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内蒙古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内蒙古日报· 2025-11-05 09:34
新动能产业保持良好发展。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6.5%,分别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3和10.6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持续稳定增长。化学工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冶金建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得益于总部经济、行业龙头企业、产业 链链主企业、先进制造业的有力拉动,制造业实现稳定增长,产业规模效应逐步释放,稳增长、稳预期 作用进一步发挥。 记者11月4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 2.8个百分点。 ...
上海要重点发力现代化产业体系——访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市“十五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王思政
解放日报· 2025-10-29 09:49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与意义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相较于“现代产业体系”,增加“化”字意义深远[2] - 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做大实体经济的实现平台[2][3]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推动力[3] 三类产业形态的动态作用 - 传统产业是制造业的基础,约占制造业比重80%,需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4][5] - 新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战场,代表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方向[4] -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处于产业化初期,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是前瞻的新兴产业[4] - 三类产业形态是动态演进的,现在的新兴产业未来可能成为传统产业,需用发展眼光进行产业布局[4] 产业融合化趋势 - 融合化是全球创新大趋势,知识经济或数字经济阶段依靠融合创新取胜,例如智能手机集成了摄像、支付等多种功能[6] - 融合创新能带来奇点和长尾效应,对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均重要,但对传统产业的需求更为迫切[6] 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前提和核心引擎,两者互为因果[7]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当前重点,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市场是科技创新变现的主要通道[7] - 进入大科学时代,一些企业通过一线实践改写了传统基础理论并改变了产业化流程[7] 上海的重点发展方向 - 上海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均可作为,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做大新兴产业增量[5] - 上海可在东部沿江沿海高端产业集群基础上,发展世界级沿江沿海先进制造业产业带,重点区域包括张江科学城、临港智造城等[8] - 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储能技术、高温超导、工业软件等[8] - 龙头产业项目能催生产业基地、延长产业链、营造产业生态,并促进大量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8]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要深入研究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充分激发发展动力
证券时报· 2025-10-22 10:29
文章核心观点 - 发展动力需依靠创新和改革以推进新型工业化 [1] - 当前新动能尚不能完全弥补传统动能减弱的缺口 [1] - 改革潜力巨大,需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 [1] 产业发展现状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约13.4% [1] - 传统产业占GDP比重约为80% [1] - 新动能仍在培育壮大中,传统动能正在减弱 [1] 发展动力机制 - 动力来源为创新和深化改革 [1] - 当前存在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 [1] - 需深入研究并激发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1]
新基金批量提前结募!增量资金来了
上海证券报· 2025-10-19 18:00
新基金募集节奏加快 - 国庆节以来已有10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1][2] - 部分基金募集期缩短至仅1天 例如中欧价值领航混合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10月28日 但在10月16日即提前结束募集 [1][2] - 新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不高于20亿元 [2] - 提前结募原因包括认购资金达到预期发行规模以及基金管理人希望尽早成立产品为投资者布局提供工具 [2] - 多家基金公司派出旗下绩优基金经理管理新基金 如栾超管理的华安优势领航混合基金、蓝小康管理的中欧价值领航混合基金等 [2] 次新基金建仓活跃 - 多只成立不满三个月的基金净值发生明显变动 [1][3] - 信澳优势行业混合基金7月23日成立 截至10月17日收益率超过23% [3] - 西部利得资源鑫选混合基金8月4日成立 截至10月17日收益率超过25% [5] - 招商科技智选混合基金、兴业科技创新混合基金、永赢先锋半导体智选混合基金等成立以来收益率均在10%以上 [5] - 南华科技创新混合基金9月24日成立 国庆假期后净值显著变化 10月9日上涨0.63% 10月10日下跌2.04% [5] ETF建仓显著提速 - 部分ETF在距离上市仍有多个交易日时 股票仓位已处于较高位置 [6] - 创金合信中证国有企业红利ETF9月24日成立 10月17日上市 截至10月10日权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比例达98.8% [7] - 广发中证卫星产业ETF10月13日成立 定于10月22日上市 截至10月15日权益投资占基金总资产比例达33.38% [7] 基金经理后市观点 - 华安优势领航混合拟任基金经理栾超看好AI及科技成长方向 认为从上游算力到下游应用皆大有可为 同时看好自主可控板块和高质量因子主导的白马龙头公司 [8] - 中欧价值领航混合拟任基金经理蓝小康认为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均存在投资机会 但传统产业优质公司业绩改善更为确定 当前银行、非银、有色、工程机械、重卡等方向值得关注 [9]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经理赵诣指出中国权益市场长期稳健向好的态势日趋明晰 美元流动性有望迎来拐点 将提升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 其管理基金规模从二季度末130.81亿元增至190.69亿元 [9]
上证观察家 | 如何打造特色与持久竞争力兼具的产业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9-08 10:27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各地需立足当地产业基础,打造有特色、有优势、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这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1][4] - 建议各地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力扩围、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产业引导和招商引资政策,形成区域有特色、全国一盘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4] 产业发展新变化 - 数字经济催生产业结构呈现核心产业、转化平台、应用场景“三段式”新特征 [11] -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可在不同时空上相互转换,界限不再分明 [12] - 在消费驱动下,终端需求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过去四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较“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 [13] -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能源流等流量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产业的竞争演变成流量的竞争 [14] 地方政府产业规划误区 - 产业规划概念化,规划制定与实际产业布局“两张皮”,例如“十四五”规划中21个省份将量子科技纳入重点规划,但仅不足半数发布具体专项行动方案 [5] - 产业政策趋同化,部分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省市不顾地方资源禀赋,一味参考东部地区,导致全国产业政策趋同化,加剧招商内卷 [6] - 过度追求发展高精尖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视不足,例如202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16个省市提及人形机器人部署,超10个地方政府建立相关产业基金 [7] - 产业规划过度重视工业制造业,对服务业发展缺乏具体抓手 [8] - 产业规划从地方管理部门角度出发,对经营主体需求考虑不足,忽视企业对人才、技术、数据等现代要素配套环境的要求 [9] “十五五”产业规划着力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 转变思路,将能源资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柱,例如河南平顶山市借助煤炭资源优势向高端煤炭深加工转型,打通煤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 [16] - 因地制宜制定传统产业改造方案,例如山东2013年出台转型升级指导计划,推动化工行业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期间实现资产占比和营收占比逆势增长 [17] - 创新驱动,通过技术改造和业态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创造新业态,推动农业领域食品加工业品牌化建设,制造业领域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蜕变 [17][18] “十五五”产业规划着力点:新兴产业发展 - 以“小而精”为导向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链,采取“N+N”产业链规划模式,集中精力发展具有地方禀赋优势的产业链条 [19] - 尊重新兴产业发展规律,注重产业间依存关系,例如杭州在人形机器人规划中聚焦“最优本体+最强大脑”,推动集群式规划和链式规划相结合 [20] - 积极打造适配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环境,加大力度发展创新要素市场,从要素交易市场、中介机构和相关产业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21] “十五五”产业规划着力点:服务业发展 - 发挥能源、铁路、电信等功能型服务业的网络功能,挖掘节点和枢纽价值,探索数据要素型企业认定和数据资产入表 [22] - 加快吸引专业服务人才,建立差异化发展模式,东部及核心城市增强机构实力,中西部及周边城市承接辐射溢出 [23] - 以城市群为核心载体拓宽生活服务业服务半径,抓住城市扩容机遇导入人口,注重线上化趋势,挖掘社区消费新场景 [24] - 完善多元化供给机制,推进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业的制度型开放,形成央国企、民企及外企多元供给新局面 [24] “十五五”产业规划着力点:招商引资 - 树立全域招商理念,加大服务业招商引流,近三年上海利用外资前三大行业均为服务业,证明其产业拉动效应 [25] - 注重产业导入关联关系,打造新型链式招商模式,例如合肥通过基金招商带动人形机器人企业落户 [26] - 加强省级招商政策协调性,建立招商项目“首谈制”,由省级投促部门确定首谈区,避免“招商抢资”和“互挖墙脚” [26] “十五五”产业规划着力点:企业参与 - 让企业家唱主角,在产业政策制定、实施、调整过程中提高企业参与度,通过线上征询、线下座谈等方式开门问策 [27] - 健全公共服务,拓宽企业参与政策制定全流程的渠道,在政策起草、论证、施行阶段广泛听取企业家意见 [28]
新视野 | 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
新旧动能转换理论框架 - 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培育和改造推动经济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新动能包括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 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旧动能涵盖制造业 农业等传统领域 二者呈现破立并举 协同共生的辩证统一关系[3] - 新旧动能转换涵盖动力机制转换 产业结构升级 制度体系重构三个维度 动力机制从资源投入转向知识 技术 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 产业结构构建以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制度体系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4] - 需把握破与立 量与质 内与外三组辩证关系 破是破除落后产能对资源要素的锁定效应 立是建立制度创新体系 量是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质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内是挖掘内需潜力 外是融入全球化提升产业链地位[5] 新旧动能转换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 全国建成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推动力[6] - 技术替代存在断层效应 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 实验室技术与产业化落地存在鸿沟 大型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0% 占市场主体90%以上的中小企业受资金人才制约难以创新 要素流动存在制度性障碍[6] - 2024年第三产业占比仍低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 传统制造业占比过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有待提升 产业内部出现高端短缺与低端过剩并存现象 新动能成长速度较慢无法有效替代旧动能[7] - 区域差异呈现东强西弱 南强北弱的分化格局 东部沿海进入工业化后期 中西部处于工业化中期 旧动能依赖高碳路径 绿色转型成本较高使部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8] 新旧动能转换实践路径 -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与全链条创新协同 构建技术加场景双向赋能机制 探索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联合体 在重点产业集群布局中试服务平台 持续推广工业云平台应用 建设垂直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9] - 推动要素流动由行政主导转向市场主导 健全土地 劳动力 资本 技术 数据等要素市场化定价与交易机制 强化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构建数据确权 流通 交易 安全治理体系 试点要素配置负面清单制度 建设区域性数据交易中心 实施人才飞地计划[10] - 差异化布局区域功能 东部聚焦新兴产业卡位 中部强化传统产业升级 西部承接梯度转移 打造跨区域产业协作示范区 建立飞地经济利益共享机制 实施链长制加分层次双轨管理[11] - 深化市场机制改革推进三提一优 减少行政干预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贴息贷款 发行专项债券 设立国家级绿色转型基金 探索建立容错纠偏动态调整机制[11][12]
太湖双子星:常州与湖州,为何经济差距如此之大?
搜狐财经· 2025-05-03 17:29
交通区位 - 常州位于沪宁城市走廊中间,北靠长江南临太湖,具备铁路、高速、港口等全方位交通优势,高铁1小时直达上海、40分钟直达南京,成为产业转移首选地[1] - 湖州因太湖阻隔长期处于长三角边缘地带,2024年前前往上海需绕道杭州耗时3-4小时,沪苏湖高铁开通后仍显著落后于常州[3] 产业结构 - 常州从乡镇企业转型为"智造名城",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产业突出,理想汽车工厂落户带动产业链集聚,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33%[4] - 湖州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织里童装年产13亿件占全国60%市场份额,但附加值低,且遭遇游侠汽车、乐视超级汽车等项目烂尾拖累经济[6] 人口因素 - 太平天国后常州人口恢复更快,2008年达战前水平,现538万常住人口形成充足劳动力与消费市场[7] - 湖州人口损失更严重且恢复缓慢,2022年才达战前水平,现340万人面临用工荒与人才外流[7][9] 政策支持 - 常州作为苏锡常都市圈核心成员获得省级资源倾斜,常州科教城成为长三角创新策源地[9] - 湖州在浙江省内资源竞争处于弱势,南太湖新区建设试图追赶长三角一体化进程[9] 商业基础 - 常州自明清起商业基因深厚,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创业氛围浓厚[10] - 湖州历史上以农业文明为主,商业转化能力较弱,当前产业多集中在民宿、特产等"小而美"领域[10] 发展潜力 - 湖州凭借沪苏湖高铁接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南太湖新区重点布局数字经济与高端装备,土地开发强度仅15%具备后发优势[11] - 常州面临土地开发强度超30%的资源约束,但产业基础稳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