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GC
icon
搜索文档
看到现在的毕业生被AIGC查重折磨,我有话想说。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5-09 03:25
文章核心观点 - 多所大学已引入AIGC检测工具用于本科毕业论文查重,设定明确比例指标(如四川大学要求AIGC比例低于20%或15%)[1] - 当前AIGC检测技术存在严重缺陷,误判率极高(有案例显示自写论文被标AI率高达80%)[4][31] - 检测工具底层逻辑存在根本性缺陷,包括困惑度分析、机器学习分类器和风格特征建模三类方法均不可靠[14][15][20][24] - 检测成本与商业定价存在不合理性(如知网检测服务收费1千字2元,而实际推理成本低得多)[35][36] - 该现象反映了教育系统对AI技术的认知偏差和滥用,将技术概率判断等同于事实认定[13][39][40] AIGC检测技术问题 - 困惑度分析逻辑缺陷:将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的文本误判为AI生成[17][18][19] - 机器学习分类器缺陷:基于训练集的"感觉判断"缺乏可解释性[21][22][23] - 风格特征建模缺陷:要求人类写作保持"文学高潮"不现实[25][26][27][28] - 检测结果存在严重不一致性(同一论文在不同平台检测结果差异达56.6个百分点)[4] 教育系统实施现状 - 四川大学等高校已明确将AIGC检测纳入毕业审核流程[1] - 学生社群(如小红书)出现大量关于检测误判的投诉和降重广告[1][4] - 部分教师将检测结果直接等同于学术不端证据,缺乏复核机制[36][40] 行业技术现状 - 生成模型技术领先检测模型至少一代,检测工具永远滞后[39] - 主流AIGC检测工具定价显著高于实际推理成本(DeepSeek模型推理百万字仅需8元)[34][35][36] - 检测服务商业化过程中存在定价不透明问题[36]
全国首个文旅MaaS平台推出 MiniMax大模型助推文旅产业转型
中国经营报· 2025-05-08 22:50
文旅行业MaaS服务平台发布 - 全国首个文旅行业MaaS服务平台在上海徐汇模速空间发布,整合文旅资源、优化服务供给,覆盖上海市全域[1] - 平台调用包括MiniMax、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大模型和计算资源,满足多元需求[1] - 多模态模型能快速生成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内容,为文旅产业内容创新注入新动力[1] - AIGC将成为未来文旅行业新的增长点[1] MiniMax技术实力与行业应用 - MiniMax成立仅三年,已实现诸多重大技术突破,成为中国领先的AI初创公司[1] - 自研超长上下文处理能力的大语言模型MiniMax-01系列为生态伙伴提供技术支持[1] - 视频生成和语音领域多模态模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准[1] - 最新一代语音模型Speech-02在全球知名AI测试榜单Artificial Analysis中排名第一,超越OpenAI与ElevenLabs[2] - 视频模型与应用受全球超200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欢迎[2] MiniMax文旅产业赋能案例 - 积累丰富旅游出行、影视广告、文化场馆等文旅产业场景赋能经验[2] - 为新奥集团打造旅游智伴,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互动式旅行辅助平台[2] - 与小红书合作创建站内搜索Agent,提供旅游建议并提前规划[2] - 3月以视频模型技术支持"牡丹花都"洛阳全球AI创作者大赛[2] 多模态大模型对文旅行业影响 - 多模态大模型极大赋能文旅行业,改变此前高度依赖专业创作者灵感激发与积累的现状[1] - 为线上大屏小屏、线下景区场馆等提供全方位AIGC解决方案[2]
美的海信组CP,“黑白配”释放什么信号?家电存量竞争玩法变了
华夏时报· 2025-05-08 21:38
合作背景与意义 - 美的集团与海信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围绕AI应用、全球先进制造、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标志着家电行业从竞争转向竞合的新时代 [2] - 双方董事长方洪波和贾少谦均出席签约仪式,显示合作的重要性 [2] - 合作聚焦AI科技、智能制造、物流等后台能力,推动AI智能体在制造、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3] - 合作内容包括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全球产能布局、核心技术攻坚、工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 [3] 合作具体内容 - 双方将在数字化和AI应用平台开发、智能仓网体系构建、生产物流协同等方面进行合作 [3] - 美的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将进入荆州洗衣机工厂用于设备巡检、质检等场景 [3] - 海信牵头打造的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 [3] - 美的计划将智慧物流业务安得智联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5] - 海信的Connect Life智能家居平台、美的的库卡工业机器人和安得物流将在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5] 公司背景与行业影响 - 美的集团和海信集团均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但成长路径不同 [6] - 美的以白电为主,海信以黑电为主,二者虽有竞争但错位板块较多 [7] - 截至5月8日,美的集团A股市值超过5700亿元,海信旗下四家A股公司市值合计接近850亿元 [6][7] - 2024年海信营收2143亿元,海外收入占比46.5%,自主品牌占比85.6% [8] - 2023年美的营收4091亿元,海外收入占比41% [8] 合作动机与未来展望 - 合作或为应对关税争端对家电行业出海的影响 [7] - 双方在海外市场均有较强布局,出海可能成为合作重点领域之一 [7] - 合作被视为中国家电制造业抱团发展的新范式,有助于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 -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合作将推动家电行业从竞争到竞合的关系转化,有利于全球市场竞争 [8]
博纳影业(001330):主投影片表现不及预期 剧集业务实现显著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08 20:3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4.61亿元(同比-9.12%),归母净亏损8.67亿元(同比-56.87%),扣非净亏损9.73亿元(同比-30.94%)[1] - 2025Q1营收5.25亿元(同比+19.43%),归母净亏损9.55亿元(同比-17303.99%),扣非净亏损9.84亿元(同比-6831.57%)[1] - 2024年电影业务收入2.58亿元(同比-43.92%),剧集业务收入2.78亿元(同比+853120%)[3][4] 院线业务 - 2024年全国电影票房425亿元(同比-22.6%),公司旗下影院票房收入7.21亿元(同比-31.1%),电影院业务营收9.41亿元(同比-23.65%)[2] - 截至2024年公司院线加盟137家影院(自有111家),银幕总数908块,院线市场份额2.08%(同比-0.18PCTs),影投市场份额1.93%(同比-0.26PCTs)[2] - 2025Q1行业大盘回暖,院线市场份额1.79%(同比-0.06PCTs),影投市场份额1.60%(同比-0.14PCTs)[2] 影视内容表现 - 2024年主投7部影片总票房46.97亿元,包括《传说》(8000万元)、《驰人人2》(33.6亿元)、《志愿军:存亡之战》(12.1亿元)等[3] - 2025Q1出品《蛟龙行动》(票房3.9亿元),协助推广《帕丁顿熊3》(4564万元)[4] - 剧集《上甘岭》以3.315%平均收视率创2019年以来台播剧年冠,AIGC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全端传播量1.6亿次[4] 项目储备 - 主旋律储备:《蛟龙行动》(特别版)、《什米尔公公主》、《四渡》[5] - 多元类型储备:电影《她杀》《蛮荒禁地》《人体大战》,剧集《狩猎时刻》《钦差大臣林则徐》,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2》[5] - 参投外片包括《阿凡达3》等[5]
博纳影业:主投影片表现不及预期,剧集业务实现显著增长-20250508
国盛证券· 2025-05-08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1上映作品表现不及预期影响短期业绩 但后续多元储备丰富 《她杀》等重磅作品表现值得期待 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8/1.5/3.0亿元 同比增速10.0%/119.3%/95.4% [5] 报告各部分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61亿元(yoy - 9.12%) 归母净亏损8.67亿元(yoy - 56.87%) 扣非净亏损9.73亿元(yoy - 30.94%) 2025Q1实现营收5.25亿元(yoy + 19.43%) 归母净亏损9.55亿元(yoy - 17303.99%) 扣非净亏损9.84亿元(yoy - 6831.57%) [1] 院线业务 - 2024年全国电影票房425.0亿元(yoy - 22.6%) 观影人次10.1亿(yoy - 22.3%) 公司旗下影院票房收入7.21亿元(不含服务费)(yoy - 31.1%) 电影院业务营收9.41亿元(yoy - 23.65%) 预计影院业务仍处亏损状态 2025Q1行业大盘在头部爆款影片带动下增长 公司影院业务业绩预计回暖 [2] - 截至2024年公司院线旗下已加盟137家影院 影投共有自有影城111家 银幕总数908块 2024/2025Q1公司院线市场份额达2.08%/1.79%(yoy - 0.18/-0.06PCTs) 位列全国第13/16;影投市场份额达1.93%/1.60%(yoy - 0.26/-0.14PCTs) 位列全国第7/6 排名保持稳定 [2] 电影业务 - 受2024年大盘疲软和公司影片票房不佳影响 电影业务业绩承压 全年实现收入2.58亿元(yoy - 43.92%) [3] - 2024年公司投资与发行影片共7部 取得票房成绩46.97亿元 2025Q1公司出品《蛟龙行动》票房3.9亿元 协助推广《帕丁顿熊3》票房4564万 [3] 剧集业务 - 2024年公司剧集业务营收2.78亿元(yoy + 853120%) 7月《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在抖音上线 播出期间全端传播总量达1.6亿次;10月《上甘岭》于CCTV - 1黄金档播出 平均收视率3.315%创2019年12月以来台播电视剧收视之冠 [4] 影片储备 - 主旋律储备方面 《蛟龙行动》(特别版)预计2025年上映 《什米尔公公主》《四渡》两部影片已进入后期制作 [4] - 多元类型储备方面 电影涵盖悬疑/历史/喜剧/动画等类型 如《她杀》《蛮荒禁地》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人体大战》正在拍摄 《村超》等正在筹备;剧集包括都市情感悬疑类《狩猎时刻》、传记类《钦差大臣林则徐》等 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2》等;参投外片包括《阿凡达3》等 [4]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8/1.5/3.0亿元 同比增速10.0%/119.3%/95.4% [5] - 给出2023A - 2027E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EPS、净资产收益率、P/E、P/B等财务指标数据 [6] 股票信息 - 行业为影视院线 前次评级为买入 2025年05月07日收盘价4.50元 总市值6185.34百万元 总股本1374.52百万股 自由流通股占比76.77% 30日日均成交量19.97百万股 [7]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给出2023A - 2027E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数据 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主要财务比率 [11]
博纳影业(001330):主投影片表现不及预期,剧集业务实现显著增长
国盛证券· 2025-05-08 18: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1上映作品表现不及预期,预计影响短期业绩,但后续多元储备丰富,《她杀》等重磅作品表现值得期待 [5] - 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7.8/1.5/3.0亿元,同比增速10.0%/119.3%/95.4% [5] 各部分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61亿元(yoy - 9.12%),归母净亏损8.67亿元(yoy - 56.87%),扣非净亏损9.73亿元(yoy - 30.94%) [1] - 2025Q1实现营收5.25亿元(yoy + 19.43%),归母净亏损9.55亿元(yoy - 17303.99%),扣非净亏损9.84亿元(yoy - 6831.57%) [1] 院线业务 - 2024年全国电影票房425.0亿元(yoy - 22.6%),观影人次10.1亿(yoy - 22.3%),公司旗下影院票房收入7.21亿元(不含服务费)(yoy - 31.1%),电影院业务营收9.41亿元(yoy - 23.65%),预计影院业务仍处亏损状态 [2] - 2025Q1行业大盘在头部爆款影片带动下快速增长,公司影院业务业绩预计回暖 [2] - 截至2024年公司院线旗下已加盟137家影院,影投共有自有影城111家,银幕总数908块 [2] - 2024/2025Q1公司院线市场份额达2.08%/1.79%(yoy - 0.18/-0.06PCTs),位列全国第13/16;影投市场份额达1.93%/1.60%(yoy - 0.26/-0.14PCTs),位列全国第7/6,排名保持稳定 [2] 电影业务 - 受2024年大盘疲软和公司影片票房不佳影响,电影业务业绩承压,全年实现收入2.58亿元(yoy - 43.92%) [3] - 2024年公司投资与发行影片共7部,取得票房成绩46.97亿元,2025Q1公司出品《蛟龙行动》票房3.9亿元,协助推广《帕丁顿熊3》票房4564万 [3] 剧集业务 - 2024年公司剧集业务营收2.78亿元(yoy + 853120%) [4] - 2024年7月公司AI工作室制作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在抖音上线,播出期间全端传播总量达1.6亿次;10月《上甘岭》于CCTV - 1黄金档播出,以3.315%的平均收视率创2019年12月以来台播电视剧收视之冠 [4] 影片储备 - 主旋律储备:电影《蛟龙行动》(特别版)预计2025年上映,《什米尔公公主》《四渡》两部影片已进入后期制作 [4] - 多元类型储备:电影涵盖悬疑/历史/喜剧/动画等类型,《她杀》《蛮荒禁地》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人体大战》正在拍摄,《村超》等正在筹备;剧集包括都市情感悬疑类《狩猎时刻》、传记类《钦差大臣林则徐》等,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2》等;参投外片包括《阿凡达3》等 [4]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608|1,461|1,885|2,369|3,168| |增长率yoy(%)|-20.1|-9.1|29.0|25.7|33.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53|-867|-780|151|295| |增长率yoy(%)|-631.9|-56.9|10.0|119.3|95.4| |EPS最新摊薄(元/股)|-0.40|-0.63|-0.57|0.11|0.21| |净资产收益率(%)|-8.9|-16.6|-17.6|3.3|6.1| |P/E(倍)|-11.2|-7.1|-7.9|41.0|21.0| |P/B(倍)|1.0|1.2|1.4|1.3|1.3| [6] 股票信息 - 行业为影视院线 [7] - 05月07日收盘价4.50元,总市值6,185.34百万元,总股本1,374.52百万股,自由流通股占比76.77%,30日日均成交量19.97百万股 [7]
利欧数字助推广告行业首个AIGC标准落地,为AI营销新基建注入动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5-08 16:07
行业标准化进展 - 国内首个聚焦AIGC技术在广告创意素材管理领域的双团体推荐标准正式实施,标准号为T/CAAAD014–2024和T/CCSA281–2023 [1] - 该标准由中国广告协会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领导,利欧数字作为编写小组长单位主导起草 [1] - 标准覆盖AIGC广告创意素材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包括生成、存储、使用和销毁 [2] 标准内容与意义 - 标准明确元数据管理的关键字段,如生产者、时间、设备和生成要素等,提升创意素材的可追溯性与合规性 [2] - 该标准为广告主、平台和服务商提供操作性强、落地性高的参考框架 [2] - 填补了AI广告领域的标准空白,为AI营销新基建奠定制度基础 [3] 公司参与与贡献 - 利欧数字在2023年6月提出标准建议并成功立项,经历多轮会议审议后于第15次会议通过 [2] - 公司基于"LEO AIAD"平台的技术实践经验,与业内头部企业协作推动标准制定 [2] - 自2024年下半年起,公司已将标准嵌入"LEO AIAD"平台,实现元数据管理模块的系统化部署 [2]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深化标准应用场景,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2] - 以标准实施为抓手,推动AI在营销领域的安全、规范、高效应用 [3] - 加强生态协作,助力行业在合规、创新与智能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3]
快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落地北京;清华、星动纪元开源首个AIGC机器人大模型;亚马逊推出首款触觉机器人Vulcan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08 14:38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赛事将于2025年8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方联合主办[1] - 主体赛事包括竞技赛(11个小项)、表演赛(单机/群体舞蹈)和场景赛(工业/医院/酒店场景6个项目),外围赛事有非人形机器人参与的3个项目[1] - 参赛机器人需满足自研或采购等六个条件,国内外单位均可报名,对参赛队人数、项目数量及场地人员有明确规定[1] 清华与星动纪元开源AIGC机器人大模型 - 清华大学叉院ISRLab与星动纪元联合开源首个AIGC生成式机器人大模型VPP,获ICML2025 Spotlight认可[4] - VPP利用互联网视频数据训练,降低对真机数据依赖,支持跨人形机器人切换,控制频率超50Hz[4] - 模型实现实时未来预测与动作执行,在基准测试和真实世界任务中表现领先,预测视觉表示具可解释性[4] 长木谷智能手术机器人 - 长木谷骨科手术机器人术前5-10分钟即可基于CT数据制定个性化方案,术后患者恢复期大幅缩短至次日出院[6] - 公司2018年切入骨科AI赛道,通过标注医学影像和转化专家经验,开发出"数智脑""数智手""数智眼"系统[6] - 2023年起产品获中、美、欧、东南亚认证,落地超1000家医院,配合集采降低患者治疗成本[6] 有鹿机器人教育合作 - 有鹿机器人与上海圣华紫竹双语学校签约,提供定制化机器人教学方案,涵盖课程、实践及竞赛指导[10] - 合作旨在通过机器人互动提升学生编程、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10] 亚马逊触觉机器人Vulcan - Vulcan机器人具备触觉感知能力,可处理仓储中心75%的商品,速度与员工相当,并能识别需人工处理的物品[13] - 该机器人基于物理AI技术开发,优化货舱空间利用,减少员工梯上作业时间,计划未来几年在欧美站点部署[13] 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2家企业[18] - 医疗机器人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人形机器人涉及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1家[20][21] - 核心零部件企业如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4家,教育机器人含硅步机器人等3家[21]
中邮证券:首次覆盖汉得信息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5-08 13:56
公司业务转型与AI布局 - 公司从单纯ERP实施服务商转型为软件产品商,明确四大业务线,传统ERP及ITO服务为基本盘,产业数字化及财务数字化为新增长动力 [3]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8.57%,自主软件产品业务收入17.74亿元(+16.17%),占比提升至54.83%,其中产业数字化收入10.24亿元(+21.27%),财务数字化收入7.50亿元(+9.87%)[4] - 发布B端AI应用系列"得·灵",包括三大产品线(灵猿AI中台、灵手业务智能体、灵睿垂直模型)及灵策服务系列,计划5月底推出灵猿AI中台1.6版 [2] 技术生态与商业化进展 - 自2023年推出AIGC融合平台后,已对接国内外主流大模型,通过生态伙伴资源整合加速AI智能体在企业端落地 [2] - AI相关业务2024年收入约7800万元,PaaS平台H-ZERO业务增速显著 [4] - 累计服务超7000家行业头部企业,覆盖制造、金融、零售、能源等领域,具备PaaS平台+数据应用+AI智能化全栈能力 [1] 股权激励与业绩目标 - 2024年4月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覆盖268名核心员工,授予4198万股(占总股本4.26%),2025年营收考核目标触发值33.60亿元、目标值37.80亿元,净利润触发值1.40亿元、目标值2.20亿元 [5] 机构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5元、0.31元、0.38元,对应PE为80倍、64.29倍、52.94倍 [6] - 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区间2.04亿-2.57亿元,其中国投证券预测2.38亿元,信达证券预测2.44亿元,兴业证券预测2.50亿元 [9]
Focussend:2025年全渠道自动化实战手册
搜狐财经· 2025-05-08 09:46
营销自动化概述 - 营销自动化(MA)是一种集成了多种营销功能的数字化营销系统,能够整合营销资源、优化运营流程、提升效率并促进营销增长[1][11] - MA与CRM/SCRM不同,侧重于全链路运营、用户交互和培育,而非销售过程管理[15][16][17] - MA发展历经多个阶段:1992-1998年萌芽期、1999-2009年数字渠道推动期、2010-2018年高速发展期(复合增长率近80%)、2019年至今全渠道精准化阶段[22][23][24][26] - 未来MA将与AIGC融合,实现跨部门协同,并满足企业私域运营需求[29][30][31] 营销自动化的价值 - 实现战略性增长:赋能精细化存量运营,老客户维护成本仅为拉新的1/6[61][62][63] - 放大营销策略:通过多触点数据采集实现智能化运营,加速策略迭代[64] - 提升竞争力:使营销从粗放转向精准,基于用户生命周期设计个性化触达[66][67] - 推动组织进化:市场部从"成本中心"转型为"客户增长中心",市场与销售协同可使收入提升208%[68][69] 行业应用场景 工业制造业 - 整合线上线下营销场景数据,实现市场与销售线索同步[38] - 自动化工作流触发营销行为,节省人工成本[39] - 通过交互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实现精细化运营[40] - 数字化微站策略赋能内容获客,建立产品样本中心[41] 教育培训业 - 通过行为触达实现用户引导、转化和召回[43] - 低门槛课程推动新用户转化,激活试听后复购[43] 展会展览业 - 数字化参展:线上抽奖、内容下载等创新形式将线下流量线上化[45][46] - 物料数字化:易拉宝、背景板等实现"吸粉-留资-传播"闭环[49][51] - 社交裂变:通过梯度礼品激励实现B端C化增长[53] - 展后持续孵化:通过标签体系实现用户资产沉淀[55][56] 产品选型要点 - 需评估管理层战略、增长目标和线索运营需求[4] - 选择服务商时关注功能、服务、价格三要素[4] - 规避需求匹配不清、隐性成本等问题[4] - Focussend优势:14年MarTech经验、模块化价格体系、全渠道全链路功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