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创新
搜索文档
三一重工通过港交所聆讯 为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
智通财经· 2025-10-13 06:42
上市进展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10月12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按2020年至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产品累计收入计算,公司为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 [1] - 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创新驱动的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 [4] 业务与产品概览 - 公司拥有领先的多元化产品矩阵,覆盖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等主要品类 [4] - 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于土方工程、公共建筑、道路桥梁、机场跑道、楼宇建筑、采矿作业、能源开发、港口物流等各种场景 [4] - 公司通过内生发展、战略收购及合资合作,从单一品类、单一国家运营转型升级为多元化、全球化运营的企业 [4] 全球化战略与业绩 - 公司产品销往德国、英国、法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美国、巴西等150多个国家与地区 [5] - 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62.3% [5] - 海外收入2022年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5.2%,贡献及增长率均持续高于中国行业平均水平 [5]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海外收入为人民币168.837亿元,占总收入的57.4% [7] 研发实力 - 公司在全球共拥有21个研发中心,其中国内17个,海外4个位于德国、日本和美国 [6] - 于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95.9亿元 [6] - 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超过同期全球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6] 财务表现 - 收入由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的人民币248.448亿元增加18.4%至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的人民币294.26亿元 [7] - 毛利率呈现改善趋势,从2022年的22.6%提升至2025年四个月的27.1% [7] - 2024年全年收入为人民币783.83379亿元,毛利为人民币209.02989亿元,毛利率为26.7% [7]
万亿美妆市场洗牌加速:靠营销的短命品牌退场,研发型公司逆势突围
第一财经· 2025-10-11 20:10
行业竞争格局转变 - 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连续两年超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 [3] - 行业竞争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从渠道驱动转向品牌驱动 [3] - 行业正通过深化科技驱动、重塑品牌逻辑、构建协同网络来培育新质生产力 [3] 原料创新与技术突破 - 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交易总额达10738.22亿元,同比增长2.8% [6] - 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生产工艺相对落后,高端原料依赖进口 [6] - 华熙生物凭借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对透明质酸分子量的精准控制,开发出各类衍生物 [9] - 新品牌"润兰馨"以啤特果为核心研发出全球首创的细胞级年轻力植萃成分TPTBLOOM™ [9] - 珀莱雅因在线粒体抗衰机制上的基础研究获IFSCC 2025十大基础研究奖 [9] - 自然堂已自研自产20多种原料,并应用于20款明星产品中 [8] 企业研发投入与成果 - 自然堂集团建造智能生物发酵原料工厂并于2025年8月正式投产,从研究到投产花费十多年时间 [8][9] - 行业创新呈现系统化、源头化特征,旨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长期壁垒 [12] - 贝泰妮集团以"医学引领+科技驱动"为逻辑,将专业的皮肤学解决方案转化为产品以构建品牌护城河 [12] 政策支持与产学研合作 - 国家药监局对化妆品注册类新原料实行"即报即审"政策,并对高价值新原料实行"提前介入、全程指导" [10] - 上海发布新政策提出11项举措,提供全国最高补贴标准:注册类新原料每项200万元、备案类新原料每项50万元 [10] - 南京市江北新区启动"美丽健康医研企转化中心",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中签约,致力于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路径 [13] - 上海家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共建青蒿及中国特色植物皮肤健康联合实验室,并发布全国业内首个青蒿提取物团体标准 [15][17]
万亿美妆市场洗牌加速:靠营销的短命品牌退场,研发型公司逆势突围
第一财经· 2025-10-11 15:01
行业竞争格局转变 - 中国香妆行业市场规模连续两年超万亿元,2024年交易总额达10738.22亿元,同比增长2.8%,成为全球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 [1][3] - 行业竞争格局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从渠道驱动转向品牌驱动 [1] - 行业通过深化科技驱动、重塑品牌逻辑、构建协同网络来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塑全球价值链话语权 [1] 原料创新与研发突破 - 化妆品原料是行业核心原动力,但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高端原料依赖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3] - 企业正通过自研原料突破“卡脖子”问题,例如自然堂集团自研自产20多种原料,并已应用于20款明星产品 [5][6] - 华熙生物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精准控制透明质酸分子量,开发各类衍生物;新品牌“润兰馨”以啤特果为核心研发出全球首创成分TPTBLOOM™ [6] - 珀莱雅凭借在线粒体抗衰机制上的基础研究获IFSCC 2025十大基础研究奖,并将成果转化为Cellergy pro™复合配方 [6] 政策支持与产业环境 - 国家药监局对化妆品注册类新原料实行“即报即审”政策,并对高创新价值原料实行“提前介入、全程指导”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7] - 上海发布新政策,提出11项举措,对注册类新原料提供每项200万元、备案类新原料每项50万元的全国最高补贴标准 [7] - 政策重点聚焦特色化、高端化、功能化升级,支持新原料开发申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7]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 - 行业创新呈现系统化、源头化特征,旨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长期壁垒 [8] - 云南贝泰妮集团强调“医学引领+科技驱动”逻辑,以皮肤学解决方案构建品牌护城河 [8] - 南京市江北新区启动“美丽健康医研企转化中心”,多个产学研项目签约,致力于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9] - 上海家化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发布全国首个青蒿提取物团体标准,建立青蒿化学成分数据库(收录441种成分)以推动应用发展 [9][11] 企业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构建 - 业内主流看法认为,依靠营销驱动的时代将过去,最终留存的是具有研发创新实力的企业 [2] - 企业认识到长远生意需掌握原料科技,将其视为化妆品创新的“芯片” [5] - 真正的科技创新需要长期坚持,例如自然堂集团花费十多年时间才实现微生物发酵原料的投产 [6][8] - 紧密的产学研协作模式能整合基础研究资源与产业需求,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落地 [12]
创世纪:公司具备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研发创新能力
证券日报网· 2025-10-10 19:44
公司研发创新能力 - 公司具备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研发创新能力 [1] - 公司围绕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高稳定性数控机床产品持续开展技术攻关 [1] 关键部件研发进展 - 公司积极在关键部件研发方面开展布局 [1] - 公司已在主轴、刀库、转台等零部件的研发上取得积极成果并且实现应用 [1]
华测导航(300627.SZ)发预增,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8亿元至4.95亿元 增长23.17%-27.02%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8:59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4.8亿元至4.95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23.17%至27.02% [1] 增长驱动因素 - 机器人与自动驾驶业务领域快速发展 [1] - 地理空间信息等相关业务领域快速发展 [1] - 海外区域营业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1] - 公司坚持全球化、打爆品的发展战略 [1] - 公司积极拓展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 [1] 公司战略与投入 - 公司集中资源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1] - 海外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1] - 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构筑核心技术壁垒 [1] - 研发投入旨在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 [1] - 研发投入助力公司在各行业市场业务快速拓展 [1]
泉果基金调研赛恩斯,以研发创新为核心战略,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投入
新浪财经· 2025-10-09 15:56
调研背景 - 泉果基金于2025年9月19日对上市公司赛恩斯进行调研 [1] - 泉果基金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基金产品为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016709),近一年收益录得60.18% [1] 公司基本情况与战略定位 -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重金属污染防治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核心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领航者 [2] - 公司长期专注于解决含重金属污酸、废水、废渣治理以及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的痛点、难点 [2] - 公司经营策略为"三位一体"的经营体系,以核心技术为基础,以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项目为载体,以产品销售及运营服务为抓手 [3] - 公司积极开展战略转型,打造"矿冶环保+新材料"双主业驱动的新生态局面,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矿冶技术服务公司 [3] 主营业务与竞争优势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产品销售(环保药剂、铜萃取剂、一体化设备等)、运营服务 [3] - 三大业务板块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格局,增量型的解决方案类项目带动存量型的产品销售与运营服务业务增长 [3] - 在浮选药剂方面,公司拥有"一矿一药"的技术+服务优势,能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有效提升选矿回收率和精矿品位 [6][7] - 浮选药剂客户与公司环保业务客户高度重合,公司具有销售模式及渠道优势 [7] 新材料业务发展 - 公司计划建设年产6万吨高纯硫化钠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1亿元,分两期实施 [9] - 高纯硫化钠作为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PPS)的核心原料,目前进口依赖度高,此项目定位填补国内高端需求缺口 [9] - 铼酸铵产品主要客户群体为铼基础材料、铼金属复杂异形零部件、含铼新材料、铼合金材料及铼合金零部件制造商 [12] - 公司对铼价的长期走势保持乐观,主要基于全球航空业复苏以及军工领域列装进程加快带来的需求提升 [7] 研发与资本开支 - 自上市以来,公司每年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创新视为核心战略 [10] - 公司始终将资本开支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积极物色和筛选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优质投资项目 [11] 客户与市场 - 公司选矿药剂的核心客户群为国内外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的大型有色产业集团 [4] - 紫金矿业是公司铜萃取剂的客户之一,但截至目前其采购量在公司总订单中占比较小 [5] -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情况,公司预计环保治理业务基本趋于稳定 [12]
递表港交所,“东北药茅”拟“A+H”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14:53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此举被认为有助于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加快国际化进程 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挖掘公司价值 [1] - 截至9月30日上午收盘 公司股价报130 02元/股 上涨0 87% 最新市值为530亿元 [1] 业务与产品组合 - 公司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 是国内少数实现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 [3] - 公司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女性健康、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了多元化产品组合 上市销售逾45种商业化药品 包括20多种全球及/或中国同类首创产品 [4] - 公司拥有超过40个临床管线和已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管线 其中14个处于III期临床试验或新药上市申请阶段 [4] - 2024年公司制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27亿元 连续四年实现100亿元以上规模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26 27亿元、145 66亿元、134 66亿元、66 03亿元 [4]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88%、86%、85 7%、83 4%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2 15亿元、47 76亿元、27 08亿元、9 32亿元 [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自2012年至2024年 公司研发费用以30 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6]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公司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 8%、11 8%、16 1%及17 5% [6]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加速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进度 尽快实现商业潜力 [6] 行业前景与公司规划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11715亿元 预计2030年将达到19505亿元 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 9% [8] - 公司计划通过创新药物海外授权、自主及/或共同开发等方式提高全球影响力 并推动产品结构多样化 [8]
耐普矿机总经理程胜: 从江西走向世界 锻造矿机设备全球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6:14
公司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公司二期扩建项目采用全自动焊接柔性生产线 集成视觉识别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 大幅提升焊接合格率和产能 [1]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21年2516.83万元 2022年2818.74万元 2023年3487.4万元 2024年3898.77万元 2025年上半年2490.9万元 [3] - 成功研发锻造二代复合衬板 在西藏知不拉矿山使用寿命达8个月 较原金属衬板提升近1倍 预计实际寿命达传统衬板2倍以上 [3] 国际化战略与市场拓展 - 海外营收占比保持在50%以上 2025年上半年提升至54.88% [5][6] - 赞比亚工厂已投产 智利 秘鲁 塞尔维亚工厂加快建设或规划 秘鲁工厂主楼已封顶 将成为拉美区域中心 [5][7] - 在海外设立十余家控股子公司 建设覆盖全球的生产基地及服务中心 目标将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80%以上 [6] 产品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 锻造二代复合衬板已在紫金矿业 江西铜业等大型矿业集团应用 与墨西哥集团签署试用协议 预计明年广泛推广 [3] - 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 能耗明显降低 实现节能生产 大幅降低客户更换频率和维护成本 [3][4] - 中国选矿设备企业凭借成本优势 市场响应速度和细分领域创新 已成为全球市场重要参与者 [6] 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 "十五五"期间重点推进三大战略:矿产资源战略投资(以铜矿金矿为主) 全球化产能布局与市场拓展 技术创新与产品高端化 [7][8] - 智利和秘鲁工厂将在"十五五"期间陆续投产 海外基地产能爬坡有望带动营收实现翻倍增长 [7] - 通过"高端设备制造+战略性资源投资"双轮驱动模式形成协同效应和抗风险能力 [8] 生产能力与智能制造 - 二期项目车间配备2000吨快锻压机 主体部分快锻液压机组上横梁重达37吨 [2] - 在定制非标产品领域率先应用智能机器人 通过视觉识别定位和激光传感纠偏系统实现精准焊接 [2] - 焊接智能工作站结合激光传感纠偏系统 焊缝质量高且缺陷率低 [2]
长春高新:“三驾马车”驱动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9-29 00:04
公司战略新格局 - 公司勾勒出生长激素、多元商业化创新产品、新药"出海"授权"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全新格局 [2] - 旗下金赛药业与丹麦ALK公司达成脱敏治疗产品合作,获得3款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权益,进军免疫与呼吸领域 [2] - 公司面临通过研发创新实现攻势突破、通过多元化与资本运作稳固防线、通过国际化布局实现护城河延展的三道命题 [2] 创新研发与技术壁垒 - 公司以金赛药业为核心,深耕创新基因工程制药,围绕生长激素构建技术壁垒并拓展创新药管线 [3] - 金赛药业构建起"粉针剂—水针剂—长效水针剂"三代产品矩阵,是全球少数拥有完整生长激素产品梯队的企业 [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32%,达13.35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20.21% [5] 多元化转型与产品布局 - 公司从"单一爆品"向"多元化创新"主动转型,以应对市场竞争加剧和单一产品依赖度过高的挑战 [6] - 多元化布局覆盖儿科全流程服务、女性健康全生命周期方案、肿瘤领域,并上市国内首个IL-1β单抗填补痛风治疗空白 [7] - 公司认为多元化是"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的战略平衡,旨在从单一产品驱动转向多引擎增长 [8] 国际化战略与进展 - 公司2019年正式确立国际化核心战略,采用"研发销售两头在外、生产落户长春"的产研战术 [9] - 国际化路径包括产品获得FDA临床试验批件、向新兴市场输出技术、以及通过License-out模式加速创新药国际化 [9] - 公司宣布拟发行H股在香港上市,国际化进程有望再提速,目标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 [10]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3号研发楼钢结构主体封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8 20:18
项目工程进展 -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3号研发楼钢结构主体封顶 采用8台液压提升器协同作业将1100余吨钢连廊提升至30余米高空完成合龙 [1] - 项目总占地面积40公顷 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 总用钢量达3.2万吨 由6个单体建筑组成 [3] - 3号研发楼采用"U"形钢结构设计 由两个L形单体建筑与中部超大跨度连廊组成 [3] 施工技术方案 - 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案 将施工区域划分为7个作业单元 应用"构件工厂精细化加工+分层分段安装"工艺 [3] - 针对大吨位钢连廊实施"地面拼装+液压同步提升+高空精准就位"工艺 通过液压同步系统减少30%高空作业量 [5] - 核心构件在工厂完成精准预制加工 现场采用机械化吊装与装配式拼接方式逐段安装 [3] 项目战略定位 - 作为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聚焦集成电路与医药健康等高新技术领域 [5] - 通过规划建设中试车间 支撑企业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研发路径 [5] - 项目建成后对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与海淀区"两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