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同步追责第三方 证监会剑指财务造假利益链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4:14
第三方配合财务造假现状 - 2023年A股已有约30家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处罚或将被处罚,其中至少7家涉及第三方主体配合造假,占比23% [3][4] - 2019-2023年涉及第三方配合造假的上市公司达53家,共541家第三方参与,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有超10家第三方配合 [5] - 典型案例包括*ST苏吴通过关联公司虚增营收17.71亿元、利润0.76亿元(2020-2023年),ST智云子公司虚假确认销售收入5973.45万元、利润2411.23万元(2022年) [4][6] 造假模式与动因 - 造假主体通过第三方构建虚假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循环,形成系统性造假 [6] - 动因包括规避穿透式监管、职业化造假服务商滋生、利益捆绑共生化、第三方追责缺位 [6] - 造假模式从关联方控制转向独立主体协作,甚至出现专业造假团队,隐蔽性更强 [12][13] 审计挑战与应对 - 第三方在合同、物流、函证等全环节配合造假,导致审计程序失效 [9] - 紫晶存储案中93%客户走访仍未能发现造假,因配合方提供虚假信息 [9][10] - 建议审计机构采用大数据穿透、AI风险模型、区块链技术强化异常识别 [10] 监管追责趋势 - 证监会首次在越博动力案中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罚款200万元/30万元 [12] - 推动"行政-刑事-民事"立体追责,上海金融法院已判令配合方承担连带责任 [14] - 拟建立"违法成本-社会危害"量化模型,以投资者损失和虚增利润为基准设定处罚 [15]
证监会:提高信披质量 明确收入等会计处理细则
证券时报· 2025-07-19 01:11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会计类第5号》明确多个会计问题的处理规则 旨在促进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的一致有效执行并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1][4] 收入相关会计处理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相关政府补贴应合理估计未来可能获得的补贴金额 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确认为收入 [1] - 履约完毕且确认应收款项后与客户重新协商减让合同对价需区分情况处理 若与具体履约活动相关应作为销售合同变更或可变对价重新估计 若因履约活动之外的原因调整且符合债务重组定义则应作为债务重组处理 [2] 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处理 -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不应考虑信用保险的影响 信用保险合同不应被认定为单项债权的合同条款组成部分 保险理赔款项应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且金额可靠时确认为资产 [3] - 发行可转换债券的递延所得税处理要求初始确认时若金融负债成分的计税基础等于票面金额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后续计量时相关递延所得税负债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3] 其他会计处理问题 - 知识产权许可合同后续变动需分析是否重新形成一项新授权合同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 [3] -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会计准则执行提出挑战 《会计类第5号》旨在加强制度供给明确监管要求防范财务造假 [4]
又一家被追刑责!金通灵涉两罪,6名“首恶”受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22:12
金通灵财务造假案概况 - 公司及6名相关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1][2] - 连续六年提供虚假财务数据,虚增营业收入11.35亿元、虚增利润4.68亿元 [4] - 2017年以7.85亿元收购净资产仅1亿元的上海运能能源科技,并在发行文件中编造虚假内容 [4] 处罚进展 - 2024年1月:江苏证监局对公司罚款150万元,时任董事长季伟罚款200万元,合计罚款570万元 [3] - 2024年12月:民事处罚阶段启动,10名投资者索赔75.64万元,后转为特别代表人诉讼涉及5万名投资者 [3] - 2025年7月:进入刑事处罚阶段,检察机关正式起诉 [1][3] 公司财务状况 - 2017年以来除2019年盈利1.49亿元外,其余年份均亏损,2024年亏损13.92亿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0.78亿元 [4] - 截至2025年5月,逾期债务1.97亿元,担保逾期8281万元 [5] 中介机构连带责任 - 5家中介机构受罚,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华西证券被暂停保荐资格6个月 [7] - 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光大证券因持续督导问题被罚,东吴证券涉及2021年非公开发行债券项目未勤勉尽责 [8] - 中介机构加强合规投入,增加股权项目尽调力度和审计流程 [8] 行业监管趋势 - 行政+民事+刑事"处罚三件套"成为严重违法违规上市公司标配 [9] - 2025年7月1日至17日,5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刑事责任,包括ST起步、ST东时、瑞斯康达等 [9][10] - 清华大学专家指出刑事处罚可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强化市场公平性和法律权威 [10]
信永中和被罚没122万,2名签字注会被罚80万!
梧桐树下V· 2025-07-18 20:42
西科农业财务造假事件 - 西科农业通过供应商和经销商循环资金划转虚构水稻种子购销业务,虚增2022年营业收入13,109万元(占全年营收43.38%)和利润总额3,309.75万元(占全年利润115.57%),扣除虚增后实际净利润为亏损[1][4] - 造假手段包括伪造客户签名单据(同一客户在不同单据笔迹差异)、利用第三方代付款伪造回款(第三方回款占比44%达8,762.53万元)、向空壳供应商吉安村背(注册资本1万元)异常支付预付款1,400万元(占预付账款27%)[8][11][12] 信永中和审计失职行为 - 控制测试缺陷:未发现23份销售合同均无编号且缺失价格/客户信息等关键要素,25笔发货样本中6笔运单缺失且单据无负责人签字[5][6] - 收入审计缺陷:对4,356万元未回函销售仅检查问题凭证替代测试,未核实6,460万元回函客户身份真实性[9] - 预付账款审计缺陷:未分析预付账款同比增加59%的异常趋势,错误记录为"采购金额下降"[13] 监管处罚结果 - 对信永中和没收业务收入424,528.30元并处80万元罚款,签字注册会计师王庆、阳历各被警告并罚款40万元[1][21] - 监管驳回事务所"客户系统性造假导致未能发现舞弊"的申辩理由,认定其未保持职业怀疑且底稿结论无证据支持[19][20]
元隆雅图: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快讯· 2025-07-18 19:52
公司违规事件 - 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北京证监局出具的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决定 [1] - 决定书指出公司一名在职销售人员涉嫌伪造客户公章和销售合同 [1] - 虚构销售业务涉及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 [1] - 虚构业务可能导致相关财务报表收入和利润等会计科目差错更正 [1] - 公司将按要求积极整改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1]
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超17亿!董事长等6名高管被刑事起诉
搜狐财经· 2025-07-18 17:46
案件概述 - 公司因涉嫌连续六年财务造假被检察机关起诉 涉及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两项罪名 [1] - 造假金额巨大 持续时间长达六年 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时间跨度为2017年至2022年 采用系统性手段调节财务数据 [3] - 主要造假手段包括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 发货单 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 对销售退回不冲减收入等 [3]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1.46亿元 [3]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5.5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1.48亿元 [3]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6893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7398万元 [3]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530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4332万元 [3] - 2019年和2020年通过虚减收入和虚增利润掩盖亏损状况 [3] 涉案主体 - 造假涉及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运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江苏运能 [3] -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季伟 时任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袁学礼等六名核心高管被起诉 [4] 法律后果 - 公司连续六年提供虚假财务数据 其中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4] - 被告单位金通灵及季伟 袁学礼等高管被认定应追究刑事责任 [4] - 所有被告人均自愿认罪认罚 部分人员存在自首情节 可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4]
ST葫芦娃持续亏损背后:涉嫌财务造假?销售费用是否藏暗礁
新浪证券· 2025-07-18 16:32
业绩预告与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元至1000万元,同比减少75.66%至100.00% [1]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200万元至-1200万元,同比减少364.85%至585.55% [1] - 业绩下滑主因行业竞争格局变动导致销售收入下降 [1] - 2024年消化系统药物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6.94%,毛利率下降8.64个百分点 [6][7] - 2024年呼吸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其他药物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0.17%、12.14%、35.66% [7] 财务造假与审计问题 - 2024年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 [2] - 会计差错重述事项未提供完整财务资料,2023年报存在营业收入和利润披露不准确问题 [2] - 控股股东通过个人账户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前10大客户期后回款异常 [3] - 2024年向关联方海南中旺支付研发费用4205.37万元,较2023年增长133.63% [4] - 海南中旺法定代表人与公司实控人存在亲属关系,且仅与公司有业务往来 [4] 公司治理与高管变动 - 董事长刘景萍辞去总经理职务,仍保留董事长等职位 [7] - 新任总经理张铭芮任职不足一个月即辞职 [8] - 实控人汤旭东曾因单位行贿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11] 销售与研发结构 - 2024年销售费用率33.50%,其中业务推广费占比73.18% [9][10] - 2021-2023年研发费用率从7.42%降至4.93% [9] - 监管质疑业务推广费合理性,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商业贿赂 [10]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核心产品肠炎宁胶囊、复方感冒灵颗粒、克咳片销售大幅下降 [6] - 2024年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26%,毛利率下降2.86个百分点 [7] - 2023年应收账款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存在压货冲业绩嫌疑 [4]
重大财务造假面临追究刑责!金通灵及相关6人被检察机关公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22:18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收到检察机关起诉书 被认定财务造假行为"情节特别严重" 需追究刑事责任 [1] - 公司及相关6名人员被指控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2] - 公司连续6年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其中4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2] - 公司及相关人员已自愿认罪认罚 部分人员主动投案 [3] - 检察机关考虑自首情节 可能从轻处罚 [4]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行为持续2017-2022年共6年 [5][6]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 虚增利润1.46亿元 [6]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5.5亿元 虚增利润1.48亿元 [6]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6893.07万元 虚增利润7398.71万元 [6]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530.85万元 虚增利润4332.73万元 [6] - 2019年虚减营业收入1.97亿元 虚减利润3852.77万元 [6] - 2020年虚减营业收入537.68万元 虚增利润5730.08万元 [6] 造假手段 - 通过子公司上海运能和江苏运能实施主要造假行为 [6] - 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 发货单等调节项目完工进度 [6] - 通过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 对销售退回不冲减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7] - 涉及12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造假 [6] 监管处罚 - 江苏证监局2023年1月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 [7] - 对相关个人处以60-200万元不等罚款 [7]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7]
ST观典实控人掏空术: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与股权质押三重套现
新浪证券· 2025-07-17 17:06
资金占用吞噬造血能力:高明通过虚构无商业实质的保理交易,将上市公司9694万元资金划转至关联 方,占2024年营收的97%。尽管其承诺2024年10月31日前归还,但仅抵押价值5500万元的房产,且截至 2025年7月无实质还款进展,变相将上市公司沦为"提款机"。更恶劣的是,高明为掩盖占用事实,要求 公司以定期存单为蹊由数据、鹏华科技等关联客户质押担保,协助后者套取银行借款2880万元,形 成"担保—借款—转移" 的完整资金盗链。 股权质押转嫁风险:2024年6月,高明将其持有的73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9.77%)质押给北京银行光 明支行,名义是为1.38亿违规担保"增信",实则将个人债务风险转嫁上市公司。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比例 的49%,且未设平仓线预警,一旦债务爆雷将直接威胁控制权稳定。监管直指此举在"程序违规、效力 存疑"背景下缺乏合理性,实为风险转嫁的二次套利。 近日,ST观典(688287.SH)在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的公告中,揭开了全年营收仅8998万元(同比暴 跌57.58%)、净亏损1.36亿元(同比扩大744.26%)的财务黑洞。这家曾头顶"无人机禁毒第一股"光环 的科创板企业,因实控人高 ...
公司快评︱股价大涨250%三次停牌核查!重大财务造假的*ST广道终将是沙上城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13:52
股价异常波动 - 14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高达251% 期间5次触及30%涨停 市值从不足2亿元膨胀至6 3亿元 [2] - 第三次停牌核查前 盘中再度30%涨停 市值定格于6 3亿元 [3] - 北交所对相关操纵账户实施一个月的交易限制并记入诚信档案 [2] 市场操纵手法 - 账户"景娜娜"在涨停价持续挂单强化封板 [2] - 账户"吴行远"通过拉抬 对倒放大成交量诱导散户跟风 [2] - 这些行为持续强化股价异常状态 严重扰乱市场预期 [2] 公司基本面风险 - 公司被证监会认定系统性造假 通过伪造合同 发票 银行单据等虚构购销业务 [3] - 2018年至2024年多份定期报告及发行文件存在虚假记载 [3] - 实际控制人金文明深度参与造假并操控关联公司配合资金流转 [3] - 面临千万元级别罚单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高悬 [3] 监管态度 - 北交所连续发布风险警示 对市场操纵采取"零容忍"立场 [2] - 监管层精准打击账户操纵 遏制"炒差炒小"歪风 [3] - 注册制改革深化背景下 退市制度刚性执行是净化市场生态的必然选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