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间

搜索文档
如何用AI重构智舱交互逻辑?
虎嗅APP· 2025-03-18 17:51
文章核心观点 智己汽车携手斑马智行发布IM AIOS,将AI大模型+AI Agent落地智能座舱,重新定义智舱交互方式,开启"No Touch & No App"新时代,在阿里系AI加持下试图重新定义汽车,改写行业游戏规则[1][8] 分组1:行业背景与趋势 - 汽车从“四个轮子的沙发”向“第三空间”进化,技术回应人性需求,AI大模型推动汽车成为智能伙伴,但传统智舱交互引发用户吐槽 [1] - ChatGPT问世后AI应用广泛,车企积极拥抱AI技术,力图对智舱实现革命性颠覆 [2] 分组2:智己IM AIOS特点与优势 - 拥有类人化理解和沟通能力,通过“No Touch & No App”串联多Agent协作,解决传统交互占用驾驶注意力问题 [3] - 首创元神AI智能体引擎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可实时主动感知用户需求和环境变化,实现主动式服务 [3] - 与Apple Intelligence为同源引擎,苹果用户可无缝流转,设备无感互联,满享Apple Music音源 [8] 分组3:全新智己L6亮点 - 预计4月上市的全新智己L6与饿了么打通外卖全流程AI Agent,是行业首台上车“AI外卖”的智能轿车 [4][5] - AI外卖以Al Agent形态上车,实现多Al Agent协同,从单点功能到场景服务、指令式语音到多情景式对话转变 [6] 分组4:智己领先原因 - 智己IM AIOS率先落地主动交互智舱概念,得益于阿里同时拥有“顶尖AI技术”与“完整服务生态”,且智己是其在汽车领域重资投入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7] - 基于通义千问,智己和斑马联合研发行业最大端上开放式语音模型,是行业首个AI交互智能体,支持多模态输入,结合NLP感知需求 [7]
什么是智己AIOS生态座舱?让汽车Agent点份外卖给你看看
36氪· 2025-03-18 17:46
行业趋势 - AI大模型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推动终端厂商落地特定场景的AI Agent,车企积极拥抱AI技术[2] - 汽车行业在电动化变革后,智能化成为下一个分水岭,AI大模型对智能座舱的深层赋能是最大看点[2] - 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进化为"智能终端",未来80%功能与交通无关,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三空间"[3] 公司技术布局 - 智己AIOS生态座舱发布,实现"No Touch&No App"交互,提升自然语言理解和多模态感知能力[3] - 智己智能座舱接入阿里系AI能力,包括通义千问QwQ系列模型,性能与DeepSeek及LLaMA同属世界第一梯队[4][11] - 智己完成自然语义理解大模型预训练,三年达到行业五年水平,支持多模型融合和秒级响应复杂指令[15][17][18] 生态合作 - 智己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共同成立,阿里系AI技术独家赋能智己智能座舱[8][10] - 阿里系AI涵盖通义千问模型、阿里云、支付宝、饿了么等,形成技术底座和本地生活生态闭环[11][12] - 智己与饿了么深度融合,推出行业首个"AI外卖"功能,实现语音点餐和个性化推荐[22][23][24] 产品创新 - 智己IM AIOS引入"大模型+AI Agent",支持语音、手势、触控多模态输入,减少驾驶注意力分散[16][18] - AI Agent可协同导航、娱乐等服务,例如根据到达时间推荐餐厅,或结合观影历史推荐电影[24][25][26] - 未来场景扩展至拍摄、办公、社交等Agent,实现移动空间的全链路智能化[27] 市场定位 - 智己定位高端新能源市场,股东背景提供电动平台、长三角产业链和AI技术资源[9][10] - 智己IM AIOS被视为汽车AI的"iPhone时刻",可能引领行业迈向主动交互智舱阶段[5][19]
谁能买下星巴克中国?
创业邦· 2025-02-28 17:50
以下文章来源于零售商业财经 ,作者RBF团队 零售商业财经 . 新零售的思想者,新商业的参与者,新财经的见证者,中国零售大商业领域影响力媒体。 来源丨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 作者丨Annie 图源丨图虫创意 近日,一则关于星巴克中国可能出售股权的消息搅动了全球咖啡市场。 2月25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国际私募基金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集团,以及中国本土企业华润集团、美团等均被列为潜在买家。目前,交易的具体架构仍 在磋商中,并可能随谈判进程动态调整。 对于将出售中国业务的说法,星巴克方面没有正面否定,而几名潜在买家则对于这一消息并未给予回应。 事实上,这场涉及全球咖啡巨头在华命运转向的传闻,恰逢星巴克全球宣布裁员1100人、星巴克中国业绩承压的关键节点。当"第三空间"的缔造者开始考虑战略 撤退,这场跨国品牌本土化的终极实验,正将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层变革推至聚光灯下。 令人好奇的是,在这场资本与商业的博弈中,究竟谁能买下星巴克中国?华润、美团等潜在买家的入场,又将如何改写中国咖啡市场的格局? 潜在买家之华润集团 "全渠道优势"与本土化基因 华润集团作为最受关注的潜在买家,其商业版图 ...
一位女掌门宣布告别
投资界· 2025-01-19 16:23
星巴克中国管理层变动 - 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CEO王静瑛宣布将于1月24日退休,结束25年任期 [3][7] - 王静瑛任期内将星巴克中国门店从不足500家扩张至6000多家,覆盖200多个城市,员工超60000名 [3][7] - 2023年公司启动CEO接班人计划,刘文娟担任联席CEO并于三个月前正式接任CEO职位 [9][11] 新任CEO刘文娟背景 - 刘文娟为80后复旦经济学院硕士,2012年加入星巴克,历任企业项目总监至联席CEO [12] - 主导搭建星巴克中国数字化体系,包括"专星送"、"啡快"等核心业务 [12] - 此次交接是星巴克全球高层变动的一部分,同期董事会主席Mellody Hobson也宣布离职 [14] 星巴克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星巴克中国营收29.58亿美元(约2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 [14] - 同期瑞幸营收248.6亿元,同比增长39.4%,门店超2万家,已连续两年超越星巴克 [14][17] - 公司设立首席增长官(CGO)职位,尝试短剧营销、新品加速和县城下沉等策略应对竞争 [16]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 - 瑞幸以数字化和低价策略快速扩张,库迪、幸运咖等品牌加入价格战(9.9元/6.6元产品) [17]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Seesaw关闭48家门店,太平洋咖啡减少百余家门店 [17] - 星巴克"第三空间"优势被削弱,面临中低价咖啡品牌和茶饮品牌的双重挤压 [17]
晚点独家丨星巴克中国管理层持续调整,从数字营销公司挖来 CGO 管增长
晚点LatePost· 2024-12-10 09:39
管理层调整与战略转型 - 星巴克中国首次设立CGO职位,由数字化营销专家杨振担任,反映公司对增长的迫切需求[3][6] - 全球CEO布莱恩·尼克尔终止降价策略,转向菜单和门店服务调整,中国区CEO刘文娟升任后聚焦数字化与服务体验[4][6] - 数字化渠道(专星送、啡快)贡献中国近半销售额,抖音被列为重要增长突破口,团队计划从不足10人扩至10倍规模[4][6] 业绩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3财年中国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4%,其中平均单价降8%,交易量降6%,门店数量增长但盈利承压[7] - 核心挑战来自价格竞争(瑞幸/Manner定价低30%-50%)、空间定位(购物中心一层点位流失)及产品创新乏力[10][12] - 会员体系2200万活跃用户,但现行折扣策略(抖音单杯券/微信群优惠)可能损害高频顾客忠诚度[6][12]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早期通过排他协议占据优质点位,但2018年后购物中心1层竞品增多(喜茶/M Stand/Arabica),仅2家星巴克保留1层位置[10] - 新品牌复制星巴克供应链与文化叙事,同时压缩成本提供低价选项,行业整体陷入创新瓶颈[10][11] - 太妃榛果拿铁等季节性产品成历史爆款,但近年缺乏同等影响力新品,橄榄油咖啡系列已下架[6][10] 品牌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 1999年进入中国时定义意式咖啡标准(深烘口味/第三空间),现面临消费者习惯分化与价格敏感度提升[9][10] - 坚持溢价50%以上,需强化差异化价值以支撑定价,数字化与服务升级成为新竞争抓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