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王涵:从关税战到卖“金卡”,特朗普在折腾啥?——特朗普“任性”行为背后的财政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9-28 11:18
特朗普政府政策核心目标 - 特朗普政府近期多项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缓解美国财政压力,包括推动降息、推进"金卡"、提高H1B收费、再征关税等 [1][5] - 美国国债利息支出从2016财年的4326亿美元增至2025财年(截至8月)的近1.13万亿美元,利息负担增幅高达约7000亿美元 [1][7] - 尽管通过关税增收与部门节约试图填补缺口,但目前仍有约4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1][7] 美国财政压力驱动因素 - 美国政府利息支出大幅上升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驱动: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及利率水平显著抬升 [9] - 美国国债余额从2016年底的约20万亿美元增至2025年8月的37.3万亿美元,增长17.3万亿美元 [9] - 国债平均付息利率从2016财年的2.2%升至2025年8月的3.4%,上升约114个基点 [9] 降息对财政缺口的缓解作用 - 根据市场预期(累计降息125个基点)测算,预计可为美国政府节省利息支出412亿美元 [13] - 在激进假设(降息200个基点且利率曲线同幅度下移)下,预计可节省利息支出1931亿美元 [13] - 即便如此,节省的利息支出仍远不足以覆盖约4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促使政府寻求其他增收途径 [15] 特朗普政府的具体增收措施 - 特朗普政府近期动作频繁,包括要求在90天内完成"金卡"相关准备工作、提高H1B签证申请费用、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 [15] - 年关税收入有望达到3000亿美元,较2024年增加2211亿美元 [7] - 政府效率部宣称可节约2060亿美元开支,但实际已发生的节约规模约1030亿美元 [7] 对美元信用的潜在冲击 - 特朗普推动货币政策服务于财政的做法可能削弱美联储独立性,并对美元信用形成冲击 [2][17] - 特朗普本人明确偏好弱美元,表示"弱势美元能让你赚得盆满钵满",意味着弱美元不会面临来自其层面的政治阻力 [2][17] - 从中期逻辑看,美元中期走弱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2] 全球资金流向及资产配置影响 -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及美元信用受损可能导致资金从美国溢出,贵金属、加密货币及以中国资产为代表的非美资产将有望受益 [3][18] - 资金更可能呈现"溢出"而非完全"流出"美国,因美国利率进入下行周期,美股发生系统性下跌的概率较低 [18] - 海外资金流入中国市场或遵循"三步走"路径:先流入港股,再进入人民币外汇市场,最终流向A股等中国资本市场 [3][19] 对人民币资产的影响 -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中美利差收窄将推动人民币升值 [3][19] - 人民币汇率可能已处于中期底部,中美利差有望收敛并推动人民币兑美元走强 [19] - 由于港股中大量企业的经营主体在中国内地,利润以人民币计价,人民币兑美元走强将提振以港币计价的利润,使港股先受益 [3][19] A股市场核心逻辑 - 支撑A股市场的核心逻辑包括中国在汽车、光伏、新能源等先进制造领域已形成全球领先的产能优势 [21] - 资本市场政策定位提升,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部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22] - 中美博弈中中国战略基调转变为"据理力争"、"只谈不让",有效增强了投资者信心,推动风险偏好持续修复 [22] 本轮A股行情对比 - 与2005-2007年行情相比,当前中国已进入高附加值领域,与欧美正面竞争且在多个行业具备优势,A股基本面支撑力至少不弱于彼时 [23] - 当前中国通胀整体温和,产能利用率较为平稳,利率环境有望保持适度宽松,为估值中枢提供更强支撑,行情或更稳健持久 [23]
全球关税正式落地,特朗普宣布美国“起死回生”,中方直插美后院
搜狐财经· 2025-09-27 16:54
现在,欧盟已经成为"囊中之物",特朗普心满意足,他对中国的态度已经缓和,还多次表达访华意愿。而作为"对华鹰派"的美国国务卿鲁比 奥,在与中方交手6个月后,在近日表示"虽然中美还存在很多分歧,双方的争执每天都在发生,但我们已经进入某种战略稳定期"。他还强 调,如果中美进行"全面贸易冲突",不仅全球会面临巨大负面影响,美国的经济也将遭受重创。鲁比奥这番话没有说错,因为美国已经"去工 业化",成为了一个金融国,与全球最大工业国中国有极强的互补性。中美博弈也跟美苏冷战不同,后者是"死斗",一方获胜注定会让另一方 的生存模式崩溃,但前者完全可以合作。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中国代表团飞抵加拿大,给面临美国35%关税的卡尼政府送上"助攻"。在7月30日,中国副外长马朝旭率团访加,并在 会谈中向加方承诺:中加的共同利益规模庞大,完全可以成为共同发展的伙伴。值得注意的是,卡尼在上任后,就站在了特朗普的对立面,实 施了多项反制美国的措施。不过,卡尼一直把欧盟视为最大合作伙伴,对中国的态度很强硬,还实施了一系列对华制裁。但现在,欧盟已经自 身难保,加拿大除了中国再无后路。而在这个时候,中方向加拿大伸出合作之手,也是直插美国的后院进 ...
中国突然宣布放弃WTO特殊优惠,美国施压失效,全球贸易迎转折?
搜狐财经· 2025-09-26 17:43
中国WTO地位调整的战略决策 - 中国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任何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1] - 该决定包含一项过渡性安排,即2025年9月24日前已签署的协议待遇照旧享受[3] - 此举旨在化解美方攻击点,以更平等身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并展示负责任大国担当[4] 中美在WTO地位的博弈背景 - 美国政府连续三年指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应继续享受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2] - 中方指出中国人均GDP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回应了美方的论调[2] - 中国通过主动调整策略,使美国在国际场合陷入孤立,并获得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欧洲国家的积极评价[3] 调整决策的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决策标志着中国从国际规则的接受者向规则塑造者转变[4] - 中国选择在WTO改革陷入僵局时宣布此决定,为改革注入新动力并赢得国际舆论主动[4] - 中国平均关税已降至4.4%,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且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其标准正获得越来越多认可[4]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评价 -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社交媒体上赞扬中国的领导作用,称这是多年努力的成果[3] - 美国代表团对中方的声明反应沉默,与广泛国际支持形成对比[3] - 决策被视为一种新型大国智慧的体现,展现了凭实力担当的强者姿态[7]
如果降息,人民币升值会延缓吗?
银河证券· 2025-09-26 16:56
汇率预测与驱动因素 - 基准情形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年末趋近于7.0[1][7] - 乐观情形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新均衡位置在6.7附近(需美国关税再降20个百分点或超常规政策刺激)[1][7]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达4%(截至9月24日)[3][7] - 人民币升值由预期自我实现驱动(汇率预期→外汇供求→升值→预期强化)[10][16][25] 货币政策影响 - 四季度预计降息10-20BP(基准情形)[1][3][31] - 若降息超20BP将加速经济复苏预期并推升人民币升值[4][32] - 降息可能加深中美利差倒挂但被财政政策抵消(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1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1][5][31] - 潜在1万亿建设国债有望在乐观情形下推出[5][33] 大类资产表现 - 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对应A股平均上涨2.73%、港股上涨4.52%(基于历史8轮周期)[6][39] - 本轮升值周期中人民币每升值1%对应A股上涨8.31%、港股上涨10.52%(2025年4月8日至9月23日)[39]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在1.6%~2.0%区间震荡(受货币宽松与风险偏好拉锯影响)[6][44][45] - 大宗商品价格将分化(铜价或因新质生产力需求具备上行机会)[6][47] 风险因素 - 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3][50] - 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3][50] - 美联储宽松不及预期风险[3][50] - 美国加征关税超预期风险[3][50]
美国没想到!3500亿关税协议被拒,韩国外长当着中国面,罕见亮剑
搜狐财经· 2025-09-23 14:33
九月的北京秋意渐浓,空气中弥漫着微妙的政治气息。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会客厅里,韩国外长赵显龙面 对中国外长,掷地有声地抛出一句:这份协议有失公允。这句看似平静的外交表态,犹如投入平静湖面 的巨石,在国际政坛激起层层涟漪。 这场外交风波的核心,是一份标价3500亿美元的特别经济协议。 美国提出的条件看似优厚——将韩国汽车和半导体产品的进口关税从25%下调至15%,但附加条款却暗 藏玄机:韩国必须立即向美国市场注入3500亿美元现金投资,且未来投资收益的90%需留在美国。这个 数字触目惊心——相当于韩国4162.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84%,几乎要抽空这个亚洲第四大经济体的流动 资金储备。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青瓦台的记者会上,以罕见的强硬姿态表态:这份协议将绑架韩国未来 十年的发展。他的担忧不无道理。以三星电子在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厂为例,180亿美元的投资在美国条 款下回报率不足5%,而在韩国本土同类型项目回报率高达18%。这种明显的经济不对等,让韩国商界 将之称为21世纪的经济不平等条约。 选择在北京发出抗议,是首尔方面精心设计的外交动作。这已是 三个月内韩国高层第三次访华,前国会议长朴炳锡、现任议长禹元植相继来访,外长此 ...
中美博弈的走向
2025-09-23 10:34
中美博弈的走向 20250922 摘要 中美 2025 年已进行四轮谈判,虽频繁沟通,但短期内彻底解决所有问 题仍面临挑战。谈判涉及关税、稀土、飞机发动机零部件、TikTok 等议 题,但实质性关税下调困难。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经历多次调整,包括分态零关税、对等关税和行业关 税。目前关税水平约 50%,未来可能因芬太尼管控和对等关税调整而有 10%-15%的下行空间,但年内难见显著变化。 TikTok 协议采用技术授权模式,甲骨文进行数据托管和监督,核心算法 未出售,确保双方利益平衡。美国通过法案限制外国控制社交媒体,中 国持股比例不得超过 20%。 特朗普政府对苹果公司采取灵活策略,以投资换取短期关税豁免,但企 业需持续投资应对未来成本压力。苹果公司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分 散供应链风险。 欧洲与美国达成汽车、半导体和药品等行业协议,降低关税壁垒。中国 可借道欧盟出口药品至美国,但未来欧盟可能收紧审查。 特朗普政府可能出台行政令限制美国药企与中国企业在商业授权上的合 作,预计合作将减少 50%。生物医药法案纳入国防授权法案的概率较低。 英伟达考虑向中国市场提供更先进的阉割版芯片,以增强竞争力,但需 中国政府批 ...
欧盟正在考虑对华制裁?欧企突然忍不住叫屈:还需要中国更多稀土
搜狐财经· 2025-09-19 15:25
欧盟正面临一个两难抉择:一边是美国不断施压要求其对华采取强硬立场,一边是欧洲企业频频发出稀土告急的求救信号。这场看似政治博弈的背后,实则 是一场关乎经济命脉的现实考验。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者,中国掌握着关键话语权,而欧盟的高端制造业却高度依赖来自中国的稀土进口。 美国近期动作频频,以支持俄罗斯为由,试图推动盟友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表面上是惩罚所谓援俄国家,实则延续其一贯的对华遏制策略。在今年G7 峰会上,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提议对中印两国进口的俄罗斯石油征收100%的高额关税。面对这一提议,欧盟内部显然陷入了纠结:既要考虑盟友关系,又 不得不顾及自身经济利益,处境相当被动。 欧洲议会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有议员警告:失去中国市场的后果比失去美国市场更严重。这绝非危言耸听:中国是德国汽车的最大出口市场、法国葡萄酒的 重要买家、意大利机械的关键客户,这些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远非政治口号可比。 据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透露,在商会协助提交的140多份稀土出口许可申请中,获批的不足四分之一。审批收紧导致欧洲稀土进口量骤减,德、法、西等 国进口总量同比下滑近60%。这种短缺正在产生连锁反应:奔驰、雷诺等车企被迫推迟生产计划 ...
4000吨稀土被转运美国?大陆停供台湾稀土,对台湾影响有多大?
搜狐财经· 2025-09-17 19:58
全球稀土供应格局 - 中国大陆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具有战略主导地位[2] - 2024年中国大陆稀土出口量近4万吨,同比增长6.4%,但对敏感地区供应收紧[1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稀土磁铁出口同比下降18.9%,美国等国家面临供应压力[13] 台湾稀土进口与转运情况 - 2024年台湾稀土总进口量为6648吨,其中从中国大陆进口6096吨,占比高达96%[2] - 台湾进口的稀土中有近4000吨未在本地使用,而是转运至美国[2] - 转运方式为将中国大陆生产的氧化锑等材料运至台湾后,更换为泰国或墨西哥产地标签再出口至美国[5] - 美国海关记录显示,2023年底至2024年上半年从第三方国家进口的锑氧化物达3834吨[5] 中国大陆的管制措施 - 2025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铽、镝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管制[7] - 2025年7月9日,中国商务部将汉翔航空等8家台湾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切断其稀土供应[4][7] - 被列入管制名单的8家企业涉及汉翔航空工业、经纬航太科技、中山科学研究院、仲硕科技、台湾国际造船、中信造船、龙德造船工业、攻卫股份[7] 对台湾军工产业的影响 - 台湾军工产业高度依赖大陆稀土,例如汉翔航空生产的战斗机发动机热障涂层40%成本依赖大陆稀土[9] - 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雄风系列巡航导弹、天弓防空导弹的制导系统和精度校验设备需要大陆稀土材料[9] - 经纬航太和仲硕科技专注的无人机、攻卫股份的精密武器研发进度将因供应链中断而拖后腿[11] - 台湾军工企业稀土库存仅能维持约一个月,之后生产效率和质量将下降[11] 对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 台湾半导体产业严重依赖大陆稀土,台积电3纳米生产线90%的稀土来自大陆[11] - 稀土短缺可能导致芯片生产合格率从90%下降至55%,生产线面临停摆风险[11] - 半导体产业稀土库存仅能维持一个月,企业需调整生产参数但效果有限[11] - 2024年台湾高科技产值主要依赖半导体,此次冲击可能造成数百亿美元经济损失[11] 替代供应链的挑战 - 台湾当局计划从缅甸和澳大利亚寻找替代来源,但缅甸因内战出口下降70%,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产能有限且提炼纯度低[11] - 美国自身稀土精炼环节依赖中国,难以在短期内为台湾提供有效帮助[13] - 全球范围内建立替代供应链存在技术瓶颈,预计十年内难以改变中国的主导地位[13]
特朗普收到盟友“求救信号”:快让中方高抬贵手,这次真的扛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9-17 09:19
在全球经济的复杂棋局中,中美关系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新一轮经贸会谈在西班牙马德里的顺利结束,各界都在关注这将如何影响即将到 来的全球经济形势。然而,正当我们期待两国能达成某种和解之际,现实却似乎并不那么乐观。尤其是对于美国及其盟友而言,过去的制裁策略逐渐 显露出严重的后果。 在经济制裁的"制华王牌"面前,美国原本以为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但如今却发现这张牌不仅没有让中国感到痛苦,反而成为了自己的一根"软肋"。随 着中国对锗等关键物资实施出口管制,西方企业已深陷供应链危机。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市场的供应状况堪称"绝望"。曾 经轻松能从中国采购100公斤的锗,如今只有少得可怜的10公斤可以获得,而价格则水涨船高,飙升至每公斤近5000美元,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没 有中国的支持,西方企业难以生存。 锗,尽管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听起来陌生,但它是半导体、红外光学与光纤通信等高科技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而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锗供 应,这让西方国家如同被人掐住了喉咙。不仅如此,锗短缺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到了整个半导体行业,许多小企业因成本飞涨而面临关停潮,而大企 业也难以支撑他们的生产线,急需找 ...
5亿美金换“巴铁”稀土开发!美国砸钱,真能绕开中国吗?
搜狐财经· 2025-09-17 07:37
交易概述 - 美国与巴基斯坦签署5亿美元联合开发协议 涉及稀土、锑、钨等战略性矿产 [1] - 协议涵盖矿产勘探、开采、加工、运输及出口全产业链环节 [3] - 巴基斯坦提供土地、劳动力及矿产资源 并承担安全保障职责 [3] 美国战略意图 - 寻求打破对中国稀土加工和提炼产能的依赖 当前全球绝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中国 [3] - 5亿美元投资作为美国势力介入巴基斯坦战略资源领域的"敲门砖" [3] - 面临技术瓶颈 稀土萃取、分离和提纯技术短期内难以突破中国数十年的积累 [7] 巴基斯坦战略考量 - 获得急需外汇储备 缓解债务困境 增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底气 [3] - 通过资源开发提升全球议价能力 寻求多元化国际伙伴关系 [3] - 利用中美博弈战略位置 在两国间寻求利益最大化 [4] 地缘政治影响 - 巴基斯坦与美国走近可能对印度形成战略牵制 [5] - 需维持与中国传统"铁哥们"关系 同时争取美国合作的实际利益 [7] - 若触碰中国核心利益或出现安全问题 可能陷入中美夹缝的危险境地 [8] 实施挑战 - 巴基斯坦采矿业技术薄弱 普遍采用落后人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安全隐患重重 [7] - 俾路支省政治动荡 武装袭击和分裂势力活动频繁 威胁项目安全 [7] - 美国在巴基斯坦建立稀土产业面临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及供应链稳定性挑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