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工业富联(601138):AI需求高速增长,2Q25业绩超预期
群益证券· 2025-07-08 16: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BUY)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惠于AI云端产品拉货动能强劲,公司1H25净利润增长近4成,创历史新高 长期来看,公司在工业互联网、5G、AI等领域优势明显 得益于海外AI投资的快速推进,公司业绩增速有望持续提高 上调今明两年盈利预估12%和13%,预计公司2024、2021年可实现净利润160亿元和199亿元,YOY为-14%和+24%,EPS为0.81元和1.00元;目前股价对应2020 - 21年PE分别为18倍和14倍,考虑到行业增长迅速,公司股息率较高(当前价格对应2025年股息率3.1%),给予买入建议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资讯 - 产业别为电子,2025年7月7日A股价23.98元,上证指数3473.13,股价12个月高/低为28.67/14.58元,总发行股数19859.47百万,A股数19858.18百万,A股市值4761.99亿元,主要股东为China Galaxy Enterprises Limited,持股36.72%,每股净值7.91元,股价/账面净值3.03 [2] - 一个月、三个月、一年股价涨跌分别为17.4%、34.7%、-9.6%,近期评等中2020年3月30日评等为买入 [2] - 产品组合中通信网路设备占比61%,云服务设备占比34%,其他占比5% [2] 机构投资者占比与股价走势 - 机构投资者中基金占流通A股比例3.7%,一般法人占比41.0% [3] AI需求与业绩情况 - AI需求高速增长,2Q25公司云计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50%,AI服务器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60%,800G交换机营业收入达2024全年的3倍 带动公司1H25实现净利润120 - 122亿元,同比增长37% - 39%,扣非后净利润116 - 118亿元,同比增36% - 38%;2Q25实现净利润67.3 - 69.3亿元,同比增48% - 52%,扣非后净利润66.9 - 68.9亿元,同比增57% - 62%,公司业绩超出预估 [7] 全球AI基建情况 - 除北美及中国外,欧洲、日本加速AI算力布局 英伟达计划在接下来两年内,在欧盟境内建立超20座AI超级工厂,覆盖七个国家,总投资超300亿欧元,AI服务器、光模块需求将持续爆发 [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公司在全球服务器市场长期保持市占率领先,预计随着GB300量产爬坡,云计算产品业务将逐季成长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亿元、356亿元和411亿元,YOY分别增长28%、20%和15%,EPS分别为1.5元、1.8元和2.07元,目前股价对应2025 - 27年PE分别为16倍、13倍和12倍,考虑到行业增长迅速,公司股息率较高(当前价格对应2025年股息率3.1%),给予买进评级 [7] 财务数据 合并损益表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476340、609135、775873、944567、1063012百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1040、23216、29708、35659、41179百万元 [9] 合并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资产总计分别为287705、317524、358546、389977、425719百万元,负债合计分别为147110、164387、176147、171919、166482百万元,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140187、152691、182399、218058、259237百万元 [10] 合并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3084、23820、26387、31333、35428百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 4564、 - 10898、 - 12005、 - 13577、 - 14576百万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 24734、 - 24432、 - 12150、 - 10369、 - 12000百万元 [11]
上海之“链”何以价值共生?
解放日报· 2025-07-07 06:26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发展 - 2024年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从18.1%提高到33.7%,居全国前列 [1][6] - 上海市自2022年起累计遴选45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其中10家已通过评估成为首批"工赋链主" [1]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核心产品刻蚀设备包含超1万个零部件,供应商超千家且遍布全球,曾面临进口依赖度高的问题 [2] - 2016年通过区块链等数智化手段建立供应链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赢得客户信任并成立子公司中微汇链专攻工业互联网平台 [2] - 中微汇链平台实现本土供应商培育、订单到交付管理等功能,关键材料陶瓷件国产化率从不足5%提升至两位数 [1][2][3] - 多家供应商从数十人规模发展至IPO阶段 [3] 威派格智慧水务 - 以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智慧水务信创产品集群,国产化率接近100% [3] - 2019年智慧水务业务收入达3000万元,2020年增长至1.2亿元,2023年超6亿元,认为该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5] - 2014年受国际工业互联网联盟启发,南迁上海并转型智慧水务 [5] 致景科技"飞梭智纺"平台 - 链接下游需求与上游90余万台织机、100多家印染厂,优化产能匹配减少设备闲置 [4] - 利用视觉AI和边缘计算技术识别坯布54种疵点,准确率超90%,实现"边织边检"并提升单人管理40台机器的效率 [4] - 帮助中小纺织企业应对海外布局需求,平台接入上下游企业超5万家且年均增长超10% [4][5] - 纺织行业为10万亿级市场,1%的效率优化即可产生显著效益 [6] 链主企业特质与战略 - 共同特质为价值赋能,通过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等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1][3][4] - 上海链主秉持"不卡脖、不压价、不独赢"哲学,依托城市在IT、人工智能、金融领域的资源集聚 [5][6] - 工业互联网被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上海2019年率先布局"工赋上海"行动 [6]
活力中国调研行|升级!老“引擎”跳动智慧“心脏”
新华社· 2025-07-05 15:31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发动机下线时间从140秒缩短至112秒,日产能增加60至80台[1][3] - 自动化装备及信息化技术应用大幅提高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实现传统内燃机与新能源双赛道全产业链布局[3] - 智能制造平台带来多项效益:研发周期缩短30%、综合产能提升19.6%、生产效率提升35%、物料周转率提升18%、单台制造成本下降12.6%[3] - 2024年第一季度发动机销量同比增长15%,海外出口同比增长50%,通过整合850余家供应链资源实现跨领域协同制造[3] 智能制造行业 - 中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覆盖41个工业大类,拥有340余家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1亿台(套)[4] - 全国首条8英寸MEMS晶圆全自动生产线在安徽华鑫微纳投产,采用1200米轨道"天车"系统和AI算法实现高效流转[8] - 智能传感器产业正重塑多个领域:温湿度传感器调节空调运行,高精度传感器实现车辆导航和障碍识别,工业传感器采集分析海量数据[6] 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 - 蚌埠市打造"中国传感谷",已汇聚200余家企业构建从材料、设计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9] - 2023年蚌埠经开区规上智能传感器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5.8%,华鑫微纳作为"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集聚[9] - MEMS晶圆制造技术通过在硅片上逐层叠加机械结构与电路,产品应用于高端装备和汽车电子领域[8]
县城里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智造”焕新生?
环球网· 2025-07-04 18:07
数字化转型成效 - 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关键拧紧工序100%由机器人完成,装配可靠性显著提升[1] - 智能产线设计节拍75秒,年产可达10万台,配置40台自动化设施实现多品种自动无缝换产[2] - 通过"5G+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物联网等技术,将智能工厂升级为覆盖全价值链的内燃动力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3] - 数字化转型带来研发周期缩短30%,生产效率提升35%,物料配送及时率提高29%,单台制造成本下降12.6%[3] 生产智能化水平 - 生产线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自动切换生产参数,实现多品种自动换产[2] - 在线视觉系统严密监控齿轮室涂胶轨迹,自动送钉机构精准递送油底壳螺钉[2] - 中央监控屏幕实时显示产线状态、工艺参数、设备运行和质量数据,实现一部手机管理生产[2] - 系统自动触发异常处理流程,响应速度以秒计算,零件全流程可追溯[2] 市场表现与拓展 - 2023年第一季度发动机销量逆势增长15%,稳居行业前三[3] - 海外出口同比激增50%,在东南亚、北非、中东、南美、欧亚等多个地区设立办事处[4]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850余家供应链资源,带动安徽省节能环保内燃机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升级[3] 技术研发方向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增程混动、氢燃料电池等绿色技术[4] - 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试点与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走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前沿[3] - 通过数字化重构技术、生产、管理、服务全链条,实现全面信息化升级[3]
25亿元买机器人企业 海尔意在重构工业互联网版图?
经济观察报· 2025-07-03 18:52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义 - 海尔以25亿元战略入股连续三年累计亏损17亿元的新时达 旨在补齐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关键硬件能力 [1][2][12] - 新时达在工业控制 机器人研发等OT层技术实力雄厚 其SCARA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国产第二 全球第四 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 [6][12] - 收购后双方将形成"硬件执行+软件集成+平台赋能"的一体化能力 助力海尔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转型 [6][14] 业务整合路径 - 整合框架围绕战略定位 供应链协同 技术融合三大维度推进 新时达明确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12][14] - 海尔将引入"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通过股权激励等改革激活新时达团队 专注硬件研发制造 [14] - 供应链协同方面 海尔将优化新时达成本结构 提升毛利率 缩短交货期 并开放全球工厂作为实验场地 [15] 工业互联网市场前景 - 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4862.5亿元 卡奥斯已赋能15个行业 16万家企业 超200个场景 [5][8] - 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家居 工业4.0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收购将提升海尔产品智能化水平与服务能力 [9][10] - 海尔2024年营收4016亿元 利润302亿元 同比增长13% 具备整合新时达的资金实力 [14] 机器人赛道布局 - 海尔成立机器人事业部 形成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双线格局 1999年即开始布局 2025年将推出家庭人形机器人"夸父" [19][21] - 收购后联合7家具身智能企业成立创新生态联盟 并与上海嘉定区签署战略协议 强化产学研合作 [18] - 家电三巨头中 海尔聚焦"工业+家庭"双场景 美的通过收购库卡布局全球 格力以自主研发为主 [22] 竞争格局与挑战 - 海尔拥有覆盖70%制造业大类的卡奥斯平台及122个全球工厂 资源整合能力突出 [23] - 新时达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97亿元 33.87亿元 33.57亿元 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12] - 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白热化 技术迭代快 海尔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创新优势 [16][23]
25亿元买机器人企业 海尔意在重构工业互联网版图?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0:07
海尔战略入股新时达 - 公司以超25亿元完成对新时达的战略入股交割,将这家连续三年亏损的工业机器人龙头纳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 [2] - 收购基于构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综合考量",核心在于补齐公司的关键硬件能力 [3] - 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硬件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可加强卡奥斯平台在硬件设备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方面的能力,形成软硬件互补的生态格局 [2] 收购的战略意义 - 机器人产业是未来家庭与工业场景的核心方向,新时达的技术积累符合公司在工业自动化、国产化替代领域的战略布局 [2] - 通过"硬件技术整合+软件生态协同"的差异化路径,双方有望打破行业壁垒,重构工业互联网赛道的竞争版图 [2] - 收购后公司将形成"硬件执行+软件集成+平台赋能"的一体化能力,提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站式服务竞争力 [4] 新时达的业务状况 - 新时达连续3年累计亏损超17亿元,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0.97亿元、33.87亿元、33.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7亿元、-3.79亿元、-2.88亿元 [6] - 公司电梯控制器业务出货量居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二、全球第四,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 [3] 整合计划 - 双方将围绕战略定位、供应链协同、技术融合三大维度推进整合 [6] - 公司将新时达定位为"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引入"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激活团队专注于硬件研发制造 [7] - 通过供应链协同改善新时达经营状况,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毛利率、缩短交货期和提高运营效率 [7] - 搭建运营管理体系,实现收益核算与激励分配的精准化管理,新时达设备数据将全面接入数字化平台 [8] 机器人领域布局 - 公司已成立机器人事业部,研发工业机器人和家政服务相关领域 [9] - 26年前开始布局机器人赛道,已形成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双线并行的格局 [10] - 2025年推出国内首款家庭人形机器人"夸父",标志着其机器人业务从功能化向具身智能升级 [10] 行业背景 - 中国工业互联网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862.5亿元 [5] - 传统家电市场增长见顶,公司正加速从"家电制造商"向"工业生态构建者"转型 [2] - 工业机器人企业普遍陷入亏损困境,主要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下滑和行业竞争白热化 [6]
国内农机行业独立专网项目——5G+工业互联网工厂落成
搜狐财经· 2025-07-01 22:20
5G+工业互联网工厂项目验收 - 国内农机行业首个5G独立专网项目——5G+工业互联网工厂通过验收 由北京博上网络科技为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定制5G+智慧工厂独立专网解决方案 方案基于现场生产状况与智能化改造需求设计[1] - 项目采用5G全连接工厂方案 覆盖产线智能化建设与改造需求[1] 农友机械集团工厂升级成效 - 2024年启动5G+工业互联网升级 覆盖10560平方米车间(长132米 宽80米) 涉及4个跨度区域 采用自动化立库与AGV运输系统[3] - 升级后目标产能提升270% 生产效率提高30% 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9% 生产周期缩短50% 节能减碳10% 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0%[3] 5G技术工业应用价值 - 5G核心网虚拟化技术实现企业自主控制专网建设 提升生产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水平[5] - 5.5G技术实现生产线实时远程控制(极低延迟) 超级上行能力支持生产参数实时采集 完成生产过程虚拟化[5] - 实现线边设备 AGV 工业传感器 冲压设备 机械臂等全设备互联 形成端到端产业链解决方案 覆盖能源 矿山 制造等多元行业[5] 项目社会效益 - 依托北京东方美丽乡村发展基金孵化机制 将成熟技术引入农业企业 实现降本增效[5] - 为三农群体提供经济高效服务 开辟公益事业发展新路径[5]
海尔正式入主新时达 将共同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19:42
海尔战略入股新时达 - 海尔卡奥斯完成收购新时达10%股份并获得19.24%表决权,转让价款约13亿元,成为控股股东 [1] - 海尔计划投入超12亿元参与新时达定向增发,进一步巩固控制权 [1] - 新时达正式加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双方将实现IT层与OT层能力深度融合 [1] 新时达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30年工业自动化经验,业务涵盖控制与驱动、机器人产品、电梯控制三大板块 [2] - 电梯控制器出货量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国产第二、全球第四 [2] - 控制技术实现四层自主可控(硬件、操作系统、算法、应用软件),其中算法积累达30年 [3] - 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控制技术横向迭代的企业,非实时操作系统采用Linux,其余均为自研 [3] 战略协同与行业影响 - 海尔通过入股拓展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生态布局,新时达技术将强化卡奥斯行业连接能力 [5] - 合作推动"云—边—端一体"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制造业"泛机器人化"趋势 [1][4] - 双方整合将提升智能制造竞争力,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注入新动能 [5] 未来发展定位 - 新时达将基于控制技术("大脑")优势,引领AI赋能制造业的产品变革 [4] - 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时代,推动"机器人+"形态的自主决策产品创新 [4]
观点|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制造2025”与未来产业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01 17:39
制造业发展趋势 -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逐渐模糊,呈现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趋势 [1] - 传统产业正在经历数字化升级,未来制造业将关注泛化形态而非传统工业经济分类 [1] - 制造业底层逻辑向智慧制造方向跃迁,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力,区块链构建新生产关系,数据成为新生产资料 [1] 制造业技术变革 - 制造业数字化从依赖自动化、电子技术转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融合 [1] - 未来制造体系采用三元空间视角(人类社会、物理社会、信息网络空间深度融合) [2] - C2M模式实现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制造,低空经济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成为新方向 [2] 制造业转型挑战 - 中国制造业存在地域和行业发展不均衡问题,数字化水平差异大 [2] - 数智化转型涉及复杂技术体系(产供销管理、数据融合、行业应用) [2] - 传统工厂管理体系(DCS、MES、ERP)正被工业互联网取代,需突破技术壁垒 [2] 数据与技术瓶颈 - 制造业面临数据异构性、跨境流动、信息孤岛等数据挑战 [3] - 需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并利用区块链提升数据可信性 [3] - 工业互联网要求企业具备全球应变能力,如实时调整生产调度 [3] 智能制造技术驱动力 - 五大技术驱动因素:互联网+(流量驱动)、大数据+(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移动通信+(效率驱动)、区块链+(可信驱动) [4] -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需优化推理能力,解决"幻觉"问题 [4] - 5G/6G技术将提升工业互联效率,区块链助力数据确权与智能合约管理 [4] 产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制造业需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体系,在"双循环"战略中定位自身 [4] - 需形成产业航母编队集群以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4] - "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十年,需保持战略定力并借鉴国际经验 [5] 高质量发展路径 - 智能制造与传统自动化转型存在本质区别,需提升效率与价值 [5] - 制造业变革涵盖物理设备到数据算法、控制系统到智能感知、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 [5] - DeepSeek等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为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 [5]
5G赋能农机行业:农友机械集团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顺利验收
搜狐财经· 2025-07-01 09:21
5G+工业互联网工厂项目 - 北京博上网络科技与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合作完成5G+工业互联网工厂项目验收,推动产线智能化升级 [1] - 项目提供定制化5G智慧工厂解决方案,覆盖物料仓库与产线升级,规划自动化立库与AGV运输系统 [1] - 车间改造覆盖10560平方米区域,涉及四个跨度,部署5G独立专网 [3] 项目效益 - 产能预计提升270%,生产效率提高30%,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达99% [3] - 生产周期缩短50%,节能减碳10%,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0% [3] - 5G技术实现企业园区专用网络建设,提升生产信息与技术隐私安全 [3] 技术应用 - 5.5G技术支持生产线及关键设备实时远程控制,具备极低延迟与超级上行传输能力 [3] - 5G网络实现线边设备、AGV、工业传感器、冲压设备、机械臂等互联互通 [3] - 5G端到端产业链产品(核心网络、基站、模组)为能源、矿山、制造等多行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5] 行业影响与支持 - 项目展示5G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潜力,为其他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经验 [5] - 北京东方美丽乡村发展基金支持项目,通过高科技孵化机制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5] - 成熟技术引入农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群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