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

搜索文档
上证观察家 | 如何打造特色与持久竞争力兼具的产业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9-08 10:27
"十五五"时期,各地如何立足当地产业基础,打造有特色、有优势、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将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 键所在。建议各地在"十五五"规划中,找准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力扩围、制造业与服务 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产业引导和招商引资政策,形成区域有特色、全国一盘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规划引领 破解地方同质化发展困局(三) □ 杨成长 龚 芳 曾培春 □ "十五五"时期,各地如何立足当地产业基础,打造有特色、有优势、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将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 关键所在。建议各地在"十五五"规划中,找准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力扩围、制造业与服 务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产业引导和招商引资政策,形成区域有特色、全国一盘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 顺应产业趋势、找准产业新增长点是各地做好产业规划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传 统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关系正面临深刻重塑,产业发展呈现四大新变化:数字经济催生产业结构呈现"三段式"新特征;传 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可在不同时空上相互转换;终端需求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流量成为 ...
新视野 | 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7 08:0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 断深刻揭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现实映射,也 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经 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肩负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抢占新 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双重任务。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新优 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积极扶持企业进行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设备升级,大力培育智 能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图为该县雷甸镇(高新区 临杭产业新区)某智能工厂,工人在赶制出口订单产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动能与旧动能转换的理论逻辑 新旧动能转换是指通过培育和改造两种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从传统依赖资源、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向依靠科技 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 ...
太湖双子星:常州与湖州,为何经济差距如此之大?
搜狐财经· 2025-05-03 17:29
交通区位 - 常州位于沪宁城市走廊中间,北靠长江南临太湖,具备铁路、高速、港口等全方位交通优势,高铁1小时直达上海、40分钟直达南京,成为产业转移首选地[1] - 湖州因太湖阻隔长期处于长三角边缘地带,2024年前前往上海需绕道杭州耗时3-4小时,沪苏湖高铁开通后仍显著落后于常州[3] 产业结构 - 常州从乡镇企业转型为"智造名城",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产业突出,理想汽车工厂落户带动产业链集聚,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33%[4] - 湖州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织里童装年产13亿件占全国60%市场份额,但附加值低,且遭遇游侠汽车、乐视超级汽车等项目烂尾拖累经济[6] 人口因素 - 太平天国后常州人口恢复更快,2008年达战前水平,现538万常住人口形成充足劳动力与消费市场[7] - 湖州人口损失更严重且恢复缓慢,2022年才达战前水平,现340万人面临用工荒与人才外流[7][9] 政策支持 - 常州作为苏锡常都市圈核心成员获得省级资源倾斜,常州科教城成为长三角创新策源地[9] - 湖州在浙江省内资源竞争处于弱势,南太湖新区建设试图追赶长三角一体化进程[9] 商业基础 - 常州自明清起商业基因深厚,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创业氛围浓厚[10] - 湖州历史上以农业文明为主,商业转化能力较弱,当前产业多集中在民宿、特产等"小而美"领域[10] 发展潜力 - 湖州凭借沪苏湖高铁接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南太湖新区重点布局数字经济与高端装备,土地开发强度仅15%具备后发优势[11] - 常州面临土地开发强度超30%的资源约束,但产业基础稳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