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七月惠民新政:国家发改委启动第三批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激活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6-27 10:5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家发改委将于七月启动第三批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旨在提振内需与推动绿色消费 [1] - 政策聚焦民生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通过补贴激活居民消费潜力并推动家电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1] - 鼓励消费者淘汰高能耗老旧家电 购置节能智能新产品 提升生活品质并促进节能减排 [1] 经济影响分析 - 以旧换新政策是稳增长促消费的有效手段 通过补贴降低购买成本刺激需求 [3] - 政策带动家电生产销售物流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形成消费与生产良性循环 [3] - 家电市场活跃度直接影响整体消费市场表现 政策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3] 行业转型升级 - 政策为家电企业带来短期销量增长和长期产业升级机遇 [3] - 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推出节能环保智能互联新产品 [3] - 促进家电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 [3] 环保效益 - 政策有效解决老旧家电高能耗高污染问题 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5] - 推动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 减少环境污染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 -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具有重要绿色发展意义 [5] 政策实施优化 - 优化补贴申领流程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 [5] - 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 防止假冒伪劣和价格欺诈 [5] - 政策注重精准施策和便民服务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5]
重磅利好!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06-27 09:31
消费新政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条具体举措,旨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大重点领域支持等,为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提供支撑 [2] - 政策立足长远,打通消费领域金融堵点(尤其是服务消费和新消费),激活内需新引擎,当前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政策落地将显著提振信心 [3][5] - 服务消费(文旅、养老、数字消费)或好于实物消费,但前期涨幅较大的"新消费"概念股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3][8][10]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外需不确定性增加(全球贸易壁垒、地缘局势不稳),推动经济向内需转型,消费占GDP比重(尤其服务消费)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5] - 消费存在结构性矛盾:商品消费饱和,服务消费(文旅、健康养老)供给不足,县域基础设施薄弱制约潜力释放,传统金融资源过度集中于商品消费 [5] - 政策针对性推出5000亿元再贷款、拓宽债券融资等工具,解决服务消费企业融资渠道窄、中长期资金短缺问题 [5] 重点支持领域 - 绿色消费: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 [6] - 文旅消费:地方特色旅游、文旅结合项目 [6] - 健康养老:银发经济、长期护理保险、养老REITs [6][9] - 新型消费:智能穿戴、直播电商、AI+消费场景 [9] - 消费基础设施:充电桩、冷链物流 [9] 资本市场影响 - 服务消费领域(文旅景区、养老社区REITs)因信贷倾斜和债券融资放宽迎来估值修复 [9] - 新型消费板块在政府基金引导下催化创新企业增长 [9] - 消费基础设施运营商凭借中长期信贷支持及REITs发行降低资金成本,盈利弹性提升 [9]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旅游产业、保险行业、个人护理行业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 [9] 板块投资机会与风险 - 传统消费:绝对估值低、高分红,但终端需求弱,未来机会在于无风险利率下降带来的估值提升 [11] - 新消费(IP、美护、宠物食品、零食):股价已反映预期,需警惕终端增速环比降速导致的杀估值风险,且面临减持抛压 [11] - 消费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但需回避管理层思维固化、产品落后的公司 [11]
聚焦关键 巩固消费增长势头
经济日报· 2025-06-27 06:06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前5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5%,5月单月达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 [1] - 消费市场向好态势稳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成为扩大内需和国内大循环的主要推动力 [1] 消费结构升级与新亮点 - 商品消费更新换代加速,服务消费(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康养)快速发展,数字消费、国货"潮品"、入境消费等新亮点涌现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五大品类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消费者补贴1.75亿份,绿色智能产品(新能源汽车、绿色小家电)表现亮眼 [2] - 节假日服务消费增长显著,沉浸式体验模式受追捧,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推动外国游客消费意愿提升 [2] 政策支持与消费潜力释放 - 政府聚焦增强消费能力,通过提高劳动报酬、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3] - 推动消费条件改善,包括以旧换新政策落实、新能源汽车消费巩固、县域商业设施补短板等 [4] - 创新消费场景,利用AI/V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银发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 [4] - 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建设外国游客友好型服务及信用体系 [5] 行业发展趋势 - 制造业升级加速,绿色智能产品需求推动相关企业技术迭代 [2] - 零售业向多元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成为增长点 [4] - 服务业扩容提质,跨界融合(如研学游、健康运动)成为新增长极 [2][4]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共赴节能增效 焕“新”引领开展低碳节能宣传
中国食品网· 2025-06-26 10:30
全国节能宣传周与低碳日活动 -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时间为6月23日至29日,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强调绿色低碳理念的推广 [1] - 乌苏市市场监管局联合12个单位开展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标语、发放资料等方式普及节能降碳知识,推动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 [1] - 活动覆盖新市区鑫福源广场,重点宣传节能技能与降碳科普知识,强化公众参与度 [1] 市场监管与能效检查 - 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对列入国家能效、水效标识目录的产品(如冰箱、空调、热水器等)开展执法检查,核查标识合规性与真实性 [1] - 检查范围涵盖家用电器(电冰箱、燃气灶具)和卫浴产品(坐便器、净水机),确保标注规范与备案信息一致 [1] - 质量计量部门将持续常态化检查用水用能产品,督促销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引导绿色消费 [2] 绿色低碳实践与宣传 - 党员志愿者深入商铺、商超发放《节能降碳常识手册》,推动商户践行简约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少一次性产品、节约用电) [2] - 通过现场答疑等形式倡导具体减排行动(少开车、光盘行动),强调微小行为的累积减排效果 [2] - 市场监管局号召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合力,将理念转化为实践,共同建设美丽乌苏 [2]
都市车界|央行等六部门出台金融促消费新政 助力汽车消费扩容升级
齐鲁晚报· 2025-06-25 14:40
政策核心内容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重点支持汽车消费市场,提出"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合理确定贷款比例与利率"等举措 [1] - 政策从信贷支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优化三个维度发力,包括降低贷款门槛、减免提前结清违约金、支持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强化新能源汽车金融支持 [2] 行业影响 - 政策将推动车企加大新能源车型研发投入,某头部自主品牌计划下半年推出3款新能源置换专享车型,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零利率+置换补贴"组合政策 [3] - 政策实施后消费者购车成本下降,以15万元旧车置换为例可节省数千元费用,汽车贷款渗透率有望从45%提升至50%以上,二手车交易量或增长15%-20% [3] - 金融支持将传导至产业链上游,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系统、充电桩建设等关键领域获得更多信贷资源 [4] 市场发展 - 多地已启动汽车以旧换新试点,叠加中央财政3000亿元专项补贴,形成政策组合拳 [4] - 金融机构需创新"以旧换新分期"等专属产品,与车企促销政策形成叠加效应,同时可推出低息农用车辆贷款释放下沉市场消费力 [4] - 政策推动行业从"政策刺激"转向"机制优化",形成车企创新提速、消费者获得感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的良性循环 [4]
“数”说绿色低碳风劲吹 多领域逐“绿”向“新”释放经济发展新潜力
央视网· 2025-06-25 12:06
家电行业绿色消费升级 - 一级能效家电成为消费新趋势,价格门槛因国补和以旧换新政策降低[2] - 头部家电企业采用轻量化+低能耗设计,70%-80%冰箱材料为可循环材料[2] - 2025年前5个月某回收企业拆解废旧家电超46万台,智能产线升级应对需求增长[2]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2025年销售额达1.1万亿元[4] 新能源汽车县域市场发展 - 浙江长兴新能源车型选择日益丰富,四川绵阳充电枢纽可容纳82辆车[6] - 成青路充电站日均服务量同比增长100%,日均货车通行超2万辆[8] - 县域市场通过"百县千站万桩"工程完善充电配套[5] 闲置交易市场扩容 - 二手平台热门机型售价为新品的四到六折,回收订单同比增长40%[10][14] - 某平台质检中心日处理量达1.7万件,2025年5月二手交易订单同比增43%[12][14] - 闲置交易累计减排相当于燃油车291亿公里碳排放[14] 清洁能源装机加速 - 新疆哈密清洁能源基地装机占比71.8%,年增绿电360亿度减碳1600万吨[16] - 我国光伏总装机突破10.8亿千瓦占全球近50%,前5个月新增装机同比增57%[21][23] - 2024-2025年哈密计划新增并网136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17] 特高压与新能源消纳 - 60%以上特高压工程连接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当前接入新能源超13亿千瓦[30] - 内蒙古2025年目标消纳新能源电量2000亿千瓦时占用电量35%[30] - 国家规划2027年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28][31]
六部门: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与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开展合作
快讯· 2025-06-24 17:25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指导意见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并扩大消费需求 [1] 新型消费领域支持 - 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 绿色消费 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1] - 加强金融创新以支持体验消费 智能消费 定制消费等消费新模式发展 [1] 金融机构合作与产品创新 - 鼓励金融机构与商家合作开发适合新型消费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1] - 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商家促消费活动并为消费者适当减费让利 [1] 互联网贷款业务规范 - 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与社交电商 直播电商等开展合作 [1] - 要求健全适应互联网贷款业务特点的内部管理机制 [1] - 在风险可控 权责明确基础上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期限和利率以满足商户和消费者融资需求 [1]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政策引领增效,全民“节”尽所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5:14
政策引领与工业领域节能降碳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地方政府启动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主题为"节能增效 焕'新'引领" 覆盖生产、消费、出行全链条 [1] - 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占总量2/3 碳排放量占比70% 为重点节能降碳领域 [3] - 国家电网牵头腾讯、蚂蚁等8家数字化企业发布联合宣言 推动数据中心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3] - 发改委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包括落实节能目标、推动重点领域转型、加强用能单位管理等 [2] 企业行动与技术创新 - 石油化工、电力等10家企业发布节能降碳承诺 多家电商平台及生产企业开启绿色让利活动 [1] - 京东、淘天集团等电商平台联合方太、格力、海尔等品牌企业启动"节能低碳产品消费季" 提供高能效产品补贴 [4] - 海信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能效 将能效优势作为核心卖点 结合国家补贴政策推动市场普及 [5] 消费与出行领域绿色转型 - 能效标识制度实施20年 覆盖45类产品、400万个型号 促进绿色消费理念普及 [4] - 发改委等部门启动2025年能效"领跑者"遴选 引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 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4] - 3家共享单车企业联合启动"共享单车骑行费用减免月" 山东省发起全民节能行动号召社会参与 [6]
全球首个千吨级离子液体纺丝项目投产
中国化工报· 2025-06-24 12:17
项目投产与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千吨级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项目在新乡化纤白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正式投产,年产1000吨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首赛尔)[1] - 项目采用张锁江院士团队研发的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全流程工艺,实现全流程废水、废气、固废零排放,溶剂回收率高达99%以上[1] - 研发团队历经10余年攻关,解决了离子液体设计制备、纤维素溶解机理及纺丝工艺等系列科技难题,形成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及绿色纺丝新技术[1] 技术优势与行业影响 - 离子液体绿色纺丝技术彻底摆脱传统黏胶法对强酸强碱的依赖以及废气、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困扰[2] - 该技术突破百年来化学纺长丝窠臼,首次实现千吨级产业化,是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重大跃迁[2] - 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规模化生产,代替传统黏胶法,从源头控制污染[2] 未来发展 - 万吨级生产线正在规划中[2]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希望公司不断提升新型绿色纤维的生产、研发和应用水平,早日实现万吨级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应用[2]
全国首单乘用车再制造发动机进口业务落地天津
行业动态 - 全国首单乘用车再制造发动机进口业务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完成通关 标志着该领域业务正式落地[1] - 再制造产品是指将原产品完全拆解后 通过专门工艺修复加工 恢复或超过原产品性能的再生成品[1] - 再制造产品价格较同等新品具有优势 且质量、安全和环保性能均符合国内技术标准[1] -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市场需求巨大 可降低维修成本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1] - 此前我国对进口再制造产品按"旧品"监管 部分产品被禁止或限制进口[1] 政策支持 - 商务部2024年6月批复同意天津市报送的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实施方案 为全国首个地方试点方案[2] - 该方案是国务院《若干措施》发布后首个落地的地方实施方案 支持试点地区开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2] - 天津海关制定了首个试点进口再制造产品检验监管方案 通过关政企三方协作保障业务顺利落地[2] 企业行动 - 油滴(天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进口的4台再制造发动机将用于车辆售后维修服务[1] - 天津海关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合规申报 设置专人专岗落实监管要求 保障首票业务顺利通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