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消费
搜索文档
来华“三宝“遇见湖北”三好“,湖北入境消费放大招
搜狐财经· 2025-06-16 22:35
入境消费促进计划 - 蚂蚁集团发布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支持计划 为每位来鄂入境旅客提供近700元优惠权益 覆盖机场 酒店 火车站 商圈等消费场景 并为免签国家游客额外提供机票优惠券 [1] - 支付宝国际版已发布湖北国际专版和Alipay境外app武汉城市页 前5月服务来鄂境外消费者16 27万人次(同比+46%) 交易金额1 24亿元(同比+37%) 交易笔数93 12万笔(同比+25%) 湖北省日均境外消费者数量全国第八 [3] - 蚂蚁集团将发放湖北入境消费券 与Alipay合作的13个国家和地区游客可直接使用本地电子钱包 每位入境游客获55元消费券 适用省内任何消费场景 [3]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 财政部公告自2025年7月1日起 湖北省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同一旅客单日单店购物满200元可申请退税 [4] - 蚂蚁集团推出"线上"离境退税服务 解决小语种沟通问题 帮助省内57家离境退税商店降低成本 退税时间缩短至1分钟左右 [3] 跨境支付生态建设 - 蚂蚁集团将在境外电子钱包app定制湖北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不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为湖北商户提供境外广告流量及营销活动上架服务 [3] - 国家移民管理局扩大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55国 推动"中国购"趋势 [3]
从“扫货”华强北到撬动入境消费
深圳商报· 2025-06-06 01:15
华强北成为外国游客购物热点 - 华强北日均接待超7000名外国游客,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以品种丰富且物美价廉的电子消费产品吸引外国游客[1] - 外国游客偏好购买折叠手机、无人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科技产品[1] - 外国游客在华强北的消费行为涉及产品性价比、入境便利度、支付无障碍和城市吸引力等多个环节[1] 深圳吸引外国游客的优势 - 深圳是中国内地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受益于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扩围[2] - 深圳在科技消费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手机、无人机等电子消费产品表现突出[2] - 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提供便捷支付体验,并扩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网络[2] 深圳入境旅游消费数据 - 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接待游客4811.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7.3%[3] - 深圳国际旅游收入增幅达30.6%[3] - 中国目前有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和重庆),深圳虽未入选但具有年轻态、未来感和科技范等特有优势[3] 深圳入境消费发展潜力 - 外国游客"扫货"华强北现象显示深圳可打造独特的入境消费热点[3] - 深圳可通过强化科技消费特色和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来撬动入境消费市场[3]
“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中国购”成为新名片 入境消费活力蓬勃
央视网· 2025-06-01 16:54
入境消费市场潜力 - "中国游"+"中国购"模式吸引大量海外消费者,外国网友建议"一定要带空箱子去中国"成为热议话题 [1][3] - 自去年起"中国购"已成为境外游客来华主要目的之一,外国游客从空箱而来变为满载而归 [3] - 中国制造高性价比叠加离境退税政策优化,使"中国购"吸引力显著提升 [6] - 美国消费者即使计算往返机票成本,来华购物仍比本土采购更划算 [6] 消费业态升级 - 深圳华强北、义乌小商品市场等"中国制造"特色市场转型为旅游打卡地 [9] - 外国游客消费清单从文创服饰扩展到高附加值科技产品,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6][9] - 境外旅客需求端倒逼中国消费业态升级,推动从产品输出到生活方式输出的跨越 [3][9] 政策与科技支持 - 便捷消费服务体系、创新本土产品和丰富消费场景构成扩大入境消费的核心竞争力 [9] - 中国通过简化优化入境消费政策深化双向互动,如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6][12] 品牌与产业影响 - "中国购"超越经济意义,成为中国经济韧性和软实力输出的代名词 [12] - 中国产品多样性、创造力和高质量正俘获全球消费者,助力品牌国际化 [12] - 老字号特色商品与智能手表、无人机等电子产品共同构成消费盛宴 [6][9] 消费场景拓展 - 消费内容从传统"吃喝玩乐"延伸至医疗、康养、汉服旅拍等生活体验领域 [9] - 境外游客消费激增使购物从旅游附属项目发展为独立经济增长点 [12]
推动入境流量成为消费增量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3
政策推动入境消费增长 - 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优化离境退税政策通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发展入境消费,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并挖掘消费市场潜力 [1] - 2024年入境游客1.3亿人次(同比+60.8%)、入境消费规模942亿美元(同比+77.8%),免签入境外籍人士2011.5万人次(同比+112.3%) [1] - 过境免签政策放宽至240小时,适用口岸增至60个、省份扩至24个,北京中轴线主题游接待入境游客394.2万人次(同比+186.8%),武汉樱花季入境团队683个且机场免签入境人次同比增2.3倍 [1] 入境消费现存问题 - 国际交通枢纽消费服务能级不足,部分地区景区国际化服务配套体系未充分满足游客需求 [2] 提升交通枢纽消费服务 - 拓展航空枢纽消费场景,推动机场向"航空业+商业"综合功能转型,探索建设免税综合体及国际消费枢纽 [2] - 借鉴国际经验推动重点交通枢纽站内外导入商业、文化服务功能,建设配套商业街 [2] - 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差异化布局商业、酒店等设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向"交通+消费+服务"综合业态升级 [2] 优化旅游便利化措施 - 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推动240小时过境免签在中部地区更大范围联动 [3] - 支持城市口岸开设免税店,增加离境退税商店,推广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3] - 培育国际医疗、会展市场,试点入境游客移动支付,优化景区预约及支付便利化措施 [3] 完善配套服务与宣传 - 完善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及智慧服务平台,加强母婴、银发族等个性化服务设施 [3] - 支持"国潮"新品在入境口岸、商圈等重点场所销售,通过微短剧及社交媒体扩大"China Travel"国际宣传 [3]
“购在中国 2025大湾区消费季”启动
广州日报· 2025-05-25 07:18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季活动启动 - 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季活动在广州启动 由商务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省委书记黄坤明 香港特首李家超 澳门特首岑浩辉等出席 [1] - 活动旨在激发大湾区消费潜力 促进消费与产业深度融合 为大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 - 广东省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建设广州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携手港澳打造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 [3] 消费促进措施 - 广东省发布促进"入境购"若干措施 广州市发布系列促消费活动 中国银联发布"锦绣粤港澳"入境支付便利化产品和服务 [3] - 广州将携手港澳打造"一程多站"式消费新体验 围绕精品购物 精致美食 精彩旅游 精美展演四大主题策划活动 [4] - 广州发放"食在广州"消费券 联合平台推出系列龙舟主题消费产品和优惠 [4] 创新消费场景 - 广州重点企业以品牌之力注入"龙舟+"丰富业态 打造传统非遗与未来科技碰撞的消费新场景 [5] - 端午期间广州延伸"龙舟+"消费链条 结合珠江游船 主题市集等打造文商旅融合消费矩阵 [6] - 珠江沿岸变身"移动消费长廊" 各大商圈推出系列"龙舟+消费"新玩法 提供多样优惠券 [6] 媒体支持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开展"外贸优品达湾区"媒体行动 聚焦入境消费 龙舟经济 银发经济 甜蜜经济等内容 [2] - 总台运用"5G+4K/8K+AI"科技创新成果 汇聚大湾区优质资源 激发海内外市场消费热情 [2]
五一入境游订单增长188%后,深圳再推出500场特色活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5:26
深圳国际消费市场提质扩容行动 - 深圳启动"购在中国2025深圳之夏消费季",计划推出超500场特色活动以刺激国际消费市场[1] - 优化免税消费模式成为重点,深圳将推出"退税+折扣+体验"深度融合模式,包括"Amazing Shenzhen"全球旅游计划等商文旅融合消费活动[1] - 深圳万象城境外旅客退税额度提高至9%,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已超400家,其中深圳万象城有63家退税商店(47家实现"即买即退")[2] 入境消费增长驱动因素 - 2025年深圳边检总站查验出入境人员突破1亿人次(同比增长17%),其中外籍人员264万人次(同比增长40.6%),免签入境57万人次(同比增长110%)[2] - 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深度融合、促消费活动IP影响力扩大、免签政策红利释放推动深圳口岸通关流量持续高位运行[2] - 五一期间深圳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88%[1] 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 - 深圳新开/焕新四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包括K11 ECOAST(中国内地首个旗舰项目)、iN城市广场、罗湖益田假日广场和PA MALL[3][4] - PA MALL作为"深圳第一高楼"商业项目,新引进首店率达60%,包括Vivienne Westwood、DIESEL等国际品牌[3][4] - iN城市广场引入首店/特色店/旗舰店共29家,餐饮业态占比超40%[4] 消费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3.17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较1-2月加快1.4个百分点[4] - 深圳将推出首发经济、以旧换新、暑期消费等7大特色消费主题活动[2]
全国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工作推进会召开
快讯· 2025-05-19 07:23
政策动向 - 全国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工作推进会提出提高退税商店覆盖面和退税商品吸引力[1] - 政策目标为增强境外旅客获得感并承接入境消费[1] - 后续可能将中医康养等中国特色产品纳入离境退税范围[1] 行业机遇 - 过境免签政策施行和离境退税政策升级为国货潮品出海创造机遇[1] - 城市商圈将受益于入境消费增长[1] - 国货产品有望通过实力吸引境外消费者[1]
国货“圈粉” 入境消费增长可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5-19 05:26
政策优化推动入境消费增长 - 2024年7月过境免签政策扩大实施 2025年4月离境退税政策升级 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升至2万元 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 [1] - "即买即退"服务逐步推广 将退税环节提前 退税实惠更为直观 王府井集团所属10家门店已提供该服务 [1][2] - 商务部等6部门印发通知 从推动退税商店增量扩容 丰富退税商品供给 提升服务水平三方面提出8条政策举措 [5] 离境退税业务量显著提升 - 王府井百货大楼2024年下半年离境退税业务量比上半年增长67% 2025年"五一"假期同比增长633% 1-4月业务量同比增长147% [2] - 东安市场离境退税数据增长明显 计划增加处理设备应对业务量激增 [2] - 北京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1070家 拥有14家"即买即退"试点商店 覆盖全市各大重点商圈 [5] 国货潮品借势出海 - 外国游客购买品类包括老字号首饰 布鞋 茶叶 以及智能手表 平板电脑 无人机等电子产品 [3] - 大疆无人机Mini系列和Avata系列受外籍顾客欢迎 价格区间3000-6000元 2024年8月接入离境退税服务后外籍游客消费数量逐渐增长 [4] - 专家建议将中医康养 机器人等中国特色产品纳入离境退税范围 [1][4] 行业服务持续优化 - 旅客材料办理和退税申请流程各需10分钟 多语种《北京离境退税指南》手册成为标配 [3] - 上海税务部门优化升级离境退税系统 推出"开单预录""发票导入"等功能 深圳推出"一单—包"便利化举措 [5] - 专家建议增加退税商店与商品数量 简化流程 增加网点 提升智能化水平 加速推广"即买即退" [5]
“中国购”魅力难挡,离境退税释放入境消费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5-17 17:32
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效果 - 瓷器店外籍顾客进店率同比提升50%以上,月均消费从5-6单增至20单左右,中东地区客人尤其青睐花纹繁复的餐具[1] - 摄影产品门店境外游客日均离境退税订单从1月的2-3单增至4月最高单日13单,周订单总量接近35单,无人机和运动相机热销[2] - 琉璃工艺品店欧洲、美国、俄罗斯顾客显著增多,十二生肖主题作品因便携性和中国特色成为热门伴手礼[3] - 摩洛哥游客对中国商品的消费体验感良好,特别认可亚麻衬衫等特色产品的品质[6]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内容 - 政策实现三大升级:退税环节前置至购物环节实现"即买即退"、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放宽商店备案条件[7] - 北京市推出手机版"离境退税商店电子地图",并设立首批集中退付点实现跨店统一办理,流程时间缩减至8-10分钟[9] - 政策特色体现在降低享受门槛和支持文创商品,旨在提升本土商品服务附加值[12] 入境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接待外国游客2700万人次(同比2023年翻番),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增长77.8%)[6] - 境外游客呈现多点入境、自助旅行偏好和年轻化趋势,对国潮品牌和文化特色商品需求上升[12] - 入境旅游有效推动国内服务消费升级,离境退税政策通过"倒逼机制"促进供给侧服务质量提升[6][12] 商家服务优化措施 - 商家针对不同文化背景顾客制定礼仪手册,如中东客人偏好现金退税、避免与欧洲客人谈论收入隐私等[9] - 眼镜店通过多语言《离境退税指南》宣传单页提升政策知晓度,境外游客反馈流程非常方便[7][9] - 琉璃工艺品店使用翻译软件协助外籍顾客理解生肖文化和退税政策,增强购物体验[3]
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湖北出台提振消费“三十条”
搜狐财经· 2025-05-12 14:16
城乡居民增收行动 - 提升工资性收入增长动力: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建设,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40万人以上,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3] - 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返乡创业,2025年新增创业担保贷款300亿元以上,发展特色种养和庭院经济等产业项目 [3] - 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丰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推进农村资产信用贷款试点,探索盘活农户住房资产,规范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 [4] 社会保障支撑行动 - 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全面推行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千人口托位数目标4.5个,鼓励发展社区托育服务 [5] -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2025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万个,支持乡镇优质初中和县级优质高中建设 [5] - 提升医疗保障水平:2025年免费筛查慢性病患者3000万人次,推进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和数智化病理服务 [5] - 提高养老保障能力:建成100个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和20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完成2.5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7] 消费体验提升行动 - 推动便民服务消费:建成100个品质型示范便民生活圈,加快社区电商和即时零售发展 [8] - 推动县乡消费升级:新建改造100个县域商业设施和50家农贸市场,提档升级1万个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站 [8] - 打造新型消费场景:推动商圈数字化改造,发展沉浸式体验和剧本娱乐等新业态,提升航空运动赛事品牌效应 [8] - 提升文旅体娱消费:组织四季体育消费季活动,鼓励举办大型演唱会、电竞赛事,推出"展会+旅行"联票 [9] 商品消费提质行动 - 加力扩围"以旧换新":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厨卫以旧换新,实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10] - 稳定住房消费:推行公积金"既提又贷",优化租房提取政策,支持城中村改造和存量房收购 [10] - 延伸汽车消费:2025年新建充电桩10万个以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5万个,报废汽车回收量增长10% [11] - 推广国货"潮品":新增30个湖北老字号品牌,推动动漫、游戏、低空飞行器等消费产品研发 [11] 服务消费升级行动 - 发展首发经济:新引进首店300家以上,举办首发首展活动100场以上 [12] - 发展银发经济:开通5条以上跨省银发旅游专列,升级康复辅助器具和适老化服务 [12] - 发展夜间消费:新培育20家夜间消费集聚区,发布楚菜餐饮消费指南 [12] - 扩大入境消费:提升"鄂港快线"日均航班至2-3班,加快武汉免税店运营 [13] 消费环境改善行动 -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重点查处食品"两超一非"、网络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 [14] -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培育2万家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动态发展1万家无理由退换货单位 [14] - 加大消费资金投入: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5] 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 保障休息休假权益: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16] - 有序减少消费限制:大型演出可售票比例不低于90%,放宽办会办展限制 [16]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促销活动审批,合理扩大夜间及假期停车路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