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汽车界大事件来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6-15 22:28
行业政策变化 - 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2] - 长安汽车、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等厂商先后声明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2] - 此举为落实国家及相关部委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 [2] - 2025年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需在交付后60天内付款 [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此前中国车企平均账期达182天,有的企业甚至超过270天,供应商需垫资6个月至近一年才能回款 [2]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3.9%(工业平均利润率5.6%),部分车企要求供应商零部件降成本10%以上 [3] - 上游钢厂汽车板"基本无毛利",中钢协发文谴责并呼吁"不给钱不发货" [3] - 行业存在"汽车界恒大"、降价大比拼、"0公里二手车"等不健康发展现象 [3] - 部分企业如哪吒因行业压力爆雷,导致供应商收不回账款 [4] 政策影响与行业转型 - 账期从180天缩短至60天将使供应商回笼资金效率提升200%,减少借贷需求和财务成本 [5] - 此举将倒逼车企转型,重构行业生态,从畸形竞争转向共生共赢 [5]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此举将限制车企通过拖欠款项维持低价竞争的能力 [5] - 部分车企负债率较高,欠供应商账款高达数千亿元,缩短账期短期内将加大资金压力 [6] - 集体承诺缩短账期被视为行业里程碑事件,有望结束"野蛮生长"乱局,推动车企转向创新高效发展 [7]
广汽集团承诺:即日起确保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4 16:23
车企集体承诺缩短账期 - 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品牌(广汽昊铂/传祺/埃安/本田/丰田)承诺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1] - 多家车企自6月10日起陆续承诺将供应商付款周期压缩至60天以内[1] - 此举响应《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2025年实施要求,核心包括禁止超60天账期及强制商业汇票[1]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6月12日表态支持整车企业践行承诺,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1] - 政策旨在解决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要账难"问题,涉及付款方式与账期双重规范[1] - 行业被呼吁加强自律,抵制"网络水军"等乱象以维护发展环境[1] 供应链生态潜在变化 - 供应商反映可能面临车企借机要求降价,曾出现极端0.1元报价案例[3] - 分析指出治理"长账期"需探索立法强化手段[3]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兴林谈车企账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保障产业链企业合理利润空间
中国经营报· 2025-06-13 14:19
车企压降账期行动 - 17家重点车企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包括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吉利汽车、奇瑞集团、江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理想汽车等 [1] - 中汽协表示此举是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及国家部委干预的结果 [1] - 上汽集团明确表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成为首个作出该表态的车企 [4] 行业背景与问题 - 整车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长期占用零部件和原材料企业资金,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2] - 国内12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达171.6天,远超国际车企(奔驰37.91天、大众41.18天、宝马42.45天等) [3] - 汽车行业"价格战"和"内卷"导致产业链利润空间被挤压,中汽协5月31日发布倡议抵制恶性竞争 [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国资委等部委此前已部署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 - 工信部肯定车企承诺缩短账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5] - 账期从170多天压降至60天将倒逼车企寻求高质量发展路径 [5] 上游供应商现状 - 钢铁协会指出汽车板等产品已基本无毛利,车企仍要求降价并通过延长账期转嫁融资压力 [4] - 部分车企延迟数月支付货款,采用企业汇票方式加重供应商资金压力 [4] - 汽车行业占钢铁行业高端钢材消费重要份额(如汽车板、硅钢) [4]
贵研铂业拟3.84亿投建催化剂项目 营收净利九连增总资产169.42亿
长江商报· 2025-06-13 07:22
公司战略布局 - 控股子公司贵研工催公司拟投资3.84亿元建设贵金属工业催化剂产业化项目,以提升产能规模和竞争力 [1][2] - 全资孙公司拟投资4.11亿元建设云南省贵金属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占地248亩,涵盖催化剂、电子化学品等领域 [3] - 全资子公司贵研电子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后母公司持股比例降至51%,注册资本增至2.16亿元,以强化电子浆料业务竞争力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75.04亿元,同比增长5.36%,净利润5.79亿元,同比增长23.74%,连续九年双增长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31.3亿元,同比增长25.69%,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4.54% [7] - 截至2025年3月末,总资产169.42亿元,同比增长19.48%,资产负债率55.19% [7] 业务板块表现 - 贵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板块:2024年铂族金属回收量15吨(+20%),黄金回收17吨(+200%),白银回收1600吨(+10%) [5] - 贵金属新材料制造板块:2024年前驱体产品产量350吨(+20%),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820万升(+22%),合金材料850吨(+67%) [5] - 半导体材料利润增长30%以上,电子浆料利润增长30%以上 [5] - 贵金属供给服务板块国际业务利润同比增长近50% [6]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末研发人员615人,占总人数30.80% [6]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合计9.8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6484万元(+12.83%) [7] - 公司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进口替代 [6] 未来展望 - 2025年目标营业收入500亿元,聚焦贵金属新材料和循环经济两大主线,加快高端材料国产化进程 [7] - 深化国际化布局以应对贵金属价格波动和行业竞争 [7]
青海首部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出台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0:28
下一步,化隆县将持续推进拉面产业园、特色小镇、数字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拉面产业物流仓储建设 和运营,强化数字赋能,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加强拉面产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培 养,支持拉面产业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推动拉面产业与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产业 融合发展,并利用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资源,探索跨区域对口合作新路径。(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截至2024年底,海东市化隆籍民众经营的2万余家拉面门店已遍布全国337个城市和日本、泰国、美国、 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从业人员达11.3万人,年营业额达135亿元,占青海拉面产业规模的67%,实现 了"一人开店、全家脱贫,一户创业、多户联动"的集群效应。 《条例》鼓励经营主体使用自有商标并申请使用"青海拉面"区域公用品牌及标识,支持发展连锁经营, 建设中央厨房,打造"三店合一"品牌示范店等,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 中新网西宁6月12日电 (李隽)12日,记者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青海省第 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化隆回族自治县促进拉面产业发展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工信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快讯· 2025-06-12 09:33
新能源汽车行业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1] - 工信部呼吁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共同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1] - 社会各界被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积极有序的发展环境 [1]
安徽科技打头阵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2 08:55
科技创新成果 - "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新世界纪录 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 0"正式发布 4000余件科技成果亮相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 [1] - 合肥滨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合肥先进光源"同步辐射装置等8个项目 未来将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最密集区域之一 [2] - 安徽已建、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 2024年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 总数达23家 [2] 技术转化与产业化 - 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专利1000余项 孵化培育企业近50家 为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领域夯实技术基础 [2] - 安徽建成4400多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 吸引200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入皖落地 [3] - 安徽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取得400多项发明专利 其新型智能传感器半年内占据国内超80%市场份额 [4] 创新生态建设 - 安徽组建大健康、人工智能等6个研究院 布局科研项目和公共应用场景超200项 [3] - 安徽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 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 5万家 2024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 1% [3] - 106家单位试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年增长近3倍 [4] 产业融合机制 - 安徽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 服务新兴产业的本专科专业占比达72% [4] - 合肥网仪科技完成高端网络测试仪首台套交付 实现该领域国产化自主可控 [3] - MEMS产研院整合10余家产业链企业 实现产品快速设计迭代和应用验证 [4]
推动城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6-12 07:38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数字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产业核心和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1] - 行业存在业态同质化、缺乏龙头企业、创意人才匮乏、产业服务平台功能有限等问题 [1] - 长三角城市在动漫领域具备制作能力优势,可向原创IP开发延伸以提升产业链能级 [2] 产业链优化策略 - 需聚焦网络游戏、动漫、网络文化等重点细分领域,精准引入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 - 推动中小数字文化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发挥补链强链功能提升细分领域竞争力 [2] - 鼓励城市广电集团、文旅集团投资文化资源数字化项目,支撑龙头企业培育 [3] 产业园区建设 - 通过产业园培育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及独角兽企业 [4] - 探索老厂房改造为生产型/消费型数字文化产业园,实现城市更新与产业结合 [4] - 构建园区金融协同体系,提供授信、创投、产业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4] 人才生态构建 - 应用型院校需重点培养复合型数字创意人才,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学院 [5] - 建立校企双主体培训机制,通过工作站/驿站等创新形式拓展引才渠道 [5] - 落实购房补贴、公租房政策,将数字文化人才纳入城市人才政策体系 [5] 公共服务支持 - 创新知识产权质押模式和文化金融产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成长性企业 [6] - 打造特色文博会/创博会,通过"展会节演赛"融合提升文化会展拉动效应 [6] -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应用、人才服务、投融资功能,构建多层次服务网络 [7]
破局供应链内卷 “60天账期”重构汽车产业健康生态
央视新闻· 2025-06-12 06:47
车企60天账期承诺 - 已有17家整车企业集体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1] - 承诺背景包括政府反对行业无序价格战、保障中小企业付款条例实施等政策推动 [1] - 无序价格战导致账期曾延长至170天以上 严重影响供应链稳定 [2] 缩短账期的必要性 - 汽车产业链涉及上万个零部件和数百家供应商 账期问题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2] - 供应商若长期无法获得稳定付款 将导致零部件质量隐患 可能2-3年后显现问题 [2] - 稳定供应商预期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需明确付款时间和金额 [2] 行业发展现状 - 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超10% 其中出口量增长显著 [3] - 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约200辆 远低于发达国家400-600辆水平 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3] - 当前矛盾在于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不匹配 需通过创新解决 [3] 行业创新方向 - 应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创新 [3] - 需同步推进技术突破和服务模式创新 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4][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缺乏国际经验借鉴 需探索独特发展路径 [5] 政策与行业趋势 - 管理部门将保障产业链稳定作为工作重点 推动更多车企加入承诺 [1] - 行业共识是从低价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康产业生态 [1][3]
小米汽车高管回应青岛着火事故:系碰撞致副驾易燃物起火;速卖通在中东上线卖车业务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6-11 18:12
车企账期缩短 - 各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 旨在响应国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要求 [1] - 此前汽车供应链企业普遍面临9个月甚至更长的回款周期 导致中小配套商资金链紧张 依赖贴现和短贷维持运营 [1] - 专家指出仅缩短账期不足以保证供应商及时回款 建议规范支付方式 如要求现金支付 禁止使用6个月承兑汇票 [1] 小米汽车着火事故 - 小米汽车高管回应青岛车辆着火事件 称系车辆碰撞导致副驾易燃物品起火 无人员受伤 [1] - 事故发生在车辆正常直行时与工地突然穿出的车辆相撞 [1] 大众汽车人事调整 - 大众汽车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 齐泽凯将接替孟侠担任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 [1] - 孟侠将调任汉诺威 担任大众汽车商用车管理董事会主席 [1] 跨境电商卖车业务 - 阿里旗下速卖通在中东地区上线卖车业务 海外618期间开售中国新能源车 [1] - 平台销售车型包括比亚迪元、吉利星愿、小米SU7、理想L7、小鹏G9等 部分车型加入百亿补贴品牌出海计划 [1] - 速卖通成为"出海四小龙"中首个开展卖车业务的平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