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边缘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银河证券:工信部开展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重塑数字基建格局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09:45
专项行动核心观点 - 工信部组织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短期直接刺激网络设备等算力基础设施需求,中长期为边缘计算和AI行业应用打开蓝海空间 [1] 算力基础设施升级 - 专项行动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明确时延要求:算力中心毫秒互连(<1ms)、重点场所算力资源毫秒接入(<1ms)、应用终端算力应用毫秒可达(网络时延<10ms) [1] - 规划对数据中心间、算力与用户间、数据中心内部的时延提出要求,形成系统性升级,需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大面积升级替换 [1] -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间接推动算力芯片、服务器、光模块、交换机等网络传输关键环节需求增长 [1] 算力调度与边缘计算 - 专项行动推进任务式调度和算网运维智能体发展,边缘计算与算力调度成为推动智能算力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 [2] - 提高边缘计算节点密度可将算力资源下沉到城域网络边缘,支持AI应用调用云端大模型及海量数据 [2] - 构建"云-边-段"一体化算力调度系统,结合AI智能体驱动网络监控,实时检测时延、抖动、丢包率等指标,形成算网运维智能体 [2] AI应用商业化落地 - 推动"算力应用毫秒可达"有助于满足AI应用对时效性要求,时延是制约大模型发挥效能的瓶颈因素,降低时延将推动AI应用商业化加速落地 [3] - 对于多模态等数据交互量较大的场景,降低时延将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3] - 在智能驾驶领域,通过车规级TSN交换芯片可实现低延迟、高可靠性数据传输,满足自动驾驶及其他复杂车载应用需求 [3] 投资关注领域 - 计算机板块建议重点关注算力调度与运维、算力基础设施、智能驾驶、AI行业应用等领域 [1]
中国芯片技术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新浪财经· 2025-10-18 21:27
颠覆性算力芯片 - 北京大学研发全球首款24位精度模拟矩阵芯片,基于阻变存储器,通过动态误差校准算法将传统模拟计算精度从8位提升至24位,误差率低于0.1% [1] - 该芯片在求解128×128矩阵方程时,计算吞吐量达顶级GPU的1000倍以上,能效提升超100倍,应用于6G通信基站信号处理仅需3次迭代即可恢复高清图像,误码率与32位数字计算相当 [2] - 清华大学开发全球首颗集成存储、计算与片上学习的忆阻器芯片,能效较传统ASIC提升75倍,支持硬件端直接训练AI [4] 核心工艺与材料 - 国光量超发布4英寸离子束刻蚀机,精度达0.02纳米,性能较国际主流2nm设备提升百倍,中微半导体实现1纳米等离子刻蚀工艺 [7] - 璞璘科技交付全球首台半导体级步进式纳米压印光刻机,上海微电子浸没式光刻机量产,通过SAQP技术实现等效5nm试产,国产设备配套率超50% [7] - 复旦大学研制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无极",集成5900个晶体管,读写速度比传统闪存快百万倍,良率达94.3% [7] 高端芯片设计与制造 - 小米玄戒O1为中国大陆首款自研3nm手机SoC,集成190亿晶体管,性能接近苹果A18 Pro,能效提升30% [8] - 华为昇腾910B支持8卡互联,大规模应用于政务云及自动驾驶,国产AI算力依赖度从95%降至50% [9] - 龙芯3C6000采用完全自主"龙架构"指令集,64核性能超越英特尔至强8380,车规级芯片东风DF30 MCU实现全流程国产化,功能安全达最高等级ASIL-D [10] 未来方向与挑战 - 北京大学与港城大联合研发全频段6G芯片,速率达120Gbps,支持天地一体化组网 [11] - 国光量超刻蚀机推动量子芯片良率提升,中国电信推出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 [12] - 7nm以下先进制程设备仍依赖EUV光刻机,国产EUV预计2027年攻关,GPU工具链与EDA设计软件需加速完善 [13]
MRAM,台积电(TSM.US)重大突破
智通财经网· 2025-10-18 09:09
存储技术变革背景 - 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新兴应用对存储器的速度、能耗与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传统存储体系面临多重挑战 [1] - 传统基于电荷存储的技术(如SRAM、DRAM、闪存)在技术节点突破10纳米后,面临可扩展性受限、性能提升困难、可靠性下降等严峻挑战 [2] - 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技术需兼具DRAM的高速响应能力和闪存的非易失性特征,同时大幅降低功耗 [2] SOT-MRAM技术优势 - SOT-MRAM利用自旋轨道力矩效应实现数据写入与擦除,具备高速写入、高能效和高可靠性三大核心优势 [3][4][5] - 切换速度达到1纳秒级别,几乎可与SRAM媲美,同时保留非易失性优势,数据保持时间可超过10年 [2][13][14] - 三端结构设计将读写电流路径完全分离,解决了耐久性问题和磁性隧道结电阻限制,显著降低能耗 [4][14] - 隧穿磁阻比高达146%,表明MgO与Co₄₀Fe₄₀B₂₀之间形成高质量界面,提供稳定读取裕量 [1][14] 关键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通过插入超薄钴层形成复合结构,成功解决β相钨材料在半导体制造热处理条件下的相变难题 [7][9] - 复合钨结构可在400°C下维持物相稳定长达10小时,甚至耐受700°C高温30分钟,而传统单层钨在400°C下仅10分钟即发生相变 [9] - 该结构自旋霍尔电导率约为4500 Ω⁻¹·cm⁻¹,阻尼类扭矩效率约0.61,确保了高效的磁化翻转性能 [9] 性能验证与产业化进展 - 成功制备出64千位SOT-MRAM原型阵列,在1纳秒切换时间下的临界电流密度为48.0兆安/平方厘米,在10纳秒下为34.1兆安/平方厘米 [13] - 器件热稳定性参数Δ约为116,数据保持能力出色,可满足非易失性存储的严格要求 [14] - 设计已考虑与现有半导体后端工艺的兼容性,为大规模量产铺平道路,并计划进一步扩展至兆比特级集成 [14][15] 行业应用前景 - SOT-MRAM有望替代高速缓存级别的SRAM,成为AI加速器的片上缓存,显著降低系统能耗 [6][15] - 其非易失性特性对电池供电的物联网终端尤为有利,设备可快速启停而不丢失数据 [15] - 或将推动传统“SRAM缓存—DRAM主存—闪存外存”三级架构的重构,简化系统架构并提升效率 [15] - 为“存算一体”等新型计算架构提供可行性,有助于突破传统冯·诺依曼结构的“存储墙”瓶颈 [16]
乐鑫科技跌2.03%,成交额1.5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88.6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0:17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17日盘中股价下跌2.03%至178.65元/股,成交额1.59亿元,换手率0.56%,总市值279.9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88.62万元,特大单净卖出233.65万元,大单净卖出454.98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4.76%,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10.45%,近20日下跌5.29%,近60日上涨14.89% [1] - 公司于8月27日登上龙虎榜,当日净买入9251.44万元,买入总额4.26亿元(占成交额15.69%),卖出总额3.34亿元(占成交额12.29%) [1]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收入构成为模组及开发套件60.47%,芯片38.89%,其他0.64%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概念板块包括星闪概念、WIFI概念、边缘计算、人工智能、MCU概念等 [2]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6亿元,同比增长35.35%,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72.29%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3.8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5亿元 [3] 股东结构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61万,较上期减少0.47%,人均流通股9733股,较上期增加40.3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518.22万股,较上期增加252.25万股 [3]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23.41万股,较上期增加77.99万股 [3] -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和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混合A分别位列第九和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均有显著增加 [3]
AIDC业务数据解析和政策市场展望
2025-10-16 23:1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算力产业、芯片行业(包括GPU、TPU、国产芯片等)以及云计算[1][5][24] * 提到的公司包括互联网公司(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微博、网易、小红书、快手)、芯片厂商(英伟达、华为、海光、寒武纪)以及运营商、央国企、科研院所等[13][14][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层面支持力度显著增强,包括"东数西算"工程、各地算力补贴政策(如杭州、深圳、北京、上海)以及绿色节能和碳中和支持措施(如碳宝产品监控能耗)[1][2] * 绿色节能指标在数据中心选址中愈发重要,例如上海临港要求绿电比例不低于78%或80%[4] * 区域布局呈现分化:西北部地区(如宁夏、甘肃、内蒙古、河北)凭借气候和电费成本优势建设大型制冷中心,例如宁夏中卫数据中心达百P规模;长三角(如杭州滨江区、余杭区、上海临港、松江、金山)和珠三角(如深圳科学城、鹏程实验室AI计算能力近亿FLOPS)因客户集中成为云厂商必争之地[2] 技术发展趋势 * 数据中心架构正从CPU主导转向GPU核心,并呈现多种架构芯片(GPU、TPU等)并存趋势,这一变化在2023年大模型技术普及后加速[1][5] * 液冷技术已成为高性能数据中心主流散热方式,尤其适用于大卡GPU和国产高功耗芯片,例如腾讯西南数据中心项目采用液冷方案[1][6] * 大模型技术推动算力需求激增,使得GPU收入逼近甚至可能超过CPU收入,并重构云计算商业模式,推动TPU等新型芯片应用[1][8] * 大模型需求端推动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系统升级,例如引入RDMA网络、以太网速率提升至100G或200G[9] * 推理卡需求预计在2028-2030年超过训练卡,因云计算产品嵌入大模型能力更倾向于使用推理卡,推动边缘计算发展,以满足AI眼镜、AI手表等设备的实时低延迟要求[1][10][12] * 未来数据中心将以GPU驱动为主导,带动光模块、交换芯片等产业链变化[1][24] 国产算力发展 * 英伟达产品受限后,国产算力迅速崛起,受益于政策支持(如要求每瓦功耗达到0.5T Flops)和市场对高效能计算的需求[1][7] * 国产算力卡(如海光、华为大卡GPU)功耗较高但通过数量优势弥补单卡性能不足[7] * 国产芯片市场由华为和海光占据约70%到80%份额,独立芯片厂商(如寒武纪)凭借灵活性和与特定客户(如字节跳动)绑定寻求突破[17][18] * 国家积极推动国产替代,例如2025年7月工信部委托进行国产芯片测试,将推动算力、网络、存储芯片等领域洗牌[24] * 一体机因软硬件一体化(如阿里巴巴一体机搭配自研芯片和大模型)减少兼容性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市场表现良好[25] 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 * 算力租赁投资回报周期约1至2年,以H800为例,单卡成本约10万元,1万张卡总成本约10亿元,每月租金约6-7万元,年收入潜力可达12亿元[14] * 国产算力卡主要客户为运营商主导的算力中心、国家央国企数据中心、地方政府资源中心及科研院所,云计算领域则主要用于专有云服务央国企、政府和高校[14] * 互联网公司算力资源配置因客户画像差异而不同:字节跳动因抖音剪映业务侧重推理资源;腾讯储备较多H20型号,对H100/H800高端型号需求相对较少[13] * 开源策略在大模型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可帮助吸引客户并推动生态系统发展(如阿里巴巴开源大模型)[20] * 自研芯片对独立芯片厂商构成挑战(如阿里巴巴战略级自研芯片),但云服务商仍会吸收具备先进生态的独立计算卡,独立厂商核心是拥有用户群体并确保产品先进可靠[27] * 芯片厂商需通过战略合作和精准客户定位(如服务风险较低的央国企信创客户)提升竞争力[28] * 云计算是评估芯片性能的重要标尺,能在云端规模化应用的芯片前景光明(如英伟达成功路径、阿里巴巴推广PPU)[30] 风险与机遇 * 大模型技术可能彻底重构下游产业链,带来不确定性,响应速度快的企业将占据领先地位[19] * 多模态技术(尤其在视频应用)仍存瑕疵,短期内渗透率低难创收,但前期无偿投入必要[22] * 英伟达因完善生态系统更受客户欢迎,未来若业务系统被大模型改变,算力卡需求将显著增加,技术能力和生态系统接受度是关键[23] * 国产独立芯片厂商面临国际竞争压力,但若能加快研发、对标或领先英伟达新产品(如H100、Robin),有望实现突破[31][32]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家政策对云厂商技术调整(如采用CXL或HBM新型存储技术)有直接影响,进而牵动下游用户变化[26] * 在算力市场中,未来几年竞争将非常激烈,整体市场前景看好但存在不确定性[28]
乐鑫科技跌2.16%,成交额1.1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87.0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16 09:51
股价与资金流向 - 10月16日盘中股价下跌2.16%至184.18元/股,成交额1.18亿元,换手率0.40%,总市值288.6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87.08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7.25%和7.63%,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1.26%和28.40%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上涨18.32%,近5个交易日下跌14.80%,近20日上涨3.59%,近60日上涨18.90% [1] - 最近一次于8月27日登上龙虎榜,当日净买入9251.44万元,买入总计4.26亿元(占总成交额15.69%),卖出总计3.34亿元(占总成交额12.29%) [1] 公司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收入构成为模组及开发套件60.47%、芯片38.89%、其他0.64%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概念板块包括星闪概念、WIFI概念、边缘计算、MCU概念、人工智能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61万,较上期减少0.47%,人均流通股9733股,较上期增加40.3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518.22万股,较上期增加252.25万股 [3]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23.41万股,较上期增加77.99万股 [3] -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29.99万股,较上期增加57.12万股 [3] - 东方阿尔法优势产业混合A(009644)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21.75万股,较上期增加42.82万股 [3] 财务表现与分红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46亿元,同比增长35.35%,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72.2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8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5亿元 [3]
依米康涨2.04%,成交额1.5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30.8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4:4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5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4%至15.47元/股,成交额1.54亿元,换手率2.69%,总市值68.1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30.85万元,特大单卖出126.94万元占比0.83%,大单买入2245.84万元占比14.61%同时卖出2349.75万元占比15.29%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21.05%,近5个交易日下跌4.86%,近20日下跌3.55%,近60日上涨4.67% [1] - 今年以来公司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2月14日,龙虎榜净买入5165.64万元,买入总计3.25亿元占总成交额11.59%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12日,于2011年8月3日上市,位于四川省成都高新区 [2] - 公司是数字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绿色解决方案服务商,业务覆盖数据中心全产业链,包括关键设备、智能工程、物联软件、智慧服务四大板块 [2] - 主营业务收入100%来自信息数据领域,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其他计算机设备 [2] - 公司涉及概念板块包括互联医疗、区块链、生物安全、阿里概念、边缘计算等 [2] 财务数据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54.82%,归母净利润1491.58万元,同比增长124.13% [2]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5.97万户,较上期减少8.79%,人均流通股6249股,较上期增加9.5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107.09万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2]
大位科技涨2.14%,成交额1.7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712.44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15 10:32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5日盘中股价上涨2.14%,报7.17元/股,成交额1.78亿元,换手率1.69%,总市值106.4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712.44万元,特大单买入2188.49万元(占比12.29%),大单买入3516.91万元(占比19.76%)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6.55%,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2.32%、7.00%、15.75% [1] - 今年以来共18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16日,龙虎榜净买入1.52亿元,买入总额4.58亿元(占总成交额9.90%)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大位数据科技(广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25日,于2001年6月12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化工材料和互联网综合服务,但互联网收入构成主营业务收入的99.62%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IT服务Ⅱ-IT服务Ⅲ,概念板块包括国产软件、边缘计算、算力概念、IDC概念、东数西算等 [2]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8.19万户,较上期增加13.28%,人均流通股8127股,较上期减少11.72%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混合A(018122)增持至2048.95万股(第五大),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至920.71万股(第七大),中欧新蓝筹混合A(166002)新进持股548.20万股(第十大) [3] - 永赢科技驱动A(008919)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0.37%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6816.7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82.46% [2]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3.86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额为0.00元 [3]
AI服务器竞争格局重构:白牌崛起与品牌坚守
2025-10-14 22:44
行业与公司 * AI服务器行业[1] * 全球AI服务器市场[2] * 国内AI服务器市场[14] * 厂商类型:OEM厂商(如戴尔、HPE)[5][9]、ODM厂商(如广达、富士康)[5][9]、准ODM厂商(如Super Micro/SMCI)[5][9][11][12][13][19]、国内厂商(如浪潮、新华三、联想)[3][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全球AI相关开支总规模约为1.15万亿美元[2] * 2025年AI服务器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美元,占所有服务器总市场规模(TAM)的72%,增速达46%[1][2] * 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达210万台,同比增长30%[2] * 预计到2028年,数据中心80%以上的算力将应用于推理场景[1][2] 技术趋势与挑战 * **需求转变**:生成式AI热潮推动需求从大模型训练逐步转向推理部署[2][20][21],推理侧向边缘性和小规模数据中心迁移[2][15] * **技术挑战**:AI服务器设计面临功耗和散热挑战[1][3],单卡功耗显著增加,例如H100单卡TDP达700瓦[3],Blackwell B200单卡TDP接近1,000瓦[4],八卡服务器总功耗可能超过14千瓦,单个机柜总功耗可能达60千瓦,超出风冷散热极限[3][4] * **散热方案**:液冷技术加速普及[4][7],可有效解决高功耗设备散热问题,助力新建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降至1.2以下[1][4][7],成为产业格局变化的重要催化剂[1][7] * **边缘计算**:成为AI推理新趋势,国内厂商在推理能力上更具优势,可部署于安防、基站等场景[3][15] 产业竞争格局 * **OEM厂商**:如戴尔、HPE,以传统渠道为主,通过附加支持服务提高毛利润率,毛利率约为20%[1][5][9] * **ODM厂商**:如广达、富士康等台系厂商,为下游大客户定制产品,市占率接近一半,但毛利率常年偏低,不到10%[1][5][9][10] * **准ODM厂商**:如Super Micro (SMCI),提供深度定制服务,介于OEM与ODM之间[5][9][11] * **国内厂商**:浪潮为国内龙头,依托国内市场资本开支(Capex)及信创政策,通过JDM模式为BAT等互联网巨头定制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6-9个月,并与本土GPU供应商(如寒武纪)合作应对出口管制[3][14] * **客户资源**:美系和台系厂商与北美云计算巨头(如亚马逊、谷歌)绑定紧密,大陆系厂商主要集中在本土市场,客户资源分布影响区域拓展[3][16] * **市场演变**:AI服务器行业从供不应求转向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台系厂商竞争加剧、渠道折扣增加等因素导致部分厂商(如SMCI)毛利润率下降(从接近20%降至约9%)[19] 重点公司商业模式与表现 * **Super Micro (SMCI)** * 采用准ODM模式,通过模块化设计与上游GPU厂商紧密绑定,快速推出新品[11] * 采用RackScale整机柜交付模式,实现即插即用,大幅缩短交付周期,液冷机柜产能提升至每月2000个[12] * 液冷技术(如DLC产品线)实现差异化竞争,毛利润率显著高于标准产品[13] * 股价曾从低点上涨接近10倍,市值增长至接近500亿美元,反映了其向AI核心基础设施供应商的转变[17][18] * **台系ODM厂商** * 深度绑定北美云计算巨头,虽获得市场份额但品牌溢价低,毛利率常年低于10%,限制了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并高度依赖大客户[1][10] 投资视角与风险 * **估值逻辑**:AI浪潮使硬件提供商转变为AI核心基础设施供应商,高增长是维持行业高估值的前提[17][18],短期股价波动提供布局机会[18] * **市场前景差异**:训练服务器单套价值高,面向头部客户;推理服务器需求基数更大,更考验成本控制和场景适应能力,预计到2028年推理加速器负载比重将占70%-80%[20][21] * **潜在风险/泡沫担忧**:投资者担忧算力服务器存在泡沫,主要源于过于依赖大企业资本开支(CAPEX)的路径,部分实际需求(如机器人模型对推理侧的需求)可能未被充分反映[22]
禾盛新材董事涉违法放贷被警方拘留 曾任职工商银行、南粤银行
经济观察网· 2025-10-14 21:22
因涉嫌违法放贷,禾盛新材(002290)(002290.SZ) 董事吴海峰被警方拘留。 禾盛新材10月14日公告,公司董事会于2025 年10月 12 日收到公司董事吴海峰家属转来的由广东省湛江 市公安局出具的《拘留通知书》,公司董事吴海峰因涉嫌违法发放贷款正在公安机关配合调查。 上市公司公告称,上述事项系针对董事吴海峰个人,与公司无关联。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 制机制,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公司董事会运作正常,公司及子公司生产经营一 切正常。本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至10月14日下午A股收盘,禾盛新材股价报 38.14元/股,跌幅8.71%。 据公开信息,现年49岁的吴海峰为硕士学历,复旦大学EMBA,曾任中国工商银行湛江分行信贷管理部 副总经理兼分行审批中心主任,广东南粤银行揭阳分行副行长,宁夏顺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等职 务。2019年至今任复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2024年4月至今任禾盛新材董事。 禾盛新材是国内最早进入家电用复合材料行业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家电用外观复合材料 (PCM/VCM)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广泛应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