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搜索文档
智能驾驶概念震荡拉升 德众汽车等多股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0:07
智能驾驶概念股表现 - 智能驾驶概念早盘震荡拉升 [1] - 德众汽车涨停 [1] - 科博达实现3连板 [1] - 中汽股份涨停 [1] - 光洋股份涨停 [1] - 中国汽研涨停 [1] - 日盈电子跟涨 [1] - 莱赛激光跟涨 [1] - 千里科技跟涨 [1] - 星网宇达跟涨 [1]
与比亚迪合作的它,放弃造车、改行做智驾供应商
36氪· 2025-09-18 09:33
融资情况 - 上月末完成E轮追加融资9700万美元 参与方包括优步 英伟达 贝利·吉福德 冰屋风投 亲和风投 誓言风投等投资基金 [1][3] - 今年4月先期注入1.06亿美元资金 本轮融资总额达2.03亿美元(约14.44亿人民币) [3] - 4月E轮融资企业估值约60亿美元 较2021年D轮融资86亿美元估值下跌超过三成 [3] 公司背景 - 2016年由前谷歌Waymo项目资深工程师朱佳俊和戴夫·弗格森共同创立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 [8] - 朱佳俊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 2008年获弗吉尼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硕士学位 [10] - 差异化选择末端无人配送细分赛道 直接瞄准L5级无人驾驶技术但不以载人车辆为方向 [11] 产品与技术 - 2018年造出初代无人配送原型车R1 后升级R2车型 加大货箱并升级智能驾驶系统 [14][16] - 2022年与比亚迪合作完成第三代纯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车 命名"Nuro" 采用比亚迪三电技术 配备独立制冷设备 [17][19] - 2024年业务转型为提供自动驾驶技术授权 推出Nuro Driver™自动驾驶系统平台 采用英伟达DRIVE Thor芯片 [25][27] 合作与监管 - 2018年起与沃尔玛 达美乐披萨等北美零售商建立合作试点 [14] - 成为首家获准在公开道路上测试无方向盘 无脚踏板专用无人配送车的公司 [14] - 优步计划在Lucid Gravity纯电SUV上集成Nuro系统 从2026年起部署超过2万台自动驾驶Robotaxi [29] 行业环境 - 2022年至2023年智能驾驶产业经历"资本寒冬" 企业受困于技术"长尾问题"和成本效益挑战 [19][21] - 北美外卖平台UberEats和DoorDash通过众包模式实现低成本末端配送 对无人配送车成本构成竞争压力 [21] - 行业从重资产造车模式转向轻资产技术赋能 强调生态合作与商业化能力 [25][29] 战略调整 - 2022年末裁员30% 暂缓第三代物流车量产计划 检讨激进扩张策略(员工规模从700人增至1500人以上) [23] - 2023年彻底检讨发展战略 2024年宣布从造车运营转向自动驾驶技术授权模式 [25] - 资本层面大致认可转型 投资方战略着眼点各异 英伟达侧重芯片与算力合作 优步侧重Robotaxi部署 [27][29]
25万级纯电轿车,谁的日子最好过?
车fans· 2025-09-18 09:17
我们邀请了五个品牌的一线销售,分别是智界、小鹏、小米、 极氪、 特斯拉,让大家各自聊聊现在店里的轿车卖得怎么样,主要竞品又是谁。 每天来看这车的客户占比是多少?会提出哪些观点? 买这车的用户,最终看重的是什么? 主要竞品有哪些?哪个最好打,哪个最难打? 目前鸿蒙智行的轿车是智界S7,主销配置是智界S7 M ax,2026款是8月26日上市的。目前属于首销期阶段,最高是53000元购车权益,包含10000元选配 金,20000元ADS高阶辅助驾驶抵扣补贴,10000元的运动套件限时免费,价值9000元的极光绿和幻影紫外观免费选配,4000元的辅助驾驶保险。 以10个进店客户为例,看 S7的 大概占比1-2个,客户主要关注价格政策、智驾软硬件升级。因为相比老款智界S7,新款全系升级高阶辅助驾驶,入门 M ax版本就携带192线激光雷达,也有少部分客户会提及到售后门店相对较少,后期会不会降价等疑惑。 话题拆分: 自家这价位的轿车是哪些?目前主销配置和权益是什么? 其实买纯电轿车的,大部分是个人市区出行代步,而且也是女性客户为主,对于外观有一定的要求,一些科技舒适性配置倒是关注没那么高。能够做到吸引 客户的主要是价格 ...
智驾领域利好来袭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将迎来国家标准(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18 09:04
地平线机器人(09660):公司在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少数可以同时供应芯 片+算法的供应商之一。硬件方面,推出J6P及HorizonCell,可提供1120TOPS算力,已站稳国内算力第 一梯队,正加速追赶英伟达中;解决方案方面,推出城区NOA智驾方案,软硬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解决 方案性能;公司客户资源+量产经验丰富,产品已搭载理想L6Pro、蔚来firefly萤火虫、奇瑞iCARV23等 车型,已进入比亚迪(002594)、奇瑞、博世等客户。 黑芝麻(000716)智能(02533):在自动驾驶领域,公司华山系列A1000Pro算力达106TOPS,性能优 异,推出A2000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公司已与吉利等众多主要汽车OEM以及Tier1合作,已进入银河 E8、领克07等车型;在跨域计算领域,公司推出业内首个跨域计算芯片武当C1200,一汽红旗有望基于 C1200打造单芯片智能车控平台方案,助力公司营收增长。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跃进式提升,叠加硬件和软件成本的不断下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搭载率不断提 升。乘联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 ...
机构:国内激光雷达厂商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8:41
据央视财经消息,激光雷达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通过它可以让机器人实现定位、导航、避障等功 能,今年以来因为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激光雷达企业订单大增。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 市场规模将达到240.7亿元,2026年进一步上升至431.8亿元。 东莞证券认为,激光雷达已从"贵族传感器"变成"10万级标配",中国厂商在规模、成本和量产节奏上已 领先全球,行业正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时期。随着成本下行,预计搭载量和渗透率将继续提升。此 外,NOA渗透率逐步提升,Robotaxi渗透率提升,AEB强制上车以及自动驾驶政策、商业配套逐步完善 都有利于激光雷达未来需求继续爆发,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长城证券(002939)认为,1)激光雷达是一种基于激光束进行探测和测距的技术。2)智能驾驶+机器人 产业驱动,叠加成本下探,带动激光雷达持续放量。中商产业研究院及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 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下游应用市场中,机器人领域仍占据主要应用地位,占比达68.2%,其次为智能驾驶 汽车领域应用,占比28.7%。3)国内激光雷达厂商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不断升级自研技术,加快发展进 程。Yole Grou ...
小鹏汽车-W(09868):欧洲首个本地化生产项目启动,全球化布局再添新篇章
长江证券· 2025-09-17 23:2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欧洲首个本地化生产项目于2025年Q3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启动 首批小鹏G6与G9顺利量产下线 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已启用 未来预期投产更多车型 [2][4][8] - 智能驾驶持续领先 渠道变革和营销体系加强 叠加强势新车周期开启 公司销量有望稳步提升 [2][8] - 规模提升、平台和技术降本效果将进一步体现 叠加软件盈利的商业模式拓展以及出海持续增长 公司未来盈利具备较大弹性 [2][8] 全球化布局进展 - 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启动 研发与生产协同 助力全球化布局 小鹏汽车在欧洲完成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全价值链布局 [8] - 自2021年进入欧洲 目前已覆盖全球超46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1-7月海外销量达1.87万辆 同比+217% [8] - 欧洲市场小鹏斩获中高端纯电汽车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2025年上半年销量超8千辆 G6作为主力车型占比约67% [8] - 前期小鹏首个海外产能印尼KD工厂投产 实现X9生产交付 本次欧洲产能启动进一步完善全球化布局 [8] 销量与业绩展望 - 2025Q3预期交付量11.3-11.8万辆 同比增长142.8-153.6% 预期收入196-210亿元 同比增长94.0%-107.9% [8] - 新款小鹏G6、G9上市即热销 多次获得国内细分市场销量冠军 在多个海外市场长期位列细分市场第一名 [8] - 7月3日小鹏G7正式上市 Q3发布全新一代P7 Q3将有两款全新的重磅车型开始交付 Q4小鹏鲲鹏超级电动车型逐步进入量产 [8] - 预期公司Q4实现单季度扭亏 实现全年规模自由现金流 [8] - 预计公司2025年收入为928亿元 对应PS 1.6X [8] 产品与战略 - MONA M03和P7+开启公司新车周期 [2][8] - 后续小鹏P7+即将登录欧洲 车型拓展有望持续增强欧洲销量 [8] - 实现"一车双能"战略 [8]
张琦:智能驾驶趋向理性发展 付费订阅考验车企讲故事的能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9-17 22:58
不过,消费者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付费的意愿并不高。超四成消费者不愿意为智能驾驶系统额外付费, 有44%的消费者表示只愿意以低于车价5%的价格为智能驾驶系统买单。在A方案(高阶版本,含城市领 航辅助,车价增加2万元,含5年升级)与B方案【基础L2(ACC适应性巡航+LCC车道居中保持),车 价提高0.5万元,终身免费保养】中,只有32.83%的消费者选择了A方案,选择B方案的消费者则高达 67.17%。这表明,对于智能辅助驾驶,"低价或免费"符合大众预期。 张琦将智能辅助驾驶付费订阅与苹果手机公司的商业模式类比。"最初,苹果手机用户也难以接受购买 硬件后仍需为iTunes、Apple Music、储存空间等服务付费,但随着时间推移,软件和服务逐渐成为苹果 盈利的主要来源。这是用户意识转变的结果。" 谈及当下的汽车领域消费趋势,张琦观察到2025年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分水岭:一方面,传统豪华及超豪 华品牌(如宾利、保时捷、玛莎拉蒂、劳斯莱斯)在销量和利润承压下,转向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高端定 制,例如为客户定制独特车漆颜色或专属内饰;另一方面,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品牌则着重于智能化定 制,包括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语音助手、车内在 ...
注册资本84.7亿元 东风汽车与襄阳国资成立新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9-17 20:42
合资公司成立 - 东风集团股份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襄阳控股及襄高投资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注册资本84.7亿元 [1] - 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智能越野车辆的制造与销售 [1] 技术及资产投入 - 东风集团股份出资无形资产使用权 包括车型平台及智能驾驶专有技术资产组的许可使用权 [1] - 东风集团股份投入猛士系列的商标权 [1]
注册资本84.7亿元,东风汽车与襄阳国资成立新公司
凤凰网财经· 2025-09-17 20:37
合资公司成立 - 东风集团股份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襄阳控股及襄高投资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注册资本84.7亿元[1] - 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智能越野车辆的制造与销售业务[1] 出资方式 - 东风集团股份以无形资产使用权出资 包括车型平台及智能驾驶专有技术资产组的许可使用权[1] - 东风集团股份同时以猛士系列商标权作为出资组成部分[1]
东风成立新合资公司,无形资产出资物包括猛士商标
第一财经· 2025-09-17 20:08
合资公司成立 - 东风集团股份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襄阳控股及襄高投资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注册资本84.7亿元[1] - 合资公司未来将聚焦猛士品牌[1] - 东风集团出资无形资产使用权 包括猛士系列商标权 车型平台及智能驾驶专有技术资产组的许可使用权[1] 生产布局 - 合资公司生产基地包括襄阳工厂 武汉工厂和十堰工厂[1] - 三家工厂生产的车型各有侧重[1] 合作模式 - 东风猛士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将进入介于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之间的新模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