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化产业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4 15:58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 - 全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 [1] - 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领跑全国,粤产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市场总量超四成,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95%,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 [1] - 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高标准建设战略性产业集群 [2] - 广东集聚全国30%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54%,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相关企业1.5万余家 [2] - 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超700条,无人机物流配送年飞行近80万架次,加速构建30分钟航空医疗救援网络 [2] 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 - 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 [3] - 聚焦"卡脖子"技术、产业补短板技术和关键共用技术"三类清单",实施重大攻关项目 [3] - 深入实施"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科技工程,取得一批重大技术突破 [3] 人才培养与教育协同 - 在51所本科高校建设348个现代产业学院,本硕博培养规模达21.4万人,校企师资1.6万人,均居全国首位 [5] - 覆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60个产业门类,超常规推进集成电路人才扩容 [5] - 8所高校筹建省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支撑广东打造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5] 科技金融与保险 - 与23家全国性金融机构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33个具体合作项目金额共计1.31万亿元,已落地投融资超5270亿元 [5] - 科技保险为34.8万家次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6万亿元,同比增长75.4% [6] - 知识产权相关保险近两年累计为895家次企业提供10.37亿元的风险保障 [6]
提升镇村“一把手”能力水平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6.16-06.22)
南方农村报· 2025-06-23 23:01
提升镇村"一把 手"能力水平丨 市委书记抓乡村 振兴 (2025.06.16- 06.22)_南方+_ 南方plus 本文收录于专辑 6月16日至22 日,广州着力守 牢粮食安全和不 发生规模性返贫 致贫底线,推进 粮油作物单产提 升等行动;汕头 开展环境风貌整 治集中攻坚,推 进撂荒地复耕复 种;梅州以改革 力度推进农用地 整理,形成更 多"千(百)亩 方";汕尾聚焦 人居环境整治和 产业升级,做 好"土特产"文 章;东莞加快推 进现代化产业园 区建设和城中村 改造;中山持续 推进人居环境整 治,发展现代农 业并深化东西部 产业协作;湛江 培育典型村支柱 产业,高位推进 典型镇建设;茂 名高标准打造示 范带节点镇,推 动优质蔬菜品牌 化发展;潮州部 署全域土地综合 整治,落实耕地 保护激励补偿制 度;云浮增强粮 食稳产保供能 力,深化全域土 地综合整治。 广州市委书记郭 永航: 深入推进粮油作 物大面积单产提 升行动 18日,广州市委 农村工作会议暨 深入实施"百县 千镇万村高质量 发展工程"推进 会召开,市委书 记郭永航讲话。 他强调,要守牢 守住粮食安全和 不发生规模性返 贫致贫"两条底 线",深入推进 ...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步推进
人民日报· 2025-06-23 03:46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各中央企业及地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80% [1] - 高质量完成改革行动是2025年国企工作重点 距离收官仅剩半年时间 [1] - 改革实施以来 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改革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包括科技创新成果涌现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1] 下一阶段改革重点方向 - **强化创新体系**:分类优化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重点评估创新性 系统性 专业性等维度 特大型传统企业需警惕创新体系僵化问题 [2] - **优化产业赛道**:衔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十五五"规划 避免同质化竞争 加大战新产业投入 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投/股权投资 聚焦"投早投小投硬" [2] - **推动产业升级**:加速传统产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2] 创新机制与评价体系改革 - **成果转化协同**:强化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3] - **评价机制创新**:推行分类评价体系 基础研究领域探索虚拟量化评价或科研积分制 应用研究领域设置成果转化合同金额 发明专利数等指标 [3] - **长周期激励**:对5-10年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建立里程碑节点评价 分阶段激励 [3] 改革推进保障措施 - 以改革任务台账为抓手 逐条落实进度与质量要求 [3]
再保险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大有可为
证券日报· 2025-06-23 01:27
再保险市场现状 - 2023年中国再保险保费2595亿元,直保保费5.7万亿元,渗透度4.6% [1] - 全球再保险保费9000亿美元,直保保费7.2万亿美元,渗透度12.5% [1] - 中国直保规模全球第二,再保险规模全球第七,渗透度低于国际水平 [1] 再保险功能与重要性 - 再保险通过风险分摊机制帮助直保公司承保大额风险 [1] -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在航天、核能、卫星发射等领域已发挥作用 [2] - 中国核共体承保能力全球第一,覆盖超万亿元涉核资产 [2] 行业发展机遇 国家战略领域 - 需提升对航天、国产大飞机、一带一路项目的风险保障能力 [2] - 政策红利将催生新型复杂再保险需求,需加强产品创新与全球风险分散 [2] 科技创新领域 - 可缓解AI、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失败、供应链中断等风险 [3] - 通过风险共担降低创新成本,提升直保公司对"卡脖子"技术的保障能力 [3] 巨灾风险管理 - 2023年中国自然灾害损失4011亿元,保险补偿比例仅10%,远低于全球44%水平 [4] - 再保险可汇聚国际承保能力,优化巨灾定价模型并推动产品创新 [4] - 机制可将巨灾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促进灾后经济复苏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与数据基础设施 [5] - 提高渗透率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巨灾保障 [5]
河南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线观察
新华网· 2025-06-22 10:48
新能源汽车产业 -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1秒产出1个动力电池电芯,采用第三代CTP技术,可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与4C快充,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形成千亿级产值规模,带动2000亿元产业生态 [2] - 郑州比亚迪工厂5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车,3秒下线一支动力电池电芯,2023年生产整车54.5万辆(同比增长169.8%),计划下半年推出新招聘计划 [3] - 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具备60万台整车、60万台发动机、30万套电池的年产能,奇瑞开封基地将投放10款以上新车型 [4] - 河南省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600余家,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68.1万辆(同比增长117.3%),出口1万辆(同比增长146.9%),一季度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37.6% [6] 装备制造业升级 - 郑煤机获评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液压支架切割精度达0.3-1mm,智能化成套装备远销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 [8][9] - 中铁装备盾构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卫华集团起重机产销量全国第一,许继集团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全国领先 [9] - 许继集团带动2000亿元电气装备产业链,年均采购300亿元,拉动4700家供应商,新能源发电及储能领域市场份额超10% [11] - 河南省目标2025年重大技术装备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打造6个千亿级装备产业链 [13] 超硬材料与半导体 - 黄河旋风突破6-8英寸MPCVD多晶金刚石晶圆技术,成立合资公司推进金刚石散热材料产业化 [14] - 河南省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国80%,力量钻石半导体散热片项目投产,中南钻石研发大尺寸单晶片 [15] - 三门峡市高纯镓年产能110吨(占全国27%),东方希望建成全省首家高纯镓生产基地 [16][17] 传统产业转型 - 河南省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支持装备制造业创新,郑煤机获6000万元专项立项 [8] - 前5个月河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053.08亿元(同比增长136%) [13]
市政府召开第153次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 研究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等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6-21 07:55
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制造强市建设 - 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未来产业先导区,奋力打造新时代制造强市 [2]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发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作用和"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构建体现武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生态优化 - 持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培育"七万工程",培育一批有引领力的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着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融通发展的生动局面 [2] - 优化产业生态,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型发展,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双创示范基地等配套服务,强化人才、资金、数据、用能等要素保障,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 [2]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1] - 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深化调研论证,加强对上衔接争取,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
向新,看中原
河南日报· 2025-06-21 07:39
农业与食品产业 - 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00余万亩,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 [9][13] - 河南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 [12]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油料、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 [13] - 双汇、思念、白象、卫龙等老品牌与嗨吃家、食族人等新兴品牌共同打造万亿元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14] - 小麦深加工产业链延伸至赤藓糖醇、谷朊粉、蛋白肽等高端原料,以及可降解生物塑料 [15] 制造业与工业升级 - 洛阳轴承集团生产从机器人轴承到盾构机轴承的全系列产品,展示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16] - 郑州比亚迪新能源车生产基地一期产能40万辆、二期60万辆,实现每分钟下线一台整车 [17] - 中铁装备盾构国产率突破95%,郑煤机液压支架市占率行业第一,超聚变服务全球10000多家客户 [18] - 工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85.6%,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33] 文化与旅游产业 - 双槐树遗址通过3D、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发展可视化互动新业态 [39]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展出1600余件文物,建筑空间达1.97万平方米 [40] - 洛阳应天门等地推出战国袍、唐襦裙等传统服饰体验,吸引年轻人参与文化消费 [43] - 南阳武侯祠、邓州花洲书院等文化IP与餐饮结合,形成日用型文化产品 [4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智能温室加速小麦育种进程 [10][11] - 新乡"中原农谷数智大脑"整合气象、墒情等数据指导农业生产 [8] -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实现"算天、算地、算人",赋能千行百业 [33] - 兰考县打通27个部门数据接口,实现"刷脸办理"政务业务 [25] 生态环保与绿色经济 - 三门峡小秦岭矿山生态修复后,林麝、豹猫等野生动物重现 [31] - 民权林场6.9万亩林地构筑黄河故道绿色屏障 [31] - 全省创建无废景区、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3014个 [34] - 碳减排领域预计2030年前年需投入2.2万亿元,带来产业新机遇 [34]
经济日报金观平:强化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科创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6
资本市场改革与科技创新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突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1] -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 中国科技创新正从点状突破向系统集成加速推进 技术突破加快市场转化 [1] - 当前资本供给与科创需求存在周期错配 金融供给存在资金短期化 风险容忍度低等问题 需完善适应创新规律的资本形成机制 [1] 资本市场对创新的支持作用 - 资本市场通过合理定价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活力 带动技术 数据等生产要素协同集聚 服务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2] - A股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达1 88万亿元 占全社会研发投入一半以上 创新生态进一步完善 [2] - 科创板将设置科创成长层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 商业前景广阔的科技企业 [2] 资本生态与融资创新 - 推进股债联动 发展科创债 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 数据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和REITs融资 [3] -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推动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 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3] - 完善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 落实"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 [3] 资本市场开放与合作 - 外资和外资机构是重要参与力量 将构建更开放包容的资本市场生态 落实对外开放一揽子举措 [3] - 推动国内市场与全球创新资源深度融合 发挥资本市场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枢纽功能 [3]
三方面凸显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战略考量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11:42
中国发展网讯(记者 王进报道)"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四川省委作出这样的安排有怎样 的战略考量,下一步贯彻落实重点是什么?"对此,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杨立在6月18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做了解读。 杨立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主题十分鲜明、意义十分重大。可以从3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省委的战略考量。 第一,是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素有"文宗自古出巴蜀""天下山水之观在蜀"的说法,拥有全 国数量最多、类型最全、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文旅资源谱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 点新论断,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旅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并对四川文旅发展寄予厚望,赋予我们共建巴蜀文化 旅游走廊的重大任务,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多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在"青苍越千年"的翠云廊指导文化传承,在"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追溯文明脉 络,在"家风万古传"的三苏祠畅谈文化自信,在"潮平水天阔"的宜宾三江口考察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 ...
江西吉安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 去年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21:00
产业发展 - 吉安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1] - 新材料产业2024年营收930亿元 今年将突破千亿 [2] - 先进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加快向千亿迈进 [2] - 新能源 绿色食品产业持续扩量提质 [2] - 新签约投资或产值过百亿的"双优"项目19个 [1] 农业品牌建设 - "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位列中国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第7位 [4] - "井冈山"品牌产品年销售额超130亿元 增长61% [4] - 品牌平均溢价21.8% 带动50多万名农户增收 [4] - 组建"井冈山"品牌管理公司 农产品供应链公司 绿色农产品促进会 [2] 改革创新 - 提出319项改革任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路径 [1] - 30多项改革获评全国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4] - 林权抵押融资等改革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经验 [4] - 生态产品GEP核算总值达3940亿元 位居江西省前列 [4] 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增长159% [4] - 中心城区累计改造闲置地块88宗 新增停车位5200多个 [4] - 新增口袋公园 健身公园 便民工坊等32个 [4] - 建成就业之家3100多个 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5个 "一老一小幸福院"147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