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印度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印度制造属实够狠,美国被“坑惨”,一不留神掉坑里了
搜狐财经· 2025-06-06 17:29
印度制造业质量问题 - 波音飞机因印度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质量不达标导致多起安全事故 包括发动机起火 轮胎掉落 飞机滑出跑道和液压油泄漏等问题 [1] - 波音调查发现印度厂商将钛合金替换为铝合金并添加钛金属 且螺丝钉等零件规格未按要求统一生产 [1]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22和F-35战斗机因印度厂商替换钛合金材料导致坠机事故频发 [3] - 星际飞船计划因印度供应商使用铝合金代替钛合金阀门导致技术故障 宇航员滞留空间站 [3] - 苹果iPhone 15印度产版本出现掉漆 刮痕 开胶 镜头进灰等质量问题 部分产品在欧洲市场未能通过质量认证 [5] 印度军工产业问题 - 印度国产武器质量堪忧 丹努什榴弹炮试射时爆炸 阿琼主战坦克装填弹药需调整炮管角度 特定条件下会爆炸 [6] - 印度烈火洲际导弹发射后无法确定飞行方向 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在港口自燃 辛杜拉克沙克号潜艇误射反舰导弹击沉自己 [6] - 厄瓜多尔购买的7架印度制造飞机中有4架在几年内坠毁 其中一架在大阅兵期间坠毁 [7] 印度制造业环境挑战 - 印度营商环境存在政策频繁变动 腐败问题严重 效率低下和巨额罚款等问题 外资企业投资风险巨大 [9] - 韩国浦项制铁投资百亿美元建厂12年未打好地基 美国米塔尔集团和日本铃木公司在印度市场败北 [9] - 印度高铁建设计划无国际企业参与投标 全球企业对印度制造业环境失去信心 [9]
新政策附加严苛条件,印度吸引全球电动车巨头遇冷
环球时报· 2025-06-05 07:01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 苑基荣】"印度新推的电动汽车政策旨在吸引全球制造商,真的能达到目 的吗?"《印度斯坦时报》4日对印度推出的"旗舰电动汽车政策"发出疑问。此前两天,印度重工业部长 库马拉斯瓦米表示,尽管印度政府近年来推出了多项电动车政策以吸引全球汽车制造商,但"他们(国 际车企)对在印度生产汽车不感兴趣",其中美国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目前仅计划在该国开设两家门店。 这一表态揭示了印度雄心勃勃的电动车发展战略遭遇的现实困境。 除了投资承诺外,该政策还附加了诸如收入目标以及未能达成目标的罚款等严苛条件。根据该政策,获 得批准的车企第4年的最低收入不得低于500亿卢比,第5年则不得低于750亿卢比。未达标者将面临最高 3%的罚款,罚款金额基于收入缺口。 库马拉斯瓦米强调,该计划旨在将印度定位为电动汽车制造的全球中心,进一步推动"印度制造",同时 使全球和国内公司成为印度绿色出行革命的合作伙伴。"这项政策足足酝酿了一年。"路透社2日报道 称,印度政府最初希望吸引特斯拉等车企在印度设立工厂,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去年搁置了在印 度的投资计划。 "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如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现代和起亚等已表示有兴 ...
香槟开早了大半年!GDP超日本“坐四望三”,印度还是太超前
第一财经· 2025-06-03 22:11
印度GDP增长前景 - 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CEO宣称印度经济体量已达4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1][3] - IMF预测印度2025财年GDP为41870.17亿美元,以5.86亿美元微弱优势超过日本41864.31亿美元[4] - 印度经济界人士认为未来2.5-3年内有望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3]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 2024财年印度GDP同比增长6.5%,虽低于2023财年9%但仍保持高位增长[8] - 物价上涨放缓促进消费恢复,政府与企业大规模投资支撑经济增长[8] - 日本经济长期停滞,2000-2019年仅增长2000亿美元,年均增幅不足0.25%[4] 经济结构性问题 - 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印度制造"计划进展缓慢[8] - PLI计划实施4年仅完成1519.3亿美元产值,为目标的37%,补贴发放不足8%[9] - 经济增长高度依赖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8] 人口与就业挑战 - 劳动力参与率低,女性参与率尤其不足[9] - 正规部门未能创造足够就业机会,每年数百万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9] - 人口红利转化需良好教育、产业基础和社会条件[10] 人均收入与财富分配 - 2025财年印度人均GDP约2800美元,全球排名第140位[5] - 最富1%人口拥有全国40%以上财富[5] - 剔除收入前5%人口后,剩余人口人均收入仅1130美元[5] 政府政策目标 - 莫迪政府提出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景[8] - 竞选宣言承诺增加社会支出、发展基础设施、打造全球制造中心[8] - 试图利用地缘格局变化吸引制造业投资[9]
芯片巨头,奔赴印度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2 10:28
印度半导体产业崛起 - 印度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崛起为国际芯片巨头战略布局的核心坐标,横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全产业链的"印度热"正在上演 [1] - 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目标2030年实现半导体产值109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10% [3] - 印度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100亿美元,且政府推动"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计划,刺激本土需求 [28] 瑞萨电子在印度布局 - 瑞萨电子在印度诺伊达和班加罗尔启动两座3nm芯片设计中心,这是印度首个3nm芯片设计项目落地 [2] - 瑞萨3nm设计中心聚焦车规级与高性能计算芯片研发,计划2027年下半年量产 [2] - 瑞萨联合印度CG Power、泰国星微电子,在古吉拉特邦投资760亿卢比(约9.2亿美元)建设外包封测厂 [2] 富士康与HCL合资项目 - 富士康与HCL集团合资建设半导体封装厂,总投资370.6亿卢比(约4.35亿美元) [4] - 项目分两期,一期聚焦封装测试,二期升级为完整制造工厂,最终实现月产2万片晶圆、3600万颗显示驱动芯片的产能 [4] - 富士康持股40%、HCL集团持股60%,双方计划采用"技术引进+本土运营"模式 [5] 力积电与塔塔电子合作 - 力积电与印度塔塔电子签约,在古吉拉特邦共建印度首座12英寸晶圆厂,总投资110亿美元,月产能5万片 [7] - 力积电负责晶圆厂设计建造、成熟制程技术转移(28nm及以上工艺)与人才培训,塔塔集团承担超90%投资及运营管理 [7] - 印度政府为项目提供最高50%财政补贴,承诺土地优惠、税收减免 [7] 英飞凌在印度布局 - 英飞凌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的全球能力中心(GCC)正式启用,计划未来五年雇佣500名工程师 [10] - 英飞凌将印度视为全球创新核心,目标2030年销售额超10亿欧元 [10] - 英飞凌采用"研发本地化+制造外包"模式,研发端重点开发下一代车规和工业控制芯片 [10] 美光在印度布局 - 美光投资27.5亿美元在古吉拉特邦建DRAM与NAND芯片封测厂,获印度中央及邦政府50%、20%财政支持 [12] - 工厂预计2025年上半年首批产品下线,满产后可创造超5000个高技术岗位 [12] - 美光正评估二期扩产,计划2030年前将月封测产能提至15万片 [13] 其他半导体巨头在印度布局 - 英伟达、AMD等芯片巨头在印设立大规模研究与设计中心 [14] - 恩智浦宣布未来几年内将在印度的研发投入翻倍至超10亿美元 [14] - 高通、TI等企业通过设立研发中心和本地化团队,深度参与印度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开发 [14] 印度半导体产业挑战 - 印度半导体产业仍受基础设施薄弱、技术积累不足等问题制约 [17] - 印度70%的半导体级高纯度气体依赖进口,进一步推高制造成本 [29] - 印度虽拥有全球20%的半导体设计人才,但制造环节专业技能严重不足 [33]
中印日钢铁产量对比:印度14500万吨,日本9600万吨,中国多少吨
搜狐财经· 2025-05-30 11:05
全球钢铁行业格局 - 2024年中国钢铁产量保持全球第一达10亿吨级 占全球产能六成 [1] - 印度钢铁产量1.45亿吨升至全球第二 相当于中国14年前水平 [1][3] - 日本钢铁产量9600万吨跌出前三 70%为汽车板等高附加值产品 [1][3] 生产成本与技术对比 - 印度吨钢成本比中国高18% 电价贵40%且焦炭依赖进口 [3] - 中国钢铁企业投入8000亿进行超低排放改造 污染物排放仅为欧盟标准60% [4] - 印度塔塔钢铁仍使用传统高炉 奥里萨邦土法炼钢污染严重被NASA卫星监测到 [4][5] 技术研发动态 - 日本新日铁住金研发氢能炼铁技术 可使汽车减重30% [7] - 中国宝武集团200万吨氢基竖炉已在湛江投产 领先日本实验炉 [7] - 首钢和宝武抢占日本新日铁40%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市场份额 [9] 市场竞争策略 - 印度对中国热轧卷板加征25%关税导致本地钢价飙升至900美元/吨 [7] - 中国钢企转向东南亚光伏支架钢和中东石油管道钢市场 订单充足 [7] - 日本钢厂受中国新能源车冲击 燃油车产能削减20%影响高端钢材需求 [3][9] 产业链竞争力 - 中国唐山地区钢产量可匹敌整个印度 曹妃甸港运输能力极强 [3] - 中国钢铁行业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 包括无人天车和AI控温系统 [4] - 印度制造业受限于基础设施和成本劣势 "印度制造"战略面临挑战 [3][7]
印度智能手机产能增长存在隐忧
经济日报· 2025-05-30 06:20
其次,印度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减少政策不确定性,从而吸引更多稳定投资。印度的营商环境 对全球智能手机制造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尽管世界银行发布报告显示,印度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 2023年的142位提升到了2024年的130位,但税收和监管政策不透明、市场准入复杂、行政效率和法律执 行效率低,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变相推高了生产成本,让许多国际智能手机供应链企业选 择投资印度或扩大产能时顾虑重重。苹果公司也表示,要想成为其真正独立的制造中心,印度必须在基 础设施、劳动力技能等方面进行大量投资。此外,印度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素质问题也制约了供 应链的本地化进程。 最后,美国政府对苹果公司宣布将扩大在印度的产能十分不满。目前,苹果公司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和 卡纳塔克邦共有3家工厂,另外还有2家工厂正在筹建。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公开表示对苹果公司在印度 建厂"不感兴趣",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在印度建厂,减少苹果手机在印度的产能,转而将资金转移回美国 本土,扩大在美国的产能布局,提升美国本土的苹果手机产量。有关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美国总统的表 态,正值美印新一轮贸易磋商开启之前,不排除美方以施压美国公司停止在 ...
Canalys:印度对美iPhone出口量激增76% 苹果(AAPL.US)供应链战略仍面临阻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5-28 15:02
智通财经APP获悉,Canalys的数据显示,4月份印度向美国出口的iPhone数量同比增长76%,至300万 部。这一增长正值苹果(AAPL.US)加速其"印度制造"计划之际。相比之下,中国同期向美国出口的 iPhone数量同比下降约76%,至90万部。 Omdia表示,其对智能手机的估计包含了海关记录和iPhone分销商的渠道数据。 Omdia研究经理Le Xuan Chiew表示,4月份的数据表明,苹果公司已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美国对中国征收 的关税,苹果的大部分iPhone都在中国生产。 他表示:"苹果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应对贸易战。"他补充说,苹果在新冠疫情期间就开始大力投资 印度的供应链。 印度出货量或将放缓 Omdia的Chiew表示,尽管3月和4月印度iPhone出货量的大幅增长显示了苹果供应链的适应性,但预计 今年剩余时间内这一增长将会放缓。 他表示:"预计印度的制造产能增长速度不足以满足美国的全部需求。现在还为时过早。"他还表示,苹 果最近已开始出货最先进的iPhone 16 Pro。 Omdia估计,美国的iPhone需求约为每季度2000万部,印度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达到这一水平。 根 ...
莫迪预告首款“印度造”芯片问世:将在印东北部地区半导体工厂下线
环球时报· 2025-05-27 06:48
印度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 印度首款本土制造芯片采用28nm工艺 原定2024年12月发布推迟至2025年下半年 与全球尖端2nm工艺存在显著差距 [2] - 塔塔集团主导推进半导体项目 投资2700亿卢比在阿萨姆邦建设半导体组装测试工厂 预计新增3万个就业岗位 [4] - 印度政府2021年批准"印度半导体计划" 拨款7600亿卢比支持国内半导体和显示器制造 涵盖硅半导体工厂、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 [4] 政府战略与基建投入 - 莫迪政府将东北地区定位为半导体战略要地 过去10年建设1.1万公里新高速公路 计划未来10年使东北地区贸易额从12.5亿美元突破200亿美元 [5] - 印度在东北各邦推动水电和太阳能项目 阿达尼集团宣布未来10年追加5000亿卢比投资 信实工业计划5年内投资7500亿卢比 [6][7] 产业发展挑战 - 台积电回绝印度建厂邀约 卓豪7亿美元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厂项目因缺乏技术合作伙伴流产 阿达尼与Tower半导体百亿美元项目突然停止 [8] - 印度半导体行业面临供应链不发达、缺乏熟练制造人才等挑战 虽拥有全球近20%半导体劳动力 但制造测试专业技能存在差距 [8][9] - 建立先进制造设施存在初始生产挑战和质量控制问题 产业成功取决于国内芯片长期需求 需大量投资以跟上全球技术迭代 [9]
美印谈判开始前,莫迪主动给特朗普递降表?中国的招式印度学不来
搜狐财经· 2025-05-19 23:15
美印贸易关系动态 - 印度在48小时内从计划提高美国商品关税转向提出"零关税"贸易协议,态度出现戏剧性转变 [1][3] - 印度外长否认特朗普关于"零关税"协议的言论,强调谈判仍在进行且未定论 [3] 印度贸易策略分析 - 印度贸易部长计划赴美谈判,特朗普通过释放信息制造舆论压力以争取谈判优势 [5] - 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总额1291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459亿美元(出口875亿,进口416亿) [5] - 印度希望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服装、日用品)为突破口,复制"中国模式"积累产业规模 [5][6] - "印度制造"战略旨在通过中低端制造业带动就业和产业升级,暂避高科技领域竞争 [8] 印度面临的挑战 - 印度缺乏与中国相当的制造业规模(GDP为中国的1/5,制造业增加值不足1/10)和核心技术筹码 [8] - 美国要求更多市场开放作为"零关税"条件,但印度可能难以接受此类筹码 [8][10] - 印度既无不可替代的产业链地位,也无核心技术依赖优势,难以效仿中国对美谈判策略 [10] 潜在行业影响 - 若实现零关税,印度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日用品)对美出口可能显著增长 [5][6] - 印度中低端制造业或受益于供应链地位提升,但需解决工业基础薄弱问题 [8][10]
印度制造,恐怕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搜狐财经· 2025-05-19 09:12
印度对钢铁加征12%的关税,意在遏制我国钢铁涌入印度市场,而这,可能仅仅只是开始。 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特朗普决定对我国商品加征145%的关税时,情况就开始变得有所不同了。 在如此高的关税面前,任何商品都很难直接运到美国,对我国制造商而言,他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国之外的市场。 这是近乎唯一的办法。事实上制造商也是在这么做的,但我们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其他市场准备好接受来自我国商品的冲击了吗?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一点没有疑问,当短期内商品无法输美,而我们又需要消费市场来消化产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印度,他们已经开始见证这一点。 在印度纺织业,他们已经开始承受着来自我国商品的冲击,国内厂商正在向印度主要的纺织产地出口纱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黏胶纱生产国,这是常用于制作服装的材料。过去印度大多数的黏胶纱需求都由本地供应,进口仅仅只是用来填补供应缺口。 但随着特朗普的关税,我国制造商开始向印度出口大量的黏胶纱,这也冲击到印度本土黏胶纱供应商。 竞争,随即发生。 对印度黏胶纱老板而言,他们的产品有竞争力吗? 答案是没有。 原因很简单,就是价格;印度从我国进口的黏胶纱每公斤比印度国内便宜了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