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华菱线缆上市后“首购”,能否破净利下滑困局?
IPO日报· 2025-03-20 18:48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商业航天领域产业链又有收购事件发生! 近期,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SZ001208,下称"华菱线缆")发布公告,为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深化航空航天等领 域业务发展,加速高端线缆及新材料领域的产业整合,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湖南星鑫航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鑫航天")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华菱线缆上市以来,首单市场化并购项目。如果本次收购成功,华菱线缆有望实现在航空航天及融合装备领域产业链的拓展,整合航 天飞行器中电线电缆高温防热保护层等技术,深化航空航天等领域业务发展。 制图:佘诗婕 重大布局 2024年,商业航天纳入国家战略,这有利推动行业高速发展。据预测,全球航空航天市场未来五年年均增速超5%,而中国作为核心参与者,产业链整合 需求迫切。 华菱线缆是湖南省国资委下属A股上市公司,主营电线电缆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近年来,华菱线缆确立了以特种电缆为主导的战略方向,充分挖掘特种 电缆细分市场,为航空航天及融合装备、轨道交通及高速机车、矿山、新能源、工程装备、数据通信等领域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特种电缆产品。 此次,华菱线缆通过收购切入 ...
中原证券:未来市场有望呈现科技领涨、红利防御等特征
天天基金网· 2025-03-18 19:0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原证券认为未来市场有望呈现科技领涨、红利防御等特征;中信证券预计春季躁动中后段纯资金驱动主题会降温;招商证券表示消费有望成为AI+之外的第二主线;中欧基金后市看好三条主线 [1] 中原证券 - 3至4月为年报披露高峰期,企业盈利修复情况影响市场信心,需警惕业绩不达预期个股风险 [3] - 短期资金偏好转向防御性板块,高股息红利资产表现稳健,科技成长板块因估值高位承压,市场进入风格再平衡阶段 [3] - 未来市场有望呈现科技领涨、红利防御、消费复苏与内需驱动特征,建议把握结构性机会,兼顾防御与成长 [3] - 短线建议关注汽车零部件、家电、环保以及消费电子等行业投资机会 [3] 中信证券 - 市场高切低后,内外资回流港股趋势会放缓,港股明显跑赢A股状况会结束 [4] - 年报季市场回归业绩驱动,A股核心资产蓄力上涨 [4] - 特朗普“政策三部曲”进度加快,美国年中衰退概率明显提升 [4] - 美国衰退预期交易不影响中国资产,但真实衰退发生会有负面影响 [4] - 预计春季躁动中后段纯资金驱动主题会降温,建议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4] 招商证券 - 3月10 - 14日指数在消费龙头带领下突破式上涨,2025年消费有望成为AI+之外第二主线 [6] - 原因包括出口增速下滑、政府预算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提升、年报及一季报季消费领域自由现金流向上拐点将确认、沪深300消费估值性价比高、外资偏好可能扩散到消费领域 [6][7] 中欧基金 - 可通过三条主线把握今年市场机遇 [9] - 内需复苏主线涉及食品饮料、房地产、医药等行业及内需消费升级相关消费 [9] - 再通胀主线关注PPI修复预期带动的周期品,如钢铁、煤炭和铝等 [9] - 把握高景气科技领域产业迭代趋势,关注AI、储能和国产替代、商业航天等题材 [9]
各方如何落实两会精神?——政策周观察第21期
一瑜中的· 2025-03-18 12:47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聚焦全国两会后国务院及各部委落实情况,涵盖国务院工作部署、消费、金融财政、产业等多领域政策举措,同时介绍近一周党中央及国务院高层、经济大省主要部署、主要政策及发布会情况[2][3][4]。 国务院层面部署 - 3月12日国常会提出政策靠前发力并做好储备,各部门要完成任务、细化落实、加强协同[2][8] - 3月14日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强调当好执行者等,部署7项工作,首项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10] 消费方面政策 - 3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部署消费金融政策,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3] - 3月16日中办、国办印发方案,从增加收入、补贴、供给等多领域支持消费,涉及股市稳市等部署[3] 金融及财政方面举措 - 3月11日证监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涉及科技企业融资等工作[4] - 3月13日金融监管总局研究建立服务模式支持“两重”建设[4] - 3月13日央行择机降准降息,创设工具支持科创等领域[4] - 3月12日财政部等出台专项债支持土储政策[4] 产业方面动态 -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新增“深海科技”产业[5] - 发改委计划报告提出去产能等产业政策[5] - 3月12日工信部部署多项产业重点工作[6] 其他领域部署 - 3月12日中央党建领导小组部署反腐学习教育[6][9] 近一周党中央及国务院高层重要行程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等多项会议及活动举行[7] 近一周6个经济大省主要部署 - 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会议强调一季度经济“开门红”[12][13] 近一周主要政策及发布会情况 - 证监会巩固市场、支持科创、深化改革等[16] - 财政部等明确专项债支持土储工作要求[16] - 工信部促进工业经济、提升产业链等[17] - 发改委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18] - 央行实施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等[19] - 金融监管总局防范风险、支持经济、提升监管质效[20] - 金融监管总局答记者问明确金融支持消费内容[21] - 中办、国办印发方案促进消费多方面提升[21][22]
全球太空暗战升级!订单、融资不断;GEO与LEO竞争格局未定;D2D正在成为通信技术新潮丨商业航天大事记
创业邦· 2025-03-16 18:37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为创业邦推出的商业航天系列栏目,记录商业航天大事件、投融资消息等,涵盖里程碑事件、公司动态和投融资情况,展示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 里程碑 - 2025年3月12日0时38分,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箭十八星”发射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标志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投入使用,验证双工位发射能力 [1] - 千帆星座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是中国首个进入正式组网阶段的巨型低轨商业卫星星座,此次发射的18颗卫星采用平板构型设计,证明中国“一箭多星”发射技术成熟 [3] - 2025年3月7日,Intuitive Machines的IM - 2月球着陆器任务提前结束,着陆器“雅典娜”号3月6日成功降落月球南极附近但侧翻,因太阳能板无法充电电池耗尽,不过在电池耗尽前完成部分科学任务,为未来月球探索提供经验,该公司计划推进2026年IM - 3和2027年IM - 4任务 [4][5][6] - Apex Space首颗卫星Aries SN1在轨运行满一周年,该卫星支持高达150公斤有效载荷,已被三家国防主要机构使用,公司在不到三个月内向客户交付更多Aries总线,计划缩短交付时间,全速生产设施下个季度投入使用,每月最多生产12辆总线 [7][8] - 德国火箭制造商Isar Aerospace在首次发射前获首个亚洲客户日本ElevationSpace,后者预订Spectrum火箭计划2026年下半年发射200公斤航天器AOBA;其首次发射任务已选拔多个欧洲有效载荷,还与多家公司签发射合同,近日赢得挪威航天局发射合同,计划2028年发射两颗北极监测卫星 [9][10] - 3月3日,Maxar Space Systems获神秘商业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订单,卫星基于1300系列平台建造,质量可达6800公斤,虽近年传统GEO卫星需求低迷,但此次订单表明GEO市场仍有吸引力 [11][12] - 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赢得日本SKY Perfect JSAT的JSAT - 31卫星订单,该卫星通信容量约50Gbps,采用软件定义设计,是亚洲第一颗基于“Space INSPIRE”平台的软件定义卫星,GEO卫星需求依然存在 [13][14][15] 公司动态 - NASA将“蓝色幽灵1号”任务成功视为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的“确凿证据”,该任务由萤火虫航空航天公司执行,3月2日在月球正面着陆,携带10台NASA科学仪器;NASA还选择该公司发射对流上升气流研究任务,计划2026年10月发射三颗小型卫星,这是其为NASA执行的第三次Alpha发射任务 [16][17][18] - 3月11日,意大利Argotec在Satellite 2025大会宣布推出新型模块化卫星平台Hawk Plus,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更换面板,将有效载荷与卫星总线分离,模块将在意大利都灵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工厂生产 [19][20] - 3月11日,卫星通信公司Viasat和Space42宣布合作投资开发共享直达设备卫星原型,整合L波段和S波段频谱资源,为区域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全球漫游能力,到2032年设备到卫星市场的卫星部分有望达500亿美元 [21][22][23] - SES宣布与Lynk Global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参与其B轮融资,推出MEO - Relay服务,合作开发网络架构,扩展卫星制造能力,支持多种应用场景 [24][25] - 3月11日,Rocket Lab计划收购德国激光通信公司Mynaric,初始收购价预计7500万美元,将提升其生产能力并将技术商业化 [26][27] - 3月10日,Relativity Space任命埃里克·施密特为首席执行官,宣布Terran R火箭最新进展,已完成关键设计审查并开始生产部分硬件,测试Aeon R发动机,计划2026年底首飞,公司有29亿美元订单积压 [28][29][30] - 瑞士Swissto12计划建造以亚洲为重点的小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HummingSat系列,利用专利3D打印技术,已获多份订单,将为亚洲市场提供通信服务 [31][32] - Star Catcher Industries获Space Florida 200万美元融资支持卫星功率传输技术测试,计划构建太空能源网,还获美国空军创新部门资助 [33][35][36] - 3月6日,人工智能技术初创公司Danti将AI驱动的地球数据搜索引擎扩展到更广泛政府市场,整合多源信息,提供近乎实时响应 [37][38] 投融资 - 星际荣耀完成数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首批交割,资金用于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发等,该火箭计划2025年12月首飞,2026年复用飞行,公司还建设试车台和生产基地 [40][41] - 江苏深蓝航天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资金投向“星云”系列可回收液体火箭,“星云一号”计划2025年年中发射,“星云二号”计划2026年首飞,公司还计划2027年开启亚轨道太空旅行商业化 [42][43][44] - 以色列SatixFy获英国航天局180万英镑(约230万美元)资金,用于开发卫星在轨重新配置软件,计划未来两年推进数字波束成形软件开发 [45][46]
人类最早2029年登陆火星,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Wind万得· 2025-03-16 06:27
文章核心观点 人类火星探索和中国航天发展有新进展,马斯克称人类最早2029年可能登陆火星,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且商业航天加速前行 [1][5] 人类最早2029年登陆火星 - 马斯克表示星舰明年年底前前往火星并携带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若着陆顺利人类最早2029年登陆火星,2031年可能性更大 [1] - 3月6日SpaceX“星舰”第八次试飞受挫,二级飞船“快速意外解体”,但马斯克称是小挫折,下艘飞船4至6周内就绪,此次失败让公司学到宝贵经验 [1] “祝融号”2021年成功着陆火星 -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截至8月15日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累计行驶889米,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 [3] - 巡视探测期间“祝融号”按高效探测模式运行,各科学载荷获取不同数据用于相关研究 [3] 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 - 2024年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称锚定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标,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全面推进,相关产品按计划开展生产和试验,地面系统正开展研制建设 [5] - 中国已成功实施多次嫦娥系列探月工程,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2024年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1935.3克样品 [6][7] 中国商业航天跑步前进 - 2025年3月12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执行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发射任务,采用“一箭十八星”方式,代表中国商业星座与商业发射场协同运作首次成功,我国商业航天实现全产业链“闭环” [9] - 2024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技术取得多方面实质性突破,如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朱雀三号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10] - 分析师王兴认为商业航天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25年有望成为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关键年,卫星发射数量或大幅增长,商用卫星“出海”进程将持续推进 [10] - 赛迪智库预测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转型升级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国际合作将持续拓展 [10]
一周研读|强化产业逻辑,寻找补涨机会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5 09:11
中国资产新叙事 - 长期来看中国前沿技术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 [4] - 短期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中国科技资产 [4] - 投资逻辑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引发系统性重估 [4] - 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4] 科技资产重估 - 中国科网公司处于AI时代早期及科技资产重估开端,DeepSeek被视为自主创新突破的代表 [6] - 未来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将带来系统性估值提升,但需业绩逐季兑现验证 [6] - 美股AI资产重估经验表明估值持续提升依赖业绩支撑 [6] 割草机器人行业 - 行业进入量价齐升技术红利期,2025年新品将在导航避障、爬坡越障等维度加速迭代 [8] - 技术激变及价格带下移推动高速渗透,有望撬动欧美百亿级增量市场 [8] - 高性价比产品矩阵和全渠道布局正挤占传统园林巨头份额 [8] 镁合金压铸行业 - 中国原镁产量丰富叠加汽车、机器人、eVTOL轻量化需求驱动镁合金需求增长 [10] - 半固态镁合金成型技术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推动超大型一体化成型设备发展 [10] - 机器人及eVTOL产量爆发将拉动半固态镁合金设备采购需求 [10] 育儿补贴政策 - 2025年育儿补贴政策有望落地,提振生育意愿并利好母婴连锁、乳制品、辅助生殖等板块 [13][16] - 呼和浩特市生育补贴细则显示最高单孩补贴达10万元,补贴周期较长 [19] - 按呼市标准外推全国测算,2025-2027年财政补贴规模或达901/1363/1825亿元 [19] 房地产与科技结合 - 修订《住宅项目规范》提高层高、改造老旧小区等政策释放好房子需求 [18] - 鼓励房屋建造拥抱新科技优化产业链企业生存环境 [18]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311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10 17:08
钢铁行业 - 工信部修订《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实施"规范企业"和"引领型规范企业"两级评价,推动供给侧改革 [3] - 钢铁板块盈利有望修复至历史均值水平,PB估值随之修复 [3] 石油化工行业 - OPEC+如期增产引发原油供给担忧,油价先跌后震荡,布伦特、WTI原油期货价格分别下跌3.6%、4.1%至70.45、67.05美元/桶 [4]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导致油价剧烈波动 [4] 农林牧渔行业 - 生猪价格持平于14.50元/kg,仔猪价格微跌0.76%至32.76元/kg [5] - 商品猪出栏均重周环比增加0.54kg至127.06kg,屠宰场冻品库容率上升0.50pct至13.32% [5] 煤炭开采行业 - 煤炭协会发布倡议书控制产量,强化长协机制支撑煤价止跌企稳 [6][7] 电新公用环保行业 - 锂电旺季排产高峰带动高压实磷酸铁锂、铜箔、快充负极涨价预期 [8] - 电网特高压及一带一路出口标的估值偏低,陆风装机表现良好,海风待远海政策 [8] - 光伏短期涨价但反弹有限,需观察25年一季报供给侧表现 [8] 汽车行业 - 两会强调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转型为政策重点 [9] - 新车密集发布或刺激消费需求,关注中美关税对零部件出海影响 [9] 电子行业 -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科技关键词 [10]
SpaceX总部竟在洛杉矶!深扒背后百年航天基因链
创业邦· 2025-03-06 11:23
文章核心观点 - 洛杉矶凭借冷战时期积累的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成为全球商业航天产业的核心区域,SpaceX的崛起进一步激活了该地区的商业航天生态 [1][6][10] - SpaceX通过垂直整合、硅谷模式改造传统航天产业,带动洛杉矶形成"一小时供应链圈"和密集的创新群落 [7][9][10] - 洛杉矶已孕育出Rocket Lab、Relativity Space等明星商业航天公司,形成年产值近300亿美元的产业集群 [14][15][20] 冷战遗产:从飞机坟场到航天硅谷 - 冷战期间洛杉矶聚集洛克希德、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等军工巨头,成为美国军工复合体核心区域 [3] -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为洛杉矶航天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参与"旅行者号""火星探测器"等深空任务 [4] - 冷战结束后军工订单锐减,洛杉矶航天企业转向民用航空和商业航天市场,开启十余年转型 [5] SpaceX的"颠覆者"效应 - 马斯克选择洛杉矶因其25万名航空航天工程师人才库、3000家精密制造供应商和完整产业链 [7] - SpaceX初创团队包含TRW退休专家、波音结构工程师等本地人才,90%零部件可在50公里半径内采购 [7][9] - 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压缩供应链,形成"一小时供应链圈",带动霍桑周边涌现300余家特种材料供应商 [10] 商业航天的"创新群落" - 2010-2018年洛杉矶太空相关岗位激增400%,几十家公司租赁2300万平方英尺空间 [14] - Rocket Lab完成47次发射,将300余颗卫星送入轨道,2021年季度销售额达1.324亿美元(同比+78%) [15] - Relativity Space通过3D打印革新火箭制造,Terran R火箭估值42亿美元,计划2026年首飞 [15][16] - Impulse Space开发"太空拖船"技术,2024年完成1.5亿美元B轮融资,计划2026年执行火星任务 [17][18]
2025政府工作报告: 哪些新变化?
对冲研投· 2025-03-05 19:24
政策导向与应对策略 - 政策发力强调前置和充足性,需一次性给足并保留后续加码空间 [3] - 科技领域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兴和未来产业成为全球竞争关键 [3] - 外贸外资策略转向多元化支持,扩大服务业开放如互联网、电信、医疗、教育 [3] - 消费提振政策储备充分,包括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及收入提升机制 [3] 重点工作排序变化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首要任务 [5] - 2025年重点工作转向大力提振消费和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5] - 科教兴国战略在2024年排序第三,2025年调整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5]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位列前五,2025年新增积极稳外贸稳外资表述 [5] 产业领域布局 - 2024年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 [8] - 2025年新增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领域 [8] -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连续两年被重点提及 [8] 财政货币政策动向 - 财政赤字率突破4%历史纪录,新增专项债额度首次超4万亿元(含0.8万亿化债) [9] - 特别国债创新采用两种形式:1.3万亿用于"两重""两新",0.5万亿补充银行资本 [9] - 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降准窗口或临近以应对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 [8] 消费与科技发展 - 消费政策完善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育儿补贴及多元化服务供给等配套措施 [6] - 新质生产力发展获"加快"定调,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需巩固优势 [7] - 科教兴国战略构建"教育-科研-人才"支持体系,强化科技发展人才要素 [7]
2025产业投什么
投资界· 2025-03-05 16:12
以下文章来源于投资界前哨 ,作者王露 投资界前哨 . 做投资界最新动态的瞭望者 一窥两会。 作者 I 王露 报道 I 投资界前哨 今日(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 备受瞩目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炉,透露了许多产业风向——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支 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这份沉甸甸的万字报告,无疑是中国最权威、最具前瞻性的政策报告,也是投资人不容 错过的产业研究素材。 今年产业关键词有哪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无疑是重点工作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 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 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 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