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开放
搜索文档
央行副行长陆磊:“南沙金融30条”突出三大亮点,以金融服务针对性切入南沙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1:53
金融支持南沙发展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部署6方面27项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旨在将南沙建设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1] - 政策突出三大亮点:立足湾区创业创新、协同港澳金融服务便利化、面向世界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1][2] -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绿色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五大产业 [1] 湾区创业创新支持 - 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新模式,强化对海洋高技术产业及重大基建项目的金融服务 [1] - 支持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产业,完善涉海企业金融支持 [1] 港澳金融服务互联互通 - 推进跨境支付便利化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便利港澳居民金融业务 [2] - 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推出跨境交易品种,推动粤港澳保险机构联合开发跨境保险产品 [2] 国际化金融开放 - 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多元化投资机构 [2] - 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基地,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 [2] 政策实施进展 - 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跨境理财通、股权投资便利化等创新业务已落地并获市场认可 [2] - 人民银行将加强部门协调和金融机构指导,推动政策精准实施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3][4]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广东发布《金融支持促消费扩内需专项行动方案》;五部门加大广州南沙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的支持力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07:14
广州南沙金融支持政策 - 五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支持广州南沙发展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和全域无人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大投资力度[1] - 政策旨在将南沙建设成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2] - 支持南沙探索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试点,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简化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限制[3] - 推动南沙区银行开展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允许境外机构资金转存定期及购买大额存单[5] - 积极研究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建设跨境资管中心和国际金融岛等平台[6] - 允许南沙与港澳均有分支的银行开展内部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支持三地征信机构跨境合作[8] 广东金融与产业政策 - 广东发布促消费扩内需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六项行动包括消费金融产品提质、增收促进和设施金融保障等[7] - 广东省财政3年新增136亿元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规模最高2000亿元/年[9] 产业转移与外资开放 - 2025中国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在成都举行,强调支持中西部承接特色产业,落实制造业外资准入全面取消[4] 私募行业动态 - 百亿私募阵营扩容至87家,4家退出同时7家新晋或重返,量化私募年内表现领跑[10]
以机制“破壁” 增应变底气(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10
空港中心运营成效 - 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自2023年4月启动以来进出口总值突破256亿元 [1] - 服务超1000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1] - 支撑东莞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21.2% [1] 机制创新与效率提升 - 黄埔海关实施出口"先查验后打板"和进口"先拆板后申报"模式 时效提升20% 综合成本降低30% [2] - 香港修订跨境航空安检条例 将机场货站核心功能前置到东莞 实现"一次检验、全程通行" [2] - 空港中心按香港机场标准完成货物集拼、航空安检等"一站式"服务 货物从"工厂门"到"机舱门"无缝衔接 [2][3] 制度型开放创新案例 - 海南自贸港开通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优化资金跨境流动 [3] - 厦门自贸片区启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幅缩短货物申报验放时间 [3] - 企业海外仓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从"商品出海"升级为"供应链出海" [3] 区域协同发展 - 东莞港与香港国际机场形成海空联运专线 货物12小时内可抵达欧洲 [1] - 锂电池类货物实施"白名单"管理制度 政务"绿色通道"保障港航企业运营 [2] - 粤港通过规则衔接突破机制壁垒 形成10万平方米空港中心的高效运营模式 [1][2]
安徽力争2025年新增5家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5-12 15:58
刘光介绍,安徽将加快出台《安徽省稳外资行动方案》,谋划6个方面共16条举措,多措并举稳住外资规模、稳住外商信心、稳住投资预期。此外,在便捷 畅通渠道方面,安徽将在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便利、创新贸易业态和强化金融赋能方面发力。积极推进合肥机场、芜湖港智慧口岸国家试点建设;持续 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持续开展"外贸+金融"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 在国际合作方面,安徽将持续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100支左右招商小分队赴境外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活动,组织5000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国 际展会,举办15场左右安徽外向型产业主题展。在今年4月组织的阿联酋安徽光伏和储能产业主题展上,超20家企业参加出海推介相关活动, 同时,支持企业"抱团出海",推动汽车、光伏、锂电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参与国际竞争;搭建境外服务网络,建设首批22家境外商务服务网 点,为企业出海提供便利和支持;建设重点国别外资中小企业合作区。 此外,安徽还将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推动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创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安徽方 案";加快推进合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建设,聚 ...
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两区”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12 08:50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2023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7 67万亿元占全国18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占全国24% [2] - 两区改革创新成果大面积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包括投资管理 贸易便利化 金融 服务业开放等领域 要求尽快在全国推广 [3] - 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 提出5年内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 系统性改革成效 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3][4] 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措施 - 支持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在发展服务贸易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4] - 强调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区域布局 推动成熟自贸试验区提升能级 [4] - 自贸试验区承担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测试功能 需通过更高层级法规固定改革成果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方向 - 强化土地 人才 资金等要素保障 制定配套政策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5] - 重点任务包括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示范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5] - 未达标开发区可能被淘汰 已有多个开发区因考核不通过被取消 [5] 两区战略定位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 两区发展重要性凸显 需通过突破性改革实践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1][5] - 自贸试验区聚焦制度型开放和系统性改革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侧重深层次改革与产业升级 [4][5]
一财社论: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两区”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11 20:46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性 -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2023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7 67万亿元占全国18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占全国24% [1] - 两区改革创新成果得到大面积复制推广 包括投资管理 贸易便利化 金融 服务业开放等领域 [2] - 两区面临提质增效迫切要求 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进行系统部署 [2] 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 - 自贸试验区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在发展服务贸易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3] - 自贸试验区承担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测试功能 需结合实际加大授权 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 [3] - 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 需在地方法规和制度建设上有废有立 改革成果可通过更高层级法规固定 [3]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提质升级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强化土地 人才 资金等要素保障 制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若达不到目标要求可能面临淘汰 已有数个被取消 [4] 两区的战略意义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 推动两区发展尤为重要 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高质量发展 [4] - 两区需不断进行突破性改革试验和实践 承担重要任务 [4]
添彩全局 荆楚有为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5
产学研协同创新 - 湖北拥有132所高校、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资源全国前列 [1] - 武汉作为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持续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1] - 完善"企业出题—院所领题—联合答题—生产实践验题"的创新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 - 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再研发"产业生态闭环,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1] 制度型开放与外贸发展 - 2024年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127项制度创新成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 [2]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2%,强化国际物流枢纽功能 [2] - 对内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对外构建武汉航空枢纽实现全球物流吞吐 [2] - 推动优势企业海外布局,形成"采自全球,销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2] 区域协同与产业转型 - 武汉城市圈深化校企协同,宜荆荆恩城市圈发展绿色化工业 [2] - 襄十随神城市群推动汽车工业转型,释放内需增长潜力 [2] - 创新消费激励机制,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打造湖北特色文化口碑 [2]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
江苏出台稳外资若干措施,多维度发力吸引优质外资
搜狐财经· 2025-05-10 12:33
深化重点领域开放 - 江苏省依据"1650"产业体系制定招商图谱,全力招引高质量制造业项目,推动外资企业融入新型工业化进程,助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3] - 提升服务业领域开放水平,加快推进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研究制定苏州试点方案,扩大独资医院领域开放试点,鼓励外资布局养老、文旅等多元服务业态 [3] - 生物医药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开展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扩大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推进多项创新政策落地,优化采购环境 [3] - 出台政策鼓励外资开展股权投资,支持境外资本扩大境内投资规模 [3] 投资促进工作 - 江苏省加强投资江苏品牌建设,通过举办"跨国公司江苏行"系列活动、企业家太湖论坛等重点活动,搭建交流平台 [6] - 深化与重点国别地区及友城的经贸投资合作,强化驻外经贸代表机构功能,常态化开展招商行动,鼓励各地在重要外资来源地设点 [6] - 落实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政策,吸引跨国公司设立投资性公司,培育外资总部企业,加强营商环境海外宣介 [6] 开放平台效能提升 - 支持开发区在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评价体系,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发挥稳外资作用,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6] - 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大外资准入压力测试,复制推广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 [6] - 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拓展双向经贸交流 [6] 服务保障 - 推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完善项目清单,强化跟踪调度 [7] - 健全政企沟通服务机制,通过走访、圆桌会议等形式收集企业诉求,精准帮扶 [7] - 依法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拓宽融资渠道,举办银企对接活动,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展业 [7] - 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优化签证政策,为商务人士提供便利,提升赴境外招商便利度 [7] - 探索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做好原产地证书签证服务,保障重点项目通关,培育AEO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7]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我国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 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新华社· 2025-05-09 23:51
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 - 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汇报,研究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举措 [1]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1] - 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有助于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1] - 自贸试验区可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解决试验任务诉求与区域布局不匹配的问题 [1]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 - 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1]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高水平开放平台,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会议部署注重发挥国家级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推动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 [2] - 相关举措从助企纾困、要素保障等实际出发,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2]
自贸区战略升级开放试点扩容提质
搜狐财经· 2025-05-09 22:27
自贸区战略升级核心观点 - 通过系统性扩容与深层次提质构建制度型开放新高地,试点领域从商品要素流动向规则制度型开放拓展,新增数字经济、绿色技术等前沿赛道 [1] - 地域布局由沿海向内陆纵深推进,形成"沿海创新+内陆承压"梯度开放格局,实施"负面清单瘦身"与"监管沙盒扩容"双轨机制 [1] - 战略升级是对国际地缘政治挑战的主动应对,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3] 扩容举措 - 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动态发布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加速人才流动 [4] - 北京、上海、海南等地放宽增值电信、生物医药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4] - 内陆及沿边自贸区加速崛起,重庆自贸试验区推出28项投资贸易、物流枢纽等领域最佳实践案例 [4] 提质举措 - 新疆自贸试验区实施负面清单与特色清单双轨制,破除跨境农业、能源矿产准入障碍 [6] - 浙江宁波片区利用区块链技术压缩检疫审批时限,实现"一次申报、全程通办" [6] - 上海探索数据出境负面清单,重庆创新"海铁联运境内铁路运费扣减"模式 [6] 战略升级成效 - 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十年增长6倍,天津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年均超20亿美元 [7] - 福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监管创新推动出口高速增长,宁波片区港口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列 [7] - 天津率先推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动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