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竞争
搜索文档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车企对“价格战”说“不”
证券日报· 2025-06-03 00:3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无序"价格战"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并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1] - 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为4 3%,同比下滑8%,显著低于整体工业企业5 4%的平均水平[2] - 2025年前4个月汽车行业利润率进一步降至4 1%,仍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 6%的平均水平[2] - 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面临整车企业采购价连年10%至15%的降幅压力,经营恶化难以避免[3] - 经销商面临"越卖钱越少"窘境,多家经销商集团财报显示普遍亏损,资金链断裂风险直接影响消费者售后服务[3] 价格战的影响 - 无序价格战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侵蚀行业技术创新根基[3][5] - 价格战导致销量增长但利润持续下滑甚至大面积亏损,违背市场经济规律[2] - 整车企业长期拖欠零部件供应商货款削弱其降价空间,恶化供应链财务状况[5] 行业应对与转型 - 工信部支持中汽协倡议,将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和产品一致性抽查[2] - 主流车企集体发声反对价格战,奇瑞、上汽大众、岚图等企业明确表示不参与价格战[4][5] - 多家车企呼吁转向"价值竞争",广汽提出"卷价值",长安汽车倡导卷技术卷体验[5] - 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主张卷技术、卷服务、卷质量而非价格[5] - 行业建议借鉴欧盟"价格承诺"模式制定价格管理政策,加强质量监督打击恶意降价[5] 未来发展方向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已突破40%,行业需通过产品魅力而非简单降价拉动需求[6] - 中国汽车需在国际市场树立品质优秀、价格稳定的形象,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的价值竞争[6] - 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需兼顾秩序稳定与长远发展,加强全球协调[6]
“不以低于成本价倾销” 车企为何不能打“价格战”|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5-31 17:54
行业自律倡议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呼吁新能源车企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并对照国家法律法规自查整改 [1] - 倡议背景是5月23日某车企率先大幅降价引发行业"价格战"恐慌,中汽协试图控制负面影响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支持倡议,称"价格战"没有赢家,将配合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1] 价格战分析 - 当前新能源车行业价格战具有"内卷式"竞争特点,涉嫌低于成本倾销 [2] - 短期可能带来销量增长,但长期隐含资金链断裂风险,危及企业生存和行业前景 [2] - 无序价格战会挤压利润空间,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危害消费者权益 [2] 行业发展方向 - 新能源车行业需要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聚焦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 [3] - 随着市场成熟,单纯依靠政策补贴和价格优势难以支撑下一阶段增长 [3] - 行业需要足够利润空间投入研发,突破核心技术,构建智能化生态和深化全球化布局 [3] 历史经验借鉴 - 90年代家电行业价格战培养了海尔、美的、格力等全球化企业,推动家电普及 [2] - 国产手机价格战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加速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发展 [2] - 但历史价格战都建立在成本优势上,有阶段性目标,不同于当前新能源车内卷式竞争 [2]
工信部、中汽协反对车企“价格战”:“内卷式”竞争危及行业健康
贝壳财经· 2025-05-31 10:38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企业遵从公平竞争原则,反对无序价格战 [1][3] - 工信部表态支持中汽协倡议,将加大整治“内卷式”竞争力度,配合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2][5][6] - 监管机构指出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并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 [2][6] 价格战对行业的影响 - 价格战导致行业盈利水平下降,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下游工业平均水平 [7] - 2024年因价格战,汽车行业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接近2000亿元 [7] - 2024年汽车经销商盈利比例仅为39.3%,亏损比例达41.7%,新车业务亏损是经销商陷入困境的主因 [7] 价格战对产业链的具体冲击 - 2024年有8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60.4%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 [8] - 2024年汽车4S店退网数量为4419家,4S店规模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7] - 无序价格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并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 [3][6] 行业共识与发展方向 - 行业专家及多家车企负责人认为,恶性竞争会削弱企业盈利能力,简单价格战不可持续 [8] - 行业需要从无序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通过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提升竞争力 [2][4][9]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车销售占比已超过40%,行业需迈向高质量发展 [3]
汽车产销量新高的隐忧与机遇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09:39
汽车产销数据 - 2024年1~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增长12.9%和10.8%,首次突破前4个月千万辆大关 [2] - 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2%,占新车总销量的42.7% [2] -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市场份额达68.7%,同比提升8.1个百分点 [2] 政策驱动因素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拉动消费,深圳"五一"期间以旧换新购车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4%,售出新车1.2万辆 [3] - 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累计申请量超1000万份 [3] - 政策组合(国家补贴+地方补贴+4S店补贴)最高可达3万元,叠加购置税减免形成强力刺激 [3] 市场结构变化 - 4月传统燃油车销量104.8万辆,环比下降21.2%,同比下降6.4%;1~4月累计销量446.4万辆,同比下降5.7% [4] - 新能源中大型车占比优势明显,25万元以上燃油车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4] - 20~40岁消费群体更关注车辆科技感和智能化,加速燃油车用户流失 [4] 行业竞争态势 - 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6%,低于工业平均水平6.1% [5] - 单车利润从2017年2.3万元降至2024年1.6万元 [5] - 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方盒子"SUV扎堆、"大六座"跟风现象 [6] 渠道与库存压力 - 4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62.1%,超警戒线12个百分点 [6] - 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50万辆,环比增加15万辆,同比增加12万辆 [6] - 库存支撑销售天数达57天 [6] 基础设施瓶颈 - 县域充电桩覆盖率不足20%,制约新能源车市场渗透 [7] - 三四线城市快充桩不足导致充电难问题突出 [7] 海外市场挑战 -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50%关税(基础关税10%+反补贴税17%~35.3%) [8]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排除中国动力电池组件补贴 [9] - 欧盟碳边境税预计增加单车成本3000~5000元 [10] 合规与知识产权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27年钴锂回收率达90% [9] - 中国车企PCT专利中仅47%有效,近50%未进入目标国 [11] - 智能网联汽车面临欧盟GDPR数据本地化存储要求 [10] 行业转型举措 - 吉利汽车通过极氪品牌整合实现"一个吉利"战略协同 [12] - 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聚焦技术研发和用户体验 [13] - 企业加速布局固态电池、车路协同等前沿技术 [4]
深蓝智库 2025品牌对话
北京商报· 2025-05-27 00:00
餐饮行业趋势 - 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跃迁,推动餐饮行业趋势迭代和竞争逻辑重构 [1] - 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运营,从流量博弈转向用户价值深耕 [2] - 餐饮行业正迎来品牌化发展的黄金十年,连锁化、细分化趋势显著 [5] - 消费分级特征显著,街边店和社区食堂凭借性价比和便利性成为高频刚需业态,中高端餐饮需求收敛 [9] - 价格战本质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式的恶性内卷,部分企业通过降低原料等级和简化服务流程维持低价 [10] 烤匠经营策略 - 复购比短期流量更重要,差异化产品、沉浸式体验和价值型品牌是构建复购体系的关键 [2] - 北京市场表现远超预期,3家门店持续火爆,首店合生汇店周末平均排队时长7-10小时,周中3-5小时 [3] - 北京门店老顾客占比近60%,与川渝地区持平,得益于在川渝深耕11年积累的顾客基础 [3] - 坚持"原味复刻"产品策略,菜品、菜单及口味与川渝地区完全一致,满足老顾客需求 [4] - 营业时间从早10点至晚10点延长至凌晨3点,契合夜宵消费场景 [4] - 聚焦品牌差异化,深耕麻辣烤鱼品类,持续优化菜品、服务和环境传递独特价值 [5] 旺顺阁经营策略 - 场景重构是餐饮破局核心,通过"鱼头泡饼+文旅体验+家庭场景"双轨升级,门店改造后客流营收增长30% [7] - 主品牌从主打鱼头泡饼升级为旺顺阁·北京菜,定位具有宴请属性的餐厅 [8] - 品牌3.0代表门店旺顺阁1999财富中心店完成升级改造后,2024年营业额及客流同比增长约30% [8] - 推行精细化运营和精益管理,通过创绿培训实现水电燃气能源管控、低值易耗品节降等 [11] - 供应链是破解价格战的"规模武器",年采购鳙鱼活鱼数百万斤,通过全国直采基地控制源头品质 [12] - 中央厨房"快乐渔"加工厂服务自有43家门店和50余家外部餐饮企业及超市,通过产能共享摊薄固定成本 [12][13]
寻找消费力|对话旺顺阁集团创始人张雅青:通过场景重构优化客群结构
北京商报· 2025-05-26 18:30
餐饮行业趋势与竞争逻辑重构 - 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跃迁,推动餐饮行业从产品竞争向场景价值深挖转型 [1] - 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以"消费力重构"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需通过菜品研发、场景营造、品牌叙事等多环节激活增量 [1] - 消费分级特征显著:街边店和社区食堂凭借性价比和便利性成为高频刚需业态,中高端餐饮因消费决策理性化呈现需求收敛 [5] 旺顺阁品牌战略调整 - 主品牌从"鱼头泡饼"升级为"旺顺阁·北京菜",以承接文旅消费热潮并满足消费者对北京特色美食的需求 [4] - 品牌定位调整为具有宴请属性的餐厅,提出"人生大时刻就来旺顺阁"口号,3.0代表门店升级后营业额及客流同比增长约30% [4] - 通过"鱼头泡饼+文旅体验+家庭场景"双轨升级,强化生日宴、家庭聚餐、轻商务宴请等场景,优化客群结构 [1][5] 餐饮行业价格战与应对策略 - 价格战呈现非理性低价竞争特征,部分企业通过降低原料等级和简化服务流程维持低价,导致合规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6] - 破局关键在于转向"价值竞争",通过创建"绿色餐厅"优化人员效率、面积效率、菜品效能等降低隐性成本 [7] - 旺顺阁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样板店营业额环比提升24.5%,毛利率提高2%,人效提高36%,能源费用占比下降1.13% [7] 供应链在竞争中的作用 - 供应链是破解价格战的"规模武器",旺顺阁通过全国直采基地和中央厨房实现规模采购,单价较中小商户更具竞争力 [8] - "内供+外拓"供应链模式服务自有43家门店和50余家外部企业,通过产能共享摊薄固定成本并提升集团营收 [8] - 规模采购和产能共享使公司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具备合理定价空间,为高质价比产品和服务奠定基础 [8]
2024年KOL发展年报
搜狐财经· 2025-05-22 18:59
KOL行业整体发展 - 2024年万粉以上创作者规模近1500万,年增速5%,中腰部KOL连续三年为增长主力,行业呈现"增速放缓、结构优化"特征 [1][6][10] - 内容生态加速融合短视频、直播、长视频、音频多元形式,生活记录、文化、IT互联、三农等垂类快速增长,其中文化垂类粉丝增速达32.3% [1][12] - 海外创作者规模超2万,腰尾部占比超96%,以生活记录(28.7%)、母婴亲子(11.6%)、美食(9.1%)等生活流内容为主 [14] 平台生态差异化 - 抖音头部效应显著(72.89%头部占比),商单转化强;小红书中长尾生态活跃(23.99%头部占比),突破"女性主场"标签向生活服务扩展;B站垂类深耕,知识区UP主突出 [1][16][17] - 各平台策略分化:抖音重流量转化,小红书重精准种草,B站重圈层文化 [1] - 用户规模方面,短视频(8.33亿)、直播(10.4亿)稳居前列,长视频(7.25亿)创2018年以来新高,音频(3.35亿)基本持平 [7] 商业化趋势 - 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抖音电商GMV达3.5万亿元,小红书"买手电商"崛起,微信视频号私域联动显著 [2] - 品牌投放更趋理性:抖音偏好腰肩部KOL,小红书侧重腰尾部,B站聚焦中腰部垂类 [2] - 技术赋能显著,AI工具降低创作门槛,虚拟主播、沉浸式体验等创新形式提升交互,内容与文旅、科技跨界联动(如《黑神话:悟空》带动山西文旅) [2] 内容创作变革 - 创作者结构优化:50w-300w粉丝量级KOL占比14.8%(较23年+5pp),5w-50w占比51.4%,头部(≥1000w)仅0.2% [12] - 用户需求驱动内容向实用化、情感化转型,反卷、疗愈、知识获取等内容增长显著 [2] - 海外内容输出形成两大路径:文化自信的"软实力输出"(如非遗、美食)和兴趣经济的"稳准狠吸引"(如《黑神话:悟空》TikTok播放量30亿) [15]
储能市场化改革“破立并举” 开启价值竞争新征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5 00:13
行业政策与改革 - 2025年2月"136号新政"取消强制配储,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市场化竞争[1][2] - 2025年4月"394号文"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明确20个省份时间表,储能将转变为独立市场主体[3] - 内蒙古和河北推出容量补偿政策,补偿标准分别为0.35元/千瓦时和100元/千瓦时[3] 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2023年增长130%[2] - 2025年一季度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5.03GW/11.79GWh,同比下降1.5%/5.5%,首次出现负增长[5] - 储能系统价格跌破0.3元/Wh,行业毛利率下滑至8%[2] 企业转型与挑战 - 储能企业需从设备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深度参与电力市场设计与运营[1] - 100MW/200MWh磷酸铁锂储能电站总投资约4.5亿元,电池系统占比超60%,投资回报周期漫长[7] - 独立储能盈利模式不清晰,需在现货电价波动、调频调峰等市场中寻找新收益[6][7] 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 - 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一代储能电池技术成为研发重点[9] - AI技术被引入储能调度和电池管理,优化运行效率[9] - 科陆电子通过"储能+AI"提升系统生命力,鹏辉能源向上游材料延伸并开发差异化解决方案[10] 行业竞争格局 - 政策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和质量竞争,集中度将逐步提高[5][8] - 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巩固市场地位,中小企业需差异化竞争或合作联盟[5][8]
化纤产量飙升库存“爆仓”,纺织业洗牌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4-28 08:1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增长2.8%,但服装企业数量减少647家,显示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低端产能淘汰加速[1][3] - RCEP成员国订单占外贸总额30.9%,成为新增长点,但欧美市场圣诞季订单恢复不及预期,导致面料商库存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5天[1][3] - 涤纶长丝价格跌破成本线,而环保型莱赛尔纤维因政策支持产量暴增138.3%,行业两极分化严重[1][3] 企业分化与策略 - 桐昆股份通过一体化装置将成本降至行业最低,而中小厂依赖代加工生存,陷入价格战[1][3] - 某知名品牌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单店坪效提升25%,中小品牌因缺乏竞争力被迫退出市场[3] - 外贸企业反馈RCEP订单利润率低但账期稳定,欧美订单因关税和物流成本高企风险陡增[3]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需攻克质量、成本、渠道三关[1][3] - 短期建议囤原料规避价格波动,中期联合产业链降本增效,长期押注环保科技如再生纤维技术[4] - 政策红利如工信部《重点新材料目录》和RCEP东南亚渠道布局成为关键转型抓手[4]
取消“仅退款” 电商平台用行动反内卷
证券时报· 2025-04-24 02:12
行业核心规则变革 - 主流电商平台包括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快手宣布调整"仅退款"规则,平台不再主动介入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改为由商家自主处理 [1] - "仅退款"政策最早于2021年由拼多多推出,随后被京东、淘宝、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相继引入,并逐渐成为行业"标配" [1] - 此次调整标志着曾在电商行业引发诸多争议的"仅退款"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平台规则治理开始回归基本商业逻辑 [1] 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影响 - 在电商红利逐渐消退、市场竞争转向存量争夺的背景下,各平台曾将"仅退款"服务作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1] - 随着时间推移,"仅退款"规则的弊端显现,部分消费者和职业"羊毛党"滥用该权利,导致商家处于弱势地位并承受"货款两空"的损失 [1] - 在商家服务意识和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取消"仅退款"可谓水到渠成 [2] 规则调整的多重意义 - 从政策层面看,取消"仅退款"符合国家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让竞争环境更健康 [2] - 对商家而言,平台弱化"裁判员"角色,给予商家更多自主权,使其能根据实际情况与用户协商,减少不合理退款带来的损失 [2] - 对消费者而言,"仅退款"退出不意味着权益保障缺失,平台仍保留退货退款和必要时介入机制,并通过完善信用体系对诚信行为进行保护和激励 [2]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 目前电商行业在规则治理上仍存在挑战,如"自动跟价"、"全网比价"、"全网低价"等机制常被商家诟病 [2] - 部分平台为吸引消费者强行压低商品价格,这不仅压缩商家利润空间,还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最终将反噬消费者利益 [2] - 平台规则治理应注重长远发展,通过建立商家信誉体系、提高商品质量等措施,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塑造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