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纵深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 圆通速递构筑快递物流生态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5:49
公司战略与核心观点 - 公司坚定深耕快递主业,纵深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战略,秉持“快递+”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布局,加快构筑快递物流生态体系 [1] - 公司旨在通过提升时效、履约质量、客户服务等,打造“品质圆通、科技圆通、绿色圆通、德善圆通”,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9]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成果 - 公司应用机器视觉、边缘计算、数字孪生、DeepSeek大模型、智慧路由等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2] -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干线路由,2025年上半年单票运输成本为0.37元,较2021年下降0.13元,降幅达26% [3] - 推出“快递员AI助手”为每位快递员每天节省30至60分钟工作时间,并升级智能客服系统使重复进线率同比降幅达16%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全程时长较去年同期下降8.58%,快件遗失率同比下降超59%,虚假签收率同比下降超21%,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4] - 公司聚焦高频业务流程,推动智多星(“YTO-GPT”)等智能体全网应用,提升全网管理决策效率 [2] 国际化发展布局 - 公司国际化步伐加快,2024年5月投运澳大利亚墨尔本第二座城市处理中心,日最高处理峰值达10万件,6月与小米集团达成跨境供应链合作,9月在哈萨克斯坦建设圆通中亚总部枢纽 [5]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开通150多条货运航线,自有航空机队数量达13架,为国际化战略提供支撑 [6] - 公司打造国际快递、国际供应链等八大产品,持续开拓中东、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并完善海内外口岸关务能力 [6] - 未来公司将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优化国际产品体系,打造全球物流网络 [7] 经营业绩与网络规模 - 公司快递业务量从2021年的165.43亿件增至2024年的265.73亿件,营收从2021年的451.55亿元增至2024年的690.33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达148.63亿件,同比增长21.79%,实现营收358.83亿元,同比增长10.19% [8]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99.93%,拥有自营枢纽转运中心75个,自动化分拣设备345套,全网干线运输车辆近8300辆 [8]
纵深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圆通速递构筑快递物流生态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10-14 04:56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以快递服务为核心 全面提升数字化 智能化 国际化能力 提供综合服务 [1] - 公司坚定深耕快递主业 纵深推进数字化 智能化 国际化战略 秉持"快递+"模式 探索多元化布局 构筑快递物流生态体系 [1] - 公司未来将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 优化国际产品体系 打造全球物流网络 提供全链路物流解决方案 [5]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成果 - 公司深入推进前沿技术垂直运用 围绕核心业务打造核心AI能力 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2] - 通过机器视觉 边缘计算 数字孪生 DeepSeek大模型 智慧路由等技术 全面提升物流效率与质控管理水平 [1] - 公司聚焦高频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 加速深化人工智能定制化场景部署 推动智多星("YTO-GPT")等智能体全网应用 提升管理决策效率 [2] - 公司全程时长较去年同期下降8.58% 快件遗失率同比下降超59% 虚假签收率同比下降超21% [4] 运营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 -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精准匹配运能资源 优化智慧路由系统 基于历史订单量 成本等要素实时动态计算路由方案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单票运输成本为0.37元 较2021年下降0.13元 降幅达26% [3] - 公司推出"快递员AI助手" 可为每位快递员每天节省30至60分钟工作时间 [3] 客户服务与质量管理 - 公司全面升级客服接待 处理及仲裁等环节智能化水平 提高AI智能判责占比 [3]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重复进线率同比降幅达16% 客户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3] - 公司迭代升级"客户管家"系统模块 推出并升级ERP系统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 增强客户黏性 [3] 国际化发展进展 - 2025年5月公司澳大利亚墨尔本第二座城市处理中心投运 日最高处理峰值达10万件 [4] - 2025年6月圆通国际与小米集团达成跨境供应链服务合作 为小米电子零部件出口南亚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 [4] - 2025年9月圆通国际在哈萨克斯坦建设圆通中亚总部枢纽及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推进构建"1+7"全球物流网络 [4]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公司已累计开通150多条货运航线 自有航空机队数量达13架 [5] - 公司打造了国际快递 国际供应链等八大产品 构建'仓干线配关'一体化的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 [5] 财务与业务规模增长 - 年快递业务量从2021年的165.43亿件增至2024年的265.73亿件 [6] - 营收从2021年的451.55亿元增至2024年的690.33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达148.63亿件 同比增长21.79% 实现营收358.83亿元 同比增长10.19% [6] 网络与基础设施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底 快递服务网络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全覆盖 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99.93% [6] - 公司在全国范围拥有自营枢纽转运中心75个 布局自动化分拣设备345套 全网干线运输车辆近8300辆 [6] - 公司逐步完善分层口岸关务体系 在东京 纽约 洛杉矶 布达佩斯等海内外口岸完成关务能力建设 [5]
柳 工(000528) - 2025年10月13日柳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13 21:44
财务业绩与目标 - 公司前三季度土方机械等产品销售增速优于行业水平,海内外营收预计延续上半年增长态势,尤其国际化利润表现亮眼 [2] - 公司有信心实现全年346亿元的营业收入目标 [3] - 公司"十五五战略"目标为2030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其中国际收入占比超过60%,净利率不低于8% [9] 业务运营与战略 - 装载机业务通过T系列产品全面上市、产品结构高端化等措施,毛利率已筑底回升,预计2026年盈利表现将优于2025年 [4] - 公司对装载机业务的定位是高质量发展,不主动参与价格战,不以市占率为唯一目标 [4] - 为实现战略目标,公司将构建三大增长曲线:深耕土方机械全球业务、加速发展矿山机械等第二增长引擎、培育农机等新业务 [9] - 公司将通过全球深化区域能力建设、提升产品力及海外运营能力、加强运营管理能力等措施保障战略实现 [9] 资产与风险管理 - 除塔机业务外,公司各业务计提减值基本在年初预算内 [5] - 受国内房地产行业下滑影响,塔机行业断崖式下跌,公司预计在三季度对塔机业务加大计提减值 [5] - 公司未来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优化资产质量,预计减值率将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5] 公司治理与资本规划 - 公司已回购5523万股(占总股本2.72%),计划用于新一期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并与国资委沟通取得积极进展 [7] - 针对可能触发的可转债强制赎回条款,公司将进行充分市场调研,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审慎决策是否赎回 [6]
“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系列报道 | 圆通速递: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纵深推进,构筑快递物流生态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10-13 16:26
公司战略与成果 - 公司在"十四五"时期取得跨越式发展,未来将坚定深耕快递主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战略,并秉持"快递+"模式探索多元化布局[1] - 公司年快递业务量从2021年165.43亿件增至2024年265.73亿件,营收从2021年451.55亿元增至2024年690.33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达148.63亿件,同比增长21.79%,实现营收358.83亿元,同比增长10.19%[6]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公司深入推进数字化、移动化、实时化、可视化原则,围绕核心业务打造AI能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2] - 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干线路由,2025年上半年单票运输成本为0.37元,较2021年下降0.13元,降幅达26%[2] - 推出"快递员AI助手",可为每位快递员每天节省30分钟至60分钟工作时间,并推广智能派件系统优化揽派路由[3] - 全面升级客服智能化水平,截至2025年6月底重复进线率同比降幅达16%,并迭代升级"客户管家"和ERP系统[3] 国际化布局 - 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2025年5月投运澳大利亚墨尔本第二座城市处理中心,日最高处理峰值达10万件[4] - 2025年6月圆通国际与小米集团达成跨境供应链服务合作,9月在哈萨克斯坦建设圆通中亚总部枢纽,推进构建"1+7"全球物流网络[4] - 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开通150多条货运航线,自有航空机队数量达13架,打造国际快递等八大产品[4] 运营网络与基础设施 - 截至2025年6月底,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全覆盖,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99.93%[6] - 在全国范围拥有自营枢纽转运中心75个,布局自动化分拣设备345套,全网干线运输车辆近8300辆[6] 行业发展趋势 - 快递行业整体监管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业务规模屡创新高,服务网络向纵深拓展,智能转型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6] - 行业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6] 未来发展重点 - 公司将从时效、履约质量、客户服务、精准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品质圆通、科技圆通、绿色圆通、德善圆通"[7]
ACE亚餐展以“实效”与“国际化”破局,重塑餐饮展会新标杆
齐鲁晚报· 2025-10-11 11:51
展会核心成长驱动力 - 展会以“实效化”作为核心生命线,通过高效对接平台实现显著成效 [3] - 展会凭借真正的“国际化”能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构建品牌护城河 [6] - 展会超越单一展示功能,打造“展+会+赛”一体化的行业生态平台以实现价值升华 [9][11] 实效化表现 - 首届展会好评率高达90%以上,266家企业现场确定续展,279家企业有明确续展意向 [3] - 组委会主动邀请实力渠道商并组织精准对接交流会,提升选品和洽谈效率 [5] - 参展商反馈现场人气旺盛、效果良好甚至超出预期,洽谈了大量意向客户 [5] 国际化进展 - 国际化历程清晰进阶,从首届的澳大利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展团,发展到近二十个国家代表参展参会 [6] - 自ACE2024起系统组织国际采购团,进行会前精准企业匹配和现场“点对点”高效对接,确保合作实效 [8] 平台化生态建设 - 配套举办行业论坛、赛事、交流会、对接会、推介会等活动,创造深度交流合作场景 [11] - 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亚洲烹饪大赛,在规模、机制和国际化程度上不断升级,提升展会行业影响力与品牌价值 [11]
剧透抢先看|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初版日程正式发布
犀牛财经· 2025-10-10 20:32
会议基本信息 - 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将于2025年10月26-27日在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召开 [1][2] - 大会初版日程已发布,聚焦全球医药前沿与资本动向 [1] - 大会涵盖创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细胞与基因治疗、投资并购、资本市场和商保政策等多个热点领域 [2] 会议日程与论坛设置 - 10月26日上午为大会开幕式 [3] - 10月26日下午设置6个平行分会场,议题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论坛、减重创新研发论坛、临床数据全球直发专场、抗肿瘤新药论坛、矢药数智化论坛、创新转化与临床开发论坛 [3] - 10月27日上午及下午均设置6个平行分会场,议题包括资本市场论坛、投资人经验分享论坛、香港健康产业论坛、核药论坛、国际路演专场、路演专场、授权与并购论坛、医药政策分享论坛、朗品国际化论坛、科技成果转化路演专场 [3] - 大会通过多维度论坛设计,促进临床、产业、资本与政策等领域间的深度对话 [6] - 设置全球化战略布局、资本协同创新、市场趋势展望三大核心讨论方向 [6] 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论坛 - 论坛主席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 [7][9] - 主题报告嘉宾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辉、科济药业李宗海 [9] - 讨论议题为CGT创新生态建设与全球竞争力构建 [9] - 参与嘉宾包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红霞、上科大陈佳、希济生物鲁薪安、绿叶制药集团孙志刚 [10] 抗肿瘤新药论坛 - 论坛主席为中国药科大学秦叔逵 [11][12] - 主题报告包括中国源头创新破局之路(报告人: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 [13] - 议题涵盖FDA新政策、新趋势对全球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影响(报告人: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何如意) [14] - 参与嘉宾包括君实生物邹建军、亚盛医药翟一帆 [15] 创新转化与临床开发论坛 - 论坛主席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一民、北京大学李海燕、北京协和医院韩晓红 [17] - 议题包括ICH E6R3及国际监管新规对中国创新药早期临床试验的影响与应对 [18] - 议题涵盖监管科学视角下的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与前沿治疗创新 [18] - 议题包括小样本生成高价值证据——临床研发的设计创新(以罕见病为例) [18] - 参与嘉宾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方翼、中国药科大学言方荣、埃格林医药李长青 [19] 资本市场论坛 - 论坛主席为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程杰 [20] - 议题包括创新药械企业香港上市境内热点法律问题 [21] - 参与机构包括中信证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21] 授权与并购论坛 - 论坛主席为Pivotal bioVenture Partners管理合伙人柳丹 [22][24] - 议题包括全球资本视野下的医药授权与并购新趋势 [24] - 议题涵盖全球化加速中的中国创新药:授权、并购与资本工具的多维实践 [24] 医药政策分享论坛 - 论坛主席包括北京医院胡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 [25][27] - 核心议题为探索“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险”的协同之道 [5][27] - 主题报告包括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路径探索(报告人:中国药科大学丁锦希) [27] - 主题报告包括透过商保创新药目录——探讨商业健康险发展路径(报告人:中再寿险王明彦) [27] - 参与嘉宾包括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金春林、南京市医疗保障局翡晶、中信建投证券贺菊颖、恒瑞医药周桦 [27] 出海国际化论坛 - 论坛主席为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朱俊 [29] - 讨论议题为中国医药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布局与出海策略、监管协同 [30] - 主题报告包括中国创新医药企业出海国际化概览(报告人:艾昆纬陈丽娟) [30] - 主题报告包括生物药出海(报告人:复宏汉霖) [30] - 参与嘉宾包括和黄医药崔跌岭、科济药业李宗海、瑞银李伊吕、恒瑞医药许晓建、深圳丽珠医药朱一帆 [30][31] 企业路演与项目展示 - 参与路演企业包括维异药业、诺诚健华、基石药业、三生制药、和黄医药、亚盛医药、恒瑞医药、贝达药业、百奥赛图、朗捷睿、南京正大天晴、佰飞思生物、科迈生物、尚德药缘、艾欣达伟、畅溪制药、加拿大越凡医疗、Orum Therapeutics、博迪贺康等 [33][34][35][36][38] - 展示内容涵盖创新产品管线、技术平台、临床研究进展及全球业务布局 [33][35][36] - 具体项目包括维异药业基于TransCon技术的内分泌领域创新产品、基石药业管线2.0、百奥赛图创新药开发平台、朗捷睿LJR001普赛莫德II期临床、南京正大天晴NTQ1062 II期临床研究等 [33][35][36]
管金生突发疾病去世,他被称为“中国证券教父”,曾因“327国债事件”被判17年
搜狐财经· 2025-10-10 12:22
10月9日深夜,九颂基金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执行董事管金生先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25年10月7日与世长辞。 公开资料显示,1947年5月19日,管金生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境贫寒。 1982年,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管金生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后因找不到对口工作,他从公安机关的翻译岗位,改行投入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 作,先后任经理助理、副经理,并被选送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深造,成为法学、工商管理双硕士。 1988年,管金生负责筹建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任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开创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多个先河。 管金生 公告指出,管金生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前瞻性视野,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国际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司全体 员工向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其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鼎盛时期,万国证券持有所有国内B股,操盘70%以上的A股,承销业务占中国总份额的60%。 1992年,万国证券已经成为一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司。1994年,万国证券在新加坡、伦敦开设了分公司,并开始筹备美国分公司。后来管金生说,"当 其他证券 ...
我们为什么要怀念一位早已被市场遗忘的老人家?
第一财经· 2025-10-10 12:09
2025.10. 10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天翔 昨日(10月9日)深夜,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实际控制人、 执行董事管金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25年10月7日去世。 相比较而言,市场对于管金生于2016年创立这家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印象远不及他于1988年创办的 万国证券来得影响力大。当时的万国证券开创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多个先河,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国际化进程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管金生本人也毫无争议地被誉为"中 国证券教父"。 此前,一直都有听闻管金生近年来身体状况欠佳的消息。第一财经记者曾于两年前在管金生的办公 室,与他有过一次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管金生把他的办公地点选在位于上海证 券交易所旧址、浦发银行大厦(世纪大道)的附近,两个建筑抬头便见。 鲜有人知的是,这座位于陆家嘴核心地段的浦发银行大厦,之前还有个名字——万国证券大厦。 1992年,万国证券买下这块地,并举行了奠基仪式,在管金生的计划中,这幢万国证券大厦的建筑 面积将达5万平方米,要投资3.5亿元,建成后与外滩万国建筑群隔岸相望。但随着万国证券这幢"大 厦" ...
我们为什么要怀念一位早已被市场遗忘的老人家?
第一财经· 2025-10-10 11:3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回顾了“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的生平及其创办的万国证券的兴衰史,重点阐述了万国证券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早期开拓者的创新实践、辉煌成就以及因“327国债期货事件”而最终陨落的过程 [1][2][3] 中国证券市场早期发展 - 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始于基层经济体的自发探索,改革开放初期地方集体企业与乡镇企业以不规范股票集资形式催生了最早的股票发行与流通活动 [2] - 早期股份制企业面临股票发行阻力,需通过住房抽奖等优惠政策激励购买,反映了市场认知的滞后 [3] - 股份制企业数量有限导致股票供需失衡,价格波动剧烈,凸显早期市场自发性与不稳定性 [3] - 1986年后全国掀起“股份制热”,试点从沿海向内陆延伸,社会金融意识、风险意识与信用意识逐步培育 [3] - 市场发展呼唤规范化中介服务,早期银行柜台交易模式无法满足需求,组建正规证券公司成为必然选择 [4] 万国证券的创立与早期挑战 - 1988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推动下,上海同期筹建三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申银证券、海通证券 [4][5] - 万国证券于1988年7月18日正式成立,是上海三家券商中唯一无银行背景、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的证券公司,初始股东包括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企业 [6] - 公司成立初期面临无级别、无编制、无上级主管单位的“三无”困境,导致无人事招聘权、无工资核定权,甚至无法从银行提取现金发工资 [14] - 公司早期以劳务费开支方式过渡近两年,直到1990年下半年才首次公开招聘,解决用人权问题 [15] - 初创期资本金仅1000万元人民币,在达成近4亿元交易额时调度头寸捉襟见肘,资本成本也高于有银行背景的同行 [21] 业务创新与市场拓展 - 万国证券在股票交易代理、证券承销方面曾占据国内半壁江山,集聚大量优秀人才,大胆启用高学历人才 [15] - 公司倡导“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在用人与激励机制上主动性强,个人所得与贡献成正比,曾打破论资排辈为年轻贡献大的员工分房 [17] - 通过举办全国性证券知识讲座积累人脉,为后续全国业务开展奠定基础,尽管一度被金融管理部门质疑资格 [18] - 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实行全天候营业、开设证券行情报价咨询电话、开办电话委托买卖股票业务、公开受理股票抵押试点等 [38][39][40] - 公司研究并借鉴美林、野村等国际投行,设立投资银行部,建立“大投行”体系,开创中国券商先河 [26][34] 增资扩股与国际化战略 - 为应对资本金不足,万国证券于1992年10月进行法人股定向募集,实收资本增至6.5208亿元人民币 [43] - 公司规划利用募资增设国内外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并计划营造万国证券大厦,目标是建成全国性大型证券公司 [44] - 国际化是公司核心战略,1993年以6800万港元收购香港王集团,更名为上海万国(香港)有限公司,正式登陆香港市场 [47] - 收购后香港公司业务迅猛发展,营业额从1.47亿港元急升至6.59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扭亏为盈至4200万港元 [49] - 公司随后联合欧美专家合资组建北美和欧洲公司,业务覆盖国际主要资本市场,成为首家登上世界性金融舞台的中国证券公司 [51] “327国债期货事件”与公司陨落 - 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合约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万国证券在收盘前8分钟巨额透支抛售1057万口空单,导致价格暴跌 [64] - 当日国债期货交易量达8500多亿元,相当于此前十四年国债发行总量的2.7倍 [64] - 上海证券交易所认定万国证券严重蓄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并会同管理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65] - 事件后监管部门出台多项紧急措施,包括实行涨跌停板制度、限制持仓上限等,并于1995年5月17日起暂停全国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65][67] - 1995年4月,管金生被免去万国证券副董事长兼总裁职务,标志着万国证券时代的终结 [67]
深夜公告!“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逝世
新京报· 2025-10-10 09:37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10月9日晚间11点,九颂基金发布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 执行董事管金生先生家属的通知,管金生先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25年10月7日与世长辞。 业内将其与原君安证券的张国庆、原申银证券的阚治东,并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国证券教父"。 1992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所)率先在中国启动国债期货交易。1995年,因"327"国债期货重大 违规操作事件,国债期货于同年5月暂停交易。管金生也因该事件从万国证券辞职,1997年被判处有期 徒刑17年。 2016年,管金生创立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继续投身于私募基金领域。 公告指出,管金生拥有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前瞻性视野,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 化、国际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司全体员工向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对其逝世表 示沉痛哀悼。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朋友圈指出,今日早晨,惊闻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 先生驾鹤西去,中国资本市场失去了一位先行者、探路人;他是我走进资本市场的领路人,也是洪略全 球智库HLC的特邀高级顾问,我们失去了一位热心肠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