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资本引擎驱动科创裂变:武汉基金解码城市产业升级密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08:05
武汉基金的战略定位与核心作用 - 武汉基金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聚焦科创、赋能产业"为原则,通过国有资本早期投资生态链推动城市产业升级,成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器"和"重塑者"[1] - 构建三级助推体系(种子基金探路、专业机构护航、产业资本接力)破解初创企业"死亡之谷",首只科创种子基金规模达2亿元,存续期超10年[3] - 通过"资本+政策+生态"综合赋能,精准投资产业核心环节与"卡脖子"技术,成功引回涵拓科技等具备全球领先技术的企业[2][9] 投资布局与基金运作 - 2023年以来新设母、子基金近30支,累计设立111支基金,直投项目32个,累计出资204.4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834.75亿元,财政资金放大超4倍[5][11] - 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达14.5亿元(含4.5亿元湖北省首单科创债),票面利率低至1.8%,预计实现4-5倍资金放大效应[6] - 专项基金合作覆盖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领域,例如联合中国信科、华工科技等产业方设立天使基金,与中金资本、君联资本等设立早期基金[4][5] 重点产业项目与成果 -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投资黑芝麻智能(国产自动驾驶芯片第一股)和芯擎科技(10.51亿元支持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量产)[10] - 集成电路领域:设立武创芯辰基金(16.32亿元)推动中高端图像传感器国产化,投资武汉新芯4.3亿元支持IPO[10] - 培育本地标杆企业:包括IVF头部互创联合、PPEC技术领先的森木磊石、硅光封测装备企业驿天诺等[4] 创新合作模式与资源整合 - 央地协同案例:联合中国兵装设立15亿元国兵向新发展基金,联合建信股权设立15亿元绿新领航基金引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7] - 跨区域联动:武创江岸科创基金整合北京清华、北大等科研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在汉转化[9][10] - 外资引入:通过10亿元QFLP基金推动领星等企业落地武汉全球运营中心[7]
实探中信银行科技金融一线:从单一贷款走向综合金融
中国证券报· 2025-06-18 05:14
科技金融生态化服务趋势 - 银行与科技企业合作模式从单纯贷款转向生态化服务,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应用更广泛[1] - 金融机构通过产业链整合、人才储备及IPO全周期咨询等多元化服务深度介入科技企业发展[2] 华视诺维医疗科技创新案例 - 专注于眼科精准医疗领域,开发房水采集专用设备及检测系统,解决50-100微升微量样本检测技术难点[1] - 研发脉络膜上腔给药装置,可搭载基因药物/干细胞疗法等,覆盖大部分眼科病症治疗[1] - 获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被认证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1][2] - 获中信银行1000万元信贷支持,资金用于团队建设与重点项目研发[2] 鑫华储科技储能技术创新 - 聚焦锌镍空液流电池体系,具备安全环保、成本低等特性,产品应用于多电压等级配电网调峰[3] - 技术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年末获中信银行5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贷,采用专利质押增信[3][4] - 计划2024年四季度启动量产产线建设,2025年中旬投产[3] 中信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推出"启航计划",未来三年计划支持1万家硬科技企业,提供技术突破至量产的全流程金融产品矩阵[5] - 构建资本助力圈、上市培育圈等五维生态体系,通过投贷联动与头部创投机构合作提供股贷债保服务[5] - 依托中信集团全牌照优势,整合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等三大协同平台形成立体化服务格局[6] -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领域,弱化传统财务指标,侧重技术来源与专利数量评估[4][6]
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在即,三大看点先睹为快
新华网· 2025-06-17 20:50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题: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在即,三大看点先睹为快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 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将于7月在北 京举行,这是链博会首次将举办时间提前至夏季。眼下,距离本届链博会开幕还有不到30天,国新办6 月17日就筹备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哪些看点值得期待,一起先睹为快。 看点一:国际范更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链博会在先进制造链展区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将有14家机构和企业参展。不仅通 过制度保障、载体支撑、服务协同三大板块,展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再到市场反馈的 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全链条过程,还将围绕"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举办主题活动,讨论科技创新成果如何 从"知识到技术"、从"产品到市场",实现价值跃迁,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创新"链"的不断延伸。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表示,应广大展商要求,本届链博会还将首次举办"链博首发站"新品发布专 区,集中发布参展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场景。同时,很多参展企业还会举办兼具知识性 和趣味性的互动交流活动。 看点三:"链接度"更高 中国贸促会办公室主任杨宓表示,链博会不是促进商品的展销,而 ...
知识产权“穿针引线” 政产学研协同推进东北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6:36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孙自法)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来服务和推进东北全面振 兴?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知识产权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主题调研采访活动中采访了解 到,通过知识产权在政产学研之间"穿针引线",助力东北地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融合 发展,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政:"一根针"穿起"千条线" 在国家层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一区重点开展"推动协同创新,助力 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等工作,立足东北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双重作 用,着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企业创新研发的康多手术机器人开展操作培训。中新网记者孙自法摄 身为知识产权的践行者和受益者,沈阳德氏冷饮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已累计申请注册商标900余件、外观 专利60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80余件、发明专利20余件、PCT国际发明专利2件、注册版权150余件,是 中国冷饮行业申请注册商标和专利保护最多的民营企业。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登上国宴的"安达奶酪",2025年2月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并实施保护, 成为全国首件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国本土奶酪产品,其 ...
报告显示: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已具备
科技日报· 2025-06-17 14:00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马爱平)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京发布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2006—2020年,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效率提升驱动;'十四五'以来,技术进步取代效率提升重新成为驱动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前中国已具备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坚实现实基础,'十五 五'时期,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以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表示。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农业持续发力,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增加5.1公斤。稻 谷、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大豆产量小幅下降至2065万吨,油菜籽和花生扩种成效明显,大豆进口增 至10503万吨。猪肉去产能到位,猪肉产量小幅下降,降至5706万吨,蛋类、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棉 花和食糖生产及进口增幅明显,水果和蔬菜供给保持稳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 好,粮食总产量预计 ...
政策高频|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17 12:48
关注、加星,第一时间接收推送!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侯倩楠 报告正文 2. 政策高频: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2.1 国务院办公厅: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将从统 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四个方面推进改革。广东将通过支持深圳建设一 批高水平高校、深化数据交易规则以及场景探索、支持前海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深圳推进放 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举措,全力以赴支持深圳的改革探索。 2.2 中办、国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 意见》。围绕民生保障,《意见》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 体兜底帮扶等政策举措。围绕公平性,《意见》强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 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举措。围绕民生服务普惠性方面,《意见 ...
浦东创投助力上海科研成果转化
快讯· 2025-06-17 12:39
浦东创投集团参与投资的上海柏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超2亿元A轮融资,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 推进首款原创靶点CD3L1抗肿瘤药物的注册临床开发。浦东创投表示,此次投资是对原创新靶点的积极 布局,也是加速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浦东临床转化,为浦东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和创新动力。(上证报) ...
政策高频|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17 11:23
关注、加星,第一时间接收推送!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侯倩楠 报告正文 2. 政策高频: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2.1 国务院办公厅: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将从统 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四个方面推进改革。广东将通过支持深圳建设一 批高水平高校、深化数据交易规则以及场景探索、支持前海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深圳推进放 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举措,全力以赴支持深圳的改革探索。 2.2 中办、国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 意见》。围绕民生保障,《意见》强调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 体兜底帮扶等政策举措。围绕公平性,《意见》强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 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举措。围绕民生服务普惠性方面,《意见 ...
全球生物医药版图有了“慧湖坐标”
苏州日报· 2025-06-17 05:47
这里,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和投资当之无愧的"风向标",沉淀着1388家企业的集聚势能,去年营收 达到373.69亿元;诞生了多款全球或全国首创重磅产品,既有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 抗癌新药泽布替尼,也有国内首个上市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智舒嘉®,还有全球首款可标 测肾神经的肾动脉射频消融类产品;见证着一连串超10亿美元的海外授权大单,走出了19家生物医药上 市企业,持续将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成果输送全球…… 这里,是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从规模集聚到创新引领的"时光琥珀",更是 未来创新的"启明星",以"产学研用"的生态闭环,全力勾勒全球生物医药版图的"慧湖坐标"。 双重驱动引领产业攀向更高能级 今年以来,独墅湖畔生物医药产业"喜报"连连: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中,泽布替尼(百悦泽®)全 球销售额达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成功助力百济神州跨过盈亏平衡点;信达生物上市四款新药, 2025年首季总产品收入超24亿元,在保持肿瘤治疗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逐步释放综合产品线潜力;手 握"最贵"出海小分子药物的亚盛医药,成为首例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实现港股18A公司赴美双重主 ...
多部门加力部署,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第一财经· 2025-06-16 19:56
政策部署与高层表态 - 国务院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专题学习 强调通过多方面协同发力破解转化瓶颈 [1] - 工信部 国资委等部门密集部署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旨在统筹创新资源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畅通供需对接渠道 [1] - 李强总理指出科技成果转化需经历技术研发 工程验证和产业化商业化等环节 需聚焦关键着力打通堵点断点 [2]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 - 转化源头需优化科技研发及产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增强产业需求与科技供给契合度 [2] - 转化对接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 引导产学研合作 [2] - 转化应用需用好首台套政策 推动自主技术产品在规模化应用中迭代升级 [2] - 国资委提出优化科技成果披露 评价 交易机制 畅通企业内部转化通道 实施应用拓展工程 [2] 中试平台建设与布局 - 工信部公示首批242家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涵盖原材料工业(79家) 消费品工业(62家) 装备制造(60家)等六大领域 [3] - 中试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关键环节 计划到2027年培育省部级平台 认定国家级平台 推动技术成果工程化突破 [3] - 加快建设中试验证平台 强化技术熟化 工程化放大功能 为高校院所 中小企业提供验证服务 [3] 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措施 - 工信部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 聚焦先进制造 新材料领域 通过中试熟化等途径加快转化 [4] - 发布《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 将孵化器分为标准级和卓越级两类 推动从量增向质提转变 [5] - 全国现有孵化机构1.6万家 培育大量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 管理办法旨在构建创新创业生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