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收
icon
搜索文档
邮储银行App热推ESG产品吸引超5万人购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8:15
产品概况 - 邮储银行APP热销产品"周周红丨优盛·鸿锦最短持有7天3号ESG优选A"近一周销售2.62万笔,累计购买人数超5万[1] - 产品类型为固收类(80%以上配置固收资产),风险等级二级(中低),最短持有期7天,每日可申赎[8][3] - 业绩比较基准2.15%-3.15%,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4.41%,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达7.92%[8][10][12] 收益表现 - 上半年净值增长率1.66%(年化3.32%),在4只同系列产品中表现最佳[7] - 近1/3/6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击败97.33%、93.13%、90.97%同类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超基准中枢1.76个百分点[12] - 加权年化收益率4.8%,索提诺比率11.08(击败73.54%同类),反映较高风险收益性价比[13][10] 资产配置 - 穿透后一季度末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52.32%、债券35.56%、资管产品(公募基金)2.19%、同业存单9.86%[13][15] - 权益类资产上限20%(优先股为主),其他权益类资产(含混合基金)不超过10%,衍生品不超过5%[10] - 采用市场中性策略对冲风险,近期净值波动可能与股债市场轮动相关(6月受益股市、4月受益债市)[4][18] 发行机构背景 - 中邮理财2024年末管理规模9992.36亿元,固收类产品占比95.94%(行业收益率排名第9),混合类产品收益率排名靠后[16] - 该产品在786只同类中综合得分66分(收益64分、风控99分),击败92.62%竞品[7][8] 产品特点 - ESG主题理财产品,通过优先股和灵活权益配置实现固收增强[10][18] - 低波动特征显著: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仅0.0296%,但风险指标仅击败16.92%同类[13] - 综合费率0.48%(击败53.37%同类),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3]
攻守相济助力资产配置 工银稳健添益债券7月14日起发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14:52
产品特点 - 混合二级债基采用"以债为基,以股添色"策略,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契合稳健投资需求 [1] - 工银稳健添益债券基金投资债券资产比例不低于80%,权益类资产、可转债等合计占比5%-20%,股票资产覆盖A+H两地 [1] - 产品通过债股配置协同实现稳健与收益增强双重目标,力求优化风险收益比 [1] 基金经理 - 拟任基金经理庄园拥有21年证券从业经验,14年投资管理经验,深耕固收领域,擅长信用风险管理和流动性把控 [2] - 庄园在管产品工银稳健瑞盈一年持有债券A和工银聚瑞混合A任职以来收益率分别为6.55%和5.14% [3] - 其管理产品风险控制优异:工银稳健瑞盈最大回撤2.4%(同类平均5.29%),年化波动率2.88%(同类4.41%);工银聚瑞混合最大回撤2.9%(同类7.8%),年化波动率2.92%(同类5.07%) [3] 团队支撑 - 工银瑞信固收投研团队规模达42人,包括16位投资人员和26位研究员,研究领域覆盖宏观、信用策略、转债等全链条 [4] - 团队建立横向信息分享机制,强化投研协同效应 [4] 目标投资者 - 产品适合三类投资者:风险偏好低追求稳定收益者、希望通过"固收+"改善收益者、需优化持仓结构的投资者 [4] - 对已配置较多偏股基金的投资者,该基金可作为分散风险、降低组合波动率的工具 [4] 历史业绩 - 工银稳健瑞盈一年持有债券A自庄园管理以来净值增长率6.55%,成立以来5.94% [5] - 工银聚瑞混合A自庄园管理以来净值增长率5.14%,成立以来6.26% [5]
精彩回顾 | 2025年彭博私募投资策略闭门交流会系列活动(深圳场)
彭博Bloomberg· 2025-07-11 10:46
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 - 美国关税政策与地缘政治博弈引发市场避险情绪 但中国经济复苏与技术腾飞带来投资机遇[1] - 中美关税"休战"为市场提供短期稳定窗口期 但长期效果取决于中国经济再平衡进展[6] - 中国经济正经历结构性转型 降低对房地产依赖 高端制造等新兴行业成为重要增长引擎[6] 权益市场动态 - MSCI中国指数估值回归五年均值 后市表现依赖盈利动能恢复[10] - 中国"八巨头"相比美股"七姐妹"存在显著估值折价 新兴市场主动型基金正重新加码中国[10] - 上半年行情由"八巨头"领涨逐步扩散至新消费、金融、医药等多主线共振[10] 固收市场前瞻 - 2025年上半年高收益债券回报强劲 投资级债券表现符合预期[11] - 中美利差倒挂收窄可能导致中资美元债信用利差走阔 推动部分资金转向城投债[13] 量化投研与数据解决方案 - 另类数据与NLP技术可前瞻性把握市场趋势 实时验证投资策略有效性[14][16] - 企业级数据需满足高颗粒度、跨数据集操作等要求 彭博解决方案致力于改变80/20法则[17][19] - 全球覆盖的时点数据帮助私募客户应对海外投资中的公司行为数据处理挑战[19] 大湾区私募发展机遇 - 大湾区作为金融开放前沿 私募基金受益于政策红利、资本聚集与跨境创新[3] - 深圳作为全球增长最快财富中心 可通过深港金融协同打造全球资管新高地[22] 投资策略分享 - 凯丰投资策略强调前沿科技与产业链研究结合 在复杂变量中保持稳健[22] - 华安合鑫重点关注企业可持续自由现金流 认为当前A股/H股存在估值洼地机会[24]
介绍一只进可攻退可守的基金
新浪基金· 2025-07-11 09:17
市场表现 - 2025年下半年A股市场表现稳健,上证指数站上3500点,为近8个月来首次突破,也是9.24行情后的第三次突破 [1] - 6月CPI同比由降转升,核心CPI持续回升,政策对消费的提振效果逐步显现,市场整体预期向好 [1] 国泰多策略收益混合基金 - 基金经理胡智磊2024年9月3日任职以来以固收策略为主,近半年收益率达5.39%,显著优于同期中长期纯债指数(2.40%)和短债基金指数(1.71%) [1] - 最大回撤仅为0.27%,远低于同类基金平均最大回撤(11.88%) [1] - 基金采取稳健投资策略,以固收类资产为主,配置中短久期债券,灵活运用利率债波段策略,并择机轻仓配置低风险转债 [4] - 股票类资产占比0%-95%,可择机参与权益类资产,包括可转债,以增强收益弹性 [4] - 最近半年风险控制指标表现优异,最大回撤、夏普比率(0.3105 vs 0.0020)、年化波动率(1.97% vs 18.34%)、下行风险(0.27% vs 10.86%)、卡玛比率(41.79 vs 0.65)均显著优于同类平均水平 [5] 基金经理 - 胡智磊深耕固收领域,擅长宏观利率模型研判,捕捉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交易机会 [5] - 其代表产品国泰嘉睿纯债最近1年收益率5.54%,任职以来收益率13.17%,排名同类前3%(27/929) [6] - 王琳兼具宏观视角和阿尔法选股能力,投资风格均衡,结合自上而下配置与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8] 基金策略与优势 - "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策略,依托胡智磊的债券投资能力获取稳健收益,借助王琳的选股能力捕捉权益市场机会 [8] - 产品适应性强,既能分享市场上行红利,又能控制波动中的回撤,适合追求稳健增值且不愿错失市场机会的投资者 [8]
可转债队伍密集减员 “固收+”新出路在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0:12
可转债市场概况 - 7月以来银行转债密集强赎转股摘牌,带来缩量效应,使其更为"炙手可热" [1] - 截至7月10日,全市场可转债总存量降至6680.79亿元,较年初缩水655.43亿元 [1] - 上交所存量规模为4087.68亿元,较年初减少559.46亿元,深交所存量规模为2554.48亿元,较年初下降95.88亿元 [1] - 沪深交易所公募可转债中,已进入赎回期和转股期的个券数量达456只,对应规模6207.60亿元,占全市场存量规模的95.36% [1] 可转债市场表现 - 截至7月10日,万得可转债正股等权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18.17%,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涨幅为10.04% [2] - 个券表现中,N华辰转涨幅高达57.30%,N路维转上涨34.74%,塞力转债上涨15.58% [2] - 上半年转债市场行情主要是被小微盘标的拉升,叠加纯债资金溢出效应,共同推动了可转债市场的行情走牛 [2]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银行转债品种备受关注,基于银行作为发债主体的优质信用资质和险资增量资金对银行股的多次举牌 [2] - 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发行的可转债已在年内触发强制赎回,转股率分别高达99.94%和99.93% [3] - 杭银转债于5月下旬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南银转债在6月初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3] - 7月以来,齐鲁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相继触发强赎或摘牌 [4] - 常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在内的多只银行可转债正接近转股价格的1.3倍赎回线 [4] 机构投资者动态 - 机构自营团队、私募基金对可转债配置诉求上行,基于正股操作难度大,转而关注转债 [5] - 公募基金更看重转债性价比,保险机构因可投池压缩,更多转向间接投资 [5] - 部分机构认为转债行情短期过热,但长期需求仍在,尤其来自纯债产品和"固收+"基金的资金 [5] - 下半年偏好"大盘转债",重点关注银行、光伏、农林牧渔板块方向 [6]
中泰资管天团 | 胡达:低利率时代,固收投资如何挖掘超额收益?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10 16:19
债券市场现状与趋势 - 债券市场处于偏强走势,中长期低利率环境拐点未至,2025年2-3月因资金收紧出现回调但4月利率快速重回下行轨道 [2] - 截至2025年6月市场未突破前期利率低点,反映短期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共识 [2] - 2023年信用债、城投债行情主导,策略以信用挖掘和加杠杆为主;2024年长久期利率债受宽松政策推动,30年国债受青睐;2025年市场震荡缺乏主线 [3] 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策略 - 下半年利率市场维持高胜率低赔率环境,下行概率大但空间有限,需通过波段交易(如收益率曲线凸点压缩、新老券转换)获取资本利得 [5] - 固收+产品成为重要方向,可转债2025年Wind指数收益6.66%,但存量规模下降至6650亿(较年初减少685亿),数量从529只缩减至496只 [5][6] - REITs表现亮眼,中证REITs全收益率指数上涨14.51%;银行股中中信银行指数上涨15.03% [6][7] 固收+产品多元化拓展 - 可转债容量受限但仍是超额收益来源,需结合量化策略(多因子选股、CTA、商品期货套利)增厚收益 [6][7] - 量化私募产品发行量显著增加,扩展投资范围(如商品期货)及引入高夏普率策略可提升收益稳定性 [7] - 低利率时代需拓展能力圈,探索现金流类资产(如REITs、高股息股)及跨品种策略 [7] 作者背景 - 胡达现任中泰证券资管固收专户投资部总经理,拥有15年固收投资经验,管理产品曾获2023年混合债券型金牛资管计划等多项行业奖项 [9]
每日债市速递 | 机构挖掘多元“固收+”底仓资产
Wind万得· 2025-07-10 06:35
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7月9日开展75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1.40% 全额中标 当日985亿元逆回购到期 净回笼230亿元 [2] 资金面 - 存款类机构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微幅上行至1.31% 七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上行超1bp至1.47% [4] - 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为4.33% [4] 同业存单 - 全国及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成交利率1.61% 较上日持平 [7] 利率债与国债期货 -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上行 [9] - 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9% 10年期涨0.05% 5年期涨0.03% 2年期持平 [13]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国6月CPI同比上涨0.1% 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 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是主因 PPI同比下降3.6% 超预期降幅 主因原材料价格季节性下行/绿电增加/出口行业承压 [13] - 国务院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最高提至90%(原60%) 大型企业最高提至50%(原30%) 重点行业吸纳就业可获25%社保补贴 [13] 国际动态 - 美国推迟对日关税实施至8月1日 日本首相强调将捍卫农业利益 [14] 债券市场事件 - 中央政府拟7月16日在澳门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 [16] - 国开行7月10日招标增发不超过380亿元三期固息债 进出口行同日新发不超过40亿元3年期固息债 [16] - 佳兆业累计兑付锦恒财富76%投资款 存量未兑付金额提供新方案 [16] - 10家发债主体遭主体评级下调 包括山西美锦能源/温州宏丰/侨银股份等 [16] 城投债动态 - 近期AAA级城投债各期限利差走势受关注 [11] - 本月城投非标资产风险监控持续 [17]
中低风险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3
中低风险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现象 - 多只R2级短期持有型银行理财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接近10%,如交银理财灵动慧利9号7天持有C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9.63% [1] - 兴业银行兴银理财丰利逸动日开增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8.642%,杭州银行一款新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7.22% [2] 驱动因素分析 - 短债行情向好,高评级信用债和利率债价格回升,叠加资金面宽松与降息预期,债市进入阶段性牛市 [3] - "固收+"策略发力,部分产品配置0%-5%权益资产(如优先股、可转债),6月A股反弹增厚组合收益,含权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可达9%以上 [3] - 银行季度末或新品发行初期通过费用减免、收益补贴等"打榜"策略阶段性抬升收益率,但效应不可持续 [3] 产品特性与收益可持续性 - 交银理财灵动慧利9号7天持有C为固定收益类,投资债权类资产并配置少量权益及衍生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5.06% [1] - 短期高收益与产品规模、成立时间相关,初期因规模小收益释放明显,但随规模扩大会被摊薄,中长期将回归活期理财平均水平(约2%) [2] 行业趋势与建议 - 2025年新发R2级理财产品平均业绩基准已降至2.55%,短期闲置资金(7天至1个月)可适当配置 [4] - 中长期需求建议选择纯债基金或定期开放型产品,搭配货币基金与中长期纯债基以分散风险 [4]
银行转债存量“缩编”,机构底仓资产或腾挪
快讯· 2025-07-09 06:43
银行转债市场变化 - 今年银行转债"缩编"规模可达千亿元,主要由于到期退场的可转债 [1] - 银行转债大面积退出市场,加剧整个可转债市场存续规模下降的压力 [1] 资管机构资产配置 - 可转债近年来成为资管产品"固收+"策略增强收益的标配 [1] - 多家公募基金、信托、保险资管和理财公司将可转债作为机构底仓资产 [1] 可转债市场供需 - 可转债供给端规模缩量,需求端热度不减 [1] - 未来可转债估值或易上难下 [1] 机构配置策略调整 - 机构资产配置面临新的选择题 [1] - 在增配可转债之外,需要寻觅更加多元的收益增厚型底仓资产 [1]
银行转债存量“缩编”机构底仓资产如何腾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50
银行转债市场动态 - 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带动多只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并摘牌,如杭银转债7月7日摘牌,南银转债将于7月18日摘牌 [1] - 中信证券测算今年约1000亿元银行转债完成转股,叠加发行节奏放缓,市场整体规模将缩量 [2] - 截至7月8日可转债总存量为6646.47亿元,较年初减少689.75亿元,天风证券预计下半年规模或缩减至6000亿元以下 [3] 银行转债退场影响 - 银行转债转股有助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降低资本补充压力,支撑风险资产投放 [2] - 相较于增发、配股等传统方式,可转债转股操作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2] - 银行转债退出加剧可转债市场供需缺口,提升存量银行转债投资价值,影响机构配置策略 [3] 机构配置情况 - 可转债因"债底保护+股票期权"特点成为资管机构重要配置品种,提升投资组合收益表现 [3] - 某银行系险企可转债仓位中银行转债占比近40% [4] - 某信托公司可转债投资占比30%-70%,银行转债占其可转债投资比例8%-12% [4] -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配置可转债规模约40亿元,占比0.4% [5] - 某公募基金"固收+"产品可转债仓位占28% [5] 替代资产探索 - 银行转债缩量后,机构关注转债ETF、生猪光伏大盘转债、公共事业建筑建材等低波稳健品种 [6] - 部分机构考虑增加REITs和行业主题ETF配置 [6] - 低价债性转债(价格115元以下)可能成为替代选择 [6] 市场供需展望 - 供给端持续收缩,需求端显著扩张,供需矛盾加剧或促使可转债估值易上难下 [7] - 机构在资产荒背景下不会轻易减仓,等待估值上行机会 [7] - 股性转债在股市向好时可能迎来"正股上涨+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