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双循环

搜索文档
二连浩特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同步开通乌兰巴托国际航线
中国民航网· 2025-07-11 13:22
航线开通与口岸开放 - 内蒙古自治区第6个航空口岸对外开放,首班二连浩特—乌兰巴托国际航线同步开通 [1] - 航班的开通打通了中蒙最大陆路口岸至蒙古国的空中通道,实现了边境往来"空、铁、公"开放新格局 [1] - 航空口岸的正式开放揭开了二连浩特机场服务国家向北开放的新纪元 [6] 航线运营数据 - 首日航班进、出港客座率超80%,其中入境航班客座率达100% [2] - 首班最大载客量98人次,最大载货量4吨 [2] - 航班初期计划为每日1班,后续将调整为大机型并逐步加密至每日2班执行 [2] 航线详细信息 - 航线由蒙古国匈奴航空承运,巴航工业E系列喷气式飞机执行 [2] - 从二连浩特起飞的航班号为MR862,计划起飞时间为16:15,到达时间为17:35,空中飞行时间1小时20分钟 [2] - 从乌兰巴托起飞的航班号为MR861,计划起飞时间为14:00,到达时间为15:15,空中飞行时间1小时15分钟 [2] - 票价630元起售 [2] 战略意义与发展规划 - 对于推动内蒙古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落实"五大任务",实现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 未来将重点立足航空口岸开放新平台优势,持续深化国内国际双循环航空网络建设 [6] - 计划打造内蒙古地区蒙俄第一航空口岸 [6]
海南“免保衔接”“先入区后报关”等创新举措提升监管效能
海南日报· 2025-07-11 09:54
海南免税品监管创新举措 - 海南创新"免保衔接"模式实现保税与免税商品无缝衔接 促进免税企业内外贸互转 该模式已由海关总署向全国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 [2] - "免保衔接"模式下免税品可提前送达保税区仓库 按需直接进口到免税店 物流效率提升 时间和成本有效减少 [3] - 新模式支持企业通过保税方式储备货源 保税货物可暂免关税 大幅节省资金占用 配套仓储及调拨成本降低50% [4][7] 业务模式创新亮点 - 企业可按需灵活调拨保税和免税货物 实现多渠道进口销售 包括一般贸易、跨境电商或免税品等方式 [4] - 免税品滞销时可退运回综保区转为跨境电商或有税商品销售 解决企业退运成本高的问题 [5] - 实施"先入区后报关"通关模式 允许先提货入区后申报 差错率从5%降至接近零 通关时间缩短30% [7] 运营效率提升数据 - 上半年海口综保区"免保衔接"业务报关单1648份 同比增长141.72% 货值16.37亿元 同比增长68.5% [6] - "先入区后报关"模式已实现699万件免税品快速通关 监管货值超60亿元 [8] - 创新审单模式使审单效率提升60% 无人机配送实现全国首例海关监管低空运输常态化 [8] 技术应用创新 - 实施免税化妆品电子标签 实现全程无纸化检验放行 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8] - 集中+自动审单模式实现"即到即报即审即放" 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8] - 兰蔻、海蓝之谜等7个国际品牌已享受无纸化检验便利 [8]
从河埠小港驶向世界一流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09
天津港发展概况 - 2024年天津港年货物吞吐量完成约4.9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达2328万标准箱 [2] - 内贸航线新线路不断完善 2024年3月联合上海港 广州港 安通控股开通"三港一航" [2] - 生产作业智能化加快推进 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 研发全栈自主可控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 [2] - 5年来打破各货类作业效率纪录120余次 [2] - 全港建成风 光等新能源发电系统146.5兆瓦 年发绿电能力超3.4亿千瓦时 [2] 天津港创新与改革 - 建成投产新中国第一个专用集装箱码头 率先实行体制改革试点 成立全国港口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3] - 从"手搬肩扛"转向"智慧绿色" 从"河埠小港"驶向"世界一流" [3] - 全球首创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 获评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 [4] 天津港业务拓展 - 依托国家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开辟智利车厘子快线 引入秘鲁蓝莓 厄瓜多尔白虾 巴西牛肉等冷链物流新品类 [3] - 零缺陷接卸空客大部件700余架次 [3] - 国际邮轮母港接待旅客超35万人次 稳居北方第一位 [3] - 打造国家4A级天津港文化旅游区 [3] - 推进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3] 天津港战略定位 - 从单一物流运输节点发展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 [4] - 年集装箱吞吐量 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港口前十位 [4]
携手走向更美好未来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50
中国—东盟合作 -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1]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 0版启动建设为广西与东盟合作提供广阔空间[1] -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投资峰会连续举办21届形成独特的"南宁渠道",广西可进一步提升其内涵和影响力[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助于提升广西对内对外开放能级,增强其在双循环中的地位[2] - 加快构建陆海空数"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更坚实基础保障[2] 经贸合作 - 东盟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是广西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 -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和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两国双园"产业合作新模式[2] 制度型开放 - 广西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与东盟国家制度协同[3] - 高质量对接RCEP规则标准,对标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3] 人文交流 - 广西依托地缘文化优势深化与东盟人文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3] - 未来广西与东盟人文交流将提升高度挖掘深度拓宽广度增强热度[3] 科技创新合作 - 广西推进与东盟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打造多领域垂直应用场景[4] - 广西将构筑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新高地[4]
拉卡拉正式公告要赴香港上市了
搜狐财经· 2025-07-09 20:42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计划在港交所上市,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2] - 公司致力于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并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中的应用 [2] - 目前正与中介机构商讨H股上市细节,相关工作尚未最终确定 [2] 公司背景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05年,2011年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3] - 作为商户数字化经营服务商,公司提供支付、货源、物流、金融、品牌和营销等全链路支持 [3] - 公司深化"支付+"战略布局,聚焦餐饮、零售、汽车、旅游等领域,定制数智化解决方案并加速AI与业务融合 [3] 财务表现与股东结构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减少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减少23.26%)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减少13.0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减少51.71%) [4] - 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持股26.14%,双方存在业务协同可能 [4]
2027年超3000家退税商店!离境退税“上海方案”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7-09 18:06
上海市优化离境退税消费环境行动方案 核心目标 - 到2027年上海离境退税商店超3000家、网点超1万个,"即买即退"商店占比超80%,商业集中场所设立集中退付服务点占比超80% [1] - 离境退税消费规模比2024年翻两番,国产品牌退税销售额占比提升至30%以上 [2] - 打造离境退税标杆城市,实现"买、验、退"综合体验满意 [1] 网点扩张与覆盖 - 2025年已为167个国家(地区)超6.3万名旅客办理离境退税,开具申请单近9万份 [2] - 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游景区等增设退税商店,重点覆盖境外游客集中区域 [5] - 支持商店购置退税设备(如护照验证机),给予50%补贴,品牌专卖店最高补5000元,百货商店等最高补1万元 [5] - 推动16个区全覆盖"即买即退"业务,鼓励设立集中退付点 [5] 创新服务模式 - 2025年试点全国首台自助开单机,实现护照识别、发票扫描、自动打印退税单 [2] - 推出"即买即退+便捷支付",支持支付宝即时退税款 [2] - 探索电子退付即时到账、海关免拆封验核商品、机场自助验核试点 [9] - 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上调至2万元/日/店 [9] 特色商品与国货推广 - 遴选"上海礼物""必购必带"等特色商品,覆盖化妆美品、智能用品等上海制造产品 [8] - 增加老字号、非遗、国潮品牌商品供给,推动老字号与国潮联动开发新中式服装等跨界产品 [7][8] - 引导国货潮品店、文创店等申请成为退税商店,开设国产品牌旗舰店 [8] 特色区域载体建设 - 在国际级消费集聚区打造离境退税特色商圈,集成"即买即退"与集中退付模式 [6] - 在武安街区、新天地等打造离境退税特色街区,A级景区建设退税旅游地标 [6] 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 - 备案流程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允许M级纳税信用新开商店申请退税资质 [7] - 连锁门店可集中备案,提供"预约集中办"服务 [7] - 退税代理机构减免商户适配产品费用(普通商户1年,"即买即退"商户2年) [5] 数据亮点 - 2025年上半年"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28倍 [2] - 2025年6月推出全国首个支持"全市退付"的"即买即退"服务点 [2]
向区位优势要“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武汉港坐上内河铁水联运“头把交椅”
长江日报· 2025-07-09 09:05
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发展现状 - 2024年武汉港完成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 同比增长44% 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内河港口铁水联运总量和增幅第一 [3] - 阳逻港作为核心枢纽 实现货物"下船即上车"无缝衔接 已开通50多条铁水联运线路 包括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第二始发站 [5][13] - 铁水联运模式较传统分段运输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 例如东风汽车整车铁海联运专列较全程水运节约12天 [5][6] 基础设施与智能化升级 - 阳逻港是长江中上游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智能系统实现24小时运转 智能理货和无人集卡提升效率 [8] - 武汉口岸智能闸口覆盖率100% 支持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放行 "AR鹰眼"等技术实现跨境贸易一站式办理 [8] - 航道条件显著改善 武汉至安庆段水深达6米 汉江33公里航道提升至二级 水深每增加0.1米可使2000吨级货船多载170吨货物 [10] 港口规模与国际拓展 - 武汉港形成9大港区150个泊位布局 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400万标箱 年吞吐量达1.5亿吨 [10] - 2024年阳逻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7万标箱 出入境船舶超100艘次 两项数据领跑长江中上游 [10] - 已开通直达日韩俄等国的国际直航航线 并与中欧班列对接形成海铁联运新通道 例如"武汉阳逻港-印尼拉博塔港"专轮航线 [10][15]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到2027年改善三级以上航道42公里 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年均新增3条以上 集装箱水水中转占比超50% [14] - 将构建"上游全中转 下游全分流"运输模式 打造全球性江海联运网络 推动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 [14] - 武汉港计划建成更具影响力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成为赋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 [14]
武汉这44%增长是怎么做到的
长江日报· 2025-07-07 17:00
出入境数据与政策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机场口岸入境外国人达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4% [1] - 2024年武汉口岸入境外国人飙升至近10万人次,其中34%享受免签政策 [4] - 2025年上半年54%入境外国人享受免签政策 [4] - 中国将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武汉作为中部枢纽提供跨区域通行便利 [3][4] 国际活动与展会 - 2025年"进博会走进湖北"活动吸引116家参展商,含80家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 [5] - 武汉交易团在第七届进博会累计成交金额达98亿美元 [5] - 2025九峰山论坛吸引全球近300家化合物半导体领军企业参展 [5] - 第20届"光博会"吸引10多国400家企业参展,含33家国际知名企业 [5] - 第三届"链博会"武汉推介会覆盖光电子、汽车、AI等产业领域 [6] 消费与城市开放 - 湖北省7月1日起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7] - 武汉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5年举办国际友城交流活动吸引12国13城代表 [7][9] 文旅发展 - 武汉提出三年行动方案打造中部入境旅游枢纽,连续多年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11][13] - 2025年"樱花季"免签入境外国人达6800人次,同比增长16098% [13] - 武汉马拉松吸引67国4万名选手参赛,外籍选手国别数创新高 [14] - 国际旅行者大会吸引数十国旅游达人采风,通过社交媒体全球推广武汉 [13]
实探华北最大的“菜篮子”:每天万吨果蔬进出,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
华夏时报· 2025-07-05 21:02
市场运营规模 -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水果市场7月2日当天销售24.5万箱、144万颗榴莲 [1] - 该市场果蔬日吞吐量达4万-6万吨,旺季可达7万-8万吨,2024年实现年交易量1910万吨 [1] - 进口水果交易区占地占水果交易区30%,但交易总值占比超55% [2] - 孝感首衡城运营一年半累计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经营农产品品种达840种 [6] 产品结构 - 市场进口交易区主营东南亚榴莲、山竹、火龙果等,覆盖60多国冻品 [2] - 冻品区汇集猪肉、牛肉、海产品,预制菜占据整层楼,包含川粤名菜及高端菜品如佛跳墙 [3] - 预制菜采用SC食品安全认证,包含冷冻新鲜食材+调料包的组合形式 [3] - 国际供应链项目经营上百种海外生鲜,链接50多国100多家供应商 [4] 战略布局 - 形成高碑店(华北)、孝感(华中)南北双核,联动湖南永州、常德节点 [6] - 曹妃甸码头项目试航阶段吞吐量从20.5万吨提升至31万吨,预计三季度正式通航 [7] - 计划构建全国互联互通的食品商贸流通网络,完善三级民生保障体系 [6][7] 商业模式 - 商户采用"快进快出"销售模式,榴莲等产品最快半天售罄 [1] - 从初级农产品交易向精加工转型,带动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升级 [3] - 通过"一带一路"布局海外集采,搭建全球商贸流通体系 [4]
郑州内陆港加速变身出海始发港 铁海联运走天下
河南日报· 2025-07-05 07:49
铁海联运通道建设 - "郑州—连云港"铁海联运通道正式纳入全国铁路运行图,开启"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五定班列新征程 [1] - 该线路是继2023年"郑州—青岛"纳入国铁集团图定班列管理后,郑州市开通的第二条图定铁海联运班列线路 [1] - "浙江e港通"河南郑州站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郑州内陆港建设加快向国际贸易"始发港""目的港"迈进 [1] 物流模式创新 - "铁海直运"+"浙江e港通"双模式有机结合,实现"两关如一关、两港如一港、陆港如海港"新格局 [2] - 铁海直运模式通过内陆港和口岸码头系统对接、信息共享,实施出口货物自动化转关和无感通关 [1] - 该创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在郑州落地 [1] 业务发展情况 - 2023年1-5月郑州与宁波港之间铁海联运班列到发量共计完成8094标准箱,同比增长139.6% [2] - 今年以来郑州发运铁海联运班列超250列,近25000标箱,业务量增长明显 [2] - 郑州与天津港、青岛港、日照港、宁波舟山港、连云港等海港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2] 战略意义 - 发展铁海联运有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3] - 将进一步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情况,加强与港口、船司及口岸单位合作,推动创新监管模式 [3] - 保障本地特色产业从郑州至港口间物流通道便捷顺畅,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