 [16] 餐饮行业 - 2024年四季度北美餐饮行业表现分化,传统快餐店同店销售不如休闲餐饮,部分企业通过促销、优化经营效率提升业绩 [17] 暖通和消费家电行业 - 美国商用暖通受数据中心建设和制造业回流推动,景气度高但增速放缓,家用暖通进入补库周期,需警惕库存周期风险,欧洲热泵市场需求拐点未现,短期内难有起色 [18][19] - 亚太区暖通行业四季度大部分企业收入边际好转,运输制冷美国和欧洲市场疲软 [20] - 2024年美国消费家电市场需求有一定韧性,小家电景气度优于大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特朗普加征关税政策预计有负面影响 [21][22][23] - 欧洲消费家电需求温和复苏,拉美表现良好,亚太总体需求疲软但印度大家电增速快 [24] 家居日化行业 - 海外主要家居日化公司四季度平均内部增速约40%,环比持平,预计2024年全年前高后低,2025年量价表现更均衡,欧美通胀回落,提价贡献降低,企业促销争夺销量份额 [25] 奢侈品行业 - 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前三季度走低、四季度回升,由美国驱动,预计2025年正常化,北美为主要驱动力,增长由产品结构升级驱动 [26][31] 汽车行业 - 2024年四季度欧洲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3%,新能源车渗透率略有增长,欧盟计划或使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放缓 [32] - 2024年四季度美国乘用车销量同比提升7%,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0.6%,销量环比提升11%,政策取消补贴或影响电动车短期销量 [33] - 关税问题对欧美汽车行业影响大,是短期内影响车企股价的不确定因素 [34][35]
刚刚,陈立武接任英特尔CEO! 老黄、苏姿丰后,华人称霸芯片三巨头
创业邦· 2025-03-13 17:57
英特尔CEO人事变动 - 英特尔宣布任命陈立武为新任首席执行官,自2025年3月18日起生效 [1] - 该任命结束了英特尔3个月的领导层空缺期 [2] - 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12% [3] - 陈立武将接替临时联合首席执行官David Zinsner和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7] - 原有管理团队基本保留,David Zinsner继续担任CFO,Johnston Holthaus继续领导产品部门 [9][10] 陈立武背景与经历 - 拥有新加坡南洋大学学士学位、MIT核子工程学硕士学位和旧金山大学MBA学位 [14] - 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2009-2021年担任Cadence Design Systems CEO,期间公司收入翻倍,股价暴涨3200% [14][15] - 现任Walden Catalyst Ventures创始管理合伙人,华登国际创始人兼董事长 [15] - 2022年11月加入英特尔董事会,同年获得半导体行业协会最高荣誉罗伯特·N·诺伊斯奖 [16] - 2024年8月因与公司转型方向意见不合离职 [17] 英特尔当前状况 - 2024财年净亏损188亿美元,为1986年以来首次亏损 [28] - 晶圆代工部门厂房和设备账面价值达1080亿美元 [29] - 在先进制程技术上落后于台积电 [24] - 正尝试转型为芯片代工厂,但面临现金流压力 [25][26] - 台积电正试图通过与英伟达、AMD和博通建立合资企业来"挖墙脚" [27] 半导体行业华人高管格局 - 芯片行业三大顶级巨头均由华人执掌:英伟达黄仁勋、AMD苏姿丰、英特尔陈立武 [4][33][36] - 黄仁勋带领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 [34] - 苏姿丰领导AMD市值从30亿美元飙升至2000亿美元 [38] - 台积电由魏哲家担任董事长和总裁 [39][40] - 超微电脑由梁见后领导,年营收达数十亿美元 [41][43] 英特尔未来战略 - 陈立武上任后将面临平衡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务的挑战 [30] - 英特尔坚持IDM模式(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但该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备受争议 [30] - 台积电提议与英特尔潜在客户建立合资企业,部分高管持反对意见 [27] - 18A工艺成为英特尔与台积电谈判中的争议焦点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