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节

搜索文档
央行二度出手后,买断式逆回购实现净投放,MLF或将跟上
北京商报· 2025-06-15 18:22
央行逆回购操作 - 人民银行6月16日将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这是首次在一个月内二度公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此前6月6日已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操作 [3] - 自2024年10月以来连续9个月开展该操作 规模从5000亿元到1.7万亿元不等 此前均于月末统一披露 [3] 操作背景与目的 - 6月同业存单到期量预计达4.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其中上旬9200亿元、中旬1.95亿元集中到期 [3] - 操作提前披露显示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 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4] - 旨在应对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 控制资金面波动 推动宽信用进程 [4] 流动性调控措施 - 6月13日开展2025亿元7天期逆回购 单日净投放675亿元 全周操作量均超1000亿元 [4] - 截至6月16日当月将实现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 此前有5000亿元3个月期和7000亿元6个月期到期 [4] - 综合运用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各期限流动性合理充裕 [5] 市场流动性状况 - 隔夜资金利率维持在1.4%左右 7天利率在1.5%-1.65%区间 DR007从月初1.6645%降至1.502% [5] - 5月末M2货币供应量达325.78万亿元 同比增长7.9% 显示流动性供给充裕 [5] - 分析认为季末流动性大幅波动风险可控 资金面有望保持平稳 [5]
惊喜!央行给的!
新华网财经· 2025-06-14 10:21
央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6月16日将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6月全月共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预计实现2000亿元资金净投放 包括5000亿元3个月期净投放和3000亿元6个月期净回笼 [2] - 6月初已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打破月末公告惯例 为全月流动性充裕奠定基础 [2] 货币政策分析 - 5月降准释放约10000亿元长期流动性 6月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继续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 [3] - 操作提前披露显示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加 更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3] - 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3][4] 市场流动性状况 - 6月处于半年末流动性考核关键节点 叠加同业存单大规模到期 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较高 [3] - 本周央行进行8582亿元逆回购操作 有9309亿元到期 净回笼727亿元 显示回笼操作较为克制 [4] - 当前资金利率已低于政策利率 短期下行空间有限 [4] 政策目标与影响 - 流动性操作旨在对冲政府债发行压力 控制资金面波动 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2][3] - 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 推动宽信用进程 强化逆周期调节 [3] - 有助于增加信贷可获得性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3]
中国央行将开展4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23:36
央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央行将于6月16日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6月央行已公告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别为10000亿元3个月期和4000亿元6个月期 [1] - 6月将有5000亿元3个月期和7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预计当月实现2000亿元净投放 [1] 政策效果分析 - 5月央行降准释放约10000亿元长期流动性,6月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继续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 [1] - 操作有助于在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和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期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1] - 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政策信号,推动宽信用进程和强化逆周期调节 [1] 政策透明度提升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从月末披露改为提前发布,显示货币政策操作透明度增加 [1] - 操作方式变化有助于更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1] 未来政策展望 - 预计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2] - 该政策方向是增加企业和居民信贷可获得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重要环节 [2]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加量4000亿元 助力年中时点流动性保持充裕
新华财经· 2025-06-13 21:40
人民银行流动性操作 - 6月16日将开展4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6月初已公告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全月流动性充裕奠定基础 [1] - 6月共有5000亿元3个月期和7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截至16日当月净投放2000亿元 [1] 政策效果分析 - 在5月降准释放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基础上,6月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继续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 [1] - 操作有助于应对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和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期,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1] - 提前发布操作计划提高了货币政策透明度,能更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1] 市场背景与需求 - 6月处于半年末流动性考核关键节点,叠加同业存单大规模到期,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较高 [2] - 人民银行提前提供中期资金支持体现了对市场的呵护 [2] 未来政策展望 - 预计人民银行将继续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2] - 这些措施是增加信贷可获得性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重要环节 [2]
能源化工日报-20250612
长江期货· 2025-06-12 09: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纯碱01合约空头推荐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PVC估值偏低、库存中性、驱动偏弱,盘面预计偏弱震荡 [2] - 烧碱中期震荡偏弱运行,09中期仍高空为主 [3] - 苯乙烯短期反弹,整体估值偏高、供需趋于宽松,建议反弹高空 [5] - 橡胶预计短期震荡运行 [6] - 尿素整体供大于需格局未改变,延续弱势运行 [8] - 甲醇市场实质性利好支撑有限 [9] - 聚烯烃盘面短期内震荡运行 [11] - 纯碱现货疲软,盘面进一步上行空间或有限 [12] 各品种情况总结 PVC - 6月11日主力09合约收盘4832元/吨(+22),多地市场价有不同变动,西北电石价格2350元/吨(0) [2] - 长期需求受地产拖累、出口受压制,供应端三季度新投计划多、开工高位,供需宽松;近期库存去化尚可,略低于去年同期,基本面驱动有限,宏观主导 [2] - 关注关税谈判进展、国内刺激政策力度等 [2] 烧碱 - 6月11日主力SH09合约收2332元/吨(+8),山东市场主流价及折百价格有变动,液氯山东-50元/吨(+50),仓单0张(0) [3] - 供应端利润尚可、开工高位,新装置有少量投产预期,6月中上旬山东、华南集中检修,产量阶段下滑;需求端氧化铝复产预期边际转弱,魏桥收货量维持高位、收货价小跌,海外新投产提供一定出口支撑,非铝行业需求受关税影响,淡季补库放缓 [3] - 关注魏桥送货量和氧化铝投产开工等 [3] 苯乙烯 - 6月11日主力合约7349(+3)元/吨,华东和山东现货价格上涨,华东纯苯价格6055(-35)元/吨,华东乙烯价格6600(0)元/吨 [4][5] - 中美经贸会谈顺利、原油短期强势反弹,纯苯进口预期高位、国内产量回升、港口库存累库,苯乙烯短期港口去库、中期仍有累库预期,供应端6月复产,下游高产能增速、开工偏低、库存同比偏高,部分下游步入需求淡季,终端关税影响出口,内需关注补贴刺激 [5] - 关注原油走势等 [5] 橡胶 - 6月11日三大橡胶盘面震荡运行,近期胶价受宏观情绪影响反弹,但终端需求疲软,基本面缺乏有效驱动 [6] - 截至2025年6月8日,青岛地区天胶保税和一般贸易合计库存60.55万吨,环比降0.41万吨,降幅0.67%;中国天然橡胶社会库存127.5万吨,环比降0.5万吨,降幅0.4%;中国半钢胎和全钢胎样本企业产能利用率环比和同比均下降,月初轮胎企业订单一般、出货缓慢、成品去库慢;泰国原料胶水和杯胶有价格,云南和海南胶水制全乳和浓乳有价格及价差;天然橡胶市场价格重心上移,基差有变动 [6] - 关注宏观面消息和情绪 [6] 尿素 - 尿素2509合约跌1.48%收盘价1667元/吨,现货僵持运行、价格下调,河南市场日均价1745元/吨,下调8元/吨,河南市场主力基差75元/吨,尿素9 - 1价差32元/吨 [7][8] - 供应端开工负荷率89.18%,日均产量20.56万吨,成本端无烟煤价格承压下行;需求端农业需求部分未充分释放,复合肥企业产能运行率37.13%,较上周降低2.96个百分点,库存69.76万吨,较上周减少5.67万吨,三聚氰胺开工率小幅提升,其他工业需求支撑减弱;库存端企业库存91.9万吨,较上周增加7.9万吨,港口库存20.6万吨,较上周增加0.1万吨,注册仓单6069张,合计尿素12.138万吨 [8] - 关注复合肥开工情况等 [8] 甲醇 - 甲醇09合约涨0.18%收盘于2282元/吨,现货市场太仓甲醇价格2353元/吨,下调15元/吨 [9] - 供应端装置产能利用率88.12%,较上周提升0.93个百分点,成本端动力煤市场价格稳中整理或小幅走跌,煤制甲醇利润-36.56元/吨;需求端甲醇制烯烃行业开工率86.48%,环比提升1.29个百分点,后续有烯烃装置检修计划,传统需求方面部分行业开工率或提升或有降负停车操作;库存端样本企业库存量37.05万吨,较上周增加1.55万吨,港口库存量58.12万吨,较上周增加5.82万吨 [9] - 关注宏观面变化等 [9] 聚烯烃 - 6月11日L主力合约收于7102元/吨,PP主力合约收于6960元/吨,现货LDPE、HDPE、LLDPE、PP有不同价格变动 [10][11] - 供应端上周PE生产开工率77.41%,产量59.73万吨(+1.43%),检修损失量12.04万吨(-1.47万吨),PP生产开工率75.44%,产量75.83万吨(+2.79%),检修损失量21.538万吨(-8.22%);需求端上周农膜等开工率有不同变动;库存端上周PE企业社会库存58.27万吨(-5.07%),PP国内库存60.51万吨(+9.36%),PE仓单数量为5734手(+0手),PP仓单数量5060手(-30手) [10][11] - 关注下游需求情况等 [11] 纯碱 - 现货市场弱势运行,价格下调,华中轻碱出厂价1200~1280元/吨,重碱送到价1320~1380元/吨 [12] - 供给方面前期检修厂家复产,周产上升至70.4万吨,6月整体检修计划有限,预计产量进一步抬升;下游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市场不佳,观望情绪重,维持刚需采买;本周碱厂库存累积,预计下周继续累积 [12]
货币政策操作凸显前瞻灵活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7
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与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在月初预告将于6月6日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打破以往月末公告惯例 [1] - 买断式逆回购是2024年10月推出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增强1年以内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1] - 6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规模1.2万亿元,6月6日操作1万亿元预计实现当月净回笼2000亿元 [1] - 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增强市场沟通并支持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 [1] 市场影响与政策信号 - 此次操作模式与MLF高度趋同,包括招标方式、定价机制与公告节奏,未来可能形成中长期流动性工具组合 [1] - 操作或与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达4.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有关,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2] - 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推动宽信用进程和逆周期调节 [2] - 央行可能综合运用抵押式逆回购、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维持流动性充裕 [2] 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 - 央行同步更新5月份各类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提升操作公开透明度 [3] - 5月准备金净投放1万亿元、SLF净投放5亿元、MLF净投放3750亿元、PSL净回笼2700亿元 [3] - 其他工具净回笼情况:其他结构性工具107亿元、短期逆回购152亿元、买断式逆回购2000亿元 [3] -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5月净投放2400亿元 [3] - 货币政策操作更趋前瞻灵活,工具组合发力有助于稳定流动性预期 [3]
如何看待A股龙头蜂拥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10 22:07
A股赴港上市热潮 - 2025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热潮,5月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4家A股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全年新增"A+H"公司数量有望创近年来新高 [1] - A股赴港上市企业主要以电力设备、汽车、医药等制造业企业为主,而港股市场更偏向医疗保健、消费、科技等多元化领域 [1] - 过去五年A股与港股融资规模呈现明显分化趋势:A股市场2021-2022年融资额稳定在800亿美元以上,2023年小幅回落至600亿,2024年创新低;港股融资规模从2020年500亿骤降至2023年60亿,2024年触底反弹,2025年或成"融资大年" [1] 赴港上市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措施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对符合条件的A股公司实行快速审核,30个营业日内完成审批 [1] - 国际化战略需求:港股配售、供股等机制灵活,能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企业通过H股上市可吸引国际投资者拓展海外业务,如宁德时代募资用于匈牙利项目 [2] - 估值与流动性考量:政策调整后港股部分行业与A股的估值差距缩小,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叠加港股赚钱效应提升企业赴港上市信心 [2] 赴港上市影响 - 对企业:获取更丰富融资渠道,港股再融资工具提供灵活资金运作空间,纳入国际指数后吸引被动资金配置,但部分行业港股估值偏低可能影响募资效率 [3] - 对港股市场:优质A股公司赴港上市促进外部投资者入场,改善市场结构,制造业龙头、消费领军企业加入可弥补港股"硬科技"短板,增强市场流动性 [3] - 人民币双柜台交易等改革助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 [3]
持续释放以旧换新潜能丨消费品以旧换新 更好更新促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6-10 09:2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2025年前5个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5大品类销售额达1.1万亿元,发放消费者补贴1.75亿份 [2] - 每1元财政补贴平均撬动11.2元社会消费,乘数效应显著 [2] - 中央政府安排300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较2024年1500亿元翻倍,地方配套资金进一步扩大支持力度 [3] 政策实施特点 - 补贴品类从家电扩展到12类产品,地方政府结合需求自主扩围 [3] - 首批预下达资金810亿元,4月底追加第二批资金,保障政策快速落地 [3] - 前5个月千亿级资金投入带动万亿级销售额,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品类换新需求旺盛 [3] 消费与产业协同升级 - 政策推动消费品结构升级和产业链高端化跃升,形成消费供给良性循环 [2][5] - 通过"政府+企业+金融"三方让利模式放大乘数效应,促进企业利润和员工收入增长 [4] - 未来政策将向精准补贴、全域场景覆盖、智能回收和区域特色产业协同方向演进 [5] 政策扩围提质方向 - 中央支持品类或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创新性纳入特色产品 [5] - 强化对绿色化、智能化高品质商品的支持,协同推动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 [5] - 需加强财政、货币、产业政策联动,完善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支持机制 [6] 新型消费发展 - 财政政策将支持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 [6] - 通过转移支付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对新兴消费领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6] - 新型消费与传统消费共同构建市场新动能,形成消费增长"第二曲线" [6]
央行万亿买断式逆回购提前出击 应对6月4.16万亿存单到期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6-08 22:53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央行于6月5日宣布将在6月6日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操作期限为3个月 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进行 [1] - 此次操作打破以往月末公告惯例 改为月初提前预告 [1] - 买断式逆回购作为2024年10月启用的新工具 与传统质押式逆回购不同 债券所有权在操作期间发生转移 [3] - 央行在官网新设"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栏目 披露5月各项工具合计净投放11196亿元 [3] 流动性调控背景 - 银行体系流动性近期呈现边际收敛态势 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达4.16万亿元 创历史单月最高纪录 [4] - 6月还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包括5000亿元3个月期和7000亿元6个月期产品 [4] - 1年期AAA级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较5月8日上行3.5个基点 [4] - 6月通常是信贷投放高峰期 金融机构资金需求量较大 [4] 政策效果与影响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供给万亿元基础货币 有效夯实资金面充裕基础 [4] - 操作时间提前至6月6日 有助于金融机构根据资金需求及时参与招标 为流动性管理创造条件 [4] - 操作释放出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明确信号 有助于推动宽信用进程 强化逆周期调节效果 [5] - 买断式逆回购与中期借贷便利、抵押式逆回购等工具形成有效配合 推动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充裕 [5] 市场传导机制 - 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定价更加市场化 有助于促使回购利率下行 [5] - 操作可降低券商融资成本 为股市资金供给开辟新渠道 [5] - 通过降低银行资金来源成本 进而降低实体经济和上市公司融资成本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5] - 新设专栏披露操作情况 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发挥预期引导作用 [5]
打破惯例、加强预期管理 央行“预告”万亿公开市场操作
经济观察网· 2025-06-06 08:34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创新 - 央行于2025年6月5日提前公告将于6月6日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打破以往月末发布公告的惯例 [1][2] - 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2024年10月推出的新工具 通过主动购买债券并买断回购权的方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1][2] - 此次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与MLF操作模式相似 [1][4] 操作背景与市场影响 - 6月有1.2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5000亿元3个月期+7000亿元6个月期) 央行提前释放流动性信号以对冲到期压力 [2] - 东方金诚分析师认为此举与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高峰相关 旨在维持流动性充裕并稳定市场预期 [2] - 5月央行通过MLF净投放3750亿元、降准释放1万亿元 但买断式逆回购净回笼2000亿元 整体长端流动性供给超万亿元 [5] 政策工具协同效应 - 买断式逆回购期限以3个月和6个月为主 填补了质押式逆回购与MLF之间1个月至1年期的工具空档 [4] - 中信证券预计买断式逆回购将与MLF共同作为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渠道 6月可能继续观察6个月期限品种操作 [4][5] - 分析师判断央行将综合运用抵押式逆回购、MLF等工具 持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以支持宽信用进程 [3][5] 历史操作数据对比 - 2025年5月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4000亿元3个月期+3000亿元6个月期) 因9000亿元到期实现净回笼2000亿元 [5] - 6月操作规模显著提升至单次1万亿元 且未包含6个月期限品种 反映政策灵活性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