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循环
搜索文档
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意见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 2025-10-24 11:10
征求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意见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出席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中共中央8月27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 意见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要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扎实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稳步推 进共同富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 峰、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致公党中央主席蒋作君、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 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无党派人士代表郭雷先后发言。他们高度评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 坚强领导下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赞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 ...
锚定“十五五”主要目标,未来五年这样干!
中汽协会数据· 2025-10-24 10:06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5]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5] -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5] 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 -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7]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7] 强大国内市场与新发展格局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9]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9]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11]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11] 高水平对外开放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3]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3] 农业农村现代化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5][16]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17] 区域协调发展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19] -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19]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 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 -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1] 保障改善民生与共同富裕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23]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23]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5]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25] 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社会有序 [27][28] -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29]
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并举 扩大内需战略新部署意味着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7:42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 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 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 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采访了商务部研究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等专家进行解读。 "投资于人,对人才培养方式也需要重新思考,而不是片面地砸钱,要让人力资本和产业创新能够相匹 配,以适应未来产业的变化。"白明说。 苏剑表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的增长非常重要,未来可能会更注重人力资本投资。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投资于人开始,现在越来越强调人力资本投资。 在苏剑看来,广泛意义上的投资于人,包括医疗健康、体育运动、人才培养、鼓励生育、养老保障等, 涉及范围比较宽泛。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来临,对人力资本也提出了新的需求。过去两 年,国家层面出台了一些和投资于人相关的政策,但还远远不够,下一个五年,在投资于人方面需要出 台更多 ...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四中全会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中国证券报· 2025-10-24 04:12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 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 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 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上述主要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置于首位。"这意味着'十五五'时期的政策主线将延续 当前基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说。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专家认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 重要地位。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 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 本报记者 彭扬 欧阳剑环 把着力点放在实 ...
四中全会重要部署,释放关键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2:3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核心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 [1] - 公报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并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1][7]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超大规模市场是中国的优势,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2021年至2024年)[4] - 坚持扩大内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使中国在外循环上占据主动 [6] - 中国市场覆盖14亿多人口,规模和潜力巨大,目标是成为对全球经济贡献更大的重要消费市场 [7] - 当前政策强调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推动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7] - 公报明确要大力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二者需同时发力 [7] 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 - 全会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资金资源投资于人的方向一致 [9] - 在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背景下,仅投资于设备设施等“物”不够,需在人力资本上投资,形成与产业创新的有机互动 [9] - 投资于人需重新思考人才培养方式,使其与未来产业变化相匹配,而非片面投入资金 [9] -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广泛意义上的投资于人包括医疗健康、体育运动、人才培养、鼓励生育、养老保障等 [9] - 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结合作为重点提出,突出了该项举措的可持续性,关键是让人增强技能并更好地参与经济循环,同时增加民生福祉投资 [10]
从四中全会关键表述看中国经济动向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21:40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23日公布。透过其中关键表述,可一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动向。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在"十五 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明确"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 系列部署意味着,中国将持续以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抵御外部冲击的坚实基 石。全会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全会还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助力中国经济妥 善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着眼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 并表示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 ...
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并举,扩大内需战略新部署意味着什么丨四中全会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1:40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1][2] - 超大规模市场覆盖14亿多人口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1][2] - 大力提振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 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1][4] 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 -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 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1][4] - 当前有效需求不足 需与供给侧改革形成良性互动[4] - 消费和投资需同时发力 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4][5] 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结合 - 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1][5] - 投资于人包括医疗健康、体育运动、人才培养、鼓励生育、养老保障等广泛领域[5] - 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需要高技能人才 人力资本投资需与产业创新相匹配[5][6]
(经济观察)从四中全会关键表述看中国经济动向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21:26
长期发展目标 -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1] - 到2035年实现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 经济基本面判断 - 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1] 实体经济发展方向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1]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2]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2] - "十五五"时期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 - 持续以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2] 内需与市场建设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2]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3] 宏观经济治理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3]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3] 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4]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4] -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4] 绿色低碳转型 -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5]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5] - 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5]
“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着重办好这些事
央视新闻· 2025-10-23 20:13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2]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 -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3]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3] -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3] 国内市场与内需战略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4]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5] -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4] 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活力 -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6]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7] -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6] 高水平对外开放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8]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9] - 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8] 农业与区域协调发展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0][11]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12][13]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13] 文化产业发展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14] -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4]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6]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6] -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16]
“十五五”时期,中国将着重办好这些事
财联社· 2025-10-23 20:08
全会部署"十五五"时期重点任务——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 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据央视新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 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 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