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

搜索文档
陆家嘴论坛后,宽松交易或延续
华创证券· 2025-06-18 22: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6月18日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市场关注本次论坛内容;回顾2019年以来历次会议央行领导发言及债市表现,当前债市货币宽松预期或继续演绎,6月是下半年较好布局窗口 [1][10][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陆家嘴论坛央行行长讲话回顾 - 2019 - 2020年会议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定位 [2][11] - 2021 - 2023年议题转向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呼应“双碳”目标与小微实体支持 [2][11] - 2024年议题聚焦货币政策框架改革,推动货币政策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导转变 [2][11] - 2025年演讲围绕全球金融治理,提及非银行中介机构监管薄弱问题 [2][12] 历史陆家嘴论坛后的收益率表现 - 行情走势多延续,会议后30个交易日收益率幅度多数在10bp以内,超10bp的是2020年和2021年 [3][15] - 收益率下行概率较高,但交易主线与会议内容相关度有限;2020年收益率上行,2019、2021、2023年下行,2024年窄幅震荡 [3][15] 债市策略:宽松交易未止,把握布局机会 - 货币宽松预期继续演绎,6月是下半年较好布局窗口 [4][19] - 10y国债维持窄波动,接近1.62%建议部分止盈,债市在1.6 - 1.7%窄区间交易 [4][20] - 短国债或有5 - 10bp压缩空间 [5][23] - 存单资金宽松,7月理财带动下或向1.6%附近修复 [5][28] - 信用债关注3年内下沉、4 - 5年利差小幅压缩机会 [6][29]
2025陆家嘴论坛释放新信号:央地协同擘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6-18 21:55
金融开放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以提升跨市场风险监测能力,标志着中国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向穿透式监管的重要跨越 [2]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将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贸易融资等场景的应用,探索"数字人民币+稳定币"跨境结算模式 [3]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上市 [4] - QFII制度优化方案将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扩展至100个,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完善外汇衍生品序列 [4] 资本市场改革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引入资深专业投资者制度,提升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 [4] - 并购重组'分期支付'机制和数据中心REITs的推出将激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4] - 证监会推动科创债ETF和科技创新指数开发,引导中长期资金投向硬科技领域 [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央行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推动自贸离岸债发行,为"一带一路"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 [5]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探索跨境银团贷款、非居民账户体系优化等38项举措 [5] -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累计交易保费近16亿元,登记业务超1200亿元,为大国重器提供风险保障 [6] 金融创新与科技发展 - 央行在沪试点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和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提升贸易真实性审核效率 [6] - 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扩展至转型金融领域 [6]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联动香港、东盟等区域,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 国际金融合作 - 沪港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转数快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互联 [8] - 联合开发离岸经贸金融产品,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 [8] - 中国推动《巴塞尔协议III》落实,加强与CPTPP等国际规则对接 [8] 市场影响与机遇 - 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预计可带动外贸企业资金成本下降50-100个基点 [9] - 科创板改革和REITs扩容将激活券商投行业务,头部机构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有望受益 [9] - 人民币国际化和绿色金融体系完善将利好跨境金融平台和碳中和主题基金 [9]
日科化学: 关于间接控股子公司对外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8 21:12
对外投资概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哈金贝斯之控股子公司碳和科技拟与融汇公司合资成立融和智算,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00万元,其中碳和科技出资1,960万元(占比49%),融汇公司出资2,040万元(占比51%)[1] - 本次投资已于2025年6月18日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1] 投资合作方基本情况 - 融汇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克拉玛依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营范围涵盖投资活动、资产管理、工程技术服务等[2] 合资公司基本情况 - 合资公司暂定名为克拉玛依融和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融汇公司持股51%,碳和科技持股49%,双方均以货币形式出资[3][4] 投资协议主要内容 - 合资公司利润分配顺序为: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按出资比例分配剩余利润,分配时间原则上在会计年度结束后3个月内完成[4] - 若公司连续5年综合平均分红比例未达6%以上,双方可启动退出机制[4] 对外投资目的及影响 - 合资公司将利用绿色金融低成本融资优势采购国产算力设备,托管至碳和科技数据中心并收取IDC服务费,算力服务租赁由设备提供商指定客户采购[5] - 合资公司面临政策审批、设备断租及融资成本等潜在风险,需与设备供应商签订兜底协议[5] 其他事项 - 合资公司设立需经有关部门核准登记和审批,未来可能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及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6]
日科化学:全资子公司哈金贝斯之控股子公司碳和科技拟与融汇投资合资成立克拉玛依融和智算科技有限公司
快讯· 2025-06-18 20:52
合资公司运营模式 - 合资公司将利用绿色金融低成本融资优势募集资金 资金将全部用于采购国产算力设备 [1] - 采购的国产算力设备将托管至碳和科技数据中心 碳和科技将收取IDC服务费 [1] - 算力服务租赁层面 国产算力设备提供商将指定客户向碳和科技采购算力服务 [1] - 碳和科技将通过向合资公司采购算力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条 [1]
金融监管总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27条”!
券商中国· 2025-06-18 20:40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部署27条具体举措 [1] - 方案涵盖金融机构集聚、五篇大文章、制度型开放、监管水平提升、政策配套五大方向 [1][2] - 鼓励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支持全国性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1] 金融机构集聚与功能优化 -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支持商业银行总行通过专设机构或授权方式加大在沪投入 [2] - 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落地上海 [2] - 优化在沪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引导机构强化协同合作 [2] 五篇大文章与实体经济服务 - 提升科技金融工作质效,鼓励碳金融业务发展以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2] - 重点发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 [2] - 支持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 [7] 制度型开放与跨境金融创新 - 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水平 [2] - 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和航运保险发展,研究探索离岸金融创新 [2] - 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银团贷款等非居民贷款业务 [5] 监管创新与风险防控 - 推动在沪金融机构提高前瞻性风险管理能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3] - 对金融创新试点探索尽职免责机制,强化央地协同建立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3] - 支持上海金融监管局通过监管互动机制开展限定范围的金融创新试点 [4] 政策配套与人才建设 - 深化金融法治建设,完善上海金融营商环境 [3] - 支持设立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分中心,打造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3] - 加强金融人才引进与培养 [3] 金融与科技联动发展 - 支持上海探索适合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推进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建设 [6]
重磅新政落地!金融监管总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涉及27条举措
金融时报· 2025-06-18 20:29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发布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提出27条具体举措,涵盖金融机构集聚、制度型开放、监管水平提升等五方面 [1] - 方案旨在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金融机构集聚与功能强化 - 上海已集聚15家金融要素市场及基础设施,股票总市值、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全球前列,持牌金融机构达1782家,外资金融机构占比约1/3 [3] - 外资机构在上海布局领先:外资法人银行占内地总数50%,合资基金公司及外资保险公司均占50%,全球前十大资管机构全部在沪开展业务 [3] - 方案要求商业银行总行通过专设机构或授权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落地,优化在沪金融机构服务功能 [3] 金融服务质效提升 - 支持上海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碳金融业务,竞争国际碳金融定价权 [4] - 科技金融领域将探索适合科技企业的服务模式,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同步发展 [4] - 临港新片区试点优化非居民并购贷款政策,首单项目已落地 [4] 制度型开放与国际合作 - 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有1100余家境外机构参与,持有债券近4.5万亿元 [5]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累计注册机构99家,交易保费近16亿元,登记业务保费超1200亿元 [6] - 沪港签署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深化互联互通、支持企业"走出去"及金融创新 [6] 监管与风险防范 - 方案强调前瞻性风险管理,支持金融创新试点实施尽职免责机制,建立上海市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机制 [7] - 配套措施包括建设金融消保中心、设立数据分中心、打造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及引进金融人才 [7]
农业银行阿坝分行向双江口水电站投放贷款突破百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8 18:28
项目融资 - 农业银行阿坝分行向双江口水电站累计投放贷款达106.84亿元,成为阿坝州首个获贷超百亿元的超级工程 [1] - 该分行自2004年项目筹备之初便深度参与,作为银团牵头行协调各方推动项目落地 [4] 项目定位 - 双江口水电站是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重点布局项目、西部大开发关键工程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核心取水点之一 [3] - 项目以315米设计坝高成为世界最高坝,水库正常蓄水位2500米,总库容28.97亿立方米 [3] 技术特征 - 项目集"高大坝、高应力、高水头、高边坡、高强度、高海拔"六大特性于一身 [3] - 代表全球土石坝设计与施工的顶尖水准 [3] 经济效益 - 电站投运后预计每年拉动四川省GDP增长40.101亿元 [3] -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万吨 [3] 社会效益 - 对优化四川电力系统电源结构、提升城镇防洪标准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3] - 成为推动当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 [3] 金融服务 - 农业银行阿坝分行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包括工资代发、农民工个人金融服务及上门服务 [4] - 持续以金融之力支持绿色发展,深耕"绿色金融"领域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5]
中国人民银行与匈牙利国家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
快讯· 2025-06-18 18:07
中匈金融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与匈牙利国家银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涵盖经济金融形势交流、绿色金融、深化央行合作等内容 [1] - 备忘录签署标志着双方在经济金融形势交流、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1] - 潘功胜表示中匈金融合作已开创全面合作的"黄金航道" [1] - 沃尔高认为中匈央行合作潜力巨大,将持续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 [1] 中国经济形势 - 中国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推动经济保持向好态势 [1] - 政策调整背景是全球不确定性上升 [1] 合作展望 - 中国人民银行愿与匈牙利国家银行继续携手务实合作,推动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 [1] - 匈牙利国家银行将为两国经济金融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
第一财经· 2025-06-18 17:3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核心观点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目标是五至十年内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1] - 重点任务包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 加强"五个中心"建设协同联动 [1]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和包容性 支持上海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支持企业并购做大做强 [2] - 深化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建设 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 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推动货币外汇市场发展 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 [2]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及持牌专营机构 培育吸引规范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2] - 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上海 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 提升金融机构全球竞争力 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 [2]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2] - 研究完善信托登记流转制度 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 研究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2] 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3] - 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 创新航运保险和再保险业务 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 [3]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建设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构建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 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3] - 加强统一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 服务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3] 维护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风险前瞻性研究 防范化解跨境金融风险 [4] - 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加强央地监管协同 强化法治保障 [4] 协调推进机制 - 中央金融办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 会同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等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4]
明讯银行CEO Philip BROWN:中国债市规模全球前三,外资占比仅2.7%,开放空间广阔
新浪证券· 2025-06-18 17:30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资本市场吸引了外资参与 市场波动性大但发展迅速 [1] - 中国客户成熟度高 广泛涉足结构性产品 私募投资及回购融资 [1] - 中国股市日交易量占全球15% 规模仅次于美国 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3] -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全球前三 但外资参与度仅2.7% 远低于日本12% 美国24% 英国32% [3] 资本市场结构与国际合作 - 中国股市需提升"耐心资本"比例 完善养老基金和激励机制以吸引长期资本 [3] - 欧洲通过长期养老储蓄计划支撑股市发展 可作为参考案例 [3] - 全球资本流动存在不平衡性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较少 外资投资中国较多 [3] - 欧洲债券市场曾发行大量人民币债券 助力全球化市场发展 [3] 未来关注领域 - 数字安全 人民币国际化及绿色金融为关键发展方向 [3] - 金融基础设施提供者需持续关注全球化资本流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