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

搜索文档
“十四五”期间我国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央广网· 2025-07-23 10:29
残疾人保障与发展规划 - "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规划明确的11项主要指标将如期全面实现 [1] - 残疾人就业规模稳中有升,全国已就业残疾人达901万,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231万 [1] - 残疾人家庭年均纯收入持续增长,2020-2023年年均增速超过6.9% [1] - 接受职业培训的残疾人超过217万人次 [1]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 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0%和95% [1] - 截至2025年6月,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188.4万困难残疾人和1640万重度残疾人 [1] - 1050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救助对象范围调整后受益残疾人超200万 [1] -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基本康复和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 [2]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将动态调整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2] - 推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残疾人领域,发展助残新技术、新业态 [2] - 着力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2]
“十四五”时期中国消费市场亮点纷呈
消费日报网· 2025-07-23 10:29
消费市场规模 - 中国社零总额从2020年39 1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48 3万亿元 年均增长5 5% 2025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2] - 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 汽车 空调 洗衣机等细分领域销量均居全球首位 [2] - 14亿人口基数支撑超大规模市场特征 [2]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 4倍 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达50 2% [3] -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 9万亿元 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 限上家电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 6% 快于商品消费增速 [3] 国内外市场联动 - 2021-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 4万亿元 进博会 消博会推动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4] - 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 同比增长77 8% 离境退税政策促进"中国购"增量 [4]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 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建设加速国内外市场互促 [4] 新型消费发展 - 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业态转型 老字号 IP消费 首发经济等新增长点涌现 [4] - 数字消费 品质电商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消费等业态融合创新 [4] - 谷子经济 潮玩盲盒等新潮流成为消费风尚 [4] 未来政策方向 - "十五五"将扩大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 引进优质服务 [3] - 推动出台服务消费"1+N"政策 减少健康 养老 家政等领域限制性措施 [3] - 商品消费动能与服务消费潜力将持续释放 [5]
南方改革机遇灵活配置混合: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256.7万元 净值增长率0.94%
搜狐财经· 2025-07-22 13:35
基金业绩表现 - 南方改革机遇灵活配置混合2025年二季度基金利润256.7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16元 [3]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0.94%,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2.74亿元 [3] - 截至7月21日单位净值为1.79元 [3]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02%,同类排名377/880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06%,同类排名478/880 [4]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4.23%,同类排名480/880 [4]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0.51%,同类排名262/871 [4]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卢玉珊目前管理7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 [3] - 南方鑫悦15个月持有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15.99% [3] - 南方君誉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低为12.14% [3] 风险指标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1727,同类排名273/875 [9]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20.95%,同类排名789/865 [11] - 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0年一季度为16.86% [11] 资产配置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76.7%,低于同类平均80.43% [14] - 2023年一季度末达到最高仓位89.72% [14] - 2022年一季度末最低仓位为41.63% [14] 投资组合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为美的集团、宁德时代、九号公司、杰瑞股份、渝农商行、久立特材、沪农商行、徐工机械、东方电缆、TCL科技 [17] 市场展望 - 三季度行情值得期待,全球资金流向非美资产,国内广谱利率回落有望带动理财资金寻找新配置方向 [4] - 三季度基本面有进一步稳定预期,中美经贸谈判进展顺利,基建开工可能加速 [4] - 下半年政策会议和十五五规划有望释放中长期稳定经济信号 [4]
关键一年,看中国经济巨轮如何破浪前行
搜狐财经· 2025-07-21 16:40
战略谋划 - 中国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3] -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3] -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关键抉择,指明前进方向 [3] 创新发力 - 全球科技创新风起云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构全球创新版图 [4]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4] -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4] 双轮驱动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 - 5年多时间,新发展格局已筑起中国经济韧性的强大依托 [5] - 中国既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又不断开放拥抱世界 [5] 改革引领 - 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引擎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6] - 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 [6] - 重大经济体制改革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进度 [6] - "十四五"收官之年聚焦"改"字,政策举措落地落细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6]
A股分析师前瞻:普遍积极,“上行收益”有较大的潜在空间
选股宝· 2025-07-20 23:06
市场行情展望 - 当前市场处于"上行收益和下行风险不对等"阶段,下行风险被锁住,上行收益有较大潜在空间 [1] - 央行提出向汇金公司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保险资金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1] - 四中全会、十五五规划等事件可能带动远期基本面预期,吸引国内存款搬家和海外美元溢出资金 [1] - 上证指数已突破3450点扭亏阻力位,WIND全A指数5400点阻力位,市场形成增量资金正反馈 [2] 牛市周期特征 - 周期股异动可能是牛市进入中期主升浪的信号,2013-2015和2019-2021两次牛市均呈现此特征 [2] - 牛市初期资金集中于少数产业逻辑明确板块(如TMT、半导体、AI),中后期资金扩散至周期股 [2] - 周期股因牛市初期估值未抬升,中期估值优势突出,政策催化或基本面改善时跑赢概率高 [2] 板块配置建议 - 关注非美出口链(摩托车/逆变器/海风)、券商、金融IT、地产等对远期改善预期敏感品种 [2] - 海外算力链、游戏等基本面占优品种,国产算力、创新药、军贸等短期边际变化行业 [2] - 恒生科技、有色、通信、军工、游戏等板块轮动机会,中报季后出海可能形成新行情 [2] - 内需消费、科技自立与红利个股三条主线,参照2019年行情节奏 [2] - 上游资源品(铜/铝/油)、中间品(钢铁)、资本品(工程机械/重卡)受益反内卷政策 [3] 资金与政策动态 - 市场增量资金正反馈机制形成,呈现"资金流入-市场上涨-资金进一步流入"循环 [3]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聚焦旧改与城中村改造,月末政治局会议"反内卷"政策预期升温 [3] - 中美科技贸易领域缓和,私募和融资资金持续入市巩固多头思维 [4]
社零总额有望突破50万亿元,商务部继续做强国内大循环|“十四五”成绩单
华夏时报· 2025-07-19 21:32
核心观点 - "十四五"期间商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消费、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合作等主要指标进展符合预期 [2] - "十四五"和"十五五"接续时点需把握扩大开放时间窗口,推进资本市场和经济体开放 [3] - 中国经济展现强劲韧性,2025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消费拉动2.7个百分点 [4] - "十四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60%,社零总额年均增长5.5%,2024年达48.3万亿元 [5] - 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4% [5] - 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6] - "十四五"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完成7000亿美元目标 [8] - 商务部将推进"十五五"商务高质量发展,因时因势出台针对性措施扩大内需 [9][10] 消费领域 - 消费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十四五"期间年均贡献率达60% [5] - 社零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2025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5] - 服务消费快速增长,2020-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至46.1% [5] - 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洗衣机等细分领域销量全球第一 [5] 对外贸易 - 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4% [5] - 2024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67% [6] - 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56%提升至2024年64.8% [6] - 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6] - 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和10%以上 [6] - 2024年中国内地和香港货物进口占全球总进口13.3% [7] 外资与对外投资 - "十四五"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完成7000亿美元目标 [8] - "十四五"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较"十三五"增加2.5万家 [8]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超3000万个就业岗位 [8] - 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超5%,稳居世界前三 [2] "十五五"展望 - 需把握扩大开放时间窗口,推进资本市场和经济体开放 [3] - 美元走弱、人民币偏强背景下,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是重要考量 [10] - 商务部将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扩大进口,加强国际合作 [10] - 将出台针对性措施激发商品消费动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 [10]
张艳林任北京市丰台区区长
新京报· 2025-07-19 17:27
经济发展 - 丰台区2025年上半年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1] - 重点功能区规划建设有序实施,包括南中轴地区转型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两园一河"协同联动引领河西地区发展,丽泽金融商务区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中关村丰台园产业发展提质增效[1] 重点功能区建设 - 下半年将全面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包括加快南中轴地区规划建设,深化"两园一河"联动发展,提升丽泽金融商务区发展品质,增强中关村丰台园创新发展活力[2] - 街区控规全覆盖为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奠定坚实基础,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3] 城市规划与治理 - 城市综合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城市规划建设有序推动,城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改善[1] - 下半年将推动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力争提前完成"疏整促"专项行动年度任务[2] - 街区控规实施需把握"五大关系",包括全域统筹与精准施策、长期发展与当下需求、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专业决策与公众参与、规划刚性与实施弹性的关系[3] 民生服务 - 民生服务保障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教育强区建设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文商旅体加快融合发展[1] - 下半年将持续提升民生服务保障,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2] 政策与规划 - 下半年将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强化投资支撑作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2] -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落实"营商环境十二条",深化"两区"建设、区域协同发展[2] - 今年将编制丰台区"十五五"规划,人大代表将积极为规划编制建言献策[3]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有望突破五十万亿元 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35
消费市场发展 - 2020年至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从39.1万亿元提升至48.3万亿元,2024年全年有望超过50万亿元 [2] - 网上零售额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细分领域销量全球第一 [2] - 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 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 [2] 商贸流通体系建设 - 2024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3.8万亿元,规模仅次于制造业,较"十三五"末增长40%,吸纳就业1.35亿人 [3] - 2024年上半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3] - 累计改造县乡村各类商业网点15.5万个,超过95%的行政村能享受快递直达 [3] - 建设35个全国示范步行街和商圈、55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超过1.25亿居民 [3] - 全国冷库总量2.53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49.5万辆,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2.9%、80% [3] 国内外市场联动 - 2021年至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 [4] - 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 [4] 外资利用情况 - "十四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 [5]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5]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和1/7的税收,创造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 [5] - 2024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5] 货物贸易发展 - 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全球第一,2024年较2020年增长32.4% [7] - 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近70万家,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64.8% [7]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 [7] - 服务贸易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7] - 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7] - 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 [7] 共建"一带一路" - 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从2021年的2.7万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7% [8] - 2024年上半年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占比达51.8% [8]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近6000亿美元 [8] - 与5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数字、绿色、蓝色等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 [8] - "丝路电商"伙伴国增加到36个 [8] 新型消费发展 -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丰富多样 [9] - 品质电商、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新潮流吸引大量年轻消费群体 [9] - 新中式服装频频"出圈",文创优品、各地特色名品等国货"潮品"畅销海内外 [9]
商务部:“十四五”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标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22:40
外资利用 - "十四五"时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 [1]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2.5万家 [1]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约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和1/7税收,创造超3000万个就业岗位 [1]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1] - 多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1]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预计2025年突破50万亿元 [2] - 中国社零总额相当于美国80%,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为美国1.6倍 [4] - 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汽车、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品类销量全球第一 [4]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持续两位数增长,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达50.2%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 [5] 消费结构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增速超过商品消费 [5] - 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在部分家庭已超越商品支出 [5] - 服务消费主要矛盾为优质供给不足,商务部将扩大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出"1+N"政策体系支持服务消费 [5] 未来展望 - "十四五"成熟经验将延续至"十五五",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未变 [6] - 商务部计划因时因势出台针对性措施,激发商品消费动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壮大新型消费 [6]
中国市场新势能:“十四五”期间居民服务性消费年均增长9.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20:23
消费市场发展 - 过去四年社零总额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 [1] - 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达到46.1% [1]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2] - 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2024年上半年渗透率超过50% [2] -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 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 [2] 新型消费与政策支持 - 新型消费亮点纷呈,包括智能消费、绿色消费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商务部推动出台"1+N"系列政策,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3] - 建议将消费补贴政策延伸至文化旅游、健身、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 [4] - 常态化激活夜间经济,完善夜市管理、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 [4] 外贸成就 - 2024年货物贸易规模6.16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全球第一 [4] - 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4] -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67% [5]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5]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超过50% [5] 外资与供应链 - "十四五"累计吸收外资超过7000亿美元,提前六个月完成预期目标 [1][6]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多2.5万家 [6]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多万就业岗位 [6]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6] - 中国供应链呈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成本不断降低 [6] 外资环境优化 -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7] - 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开展云计算、生物技术等开放试点 [7] - 20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省市完成1100余项试点任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