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

搜索文档
万联易达杜新凯:产业级AI应用已成为“新基础设施”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18:39
产业级AI应用发展趋势 - AI应用正从通用大模型向全产业大模型转化 产业级AI应用成为重构产业互联网生态的新基础设施 推动产业生产运营方式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1] - 产业级AI应用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 旨在解决行业痛点并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1] 全产业大模型的核心价值 - 全产业大模型通过整合公开数据并依托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清洗行业数据 可真正理解产业链每个环节 帮助产业链相关方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1] - 核心在于打破传统产业信息壁垒并提升协作效率 通过数据贯通和智能决策提供跨产业、企业、场景的解决方案[1] 实际应用案例与功能 - 以钢铁企业为例 大模型通过产业数据问答和价格趋势预测等功能 帮助企业监控实时价格、指导生产计划、优化供应链决策并输出最优采销策略[2] - 全产业大模型提供产业知识问答、企业深度观察、行业研报创作、行业资讯推荐等多元功能 为企业经营从业者提供系统性服务[2] 技术实施与行业覆盖 - 公司分批次推进大模型建设 通过集成行业逻辑和数据提升产业问题回应准确率 让模型读懂行业语言并进行结构化思考[2] - 全产业大模型涉及国民经济90多个行业 并非锚定特定行业问题 目前同步开发智能定价、智能风控、物流调度等垂域AI大模型[2] 生态协同与效率提升 - 通过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实现数据贯通与知识共享 推动行业企业从单点优化转向全链条智能协同[2] - 大模型通过知识库构建打破供应商、贸易商、物流商、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孤岛 降低产业链整体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投入产业级AI应用研发 打造先进产业互联网AI引擎 赋能产业生态在规划设计、生产制造、物流服务、数智金融等领域的数智化升级[3]
国联股份回应监管函 修正确认方式去年前三季营收缩水
中国经济网· 2025-07-28 14:44
公司财务数据修正 - 公司2024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623亿元、12105亿元、14514亿元和13343亿元,前三季度收入与前期定期报告披露数据存在差异,差异比例分别为-1621%、-1023%和-1591% [1] - 差异原因系公司对部分交易按净额法确认收入,并对前三季度收入进行了修正 [1] - 公司历史上多次进行差错更正,涉及2020至2021年年报、2022年前三季度报告的收入金额 [1] - 2023年度会计师认为公司延续了2022年度的收入确认处理方式,强调事项段已消除 [1] - 2024年度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均出具标准审计意见 [1] 业务模式说明 - 公司主营B2B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平台业务,以工业电子商务为基础,为相关行业提供网上商品交易、商业信息服务和数字技术服务 [2] - 业务产品涉及涂料化工、卫生用品、玻璃、化肥、粮油等相关产品 [2] - 网上商品交易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9965% [2] - 交易模式分为存在物理空间移动(有实物流转)和不存在物理空间移动(货权转移)两大类 [2] 会计处理调整背景 - 2025年1月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部分行业应特别关注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的会计处理 [3] - 2025年3月公司获知个别上下游客商收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3] - 公司新增多维度的客户、供应商评价体系,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交易进行净额确认 [3] 管理措施与高管薪酬 - 公司主动进行风险梳理和管理加强,新增风险识别特征及核查工具手段 [4] - 高管薪酬与经审计的归母净利润挂钩,2024年度董事长薪酬19431万元,总裁薪酬19431万元,董秘薪酬14131万元,财务总监薪酬13201万元 [4] - 业务板块负责人薪酬较高,涂多多CEO薪酬29359万元,卫/纸/粮油多多联合创始人薪酬19586万元 [4]
京东拿下比亚迪!车圈要变天了!
商业洞察· 2025-07-27 11:55
京东与比亚迪战略合作 - 京东汽车成为比亚迪售后领域电商合作平台 车主可通过京东APP购买原厂配件及保养服务[8][12] - 比亚迪"精诚一家"售后体系打破品牌界限 在京东开设独立店铺向全品牌车主开放燃油保养/漆面快修等服务[12] - 合作基础源于2021年京东物流参与比亚迪供应链 2024年3月已拓展至整车销售领域[15][16] 比亚迪市场地位与需求 - 2024年比亚迪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第五 中国市场占比超35%[10] - 传统售后模式存在服务覆盖有限/用户触达不精准等短板 需数字化升级[10] 京东汽车产业布局 - 2015年投资蔚来汽车 2017年推出汽车无界服务战略 2022年升级"京东养车"品牌[22] - 截至2023年6月拥有1700家养车门店 合作40000家三方门店 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22] - 2025年发布自研无人轻卡VAN 注册"Joyrobotaxi"商标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23] 京东生态扩张战略 - 电商主业受拼多多/抖音冲击 通过外卖/酒旅/汽车等新业务构建全产业链生态[25][29] - 2025年以0佣金策略进军外卖市场 同步推出酒店PLUS会员三年免佣金计划[26][29] - 核心战略为利用供应链能力重构各行业成本效率 打造生活全场景商业网络[31]
从流媒体到汽车智能座舱 极豆科技汪奕菲的十年“破壁战”
上海证券报· 2025-07-24 02:08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汪奕菲为PPTV联合创始人,2014年PPTV被苏宁收购后选择二次创业[3][5] - 因对汽车智能化体验不满,2014年创立极豆科技,定位为智能座舱方案商[3][5] - 初期被质疑为"车圈素人",通过3年产业深耕在2017年外资车企创新大赛夺冠,晋级为一级供应商[5][6] - 2019年面临现金流危机,账上资金仅支撑数月,全年接触70-80名投资人未果,年底获关键融资渡过难关[10][11] 公司业务与技术布局 - 核心业务为汽车座舱AI及数字化解决方案,客户覆盖保时捷、小米等数十家车企[3][6] - 技术聚焦四大领域:座舱大模型、端侧推理、多模态模型及车联服务[8] - 2024年启动出海战略,已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获得订单[9] - 2024年实现千万元级利润,2025年目标业绩提升,计划3年内IPO[12] 行业竞争与市场判断 - 汽车智能化领域处于充分竞争状态,内卷催生新技术和性价比提升[7] - 预计未来座舱市场格局:20%-30%车企选择自研,70%-80%依赖供应商[9] - 汽车行业长周期特性明显,客户订单通常有数年交付期[12] 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 - 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强调"走在客户和市场前面"的产品开发理念[8][9] - 坚持"为客户提供价值获取回报"的商业本质,拒绝短期风口诱惑[12] - 通过差异化技术方案应对行业竞争,避免同质化价格战[7][8]
优合集团杨彬彬:中国进口冻品高单价产品市场份额有望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9:12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中国进口冻品市场预计向高客单价、多元化方向发展,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需求增加[1][9] - 冷链农产品供应链因温度、湿度等物理特性与常温食品存在显著差异,需专业化管理[1] - 行业现行多级批发模式将向欧美日韩的整合模式转型,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1][9] - 进口与国产冷链食品互补性增强,竞争性下降,预计形成更平衡的发展状态[9] 公司业务与竞争优势 - 优合集团是国内唯一实现农产品产业链全贯通的集团化公司,提供"四流合一"综合解决方案[3] - 2022年营收近700亿元,进口肉类总量占中国总量的18%,连续十一年位居行业第一[3] - 公司供应中国每5块进口牛排、每6只鸡爪、每7只大虾中的1块/只,市场份额显著[3] - 上游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1万多家供应商,下游链接3万多家批发商,议价能力与规模效应突出[4] 供应链与技术创新 - 公司2012年布局冷链业务,依托数字化平台连接全球15000家供应商及70%下游经销商[5][6] - 自主研发全球优顶特产业网,整合119个生鲜输出国家资源,与66家船公司及30余家金融机构合作[6] - 通过温度全球监控、减少运输周转次数及创新团购式分销模式提升效率与品质[5][6] - 采用海豹皮技术保温材料降低仓储能耗,响应"双碳"目标[6] 消费趋势与战略应对 - 中国冷链消费总量增长且需求分化,高端产品(如和牛)与大众产品(如带鱼)并存[7] - 健康理念普及推动绿色安全食品需求,企业需平衡高品质货源获取与价格合理性[7][8] - 公司战略聚焦商贸流通与仓储业务,冷链园区预留加工空间以适配未来整合趋势[9] - 加工中心充当"变压器"角色,匹配跨境大批量贸易与国内小包装个性化需求[10]
上合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助力中国企业拓展中亚市场
经济观察网· 2025-07-19 19:28
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概况 - 2025年7月18日至19日青岛召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展示中亚特产如阿拉伯马秀、尼泊尔手绘、阿塞拜疆石榴等 [2] - 大会主题为"共谋区域合作 携手创新发展",吸引上合组织国家约360家参展商和约3千名采购商参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政要及企业集体出席 [2] - 上合示范区2019年在青岛设立,成为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与经贸合作枢纽 [2] 能源产业合作 -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合作优先,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互补性强 [4] - 中亚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居世界前列,中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 [4] - 中国在光伏、风电、水电等技术领先,与中亚能源转型需求匹配,每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估计在5亿千瓦左右 [5] - 华为、东方电气等企业推介数字赋能新能源、海上风电机组等技术,表达跨国投资与技术输出意愿 [5] 装备制造产业合作 - 上合示范区装备制造产业汇聚458家规模以上企业,2024年产值突破960亿元 [9] - 山东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大,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超1.3万家,实现营业收入3.01万亿元 [9] - 俄罗斯政府积极推进中国汽车制造业本地化生产,部分中国车企寻求进入俄罗斯市场 [5] - 德固特已向上合组织国家20多个企业展开合作,2024年合同额达2440万美元 [11] 中小企业参与 - 山东杰西玛机械科技等中小企业希望通过展会寻找海外订单,打开中亚、中东市场 [11] - 上合示范区建议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合作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联合制定技术标准 [12] 其他领域合作 - 大会还涉及数字产业、人工智能、物流运输、海洋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合作对接 [13] - 提出《青岛倡议》,呼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共筑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等 [13]
展波出任新时达董事长,看看“海尔系”上市公司“一把手”都是谁?
搜狐财经· 2025-07-19 10:23
海尔集团高管变动及资本布局 - 展波出任新时达董事长 展波1980年出生 拥有海尔集团20年履历 历任欧洲区财务总监、全球销售平台财务总监、海尔电器CFO、集团CFO及副总裁 现任分管产业互联网等战略业务 [2] - 展波被评价具备全球视野和产业互联网前瞻洞察 在企业战略管理、运营及资本运作方面经验丰富 [4] 海尔系上市公司扩张版图 - 集团已控股或参股8家上市公司 包括新收购的新时达、上海莱士、盈康生命 以及内部孵化的海尔智家、海尔生物、雷神科技、众淼控股 汽车之家收购正在进行中 [4] - 筹备上市企业包括青岛有屋智能家居和卡奥斯物联科技 [4] 海尔系核心高管背景 - 谭丽霞任集团高管 1970年出生 拥有中央财经大学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历 1992年加入海尔 历任CFO、执行副总裁等职 [6] - 李华刚任海尔智家总裁 1969年出生 1991年加入 曾主导销售体系及中国区业务 [7] - 众淼控股董事会主席鹿遥40岁 2007年加入海尔体系 历任人力资源及分公司管理岗位 [9] - 有屋智能董事长刘斥1975年出生 1998年加入海尔 长期负责销售体系及智能家居业务 [10] - 卡奥斯物联董事长陈录城1969年出生 1995年加入 历任洗衣机质量管控、供应链管理等职务 [10] 汽车之家收购进展 - 收购尚未完成 董事会主席仍由原平安系高管龙泉担任 龙泉拥有24年保险及金融科技从业经历 [9]
发挥增量市场价值,促进新兴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09:04
国内大循环与即时服务发展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1] - 以外卖为代表的服务消费赛道成为关注焦点,淘宝闪购、美团、京东等平台加大资源投入 [1] - 即时服务通过满足便利性、选择丰富性等需求创造增量消费市场,覆盖传统电商未触及的线下消费行为 [1] 即时服务市场表现 - 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资源后启动500亿平台消费券补贴,三天内订单超8000万,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 [2] - 日活跃用户超2亿,非餐饮订单快速增长表明即时零售激发新消费欲望,成为居民消费新增长点 [2] - 即时服务覆盖朋友聚餐、野营、夜经济等新场景需求 [2] 平台赋能实体商家 - 即时服务打破实体商家地理限制,通过平台合作扩大客源并提升转化率 [3] - 平台补贴活动带动益禾堂、外婆家、屈臣氏等商家线上订单快速增长 [3] - 平台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优化商家拣货、库存管理等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3] 产业互联网雏形与飞轮效应 - 即时服务带动平台、商家、配送员等主体形成产业互联网雏形 [4] - 补贴激活消费需求吸引商家参与,大数据提升配送效率并降低成本,形成网络飞轮效应 [4] - 即时零售驱动电商服务快速发展,助力商家数字化转型 [4] 行业发展问题与建议 - 平台过度依赖补贴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商家利润压缩及服务质量下降 [5] - 补贴规则需避免低价内卷,保障商家利润并优化消费者体验 [5] - 平台应转向服务质量、供应链优化等长远竞争方向,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
电商送外卖,外卖做电商?巨头混战背后:一场争夺产业互联网王座的暗战
搜狐财经· 2025-07-16 09:29
行业变革 - 外卖大战反映行业从消费互联网周期进入产业互联网周期的深刻变化 [3] - 阿里、美团、京东等公司角色转变,不再局限于传统业务模式,更符合产业互联网特质 [3] - 行业正经历"产业重混",公司通过弥补短板、拓展市场寻找新机会 [4] 技术迭代 - 外卖大战背后是AI技术驱动的行业升级,互联网公司正全面拥抱AI技术 [5] - AI技术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取代互联网技术成为新竞争核心 [6] - 阿里、腾讯等公司通过AI技术实现产品服务升级,重拾资本市场信心 [5] 商业模式进化 - 产业互联网时代催生S2B模式,公司从单纯平台转向深度参与产业链 [7] - 电商和外卖平台转型为大型"S",通过技术资源赋能线上线下"B"端 [7] - 外卖大战标志着商业模式从B2B向S2B升级,体现产业互联网时代特征 [8] 行业阶段定位 - 当前外卖大战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的标志,与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有本质区别 [9] - 以往外卖大战代表消费互联网成熟期,现阶段竞争反映产业互联网新周期 [9]
从大模型到大应用——业内热议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落地
新华社· 2025-07-04 19:57
人工智能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变革,大模型能力突破式迭代且推理成本快速下降推动应用迅速发展 [1] - 当前人工智能处于第三次发展浪潮的新拐点,原生多模态、具身智能、世界模型等技术愈发重要 [1] - 大模型应用成本在过去一年大幅下降,企业端应用比例显著提升,AI大模型开始成为核心生产工具 [1] 行业应用场景 - 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数字工厂""灯塔工厂"、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景 [1] - 快手可灵2.1系列模型提升复杂场景视频生成能力,深度嵌入影视、游戏、广告营销、电商、文旅等产业 [2] - 视频生成技术未来将持续演进,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并助力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 [2] 工业领域融合 -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主战场,将持续深化应用赋能推广 [3] -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面临获客渠道少、场景壁垒高、企业认知不足等问题,供需对接平台将促进资源高效对接 [3] - 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优势有助于构建全新AI供应链和产业生态 [4] 政策与平台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树立标杆解决方案 [3] - 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机构推出多项开源平台和AI能力体系 [3] - 论坛发布"揭榜挂帅"大模型应用需求,全景展现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典型案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