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
搜索文档
AI赋能新型工业化 从工博会看制造业基因重构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9:38
工博会展示制造业创新成果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吸引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约3000家展商参展 展出近300项全球首发及近200项中国首秀展品 [1] AI赋能制造业转型 - 海智在线AI工具"以图搜图&以图搜厂"通过图像识别匹配供应链需求 帮助宁波保温杯内胆工厂获得航空航天领域订单 拉伸工艺从1:2.5提升至1:3.2 [3] - 该工厂后续进入医疗器械领域 生产胰岛素存储装置实现1:3.5拉伸比突破 [3] - 平台通过5种AI工具标注中国产能地图 十年来为107个国家28万客户制造超百万种零部件 [3] - 曙光网络推出SugonRI工业编程平台 可配合3D打印机实时输出工业模型 [3] - 公司同步展示SUNA工业网络流量分析平台、工业仿真一体机与国产工业边缘AI计算平台 实现复杂网络运维透明化及关键场景自主可控 [3] 绿色制造技术突破 - 复洁环保展示绿色燃料技术 包括氢能、绿色甲醇和航空燃料(SAF) [4] - 公司开展"沼气全碳定向转化制绿色甲醇"项目中试验证 目标突破千吨级技术并为10万吨级产业应用奠基 [4] - 技术可利用污水、污泥、垃圾等资源制备绿色燃料 为全球船舶提供绿色动力解决方案 [4] 制造业数字化体系构建 - "算控安融合"概念成为数字化底座建设路径 以算力驱动控制决策与安全保障环节融合 [5] - 上海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揭牌 重点开展产业研究、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 [5] - 长三角重点产业数智公共服务平台启动 涵盖算力底座与"AI+制造"等五大板块 [5] 工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 自主技术体系完善、产业生态协同共建加速、安全与性能并重的融合路径将成为主流 [6]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艾家瑞(Karel Eloot):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趋势
麦肯锡· 2025-09-24 17:49
文章核心观点 - 钢铁行业正加速数字化转型 尤其是人工智能应用 以应对结构化转型升级和微利经营挑战 [2] - 全球灯塔工厂认证中已有8家钢铁企业入选 显示流程性行业转型加速趋势 [2] - 数字化技术将助力钢铁企业在周期波动中锻造更强韧性 更低排放和更高价值 赢得未来十年竞争主动权 [7] 端到端价值流重塑 - 数字化转型从关注运营效益更多向产业上下游价值共创拓展 如打造韧性供应链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 [3] - 首钢通过数字化用例加速产品高端化升级 并通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提升客户体验 [3] - 在端到端价值链中寻求协同效率提升机会 将为传统行业创造更大价值 [3] 规模化部署加速价值实现 - 灯塔企业正摆脱"试点陷阱" 通过解决方案产品化和场景定制化实现规模化部署 [4] - 规模化部署降低试错和开发成本 大幅缩短开发周期 [4] - 对于钢铁企业 规模化部署对多基地协同运营很有裨益 [4] 前沿技术应用快速渗透 - 灯塔企业前五大用例中人工智能应用比例大幅提升至近80% 其中10%为生成式AI应用 [5] - 生成式AI试点速度极快 拓展"指挥中心"及人工智能体等应用 [5] - 大型钢铁企业通过部署AI模型 在人力资源 虚拟工厂 AI视觉识别 质量图谱等领域实现应用 突破传统经验限制 提升运营效率 [5] 技能重塑及多样化手段赋能 - 2025年灯塔认证新增人才评价维度 即员工赋能以提升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 [6] - 企业需提供更多员工关怀并改善生产环境以提升员工体验 [6] - 基于虚拟现实的培训 可穿戴智能装备 生成式AI助手等先进手段提升组织效率 释放企业生产力 [6] 数字化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 - 数字化技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在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实现减排目标与循环经济规模化 [7] - 钢铁行业碳排放约占全球工业碳排放7% 数字化手段对能源优化和技术减排必不可少 [7] - 具体应用包括数字化高炉降碳优化 智慧碳数据平台生成碳报告/碳足迹 AI算法驱动低碳产品工艺设计等 [7]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生:武汉打造制造业绿色转型“标杆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4:30
(原标题: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生:武汉打造制造业绿色转型"标杆样本") 当前,绿色制造已成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节能减 排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在绿色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武汉正以系统化思维打破传统制造业高碳路径依赖,逐步构建起以绿色工厂 为"点"、绿色供应链为"线"、绿色园区为"面"的立体化制造新生态。这一体系不仅推动单一企业节能改 造向跨产业链协同降碳演进,更实现了从厂区到园区的能源循环、资源共享与低碳运营。 从"点"上发力,武汉加快绿色工厂建设,引导企业实施全流程清洁化改造,夯实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微观 基础;在"线"上延伸,以龙头企业为牵引,构建覆盖原材料、生产、销售、回收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推 动减碳责任贯穿产业全链条;于"面"上集成,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间能源梯级利用、废物资 源化协作,形成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益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平台。 这一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共生的演进,不仅为武汉工业树立了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标杆,更标志着其发 展范式正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引领、生态优先的新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 能"。 位于武汉市汉南经济开发区的路特斯全 ...
工信部: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04:16
新型工业化战略核心 - 工信部在“十五五”时期将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 - 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 统筹技术创新 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 加快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 [1] -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开辟人形机器人 脑机接口 元宇宙 量子信息等新赛道 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1] 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 [1] - 建立健全中试平台梯次培育体系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1] - 实施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 打造世界领先科技产业园区 [1]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 加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突出价值创造 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2] - 强化标准引领 质量提升 品牌建设和数智化 绿色化改造 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制造”等行动 [2] -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 服务型制造 拓展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2] 产业生态与国际合作 - 全面构建互利共赢产业生态 持续优化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营商环境 强化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 [2] - 深化国际产业合作 推动政策 规则 标准对接 共同构筑安全稳定 畅通高效 开放包容 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2]
研判2025!中国纳米薄膜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巩固全球创新领先地位[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3 09:33
行业概述 - 纳米薄膜是由厚度在1-100纳米量级的组元镶嵌于基体形成的二维材料 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独特性质 [2] - 纳米薄膜厚度接近电子特征散射的平均自由程 表现出优异的光、电、磁、力学性能 [2] -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液相法和气相法 [2] 技术进展 - 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仍是主流制备工艺 [1][6] - 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极薄膜层与三维结构制备中优势明显 [1][6] -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和卷对卷(R2R)镀膜技术在大面积柔性衬底制备中取得突破 显著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1][6] - 超疏水、防反射、高阻隔、导电与绝缘等功能性薄膜研发活跃 专利申请数量年增长率超过15% [1][6] - 中国已成为全球纳米薄膜专利最大申请国 [1][6]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纳米薄膜行业市场规模为159.7亿美元 同比增长12.62% [7] - 2024年中国纳米薄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8亿元 同比增长10.66% [1][6]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石墨、石灰石、碳酸钙、蒙脱土、有色金属、聚酰亚胺薄膜、稀土元素等原材料 [4] - 上游设备包括磁控溅射仪、电子束蒸发设备、脉冲激光沉积系统、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等 [4] - 产业链中游为纳米薄膜生产制造环节 [4] - 下游应用于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工业、环保等领域 [4] 重点企业表现 - 江苏菲沃泰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 同比增长55.21% [8] - 菲沃泰拥有327项专利 产品应用于华为、苹果等全球头部企业 [8] - 2025年上半年菲沃泰营业收入2.29亿元 同比增长6.95% 归母净利润0.17亿元 同比增长7.74% [9] -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50亿元 同比增长33.42% [9] - 微导纳米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92亿元 同比增长348.95% [9] 应用领域拓展 - 消费电子领域从整机表面防护向内部元器件、电路板及芯片保护渗透 [11] - 新能源领域用于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和光伏组件减反射膜 [11] - 生物医药领域用于药物输送系统和生物传感器 [11] - 汽车电子领域应用于胎压传感器保护、电池防水等场景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材料科学与制备工艺突破实现性能质的提升 [10] - 功能集成化趋势明显 通过复合材料和多层结构设计实现多功能一体化 [10] - 智能响应机制研发取得进展 如环境敏感型医疗薄膜和自清洁光伏薄膜 [10] 绿色制造方向 - 生物基材料通过合成生物学路径生产 降低成本并实现"零碳足迹" [13] - 纳米薄膜回收体系推动循环经济 提升资源利用率 [13] - 节能降耗方面 纳米热电材料实现热能与电能高效转换 [13] - 可降解纳米纤维素、淀粉纳米粒子等绿色纳米材料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13]
河南:腾笼换鸟 产业跃升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22:43
2024年12月16日,河南晋开集团延化化工有限公司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河南省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 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圆满收官,提前1年完成了搬迁改造目标任务,有效降低了城镇人口密 集区安全和环境风险,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本质安全。能够提前完成任务,各级领导的强力推进很重 要,但更重要的是为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缺钱。有的企业迁建资金需求高达几十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开封市给出的做 法是:对提前完成任务的企业给予50万~100万元奖励,对企业腾退的工业用地及地上附属物评估后进 行收储并给予赔偿,将迁建项目实际投资超过30亿元、20亿元,以及20亿元以下企业的老厂区地块净收 益分别按70%、50%、45%的标准奖励企业。南阳市政府则将迁建项目纳入市财政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贴 息资金项目,按项目投资规模以贴息形式给予资金支持,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第二个困难是资产如何处置,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资产处置。河南华豫恒通化工有限公司就遇到了这样的 困难。为此,企业所在地驻马店市的政府领导多次赴京与公司上级单位中化集团沟通协调,国有企业资 产处置难题得解,华豫恒通也按时完成了专搬任务。 第三个困难 ...
美心集团连续9年荣膺“重庆民营企业百强”
搜狐财经· 2025-09-19 21:38
公司核心成就与荣誉 - 公司连续9年同时入选2025重庆民营企业100强和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1] - 公司凭借在产品布局、全球化运营、智能制造及绿色低碳发展四个方面的突出表现获得认可 [1] 业务发展与战略转型 - 公司推动相关多元化转型,拓展系统门窗、整装定制、智能家居生态三大新业务领域,形成“一体三翼”发展格局 [3] - 新业务板块贡献超过35%的营收,并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公司逆势突破的新引擎 [3] - 公司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市场覆盖与客户基础 - 在国内市场构建“重点工程、头部房企、消费终端”三级覆盖体系 [3] - 参与建设72个机场、上千所大型医院、重点院校及全国重大城市综合体 [3] - 与85%以上的百强房企合作,共建数千个标杆项目 [3] - 布局3300余个零售终端网点,渠道纵深覆盖全国 [3] 智能制造与效率提升 - 公司探索端到端全流程智能体系,入选重庆市“工业互联网新模式示范项目” [3] - 核心产线自动化率达到95%,并探索建立数字孪生示范线 [3] - 通过应用AI智能排程等数字化技术,生产效率提升近20%,综合成本降低约6% [3]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通过工艺与能源系统优化,实现年节电120万度、减碳940余吨 [4]
中银晨会聚焦-20250918
中银国际· 2025-09-18 09:56
核心观点总结 - "十五五"政策定调新型工业化 聚焦高端装备 人工智能与绿色制造三大主线 龙头国央企和核心技术民企将率先受益[5][6][7] - 新凤鸣2025H1营收33491亿元同比增长710% 归母净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1728% 业绩持续向好[2][10] - 地平线机器人2025H1营收1567亿元同比增长68% 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778亿元同比增长250% 高阶智驾HSD即将量产[14][15] 策略研究观点 - 政策重点突出数字化 绿色化和高端化三大方向 明确制造业合理比重是基本盘 高端制造是提升竞争力关键[6] - 强化科技创新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组建创新联合体 形成产学研结合 龙头引领的创新体系[6] - 产业升级方向明确 装备制造 工业母机 特种材料等战略性行业将获长期政策支持[7] - 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场景拓展提升至新高度 工业互联网 工业软件 AI驱动智能制造链条将加速落地[7] - 绿色化转型仍是重要方向 新能源装备 节能技术 绿色工厂等领域将在双碳目标下获长期增长空间[7] - 资本市场预期差显现 人工智能+与国际化布局带来新机会 政策红利将集中于具备关键技术攻关 国际化经营和产业链牵引能力的企业[8] 基础化工-新凤鸣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491亿元 同比增长710% 归母净利润709亿元 同比增长1728% 扣非归母净利润660亿元 同比增长2247%[10] - 第二季度营收18934亿元 同比增长1257% 环比增长3006% 归母净利润403亿元 同比增长2224% 环比增长3144%[10] - 涤纶长丝上半年营收23168亿元同比下降599% 销量35719万吨同比提升544% 其中POY FDY DTY销量分别为24157万吨 7165万吨 4397万吨[11] - PTA业务表现突出 上半年实现收入4652亿元(去年同期118亿元) 销量10879万吨(去年同期2265万吨)[11] - 毛利率同比改善 2025H1总体毛利率642% 同比提升041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优化061个百分点[12] - 产业链一体化完善 预计2025年底PTA产能突破1000万吨 同时布局生物基材料 增资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探索高端生物基纤维领域[12] 电子-地平线机器人业务进展 - 2025H1营收1567亿元 同比增长68% 毛利润1024亿元 同比增长39% 净利润亏损5233亿元 研发支出2300亿元同比增长62%[14] - 汽车产品解决方案业务营收778亿元 同比增长250% 毛利率456% 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15] - 车载级征程系列处理硬件出货量达198万套 同比翻倍增长 其中支持高速公路辅助驾驶功能硬件出货98万套 占总出货量495%[15] - 在中国基础辅助驾驶和整体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均列第一 分别达到458%和324% 累计获得400款新车型定点[15] - 高阶智驾解决方案HSD已获多家整车企业定点 覆盖十余款车型 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15] - 海外拓展初见成效 基于征程6B处理器的Horizon Mono解决方案获两家日本车企海外市场定点 预计全生命周期出货超750万套[16] - 汽车授权和服务业务营收738亿元 同比增长7% 毛利率897% 向超30家汽车制造商及合作伙伴授权算法和软件[16]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综指收盘387634点 上涨037% 深证成指收盘1321546点 上涨116% 沪深300收盘455102点 上涨061%[3] - 创业板指收盘314735点 上涨195% 中小100收盘804244点 上涨099%[3] 行业表现 - 电力设备行业上涨255% 汽车行业上涨205% 家用电器上涨164% 煤炭上涨162% 综合上涨138%[4] - 农林牧渔下跌102% 商贸零售下跌098% 社会服务下跌086% 食品饮料下跌050% 纺织服饰下跌041%[4] 月度金股组合 - 9月金股组合包含10只股票 覆盖交通运输 基础化工 电子 电力设备 医药生物等多个行业[1] - 重点标的包括京沪高铁 桐昆股份 雅克科技 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 三友医疗 北京人力 菲利华 兆易创新 鹏鼎控股[1]
青昀新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元禾璞华领投,产品「鲲纶超材料」全链自主可控
IPO早知道· 2025-09-17 19:54
融资与战略规划 - 公司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元禾璞华领投,产业资本持续加注[3] - 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一代鲲纶材料研发、产能扩张及产业链生态建设[3] - 未来战略布局聚焦科技维度突破材料边界、文明维度构建零碳生态、安全维度锻造自主可控供应链[13] 技术实力与知识产权 - 公司打破海外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实现鲲纶超材料从原料配方、核心设备到生产工艺的全链路自主可控[5] - 自主研发的鲲纶超材料纤维细度达同类竞品1/3,兼具防水透气与强韧轻质特性,性能指标超越国际巨头[6] - 累计申请专利150件,其中已获60件发明专利授权,构筑深厚技术壁垒[6] - 核心产品鲲纶HYPAK通过欧盟RoHS/REACH、美国FDA等全球最高标准认证,为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保障[6] 产能建设与智能制造 - 国内建成多条全球领先的1.5万吨级智能化生产线,三年内实现产能指数级跨越式增长[9] - 凭借高质量工艺和智能控制系统,产品良率及品质跻身世界一流,实现供应链100%自主可控[9] - 南通绿色产业园采用先进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单位产能碳排放具备明显国际市场领先优势,获多项ESG认证[9] 市场应用与生态合作 - 材料科技深度赋能医疗、半导体、建筑、防护等近百个高附加值应用场景[10] - 推出"鲲纶Inside"双品牌战略,与行业领先客户深度合作,联合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构建高价值产业生态圈[10] - 产品已在多领域获得市场认可,随着产能扩张有望在新材料市场占据更大份额[13][14] 行业地位与发展愿景 - 公司致力于以材料科学重构安全边界,让中国制造成为全球产业链值得信赖的安全底牌[13] - 投资方认为公司攻克高难度技术打破行业垄断,产能快速提升,有望成为全球超材料领域领军企业[13][14] - 团队兼具学术远见和产业执行力,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成果显著,未来发展前景广阔[13][14]
青昀新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以自主研发引领高端材料产业升级
36氪· 2025-09-17 10:33
本轮融资由元禾璞华领投,各产业资本持续加注。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一代鲲纶材料研发、产能扩张 及产业链生态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高端特种材料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为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与 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自主研发破垄断,定义全球新标准 青昀新材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成功打破了海外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实现了鲲 纶超材料从原料配方、核心设备到生产工艺的全链路自主可控。 智造赋能产业升级,构建安全绿色供应链 本轮融资将加速青昀新材的智能化与绿色化产业升级,推动国产高端材料实现全球引领: 1. 产能与效率跃升: 2. 绿色制造标杆: 应用生态繁荣,鲲纶Inside驱动千亿场景革新 青昀新材以材料科技为支点,深度赋能医疗、半导体、建筑、防护等近百个高附加值应用场景;开放合 作生态,公司推出鲲纶Inside双品牌战略,摒弃低价竞争,与行业领先客户深度合作,联合开发定制化 解决方案,共同构建高价值产业生态圈。 未来愿景:做全球产业链的"中国基石" 青昀新材创始人兼CEO陈博屹表示:"青昀的使命是以材料科学重构安全边界,让中国制造成为全球产 业链值得信赖的'安全底牌'。C轮融资是公司发展的关键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