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引导向“绿”而行 绿色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证券日报· 2025-08-05 00:06
8月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4.3%,创同期历 史新高。 洪勇认为,持续激发绿色消费潜力,要多措并举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制:第一,要加强绿色产品的研发 和供给,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第二,要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力 度,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培育绿色消费文化;第三,要完善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和 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为绿色消费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四,要推动绿色消费与 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等环节的衔接,形成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国绿色消费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绿色家装等绿色消费产品逐渐成 为更多人的消费选择。 付一夫建议,应优化政策支持,通过实施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并建立跨 区域政策协调机制。 今年2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的《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聚 焦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打造新型消费场景";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推动 ...
反对过度包装要“破”更要“立”
人民日报· 2025-08-04 09:48
商品过度包装现状 - 商品包装存在多层嵌套现象,如纸箱内套泡沫盒、礼盒、铁盒等,追求"高端奢华"但实际效用低[1] - 包装废弃物占城市生活垃圾30%-40%,纸制包装每生产1吨需消耗20棵20-40年树龄树木及500吨水[1] - 过度包装助长铺张奢靡风气,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直接关联[1] 治理措施与成效 - 中国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加强线上线下监管,重要节日开展专项整治[1] - 2023年500元以上月饼礼盒基本退出市场,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95%,智能装箱技术使包装耗材减量达20%[1] - 当前治理尚未完全杜绝过度包装现象,需持续强化监管[1] 包装产业转型机遇 - 包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配套产业,全球市场规模超万亿美元,塑料和纸占比约50%[2] - 浙江安吉"以竹代塑"可降解包装案例显示,绿色发展可创造新增长空间[2] - 行业需突破低价竞争模式,研发替代材料并融入文化设计,实现向绿转型[2] 绿色消费发展趋势 - 消费品行业需平衡绿色理念与用户体验,如竹制自行车、负碳家居等成功产品案例[3] - 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需从国家战略与细节治理双向推进[3] - 供给侧创新是推动绿色消费核心,需提升产品含绿量同时强化品质与创意[3]
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四川可试点“绿色行为银行”
四川日报· 2025-08-04 06:17
绿色消费定义与意义 - 绿色消费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表现为选择高效环保产品和服务,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1] - 绿色消费支持环保产品、企业和行业,直接拉动绿色经济发展,如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 [1] - 2024年全国闲置物品交易市场规模可能突破3万亿元,体现绿色消费激活的庞大市场潜力 [1] 现行激励机制 - 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对能效标识家电、新能源汽车实施阶梯式购置补贴,绿色技术研发享受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 [1] - 金融支持:商业银行推出绿色消费信贷专项产品,保险公司开发新能源汽车保险等创新产品 [1] - 价格机制:推行居民用水用电阶梯价格制度 [1] - 市场化激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发起绿色消费行动计划,推出以旧换新等回收措施 [1] 四川实践与挑战 - 四川通过财政补贴(如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低息贷款)和政策引导推动绿色消费,但生活方式领域(如光盘行动)缺乏系统性激励 [1] - 绿色消费行为量化和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导致生活方式推广缺乏有效反馈机制 [1] 积分制与"绿色行为银行" - 江西省景德镇的光盘行动积分制模式量化绿色消费,通过绿币兑换奖励(如充电桩优惠券),实现闭环激励 [2] - 四川可试点"绿色行为银行",通过省级统一平台将低碳行为(如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转化为积分兑换公共服务或商业折扣 [2] - "绿色行为银行"具有金融导向性,金融机构可开发"绿色账户"作为信用管理工具 [2] 激励机制设计原则 - 分时序:短期(1-3年)以消费券等经济激励为主,中期(3-5年)推动绿色积分与碳市场衔接,长期(5年后)依托绿色税制形成市场驱动 [2] - 分地域:大城市聚焦高端数字化场景(如智能家居、低碳社区),县域侧重基础性推广(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2] - 四川可发展生态旅游支持绿色消费,定向支持本地特色绿色产品 [2] 绿色产品认证体系 - 当前"多标并存"现象增加信息获取难度,需制定统一权威的认证标准和标识,加强监管打击虚假认证 [2] - 国内与国际标准衔接不畅导致出口企业重复认证成本,需国家顶层设计统一标准并建立国家级信息平台 [2]
“购在中国”激活消费新引擎
经济日报· 2025-08-04 05:56
政策创新与消费提振 - "购在中国"活动通过政策组合拳与场景创新双轮驱动 释放内需潜力并优化消费环境[1] - 政策工具系统性整合包括离境退税优化 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推动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6.4%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2%[1] - 离境退税销售额上半年同比增长94.6% 显示国际消费枢纽效应增强[2] 消费模式升级 - 商旅文体健跨界融合推动消费结构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跃迁 重构消费价值链[2] - 以旧换新政策形成消费升级长效机制 首发经济促进国货与国际品牌双向流通[2] - 多地存在业态同质化问题 需通过"一城一品"策略挖掘特色资源[3] 未来优化方向 - 智慧服务升级需建设跨境消费一站式平台 嵌入AR导览等虚拟体验技术[3] - 绿色消费需建立低碳商品标识及"碳积分"系统 将环保行为转化为市场化激励[3] - 区域协同机制需破除地域壁垒 国际规则对接需试点数据跨境流动等制度型开放[3] 行业影响 - 离境退税商店超千家 多语种服务等软基建提升全球消费要素配置能力[2] - 数字技术提升流通效率但对绿色消费引导仍存短板[3] - 政策赋能与市场响应形成良性循环 为经济内生增长提供持久动能[3]
国补政策持续加码:690亿元资金十月下达,全年3000亿目标即将完成
搜狐财经· 2025-08-02 08:50
政策资金投放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部下达地方 [1] -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按计划投放 全年3000亿元的"国补"资金下达计划进入冲刺阶段 [1] - 前三批资金已全部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投放 确保全年3000亿元资金有序均衡使用至12月31日政策截止日 [3] 政策效果 - 全国已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直接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突破1.6万亿元 [3] - 补贴商品客单价较非补贴商品高23% 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一级能效的高端机型 [3] - 家电市场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能效标准提升类产品销售占比超65% [3] - 汽车领域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新能源车置换占比达42% 较2024年提升18个百分点 [3] - 数码产品手机、平板等数码类产品补贴申领量环比增长210% 15%的补贴比例显著降低消费者换新门槛 [3] 资金使用与监管 - 地方需细化资金使用计划 避免"前松后紧"或"资金沉淀" 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构建了全链条监管体系 [3] - 对参与补贴的商品实施动态定价跟踪 若发现企业"先涨后补" 立即取消资质并追回补贴资金 [5] - 要求地方财政部门建立补贴资金台账 实现"申请-审核-发放-核销"全流程可追溯 [5] - 利用大数据分析申领行为 对异常账号进行实时封禁 已拦截可疑申请超12万例 [5] 政策战略导向 - 3000亿元"国补"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长远布局 [4] - 对一级能效家电补贴20% 二级能效补贴15% 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 [5] - 通过资金分配向中西部倾斜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5] - 与"两重"建设(8000亿元重大项目)形成协同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 [5] - 推动"国补"与碳市场、绿色信贷等政策衔接 构建"补贴+市场"双轮驱动的绿色消费生态 [4] 行业动态 - 某家电企业因虚标能效等级骗补被处以罚款 并列入行业黑名单 [4] - 政策退出后 地方政府或出台衔接措施 如发放消费券、延续税收优惠等 确保消费市场平稳过渡 [4] - 消费者若计划置换旧车或购买大家电 需在10月前提交材料 预留45天审核周期 [4]
倒计时40天丨2025北京服贸会前瞻:服务贸易解决方案集中亮相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19:55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果发布 中国饭店协会 - 首发国内首个"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和"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聚焦价格指数、客流指数、信心指数三个方面,以及成交价格、入住率或成交订单量、点评数增长率、信心分数四个维度 [2] - 发布两项国家行业标准《住宿企业ESG管理体系要求》(SB/T 11252-2025)和《酒店数字化运营和服务规范》(SB/T 11253-2025) [2] - 与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达成五年战略合作,将在首钢园范围内的餐饮、酒店、文旅等领域全面开展合作 [2]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 将携多项智慧产品和研究洞察亮相服贸会,集中展示在数智化、绿色化等方面的前沿成果和创新工具 [3] - 推出业界首个融合认知智能与专业知识的创新产品"安永智能问答",即EYA.ai和ESG.ai两大机器人,专注在审计、税务、战略与交易、咨询、金融服务五个板块的专业智能问答 [3] - 安永智能问答覆盖十余个垂直行业(包括生命医疗,零售与消费品,基础设施,汽车行业,制造业,能源与资源,科技、媒体和通信等)的专业洞见 [3] 阿里巴巴集团 - 发布"黄扶手计划",面向老年群体的适老化改造行动,推动包括智能门锁在内的产品普及 [4] - 发布《新电商模式报告》,解读如何通过平台的数字化能力推动"以旧换新"、赋能中小商家,拓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业态 [4] - 发布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填补传统指标在"品质"维度的空白 [4] 百望股份有限公司 - 推出领域内首个全球交易合规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企业构建智能化、全方位的合规管理体系 [5] - 该方案以自主研发的垂类大模型为核心,以金盾交易管理智能体为载体,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财税专业知识 [5] - 提供从票据解析到风险预警的全流程合规支持 [5]
立白科技集团2025年国际零碳节斩获三奖:以战略坚守与创新实践领跑日化绿色发展
搜狐网· 2025-07-31 17:16
2025 年 7 月 18 日,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暨 2025 ESG 领袖峰会在上海落下帷幕。在这场汇聚 300 余 家绿色品牌、120 余位行业领袖的盛会中,立白科技集团一举斩获 「2025绿色消费引领品牌奖」、 「2025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领航者」两项综合大奖,旗下 Re-Pack 绿色低碳包装创新计划-洗衣凝珠 减塑包装摘得「2025 杰出绿色包装引领奖」。三项荣誉加身,不仅创下行业最佳成绩,更印证了立白 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战略定力与实践深度。 一、绿色荣光:三项大奖背后的战略坚守 "三个奖项是对立白科技集团深耕绿色双碳战略的高度认可。" 立白科技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监陈丽纯在 专访中强调。这份认可的背后,是立白作为中国家清行业首个制定净零排放路线图企业的前瞻布局。 早在 2024 年 2 月,立白就明确了分阶段减碳目标:2030 年范围 1 和 2 排放减少 30%、范围 3 减少 15%;2040 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50 年达成整体净零排放。三大阶段清晰目标的背后,是立白对 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定承诺。 战略落地的成效已逐步显现:在全国 8 大生产基地中,超半数已实现光伏发电全面覆盖,绿电使用 ...
从27.4%的绿色贷款增速看低碳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7-31 09:00
绿色贷款增长与覆盖领域 - 截至2025年5月末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7.4%显著高于普通贷款增速表明银行对绿色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 [1] - 绿色贷款覆盖九大类271个具体领域包括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绿色贸易、绿色消费 [1] 绿色消费相关贷款 - 个人或企业购买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的贷款属于绿色贷款范畴享受政策支持 [2] - 购置绿色低碳建筑(办公、居住或出租用途)的房贷属于绿色金融支持范围部分城市如北京对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提供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至160万元广州、扬州、湖州等地也有类似优惠政策 [2] 绿色贷款政策导向与影响 - 2025年版《目录》新增绿色消费相关内容从企业环保项目扩展到个人消费领域如新能源车和绿色建筑通过消费端倒逼企业生产环保产品 [3] - 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机场、港口、5G基站、数据中心等在绿色贷款引导下注重低碳改造和生态保护推动出行和生活方式的低碳化 [3]
以“小换新”撬动“大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7-30 10:31
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规模 - 汽车以旧换新累计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1] - 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量达1.09亿台 涉及消费者超6600万人[1] - 手机等数码产品销量超7400万件 覆盖消费者超6900万人[1] 电动自行车销售增长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销售月均环比增长113.5%[2] 总体销售与补贴成效 -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3] - 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3] 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 智能消费 绿色消费 品质消费需求日益旺盛[4] - 新能源汽车 节能家电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等绿色消费品加速普及[4] 产业升级影响 - 制造企业加大智能控制系统 低碳材料等领域研发投入[5] - 流通企业构建"销售—回收—拆解—再利用"循环体系[5] - 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5] 政策战略意义 - 衔接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 联动市场活力与生态效益[6] - 从单一消费刺激转向统筹扩内需 促转型 谋长远的系统布局[5]
上半年南方五省区用电量同比增长5%
广州日报· 2025-07-28 08:54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 南方电网经营区域1-6月全社会用电量达831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5% 高于全国增速1.3个百分点 较1-5月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 [1] - 电力需求攀升反映区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且稳中向好 [1] 产业结构用电贡献 - 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达46.1% 为区域用电增长主力 [1] - 第三产业用电量贡献率为29.4% 成为拉动用电增长重要引擎 体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 [1] 制造业用电表现 - 1-6月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 [1]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 专用设备制造业与仪器仪表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0%和7.1% 保持较快增速 [1] - 三新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8% 反映新动能持续积聚 [1] 绿色消费与新能源产业 - 双碳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1] - 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增长9.6%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大幅增长43.3% 体现绿色生产力加速培育 [1] 服务业与数字化用电 - 服务业发展良好且数字化转型加快 带动第三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 [2] - 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用电增速较1-5月分别提高0.8/0.2/0.5个百分点 [2] - 数字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 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35.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