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搜索文档
潘基文:中国出海企业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助力全球经济重返繁荣
凤凰网财经· 2025-06-28 09:31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由凤凰网主办 雪花高端系列品牌-醴首席赞助 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联合主办 [1] - 论坛以"为开放的世界"为主题 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 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 资源对接 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 论坛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 共探生态共赢转型路径 [1] 中国企业全球化角色 - 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 共享发展和多边合作 为世界经济注入繁荣动能 [3][7] - 中国企业全球化实践成为值得探讨的发展样本 [3][7] - 中国企业承担助力全球经济重返繁荣的举足轻重角色 [3][7] 全球化发展建议 - 中国企业应继续以身作则 以清洁能源技术消解碳足迹 [3][7] - 中国企业需通过数字创新弥合发展鸿沟 [3][7] - 中国企业应以合作共赢治愈文明隔阂 [3][7] 全球化趋势判断 - 全球化从未退潮 但需要更具包容性和远见的舵手 [3][7] - 论坛是东西方智慧交融的纽带 [6] - 需将"中国智慧"转化为"世界方案" 共同书写合作共赢新篇章 [3][7] 当前国际环境挑战 - 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 关税壁垒加剧贸易紧张局势 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3] -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引发数据垄断和国际安全担忧 [3] - 气候危机威胁全人类生存环境 [4] - 多地冲突阴云未散 侵蚀国际互信并加剧人道主义灾难 [4]
2025中欧商业高峰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06:49
中欧经贸现状与挑战 - 全球南方国家货物贸易占比从25年前不足三分之一跃升至目前45% [1] - 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且增速远超货物贸易 [1] - 中欧企业界代表及政学界150余人参与讨论经贸合作议题 [1] 中欧合作领域与潜力 - 电动汽车、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人工智能被列为重点协同领域 [1] - 绿色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商务蕴含巨大合作潜力 [2] - 新能源和绿色经济成为分论坛讨论焦点 [2]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开放包容、互利共赢被强调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正确路径 [1] - 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以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2] -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分歧摩擦的意愿被明确表达 [2] 历史与未来机遇 - 2025年论坛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重要节点 [1] - 欧盟中国商会计划推动中欧可持续互利共赢发展 [1] - 欧中双方被建议共同提升全球治理水平应对多极化世界 [2]
中国企业出海最危险的盲区是什么?这场论坛即将揭晓答案
凤凰网财经· 2025-06-28 00:04
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核心观点 - 全球政治经济剧变背景下,企业出海面临供应链单边主义、技术封锁、碳壁垒及数据主权争端等多重挑战,需构建抗风险综合体系 [1][2] - 论坛集结全球政策制定者、产业领袖与资本力量,旨在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政策解码、实战经验及区域资源对接 [1][5][9] 政策解码 - 当前企业出海核心焦虑从成本控制升级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与复杂合规要求,需宏观政策指引 [2] -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将剖析全球治理赤字问题,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分享全球规则重构的前瞻思考 [2] -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等专家将解读全球经济趋势与国际合作策略,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等提供风险防控实务建议 [3][4][5] 实战经验分享 - 吉利控股通过收购沃尔沃及全球建厂(中国、美国、瑞典等6国)完成从整合到本地化输出的全周期出海实践 [6] - TCL将海外业务细分为5大区域经营中心(北美、拉美、欧洲等),腾讯云覆盖21个地理区域58个可用区 [6][7] - 元气森林4年内打入40余国市场,格力电器在南美建厂并覆盖中东、欧洲等市场 [7] 区域资源对接 - 亚太地区占全球超60%人口,经济增长领跑全球,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商会代表将提供市场准入与本地化运营策略 [10] - 中东专场聚焦阿联酋、沙特等投资热土,亚投行阿布扎比代表及阿曼投资局高管解析区域机遇 [10] 全球视野与资本赋能 - 纽交所中国区主管与Tikehau Capital高管将探讨国际资本市场如何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8] - 全球化智库专家高志凯与储殷将对话构建全球化叙事的方法论 [8] 论坛价值定位 - 论坛强调以技术创新推动共同发展,文化理解促进持久连接,探索合作共赢路径 [11][12]
【财经面对面】TCL李东生谈打造更有韧性的供应链:全球化即本土化或许是答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20:18
全球化战略转型 - 跨国企业需从单纯追求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通过本土化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实现共赢 [1] - 公司建立5个全球经营中心(北美、拉美、亚太、欧洲、中东非),形成当地供应链和服务体系,推动海外营收年均增长超17% [2] - 全球化模式从"中国中心辐射"转变为区域主导经营,提升市场机会把握能力 [2]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与创新驱动 -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 - 公司发展战略强调战略牵引、创新驱动、先进制造、全球经营,重点关注AI和机器人技术对经济模式的变革 [1] - 在液晶面板生产中应用AI智能检测系统,生产效率提升70%,产品良率显著提高 [2]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 - 公司加大边缘智能、AI、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投入,强化数字化赋能能力 [2] - 通过智能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实现生产流程精准监测 [2] 气候变化应对与新能源布局 - 公司2021年获得国内首张电器产品碳标签证书 [3] - 在天津设立北方总部,累计投资超200亿元,覆盖光伏新能源等领域 [3]
出海20年,联想集团如何成为真正可持续的全球化企业
财富在线· 2025-06-27 17:26
公司业绩与全球化 - 2024/25财年是公司历史上业绩最好的财年之一,全年营收达4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 [1] - 公司全球员工规模近7万人,业务遍及全球180个市场,从中国本土企业成长为全球化科技企业 [1] - 公司通过韧性发展探索全球化新路径,ESG成为全球化的重要基座 [1] ESG战略与成就 - ESG框架帮助公司构建负责任的发展模式,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战略工具 [1] - 公司在全球供应链领域领导力显著,2025年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排名跃升至第八位 [3] - ESG竞争力是保障企业长远利润的关键,公司通过为当地创造价值扎根海外市场 [2] 全球化实践与品牌建设 - 公司持续在全球市场提供绿色产品,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成为当地市场引以为傲的品牌 [2] - 在中国品牌全球信任指数中,公司常年位居榜首 [2] - 公司通过国际化组织体系实现全球资源整合,以多元化企业氛围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3] ESG能力建设方法论 - 中国出海企业提升ESG能力可从三个维度入手:全球视野本地实践、战略牵引内生融合、数字驱动外化赋能 [2] - 公司强调ESG战略体系需匹配KPI及激励机制,引导内部业务部门实现可持续变革 [2] - 数字化是提升ESG绩效的重要手段,供应链ESG管理需重视数字工具 [2] 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 ESG成为周边外交共识和新型国际合作连接点,东盟和中东国家高度重视ESG实践 [3] - 公司以技术普惠和治理创新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通过价值共享、生态共建等形式寻求全球利益相关方共识 [4] - 公司从地理市场拓展转向以技术普惠推动全球价值提升,体现命运共同体思维 [4]
从海天敲锣到中盐IPO!7000亿调味江湖,资本狂飙!
搜狐财经· 2025-06-27 16:57
行业概况 - 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10028亿元[1] - 行业兼具高频、刚需、抗周期特性,是消费领域少有的确定性赛道[1] - 新兴品类如小龙虾调料、复合调味料、健康化产品尚未出现头部品牌[1] 资本驱动因素 - 行业从"小散乱"向寡头竞逐转变,外资曾主导第一轮整合(雀巢收购太太乐、豪吉鸡精,亨氏1.65亿美元收购味事达酱油)[2] - 本土企业掀起反攻浪潮:海天味业横向收购腐乳和醋企,天味食品投资餐饮供应链和复合调味料企业[2] - 龙头企业资本化进程加速,海天味业创全球调味品最大IPO纪录,市值一度超4000亿元[4] 企业动态 海天味业 - 港股IPO募资20%用于国际化布局,计划在印尼、欧洲建立生产基地[6] - 推出零添加酱油、无麸质产品,已出口60余国并深耕东南亚、北美市场[4][6] 中盐集团 - 2025年IPO进入"报会准备"阶段,有望成为中国盐业最大IPO[7] - 形成盐化工、农肥、盐穴综合利用"1+3"产业布局[7] 千禾味业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4.16%,净利润下滑3.07%,受"禁零添加"政策冲击[9] - 推出有机老抽酱油、有机窖醋,加码健康消费领域[9] 天味食品 - 以火锅底料和中式复调为核心,2023年并购四川食萃食品,锁定B端餐饮复调业务[9] - 2024年战略收购加点滋味,补齐线上渠道短板[9] 莲花控股 - 2024年算力业务收入8064万元,同比暴涨104倍[11] - 味精业务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9%),市占率超25%[11] - 复合调味品业务中莲花松茸鲜销售额占比超40%[11] 未来趋势 - 全球化与健康化成为方向:郫县豆瓣2025年1-4月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5%[4] - 减盐酱油、有机调味品等健康产品受关注[4] - 行业处于"分散中整合、整合中分化"的黄金窗口期[12]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全球化即本土化,AI正推动企业效率跃升和成本优化
搜狐财经· 2025-06-27 11:37
AI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 - AI技术从智能终端产品向制造端深度迁移,带来效率革命并重塑行业竞争力格局 [2] - 在科技制造领域,AI的价值比在智能终端产品更大,大模型技术应用显著提升效率和竞争力 [5] - TCL华星通过引入大模型技术实现效率提升,直接转化为5.4亿元成本节约与价值增量 [5] - AI在工业领域应用突破显著,垂直大模型推动智能化生产,实现"黑灯工厂"无人化操作 [4] - 未来AI将在工业制造、产品研发、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4] 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 - 全球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需扎根当地市场而非简单装配或产品搬运 [6] - TCL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国内,过去十年海外业务增长超过国内业务 [7] - 全球化成功关键在于产业链能力建设,包括产品、供应链和人才的综合布局 [9] - 中国企业出海需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地经济深度融合 [6] - TCL通过培养当地供应链合作伙伴和带动国内企业出海,建立本土化生态圈 [9] 行业趋势与案例 - 时尚产品领域出现成功案例如泡泡玛特,证明中国企业在创意和时尚领域的突破 [10] - 中国制造业出海模式从效率驱动转向创意与创新驱动,拓展全球市场空间 [10] - 全球化新路径强调产业链、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的本地化深植 [2]
大摩邢自强闭门会:如何破局通缩困境,中国叙事发生哪些改变
2025-06-26 22:0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涉及中美贸易、宏观经济、科技(AI、智能驾驶汽车、电池、人型机器人等)、房地产、消费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美国政策变化对全球经济和资产配置的影响** - **观点**:美国政府换届进入Trump 2.0阶段带来关税、财政、移民三项重大政策变化,使全球化从过去30多年的模式走向偏美国优先本土保护主义,美元资产一枝独秀主导全球的阶段暂时结束 [2][4] - **论据**:过去30年亚洲国家对美国贸易顺差,贸易逆差以资本顺差回流美国,美股和美债形成“二人转”现象;如今美元针对部分货币贬值,美国国债利率升高,全球资产配置者倾向多元化资产配置 [3][4][5] 2. **中国经济现状及前景** - **观点**:中国经济下半年总体有改善,但通缩问题仍严峻,出口面临挑战,政策重点是落实已宣布政策,经济再平衡进展缓慢,需结构性改革 [6][8][9][13] - **论据**:二季度GDP因关税暂缓窗口和财政刺激计划维持在一定水平,但关税风险未消散,8月12日关税休战窗口期结束后贸易摩擦可能反复,出口增速可能下滑,产能过剩问题加剧;经济存在消费低迷、地产不振等结构性问题,转型面临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路径依赖等困难 [8][9][11][13] 3. **中国科技行业竞争力提升** - **观点**:与2018年相比,中国很多行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在AI、智能驾驶汽车、电池、人型机器人等前沿行业积攒了先发优势 [20][23] - **论据**:中国在AI领域人才、数据、基础设施方面有优势,可弥补算力限制,自主可控GPU生产自给自足率将上升;中国具备上下游产业链集群能力、工程师红利和民营企业创新精神,与墨西哥等国相比产业链优势明显 [21][22][24] 4. **中国消费模式转变** - **观点**:中国本土设计和消费品牌崛起,反映了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意识的觉醒,是新消费模式的体现 [27] - **论据**:中国本土奢侈品等行业销售超过部分全球著名品牌 [2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今年将2025年全年实际GDP预测上调30个基点到4.5%,二季度实际GDP同比维持在4.7% - 4.8%左右 [8] 2. 预计中国出口平均增速从去年6%跌到今年的0左右,对整体经济影响0.5个百分点 [11] 3. 预计四季度可能推出增量政策,规模在5000亿 - 1万亿人民币之间 [12] 4. 当前中国实现自主可控的GPU生产占AI应用的三分之一左右,自给自足率34%,三年后有望上升到82% [22]
WAVES 2025:创投「新纪元」里,逐浪而行
36氪· 2025-06-26 21:34
创投新纪元趋势 - 2025年创投圈核心趋势为AI技术重构竞争格局、中国全球化高涨、国资LP逆势加注成为市场定海神针[2] - 36氪CEO冯大刚指出新周期核心是"新代际力量的崛起",年轻创业者将突破行业巨头壁垒[2][4] - WAVES2025聚焦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吸引新锐企业创始人与顶级投资人参与[2] 良渚数字生态 - 良渚因生态、政策、社区、文化多维叠加成为数字原住民的理想国,吸引数字游民与明星项目[6] - 余杭区希望与创投机构共同打造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创投生态圈[6] - 杭州资本通过"大胆资本、耐心资本、有温度的资本"三大举措打造全生命周期投资服务体系[6][8] AI投资热潮 - 2025年90%投资者和创业者重注人工智能,出现Deepseek破圈、Manus刷屏等现象[13] - 投资者普遍存在"错过"焦虑,部分项目一个月内获7-8个TS,显现牛市迹象[15] - 早期投资泡沫不可避免,但科技领域的"好泡沫"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正向溢出效应[17] 全球化新路径 - 中国品牌出海趋势明显,未来几年将出现更多全球品牌如泡泡玛特、TikTok[21] - 真正出海企业需具备海外定价权和下沉销售体系能力[21] - 跨境支付、物流等"影子公司"崛起,部分企业营收达10亿美元级别[21][23] 新生代创业力量 - Super00后创业者通过开放麦展示创新项目,如19岁开发者将产品做到IOS榜首[29][31] - 新生代典型特征包括:19岁房产中介赚87万、18岁发起黑客松比赛、6人团队年营业额3000万[32] - AI赋能个体创业者实现"一人抵千军万马"的效能突破[32] 投资理念碰撞 - 关于"投技术"与"投人"的争论:云启资本偏重技术,真格基金强调人的不变价值[26][27] - 黑蚁资本欣赏能根据真实需求构建商业模式的创业者[27] - XVC创始人认为对抗"无聊"和"孤单"是创业者核心挑战[27]
李东生的新目标:在海外再造五个“TCL”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0:02
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 - 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围绕全球经济、中国发展、产业变革等五大议题 [1] - TCL创始人李东生担任联席主席,是唯一来自科技制造领域的企业家代表 [1] - 李东生表示当前是企业经营40多年来最不确定、波动最大的时期,企业需坚守发展战略 [1] TCL全球化战略 - 公司自1999年出海,将海外业务划分为北美、拉美、欧洲、亚太、中东非五个区域经营中心 [3] - 目标在海外建立五个TCL,每个经营实体成为当地企业,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和经济贡献 [3] - 目前TCL实业海外营收占比已超过60%,五个海外区域均有可能超过中国市场 [3] - 北美市场已实现本土研发、生产和营销,电视出货量排名第二 [3][4] 中国制造业出海趋势 - 家电及消费电子制造业绿地投资主要流向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市场和中东地区 [4]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超过美国,2022年占全球比重达30.2% [4] - 2018-2022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2% [5] - 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出海机遇 [5] 全球化发展观点 - 未来全球化应在坚持效率基础上追求公平,推动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1] - 中国制造优势需通过全球本土化方式实现,将产业链融入当地经济体系 [4] - 未来衡量中国经济竞争力需关注GNP而不仅是GDP [4][5] - 日本企业海外布局经验表明,中国企业需争取在全球获得更大成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