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

搜索文档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万点星河汇碧江,银翼裁云织绿电
东莞证券· 2025-06-18 17:53
报告核心观点 - 国家部委接连出台虚拟电厂相关政策,释放加快发展信号,建议关注虚拟电厂聚合商和技术服务商领域领先企业;海上风电新建项目向深远海开拓布局趋势明确,中国海工装备产能充裕、制造能力领先,建议关注海工装备头部企业 [3] 分组1:虚拟电厂 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国内电网工程投资力度加强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分加速转型期、总体形成期和巩固完善期三阶段,当前至2030年新能源成发电量增量主体,煤电是安全保障“压舱石”,电网侧大电网形态扩大,分布式智能电网支撑作用凸显 [14] - 2024年底太阳能、风电发电装机容量合计占比42.0%,较2023年提高6.0个百分点,火电和水电装机比重分别降至43.1%和13.0% [17] - 2019 - 2024年全国电源工程投资额逐年增长,2021 - 2024年国内电网工程年度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逐年加快,2024年达6083亿元,2025年1 - 4月同比+14.6% [19]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智能电网技术,向市场化发展阶段迈进 - 虚拟电厂聚合分散资源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市场交易,可提供调峰、调频等服务,减少高峰期用电和增加“电力弹性” [24] - 2024年以来国家部委出台多项政策,涉及应用场景、盈利机制等,要求到2027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2000万千瓦以上,2030年达5000万千瓦以上 [26][28] - 国外虚拟电厂商业模式成熟,通过电力市场交易等获收益;国内以邀约型为主,部分地区开展第二代试点,未来有望向市场化交易阶段迈进 [31][39] 虚拟电厂聚合商和技术服务商有望受益 - 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分六大阶段,相关机构和市场主体众多,不同主体代表不同运营模式和业态成熟程度 [42] - 专业聚合商聚合分布式资源参与虚拟电厂运行,可减轻电网调度负担,提高经济效益,未来在市场化交易模式下将获收益 [46] - 技术服务商提供物联网等技术支持和服务,如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可提高新能源电力利用效率 [47] 分组2:风电行业 国内风机投标价格企稳回升 - 我国风电上网电价从“标杆上网电价”向平价上网转变,2023年中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低至0.019美元/千瓦时,较2017年降幅达67% [49] - 2022 - 2024年国内风机投标价格下滑,2025年一季度企稳回升,3月投标均价达1590元/kW,较2024年12月回升约4.1% [52] - 2024年我国风电技术创新发展,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海上和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分别同比增长3.9%和9.6%,风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54][58] 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 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136GW,较2023年年底增长约11.3%,2024 - 2030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速达10.9% [75][84] - 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8.0GW,同比下降26.3%,中国连续七年位居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量首位 [78][80] - 欧洲多国提高海风规划目标,德国出台财政刺激方案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空间大 [82][83] 中国海工企业有望受益于欧洲市场发展 - 风电产业链由上中下游组成,上游零部件及设备制造专业化程度高,中游整机制造商和风电场施工商市场集中度高,下游风电场运营商多为大型国有发电集团 [87] - 风电支撑基础结构产品质量关系风电场运营安全、稳定和经济,中国海上风电开发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 [91][99] - 国内具备海上风电支撑基础生产能力的厂商较少且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合理规划生产基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中国海工装备产能充裕、制造能力领先,完成多个欧洲项目交付,为开拓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99][113] 分组3:投资策略和重点公司 虚拟电厂 - 国家政策推动虚拟电厂发展,各细分领域核心企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国电南瑞、四方股份、东方电子、安科瑞、泽宇智能 [120] 风电行业 -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中国海工装备优势明显,建议关注东方电缆、金风科技、泰胜风能、海力风电 [121][122]
最高用电负荷或达15.7亿千瓦 多方发力备战迎峰度夏
中国证券报· 2025-06-18 04:34
电力供需形势 - 预计全国用电负荷最高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电力保供面临一定压力 [1] - 夏季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7亿千瓦,若气温再创新高 [1] - 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紧张情况 [1][3] - 若遇极端天气,电力供应紧张可能加剧 [1] 发电侧保障措施 - 煤炭作为主力能源,确保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和库存监测 [2] - 国家能源集团已完成一体化煤炭下水供应超1亿吨,存煤可用天数稳定在20天以上 [2] - 黄骅港6月煤炭下水量预计达1835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 [2] - 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0.17亿千瓦,同比增长58% [2] - 风电光伏合计装机15.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2] - 广东新能源装机突破7000万千瓦,超越煤电成为最大电源类型 [3] 电网侧建设 - 国家电网加快推进迎峰度夏重点电网工程 [4] - 国网湖南电力推进12项重点工程,新增变电容量1100万千伏安 [4] - 国网江苏电力推进13项主干网工程,淮安500千伏工程投运后单日最大供电量增1200万千瓦时 [4] - 国网河北电力实施5803项主配网补强工程 [4] - 多地运用智慧调度技术优化资源配置 [5] 负荷侧管理 - 多地优先运用虚拟电厂等手段推进削峰填谷 [6] - 上海明确优先运用虚拟电厂引导用户削峰填谷 [6] - 河北强调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 [6] - 山西、宁夏、上海、广东等地出台虚拟电厂专项规划 [6] - 山东、山西、广东发布虚拟电厂参与市场交易细则 [6] - 国家能源局将虚拟电厂列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方向 [6]
派能科技彭宽宽:以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竞逐储能高质量发展赛道
中国能源网· 2025-06-17 18:08
行业发展趋势 -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行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进入价格与价值双维竞争新阶段 [1] - 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距离"主体地位"要求的70%仍有差距,亟需通过储能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5] - 光伏配储度电成本已逼近甚至低于煤电,叠加电力市场开放带来的峰谷套利、容量补偿等机制,"新能源+储能"模式正加速替代传统电源 [5] - 2025年储能产业增速将保持50%高位,行业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创造 [5] 公司战略与技术优势 - 公司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3亿元,组建700多人的跨学科团队,实现从核心材料、电芯、BMS、PCS到系统集成与EMS的全栈技术覆盖 [2] - 通过材料体系革新与系统能力优化,产品在安全性与度电成本上已建立差异化优势 [2] - 公司构建"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运营"全周期交付能力,重点强化电力交易增值服务 [2] - 公司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200万套,项目经验覆盖源、网、荷、和孤网等多场景 [2] 全球化布局 - 公司建立深度本地化网络,国内以扬州、合肥制造基地为支点,辐射杭州、深圳区域中心 [2] - 海外在欧美日澳等8国设立分支机构,十余个服务网点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4年投产的意大利工厂成为响应欧洲市场需求的战略枢纽 [4] 行业协同发展 - 新能源和储能协同发展才能激活新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5] - 储能企业需肩负双重使命,短期通过精益制造与成本优化推动规模化应用,长期依托技术创新支撑新能源高比例消纳 [5]
公用事业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关注细分领域机会
东莞证券· 2025-06-17 17:20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公用事业行业存在细分领域投资机会,申万公用事业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且市盈率估值低于近十年中枢,建议关注煤电、新能源发电、水电领域相关公司[2][67]。 各部分总结 公用事业指数涨跌情况回顾 - 截至6月16日,今年申万公用事业指数整体下跌0.68%,跑赢沪深300指数0.87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行业中排第19名[2][9] - 今年申万公用事业指数子板块涨多跌少,4个上涨(热力服务、电能综合服务、火力发电、水力发电),3个下跌(光伏发电、燃气、风力发电)[2][12] - 截至6月16日,申万公用事业指数市盈率估值约18.42倍,低于近十年估值中枢(26.61倍),历史分位数约13%[2][13] 煤电:动力煤价格下降,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促行业发展 容量电价机制建立促固定成本回收 - 2023年11月提出加快推进电能量、容量、辅助服务市场等协同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构建两部制电价机制[18] - 新增容量电价,电量电价市场化形成,容量电价水平合理确定并调整,合规在运公用煤电机组满足要求且执行调度指令可获容量电费[18][19] - 容量电价按回收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确定,2024 - 2025年多数地方为30%左右,部分为50%左右,2026年起不低于50%,有助于煤电企业回收成本和行业健康运行[20][21] 辅助服务市场规则进一步完善 - 2024 - 2025年发布相关规则,明确辅助服务交易内容,建立费用传导机制,标志三大交易品种规则顶层设计基本建立[24] - 下一步将推动各地落实,督促规范交易和参与市场,各地需制修订实施细则[26] - 煤电公司积极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如华能国际2024年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电费净收入可观[27] 煤价下降有望促煤电业绩提升 - 1 - 4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5.8亿吨,同比增长6.6%,动力煤消费量13.4亿吨,同比下降0.8%,炼焦煤消费量2.0亿吨,同比增长4.5%,整体煤炭消费总量略降[28][29] - 重视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动力煤是煤电主要燃料,成本占比约七成,截至6月13日,秦皇岛港动力煤(Q5500)综合交易价均值同比下降7%,有望提升煤电企业业绩[30][34] 新能源发电:政策支持促发展,系列举措助消纳 政策支持促新能源发展 - 我国实施新能源支持政策,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如推进风电光伏基地、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等[37] - 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2018 - 2024年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复合增速1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复合增速31%[41] 系列举措有望提升消纳能力 - 西部地区新能源发电量及外送需求可能提升,但当前电网消纳新能源能力不足,1 - 4月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同比下降[43] - 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建设智能微电网、共享储能电站、虚拟电厂等举措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49][51]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明确电网建设计划,未来特高压电网建成投产有助于新能源消纳,如陕北至安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53][54] 水电:装机稳步增长,分享发展成果 我国水电装机稳步增长 - 我国出台政策支持水电发展,如推进重大水电工程建设,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55] - 水电装机稳步增长,2020 - 2024年水电装机容量从3.70亿千瓦增长至4.36亿千瓦,年均复合增速4%[56] 积极与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 - 2019 - 2024年申万水电板块保持盈利,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运营期现金流通常较好[59] - 2024年度11家水电行业上市公司中9家现金分红,部分公司分红比例高,多家公司对未来利润分配有具体规定[62][66] 投资建议 - 煤电关注华电国际(600027)、国电电力(600795)[2][67] - 新能源发电关注三峡能源(600905)、龙源电力(001289)[2][67] - 水电关注长江电力(600900)、华能水电(600025)、川投能源(600674)[2][69]
科陆电子EMS云边端一体化方案持续升级 技术赋能电力市场化交易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7 17:11
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储能行业从"政策哺育"转向"市场化生存"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国全覆盖,储能从"配角"转变为"核心调节资源" [2] -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打破电力交易壁垒,强化电能全国流动性,为储能行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2]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在2025 SNEC展上首次发布美的工商储Aqua-EM,并展示Aqua-C系列交直流一体全液冷储能系统、光储一体机、PCS等产品 [1] - 公司储能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包括独立储能电站、火电厂联合调频、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网输配电拥堵缓解等 [1] - 公司开发EMS云边端一体化方案,硬件层注重电芯和PCS等核心器件的选型与搭配,控制层以EMS为核心实现能量管理 [3] - EMS系统能够根据电网状态、负荷需求和电价信号动态决策充放电策略,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联合美的集团对电力交易与虚拟电厂技术进行长期研究,自主开发电力交易平台 [2] - 公司电力交易平台创新构建"发电+负荷+价格"三维预测系统,集成多种交易模块,实现市场全覆盖 [2] - 公司积极拓展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华北等区域的售电和虚拟电厂业务 [2] - 公司利用交易平台的高交易达成率、高预测精度和快速响应能力,突破工商业储能峰谷价差收益下降的困局 [2] 产品优势与价值 - EMS云边端一体化方案具备集成能力,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4] - 该方案能够通过市场套利提升收益,通过负荷预测与优化降低用电成本 [4] - 方案结合新能源技术拓展综合能源服务边界,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能源管理支持 [4]
施耐德电气古月:锚定“价值化、生态化、全球化”,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同频共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8:31
公司动态 - 施耐德电气在SNEC 2025展览会上展示了覆盖新能源产业全场景及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光伏、储能等发电侧和园区、公商建、充电场站等用电侧的核心应用场景 [1] - 公司携手海博思创发布《全域保护:消除电池储能系统直流保护盲区》白皮书,探讨通过低压电器保护协同策略解决电池直流保护问题 [2] - 施耐德电气通过"全球化生态圈"支持中国企业和供应商拓展国际业务,提供跨国运营经验 [3] - 公司在中国市场建立了领先的绿色制造体系,拥有21家全球"零碳工厂"、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上海普陀工厂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无锡工厂晋级为"可持续灯塔工厂" [3] 技术发展 - 施耐德电气展示了基于"源网荷储"全场景解决方案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具领先性、韧性和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1] - 公司通过"标准先行-技术支撑-生态协同"三步走方法论助力零碳园区建设,参与编写《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填补标准空白 [4] - 施耐德电气运用AI赋能的能源管理、微电网与智慧楼宇等技术提升园区能效和绿色能源消纳 [4] 行业趋势 - 新能源产业出海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化企业通过技术和国际网络支持中国供应商拓展海外业务 [3] - 在中国推进"新质生产力"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零碳园区成为产业升级和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 [3] - 生态协同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施耐德电气与全球及本土伙伴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如傅雷图书馆低碳改造项目实现减排约70%并获得"全球首座LEED净零碳认证图书馆"称号 [4]
昊创瑞通闯关创业板IPO 将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6-13 16:53
客户集中度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是公司主要客户,报告期各期收入占比均接近90% [1]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与下游行业特点有关,符合行业经营特点 [1] - 公司预计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对相关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客户集中度将保持稳定 [1] - 公司将积极开拓电网之外的新客户资源以降低集中度风险 [1] 产品质量问题 - 公司曾因供应商零部件瑕疵、客户需求理解偏差和运输操作不当发生产品质量问题 [1] - 质量问题属于偶发性问题,已采取换货、内部培训考核、产品排查等整改措施 [2] - 整改后订单履行和回款情况正常,与相关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2] - 因质量问题被暂停中标资格属于行业普遍现象 [2] 费用率情况 - 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 - 费用率较低原因是营业收入增长幅度高及与可比公司在组织架构、业务种类等方面存在差异 [2] - 上市后销售、管理、研发人员数量和薪酬水平预计将随经营规模扩大而合理增长 [2] 土地违规事件 - 子公司河北上博曾因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厂房被处罚 [3] - 违规原因是子公司对当地招商引资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足 [3] - 已按时缴纳罚款并完成整改,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3] 发展战略 - 公司将抓住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战略发展机遇 [4] - 坚持"做精配网主业、适度外延发展"战略 [4] - 定位为"配电技术引领者,智慧能源推动者,绿色发展践行者" [4] - 将加大研发创新、智能化生产、销售渠道建设和人力资源投入 [4] - 目标是成为我国智慧配电领域领军企业 [4]
国内首次!国网天津电力成功开展大规模低压分布式光伏配网短路试验
中国能源网· 2025-06-13 15:29
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 - 截至今年5月天津市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达485.2万千瓦,其中蓟州区并网容量64.67万千瓦,占该区最大负荷比例95.8% [2] - 国网天津蓟州公司作为首批现代智慧配电网示范单位,正推进高承载力新型配电网建设,目标实现全域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控、可测、可调" [2] 短路试验技术突破 - 6月12日国网天津电力完成国内首次大规模低压分布式光伏配网短路试验,设置12组现场测量点位,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测与自动化数据采集 [1][2] - 试验创新点包括电网运行方式预调整、多级保护策略优化、速动开关加装等措施,保障试验期间400余个新能源用户"不脱网、无感知" [2] - 试验数据将用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低压新能源精确建模,支撑新型配电网故障防御技术研发 [4] 技术研发与应用 - 公司已研发全国首台新能源并网线路单端时域距离保护和高频极性比较式方向电流保护,开发国网首套有源配电网保护适应边界评估系统 [4] - 试验数据将深化新能源运行特性研究,为天津电网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技术保障,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国家"双碳"目标实施 [4]
长源电力(000966) - 000966长源电力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3
2025-06-13 15:14
公司经营与业绩 - 2025年一季度亏损,原因是售电均价及售电量同比下降,半年度业绩需参阅指定媒体披露的报告 [2] - 2024年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71,522.25万元,同比增加36,616.04万元 [3] - 截至2024年底,可控总装机容量1121.85万千瓦,占湖北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2,360.85万千瓦(含三峡)的9.08%;火电装机容量831万千瓦,占湖北全省火电装机容量4,086.74万千瓦的20.33% [3] - 预计2025年底,可控总装机容量将达1361万千瓦,约占湖北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3800万千瓦(含三峡)的9.86%;火电装机容量1031万千瓦,约占湖北全省火电装机容量22.86% [3] 业务与市场 - 主营业务是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正按年度目标推进,努力提质增效 [5] - 长协煤按国家电煤中长协政策签订年度合同,价格采用“基准 + 浮动”机制 [2] - 主动融入市场化电力体制改革,科学参与交易,强化管理减少电量损失 [7] 发展规划与战略 - 未来融入新型能源体系及电力系统构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战新产业发展,实施煤电机组改造,优先发展风电,择优开发光伏,探索新型储能,巩固综合能源服务 [6] - 2025年计划汉川四期2×100万千瓦煤电、荆州安道麦专线热网项目建成投产,荆州50MW/150MWh熔盐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火电装机2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37万千瓦 [7] 市值管理与股东情况 - 围绕“七提升”改进和加强市值管理工作,包括提升经营业绩、投资者回报等 [3] - 2025年6月3日部分非公开发行股票解除限售,目前无应披露的股东减持情况或计划 [5] 其他事项 - 目前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资产重组信息,相关信息以指定媒体披露为准 [2] - 定增完成有利于降低财务费用和资产负债率 [5]
特来电微电网亮相SNEC光伏展 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动能
经济观察网· 2025-06-13 09:48
展会亮点 - 特来电在SNEC国际光伏与储能展览会上展示"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三网融合体系 [1] - 微电网技术及其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成为展会焦点 [1] - 公司充分展现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与前瞻布局 [1] 充电技术 - 兆瓦级智能群充系统最高支持4000kW功率池 可灵活调配电网容量与充电需求 [1] - 液冷充电终端为乘用车提供最高1000kW功率 5分钟可充80度电 增加续航约600公里 [1] - 针对公交与物流车推出的充电弓和充电机器人分别实现1000kW和1600kW兆瓦级充电能力 [1] 微电网方案 - 展示"光-储-充-放-检"一体化微电网方案 融合充放电终端、光伏车棚及梯次电池储能系统 [1] - 通过自主研发的微电网控制器与能量云平台高效聚合电动汽车充放电、光伏发电等资源 [1] - 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并降低储能成本 [1] - 截至2024年底 已在全国140多个城市部署超800个新能源微电网电站 [1] 虚拟电厂 - 虚拟电厂平台创新聚合分散资源 深度参与电网需求响应、调峰调频及电力交易 [2] - 长春、邯郸等地的实践验证其高效调度能力 [2] - 在为电网提供灵活资源的同时为参与者创造可观收益 [2] - 标志着我国分布式能源规模化运营取得关键突破 [2] 未来规划 - 公司表示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 [2] - 将携手全球伙伴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应用 [2] - 为构建清洁低碳的全球能源体系注入动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