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吉利星座
icon
搜索文档
一箭11星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成功升空 中国商业航天全球化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8-16 04:37
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 - 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加速资本市场布局,中科宇航启动上市辅导,蓝箭航天、屹信航天已启动IPO辅导 [3] - 吉利星座完成第四轨卫星发射,目前在轨卫星41颗,预计两个月内增至64颗完成一期组网 [3][5] - 赛迪智库预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政策扶持加速,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期 [3] 国内外商业航天竞争格局 - SpaceX收获首份火星商业载荷发射订单,星链项目已有超过8000颗卫星在轨运行 [4] - 国内商业航天进入"提速期",航天驭星完成4.3亿元C+轮融资,低轨卫星密集发射 [4] - 国内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组网速度加快,或进入高密度组网期 [5] 吉利星座的发展与优势 - 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自主设计运营,已完成四轨卫星发射,单星制造成本约100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传统物联通信星座 [6] - 吉利星座核心技术可应用于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等领域,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已规模化上车应用 [7][8] - 吉利星座与全球20多个国家电信运营商合作,重点布局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10] 商业航天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商业航天技术为智能汽车与低空经济提供核心技术底座,形成"空天地协同"格局 [7] - 吉利星座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已搭载银河星耀8、领克900、极氪001等车型,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9] - 时空道宇与沙特运营商ATSS合作,推动吉利星座在沙特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商用落地 [10]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航天发射153次,我国完成35次且全部成功,商业航天发射占比40% [5] -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未来三年我国年发射能力有望突破2000颗,但卫星应用服务市场尚未完全打开 [7] - 毕马威报告认为商业航天技术正以全域覆盖、实时感知等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7]
中美星链明争暗斗
36氪· 2025-08-14 12:21
卫星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 - SpaceX星链计划已部署超7600颗卫星,目标总数4.2万颗,2024年营收预计82亿美元,估值达4000亿美元 [1][11] - 中国星网集团主导的GW星座规划12992颗卫星,分GW-A59(6080颗/500km轨道)和GW-A2(6912颗/1145km轨道)两个子星座 [5][6] - 中国在轨通信卫星总数突破800颗,占全球24%,形成"央国企+地方政府+民营资本"多主体参与的产业格局 [4][5] 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展 - 2024年8月中国一周内完成两次发射:长征十二号发射GW星座第七批组网卫星,捷龙三号发射吉利星座11颗卫星(在轨总数达41颗) [4] - 千帆星座已完成90颗卫星发射,远期目标1.4万颗;吉利星座计划未来两个月增至64颗,实现全球非极地通信覆盖 [6][8] - 中国计划2030年前每年发射超1800颗卫星,2025-2030年累计发射超1万颗,形成"百箭千星"常态化部署能力 [9] 卫星制造与发射能力 - 国家队中卫星创新院具备年产300颗卫星能力,航天五院累计发射24颗小卫星;民营企业如时空道宇将汽车产线改造为卫星产线,年产500颗且周期压缩至28天 [20][21] - 长征十二乙、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可重复使用火箭正在研发,将支持高密度发射需求 [21] - 2024年全球卫星制造市场规模预计244.93亿美元,2029年将达389.69亿美元(年均增长9.73%) [20] 商业应用场景 - 矿业领域已发射"矿大南湖号"等专用卫星,开物星空计划2025年发射20-25颗构建矿联网,中国遥感技术在非洲矿产勘探中应用 [14] - 远洋航运部署低轨卫星后通信成本降40%,安全事件减30%,时空道宇与阿曼合作服务数万渔船 [15][16] - 中国卫通运营17颗商用卫星,覆盖全球95%航线,非洲新增4条卫星专线,海外市场拓展至东南亚 [24] 全球化战略布局 - 时空道宇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公司ADISB,与摩洛哥Soremar合作推进交通能源应用,计划覆盖中东、拉美等地区 [18] - 吉利星座将提供全球商业服务,中国遥感卫星技术输出至赞比亚等"一带一路"国家 [14][18] - 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卫星频率轨道需7年内完成部署,中美均在加速抢占太空资源 [8][9]
我国低轨卫星物联网建设加速 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搜狐网· 2025-08-11 10:05
发射任务进展 - 2025年8月9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利星座第四轨11颗卫星并进入预定轨道[1] - 此次发射是继2022年、2024年完成三个轨道面部署后的又一次组网推进[4] 低轨卫星通信行业趋势 - 低轨卫星物联网正成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海洋、山区等偏远区域具有不可替代优势[3] - 国际案例显示低轨星座已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智慧农业、远程监控等广覆盖场景 国内以吉利星座为代表的民营星座加速构建全球通信网络[3] 公司技术布局与产能 - 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自主研发运营 是我国首个完全由民营企业自主建设的低轨卫星物联通信星座[4] - 卫星全部由台州湾吉利卫星超级工厂量产 采用汽车行业自动化制造模式 单颗生产周期缩短至28天 年产能达500颗[8] - 工厂实现总装集成测试流程智能化 显著提升我国低轨卫星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8] 全球市场拓展 - 已与20多国电信运营商合作 重点布局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市场[7] - 与阿曼Azyan Telecom合作测试显示通信成功率99.15% 网络可用性超99.97% 终端具备强抗干扰能力[7] - 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公司ADISB 获政府高层关注 将推动数字城市、智慧农业等场景落地[7] - 与沙特ATSS签署备忘录 计划推进当地牌照许可和技术验证[7] 应用场景规划 - 星座组网后将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实时无缝通信 为国家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提供补充[4] - 重点服务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等十大领域 支撑工业场景和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6] - 计划2025年底为阿曼数万条渔船提供物联通信服务[7] 行业影响 - 项目为我国低轨卫星物联通信产业提供工程化建设样本 助力完善市场化航天创新体系[10] - 推动卫星物联、天地一体融合通信等前沿领域实践 支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0]
我国海上发射入轨卫星突破百颗大关
齐鲁晚报· 2025-08-11 05:27
火箭发射技术 - 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采用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布局,全箭总长约31米,总重约140吨,箭体最大直径2.64米,整流罩直径3.35米,四级主动力均采用固体推进剂 [3] - 火箭采用"三平一垂"的热发射方式,即水平对接、水平测试、水平运输、整体起竖后垂直热发射 [3] - 发射团队针对高温高湿环境完成全面分析与改进,有效提升火箭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 [3] - 本次任务体现捷龙三号面向商业发射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未来能更好满足商业发射市场的时效性需求 [3] 卫星星座布局 - "吉利星座04组"11颗卫星主要用于物联试验、遥感观测以及星间通信试验验证 [4] - 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自主研发,一期规划部署72颗卫星,面向全球提供商业卫星物联通信服务 [5] - 时空道宇旗下上合航天布局全球星座运营中心、测运控中心、AI数据运营中心,建设并运营吉利星座 [5] - 本次发射在十颗组网星基础上搭配一颗新研试验卫星,为星座组网提供精准高效的发射服务 [6] 海上发射效率 - 本次发射船准备时间缩短至往常的二分之一,仅用时约12小时完成火箭发射 [7] - 时间缩短证明发射程序越来越精准,效率越来越高,同时降低经济成本 [8][9] - 东方航天港累计发射卫星数量达104颗,我国通过海上发射入轨的卫星数量突破百颗 [9] - 年内预计实施捷龙三号、引力一号、长征十一号等多型号火箭海上发射任务,力争年度发射次数突破两位数 [9] 国际市场拓展 - 上合示范区主动发挥平台策源作用,通过经贸交流及海外推介活动重点推介"吉利星座",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6] - 上合示范区建立定期访企机制和专班小组,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和支持 [6]
今天,浙江民营星链第四次冲上太空
投资界· 2025-08-09 15:01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 - 吉利星座成功以一箭11星方式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在轨卫星增至41颗,预计未来两个月内增至64颗,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实时无缝数据通信 [3][7] - 中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开启,十年间发展迅速,时空道宇是典型案例,从2022年首轨9星到2024年累计发射30颗卫星 [3][5] - 全球近地轨道争夺战加剧,预计到2029年将部署约57000颗低轨卫星,卫星星座建设进入密集部署期 [5] 时空道宇的战略与定位 - 公司专注于低轨卫星物联网服务,与SpaceX星链计划不同,提供窄带通信,面向车载、机载等移动场景,强调短消息和IoT通信,类似于"太空微信" [10][12] - 目标覆盖全球94%无信号区域,通过低轨卫星降低成本,时延更低,实现普惠通信 [10] - 星座一期规划部署72颗卫星,提供全球商用低轨卫星物联通信服务 [8] 技术创新与量产能力 - 卫星超级工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制造,生产周期压缩至28天以内,年产能力达500颗,制造成本降低约45% [15] - 将汽车自动化产线融入卫星制造,依托浙江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优势 [14][15] - 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已规模化应用,搭载极氪001 FR等车型,提供双向卫星消息和应急通信功能 [15][16] 全球化布局与商业落地 - 公司已覆盖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阿曼电信合作测试通信成功率达99.15%,年底计划服务数万渔船 [18] - 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公司ADISB,推动本地化应用落地,获政府高层关注 [20] - 与沙特ATSS合作支持技术验证,拓展北非和拉美市场,与摩洛哥海事通信巨头Soremar合作 [21] 行业前景与市场空间 - 2024年全球卫星制造市场预计达244.93亿美元,2029年将增长至389.6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9.73% [14]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逐步打破欧美垄断,吉利星座以高效方案推动商业闭环,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19][21]
一箭11星成功发射,吉利星座即将完成一期组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11:44
卫星发射与组网进展 - 公司于8月9日成功发射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将吉利星座第4轨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目前累计在轨卫星达41颗[1] - 预计两个月内完成一期组网,在轨卫星数量将增至64颗,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地表实时无缝数据通信[1] - 一期组网完成后将向全球用户提供卫星物联通信服务[1] 国际合作与商业应用 - 公司已与阿曼、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摩洛哥等20多个国家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1] - 现有41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为国际化商业应用奠定基础[1]
直连卫星!曹操出行放大招,Robotaxi将实现厘米级定位
证券时报· 2025-07-23 20:34
战略合作与技术升级 - 公司与商业航天公司时空道宇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吉利星座"30颗在轨卫星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标准,实现车辆"永远在线,永不失联"[1][3] - 计划将全球卫星通信与高精定位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车队管理,成为全球首个全面整合低轨卫星通信与厘米级高精定位技术的Robotaxi平台[3] - 合作后车辆将获得卫星通信安全冗余和厘米级定位精度能力,确保偏远地区实时数据传输及复杂区域车道级精准定位[4][5] Robotaxi业务进展 - 公司已构建国内首个全域自研闭环智驾生态,在苏杭两地开启Robotaxi运营试点,投放搭载吉利最新智驾系统的车辆[4] - 2023年及2024年订单事故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硬件冗余和专业司机保障使其有人驾驶网约车安全领先行业[4] - 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预装自动驾驶组件并优化TCO,同时构建全场景自动化运营系统[7] 资本市场与生态协同 - 战略合作公布次日股价上涨4.56%,反映市场对其Robotaxi业务潜力的认可[3] - 作为港股最大出行平台,公司背靠吉利集团,形成"定制车+自动驾驶技术+出行平台"全域自研闭环生态,国内唯一具备类似特斯拉全链条能力的出行企业[6][7] - 与时空道宇合作体现吉利生态协同优势,解决传统供应链数据协同壁垒,推动自动驾驶产业生态融合[7] 技术细节与行业定位 - 卫星直连技术使车辆具备抗干扰能力,暴雨等恶劣天气下仍保持定位信号稳定[5] - 国内布局5000余个高精定位地基数据站点,硬件设施规模及运维能力居行业领先[7] - CEO龚昕强调通过"天-地"一体技术整合构建多重安全冗余体系,引领未来安全出行方式[5]
直连卫星!曹操出行放大招,Robotaxi将实现厘米级定位
证券时报· 2025-07-23 20:29
战略合作与卫星技术应用 - 公司与时空道宇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吉利星座"30颗在轨卫星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标准,实现车辆"永远在线,永不失联"[1][3] - 计划将全球卫星通信与高精定位技术整合至Robotaxi运营,成为全球首个全面采用低轨卫星通信与厘米级定位的出行平台[3] - 合作后股价上涨4.56%,反映市场对Robotaxi业务潜力的认可[3] Robotaxi安全与技术进展 - 2月上线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构建国内首个全域自研闭环智驾生态,并在苏杭开展Robotaxi试点[5] - 2023-2024年订单事故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依托硬件冗余和专业司机保障安全[5] - 卫星直连赋予车辆两大能力:卫星通信安全冗余(确保偏远地区实时连接)和厘米级定位精度(城市复杂区域误差极低)[6][7] 生态协同与吉利集团支持 - 作为港股最大出行平台,背靠吉利集团资源,形成"定制车+自动驾驶+出行平台"全域自研闭环生态,国内唯一具备类似特斯拉全链条能力的企业[9] - 时空道宇为吉利旗下公司,拥有30颗在轨卫星及5000余个高精定位地基站点,合作消除技术标准差异导致的数据协同壁垒[10] - 计划2026年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预装自动驾驶组件并优化TCO,同步构建全场景自动化运营系统[10]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CEO龚昕强调"天地一体"技术整合构建多重安全冗余体系,引领未来安全出行方式[8] - 董事会主席杨健指出公司将深度参与网约车定制研发,推进自动驾驶网约车上市,重塑行业竞争格局[9] - 此次合作推动中国自动驾驶产业从技术整合迈向生态融合新阶段[10]
卫星通信站上移动通信主舞台
中国证券报· 2025-06-23 04:53
卫星通信技术成为行业焦点 - 卫星通信技术正进入移动通信主舞台,重塑偏远地区网络接入方式,有望在未来10年引领通信行业革命性改变 [1] - 我国卫星产业在产业结构、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需多方协作推进高质量发展 [1] 企业创新成果展示 - 时空道宇规划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吉利星座",一期72颗卫星目标实现全球实时物联通信,2025年预计64颗在轨,2026年完成72颗部署后每天可提供4.5亿条通信容量 [2] - 中国移动发布全国产化卫星通信芯片CM6650N和CM3510,以及模组MU329N、MU305A,支持卫星与蜂窝双网智能切换和全球覆盖 [2] - 中国铁塔依托210万地面站址资源探索"空天一体化",70%北斗地基增强站通过共享铁塔站址建设,并与卫星互联网公司合作优化网络 [3] 加速出海与国际合作 - 中国电信天通卫星业务首次落地老挝,是我国自主卫星通信技术首次海外规模化商用 [3] - 时空道宇与马来西亚Altel Group成立合资公司,频率申报已在阿曼、马来西亚落地,2024年6月在阿曼完成首次海外商用测试(通信成功率99.15%,网络可用性99.97%) [4] - 上海垣信卫星与泰国国家电信运营商合作,通过低轨卫星宽带提升泰国偏远区域通信能力 [4] 政策支持与市场规模 - 国际电信联盟预测2030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美元 [5] - 我国2024年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7.39%),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全年发射至少107颗商业遥感卫星 [6] - 工信部等七部门明确布局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技术,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6] 技术发展与生态建设 - 需加强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工信部印发《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管理办法(暂行)》规范协调机制 [7] - 推动卫星技术与AI融合,突破规模应用技术瓶颈,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7] - 通过国际合作构建开放共享的卫星产业生态,支持企业"抱团"出海 [7]
中国商业航天“国家队”业务落地老挝 吹响卫星互联网商用出海前哨
证券日报网· 2025-05-19 20:01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出海进展 - 中国电信卫星公司与老挝ETL签署天通卫星合作协议,首次实现我国自主卫星通信技术海外规模化商用[1] - 天通卫星业务将重点应用于老挝偏远地区通信、政府抢险救灾、矿区种植区通话等场景[2] - 老挝地面网络覆盖不足,村庄覆盖率95%但人口覆盖率仅70%,天通卫星可快速实现电话村村通[2] 天通卫星技术优势与布局 - 天通卫星网络已覆盖南亚东南亚17个国家,包括老挝全境[4] - 中国电信2024年5月在香港启动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开启国际化运营[3] - 2023年3月获得国际电信联盟批准的天通卫星业务专用国际码号资源[3] 商业航天企业全球化合作 - 垣信卫星与泰国运营商签约,拟通过千帆星座提升偏远地区通信能力[5] - 时空道宇与马来西亚Altel成立合资公司,打造天地一体化通信服务[5] - 星河动力航天与马来西亚Distant Blue签署发射服务协议[5] - 银河航天与泰国TrueCorporation在低轨卫星通信技术领域达成合作[6] 产业发展前景 - 液体火箭可复用技术成熟将提升卫星发射效率,加速卫星互联网出海[1] - 卫星互联网出海边际成本接近零,将为产业链带来显著经济效益[6] - 商业航天产业出海将推动我国在全球航天领域占据重要地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