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不足半数召回车辆为企业主动
第一财经· 2025-10-20 18:24
中国汽车召回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中国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总数达1.2亿辆 [3] - 其中,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实施的召回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 [3] - 不足半数的车辆是企业主动发起召回 [3] 辅助驾驶与新能源汽车召回趋势 - 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达到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 [3] - 新能源汽车在电池安全等传统问题之外,软件缺陷日益成为安全隐患的重要来源 [4] - 2024年,汽车企业实施OTA(远程升级)召回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比上年大幅增长246.8% [9] 近期代表性召回事件 - 2025年9月,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7万辆标准版SU7,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识别或处置不足 [4] - 2025年10月17日,比亚迪和吉利分别宣布召回11.6万辆和4.6万辆汽车,原因分别为S安全缺陷和E环保缺陷 [4] 监管政策与质量提升举措 - 监管部门频繁出台智能驾驶宣传和安全、产品一致性监管政策,行业竞争重点从智能化竞速转向质量为先 [3][5] - 已推动企业开展汽车安全沙盒深度测试,累计发现并完成安全预防和性能改进61项 [5] - 已建立缺陷召回与技术标准研制的联动机制,发布汽车产品安全与召回管理相关国家标准19项 [5] - 工信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要求消除缺陷的措施若涉及主要技术参数变更,需取得许可后方可恢复生产 [10] 行业挑战与企业责任 - 市场对智能化功能的旺盛需求倒逼车企加速创新迭代,智能化功能开发阶段出现软件故障的风险难以避免 [8] - 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可能将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投入应用,让首批用户承担较高风险 [8][9] - 监管机构强调,提升质量、保障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企业,企业应将安全优先原则嵌入研发全流程,杜绝牺牲安全性换取上市速度的短视行为 [9]
不足半数召回车辆为企业主动
第一财经· 2025-10-20 18:08
行业监管趋势 - 行业从智能化竞速转为质量为先,筑牢安全底线成为监管部门核心课题 [1][4] - 监管部门关于智能驾驶宣传和安全、产品一致性监管政策频繁出台 [1] - 国家质量监管总局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创新安全监管 [4] 汽车召回整体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 [1] - 受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影响召回的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 [1] - 2024年因辅助驾驶系统问题召回的车辆达255.61万辆,占全年召回数量的23% [1] 企业召回案例 - 2025年9月,小米汽车召回11.7万辆标准版SU7,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识别或处置可能不足 [2] - 10月17日,比亚迪和吉利分别宣布召回11.6万、4.6万辆汽车,原因分别为S安全缺陷和E环保缺陷 [2] 质量提升与安全改进措施 - 近两年组织实施电动汽车、超充电力电池、汽车芯片质量提升等质量强链项目 [3] - 推动企业开展汽车安全沙盒深度测试,累计发现并完成安全预防和安全性能改进61项 [3] - 建立缺陷召回和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机制,已发布汽车产品安全和召回管理相关国家标准19项 [3] OTA召回管理 - 截至2024年底,企业报告的OTA升级活动共4047份,涉及车辆4.86亿辆次 [6] - 2024年汽车企业实施OTA召回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比上年增长246.8% [6] - 国家持续强化OTA召回管理,要求企业按照召回管理条例组织实施OTA升级 [7] 行业挑战与企业责任 -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形势复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持续挑战,叠加非理性竞争 [4] - 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将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投入应用,让首批用户承担较高风险 [5][6] - 企业需将安全优先原则嵌入研发全流程,杜绝牺牲安全性换取上市速度的短视行为 [6]
限时补贴价24.99万元起!传祺向往M8宗师正式上市
经济网· 2025-10-20 17:18
产品发布与定价 - 传祺向往M8宗师于2025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发布,上市指导价26.99万元起,综合补贴后售价24.99万元起 [1] 市场地位与销量 - 传祺MPV家族累计销量超80万辆,其中M8车型销量超45万辆,成为中国品牌单车型销量最高的豪华MPV [3] - 传祺M8在新车质量和保值率两个关键指标上连续多年稳居行业第一 [3] 产品系列与定位 - 传祺向往是广汽传祺旗下高品质、长续航的新能源车系,自今年3月发布以来已推出三款插电混动旗舰车型 [5] 座舱舒适性与空间布局 - 第一排配备五星SPA按摩座椅,带有16点三层气袋式按摩,坐垫可伸缩至同级最长570mm [6] - 第二排座椅靠背最大可调角度达166°,配备16点按摩、雅马哈头枕音响及5英寸液晶控制屏等豪华配置 [8] - 第三排靠背支持四挡调节,最大倾斜角135°,配备220mm超长滑轨,支持4/6比例放倒,三排翻折后可形成1500L行李厢空间 [10] - 车厢采用无风感空调系统,通过1600余个微孔实现柔和温度调节 [10] 智能驾驶与辅助系统 - 新车搭载算力254TOPS的英伟达Orin-X芯片,配备27个传感器,包括1个探测距离超200米的126线激光雷达 [12] - 采用Momenta"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不依赖高精地图可应对99%出行场景 [12] - 配备全场景智能泊车辅助,支持300多种车位类型,并支持OTA升级 [12] 动力系统与能效 - 搭载2.0T发动机与两挡DHT组成的智电插混系统,综合扭矩高达645N·m [13] - 电耗21kWh/100km,馈电油耗6.05L/100km,使用92号汽油,每公里成本约0.4元,满油满电综合续航突破1400公里 [13] - 车辆具备6kW对外放电功能 [14] 安全性能 - 搭载Momenta主动安全系统,集成15项功能,全场景AEB系统可在120km/h高速状态下实现紧急制动 [15] - 车身采用"八纵十九横"结构,高强度钢占比81.7%,首创1.5m后风窗气囊与6.4m侧气帘组成360°环抱式气囊矩阵 [16] - 弹匣电池通过超250项测试,搭载量超130万台车,累计480亿公里行驶里程保持零自燃纪录 [16]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10月20日)
乘联分会· 2025-10-20 16:37
国内宏观经济数据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7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除汽车外消费品零售额37260亿元,增长3.2% [4] - 1-9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其中除汽车外消费品零售额329954亿元,增长4.9% [4]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 - 中国信通院发布技术路线图,目标实现广覆盖、多层次、按需服务的稳定连接和计算能力 [5] - 预计乘用车5G渗透率未来达95%,C-V2X直连通信渗透率超30%,中高端车型将搭载卫星通信 [5] - 城市道路5G/5G-A和LTE-V2X融合网络覆盖率目标达98%以上,重点区域形成连续覆盖 [5] 地方汽车政策调整 - 云南省自11月1日起暂停汽车报废及置换更新补贴申请 [6] - 合肥市自10月24日起暂停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10月31日前仍可提交符合条件申请 [7]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前景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 [8] - 预计2030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8] 长安汽车战略布局 - 计划2030年推出航线飞行汽车产品,实现商业化运营 [9] - 联合研发人形机器人,突破大脑、能源、驱动等核心技术 [9] - 探索无人清扫车、无人农机、外骨骼等无人商用领域 [9] 奇瑞汽车全球化战略 - 海外市场营收已接近一半,预计未来海外营收贡献和员工数量将远超国内 [10] - 计划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构建全球创新生态体系 [10] - 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全球技术扫描,实现深度本地化开发与验证 [10] 小鹏汽车海外服务网络 - 迪拜数字化配件仓正式运营,标志中东及非洲市场售后服务网络建设进入新阶段 [11][12] - 与京东物流合作打造,承诺极速响应服务、长期品牌扎根和市场标杆树立 [12] 国际汽车产业动态 - 宝马墨西哥工厂下线第50万辆汽车,六年实现产量突破,生产3系、2系和M2等车型 [12] - 挪威计划取消电动车主要补贴,9月纯电动车销量占比达98% [13] - Stellantis与小马智行合作开发L4级自动驾驶车辆,计划2026年在欧洲推广 [13][14] - 兰博基尼申请主动空气动力学车轮专利,兼顾空气动力学优势和刹车冷却 [15] 商用车领域发展 - 美国对进口中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客车征收10%关税,11月1日起实施 [15][16][17] - 一汽解放无锡研发能力提升项目竣工,发布智慧动力域和非道路产品 [18] - 奇瑞商用车展示无人驾驶物流车、车联网平台等十项核心技术 [20] - LANDKING发布新一代科技产品矩阵,深化新能源商用车海外市场布局 [21]
【行业政策】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10月13日-10月19日)
乘联分会· 2025-10-20 16:37
道路机动车辆准入审查要求修订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就三项准入审查要求征求意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13日 [2] - 修订工作坚持四大原则:系统谋划统筹现行要求、坚守安全底线保障质量、问题导向精准优化、顺应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推动产业升级 [4] - 主要修订措施包括提高智能化网联化能力门槛、增加集团化管理要求、优化电动化及生产方式等三方面内容 [5] - 《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修订聚焦严守安全质量底线和精准施策,引入可靠性标准以提升车辆安全性能 [6] - 同步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删除四个原有附件并将其内容整合至新审查要求中,决定自2026年某日起施行 [7][8] 第399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39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涉及新产品的汽车生产企业92家、民营改装车企业341家、超限车企业6家 [13] - 公告第二部分变更扩展产品涉及165家汽车生产企业和1家三轮汽车企业,参数扩展涉及631家汽车生产企业和1家三轮汽车企业 [13] - 公告第三部分显示,1家企业经考核移出特别公示,6家企业的8款车型自2025年10月3日起暂停生产销售 [13] - 公告第四部分显示,2家企业自行申请注销产品类别,2家企业的11款车型停止生产销售 [13] 车船税减免与车辆购置税减免车型目录 - 第七十八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新增达标车型382款,包括节能型汽车14款和新能源汽车368款 [14] - 新增节能型汽车中包括1款乘用车、9款天然气重型商用车和4款汽柴油重型半挂牵引车 [14] - 新增新能源汽车包括48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278款纯电动商用车、26款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和16款燃料电池商用车 [14] - 第二十二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新增达标车型412款,包括纯电动汽车329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67款和燃料电池汽车16款 [14] - 纯电动汽车车型涵盖乘用车53款、客车38款、货车37款及专用车201款 [14]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型涵盖乘用车45款、客车4款、货车4款及专用车14款 [14] - 燃料电池汽车车型涵盖客车5款、货车7款及专用车4款,目录另有2款重新申报后符合要求的车型 [14] 燃料电池发动机滤清器行业标准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滤清器分委会就两项燃料电池发动机滤清器行业标准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24日 [19] - 《燃料电池发动机滤清器 第1部分:冷却液离子交换过滤器》标准规定了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适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冷却系统 [19][20] - 该标准旨在规范离子交换过滤器行业发展,填补国内标准空白,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20] - 《燃料电池发动机滤清器 第2部分:冷却液颗粒过滤器》标准适用于流量200 L/min以下的过滤器,旨在推动技术发展并保护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20][21] - 标准将为生产厂家的产品开发、出厂检测和检查提供技术指导 [21]
9部门推智慧城市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4:33
政策核心 -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9部门印发行动方案 提出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1] - 行动方案时间跨度为2025年至2027年[1] - 结合“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以需求为导向推动建设[1] 智慧道路基础设施 - 推动以智慧多功能杆为主要载体的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和城市云平台建设[1] - 通过部署智慧多功能杆感知系统 实现车与路、云的实时数据交互[1] - 此举能弥补单车智能的盲区 显著提升行车安全与交通效率[1] - 是构建城市动态感知网络 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干预的核心举措[2]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对智能网联汽车迅速发展显得尤为必要[1] - 当前单车智能在复杂城市环境中仍存在感知局限[1] - 这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支撑[2] 智慧停车发展 - 持续推进智慧停车 推进城市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1] - 鼓励地方建设城市智慧停车服务管理平台[1] - 平台功能需完善信息查询、车位预约和共享、路线导航、无感支付等[1] - 将碎片化泊位资源整合为“一张网” 极大缓解“停车难”问题[2] - 通过预约共享与无感支付 提高停车资源使用效率 减少寻找车位造成的附加拥堵[1][2] 整体影响与目标 - 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改善城市出行环境[1] - 助力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1] - 二者协同发力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以“出行即服务”为导向[2] - 为城市数字化治理夯实基础 推动城市运行系统向更高效韧性的方向演进[2]
智能汽车ETF(159889)盘中涨超2.4%,行业高景气获数据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0 13:53
行业整体表现 - 9月汽车产销历史同期首次超过300万辆 [1] - 月度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9.7% [1] 政策支持 - 六部门印发充电设施"三年倍增"方案 目标到2027年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1] - 工信部将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汽车规划 加快自动驾驶标准制定 [1] - 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新车渗透率已超60% [1] 产业变革与创新 - 长安、广汽等车企与京东合作创新零售模式 推动"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 [1] - 行业进行换电服务探索 业态加速变革 [1] -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方向 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将持续推进 [1] 相关投资产品 - 智能汽车ETF(159889)跟踪CS智汽车指数(930721) [1] - 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智能汽车终端感知、平台应用服务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指数样本主要覆盖电子、计算机、汽车等与智能汽车紧密关联的行业 [1]
技术创新驱动 智能网联迈向新阶段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0 09:51
近日,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召开。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入规模化 发展的关键期。中国不仅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前列,更在自动驾驶技术、车路协同等关 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姜海鹏指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在市场渗透率、技术突破与用户认可度 三大维度具有明显优势。面对智能化深水区,长城汽车以电子架构演进为基石,构建智慧行驶与智慧空 间两大智能体,通过VLA+世界模型、AI原生座舱等创新,推动汽车向"自由移动、自然交互、万物互 联"的智能体进化,并呼吁产业协同共创智能出行新纪元。 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认为,在L4能力方面,通过未来三到五 年的是可以达成的。到了2028年,其实可以支撑在L4能力的基础上去实现L3级别的落地。同时,到 2030年,全场景、全区域下的L4将得到支持。在未来三五年里,我们可能会见证智能驾驶的飞跃发 展。我们认为,支撑未来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相当于手机上的4G时刻。只有智能驾驶达到这样一个状 态,未来在智能空间、智能座舱上才会有百花齐放的前景。 在同期举办的展会上,最新的技术和产品也成为焦点,各大企业纷 ...
汽车早报|韩国特斯拉电池管理系统故障频现 保时捷任命Michael Leiters为公司首席执行官
新浪财经· 2025-10-20 09:09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路线 - 中国信通院发布技术路线图,目标是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稳定可靠的连接和计算能力,需在车辆通讯能力、网络覆盖和性能优化三方面强化 [1] - 预计乘用车5G渗透率未来可达95%,C-V2X直连通信渗透率超过30%,中高端车型将陆续搭载卫星通信 [1] - 预计城市道路5G/5G-A和LTE-V2X融合网络覆盖率要达到98%以上,路口和重点区域需形成连续覆盖,结合地面与卫星通信衔接 [1] 新能源汽车市场与促销动态 - 2025年9月新能源车促销力度维持在10.2%的中高位水平,较同期增加2.6个百分点,较上月微增0.7个百分点 [1] - 2025年9月传统燃油车促销力度为23.9%,较上月增加1个百分点,较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 [1] - 9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批发格局变化,部分中段企业如吉利汽车、东风日产、小鹏汽车、小米汽车、零跑汽车等环比表现较强 [1] - 国有大集团自主品牌发力,上汽、东风、长安、奇瑞、北汽等五大集团自主品牌9月同比合计增长25% [1] 电池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 - 奇瑞汽车展出全固态电池模组,采用原位聚合体系固态电解质等技术,电芯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续航里程将提升至1200-1300公里 [2] - 采埃孚制动系统武汉新工厂正式投产,扩展了电子驻车卡钳产能,未来将引入下一代线控制动卡钳生产线 [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保时捷公司任命迈克尔·莱特斯博士为首席执行官,任命自2026年1月1日起生效,现任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博士将继续担任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 [2] 特斯拉相关动态与风险 - 特斯拉回应ISS建议股东否决马斯克薪酬方案,称其忽视投资和治理要点,并指出在董事Ira Ehrenpreis领导下公司实现了约39,000%的总股东回报 [2] - 韩国特斯拉车主反映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导致最大充电量被限制在50%左右,特斯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2] - 特斯拉在韩国的汽车注册量从2020年1.5万辆增至2025年上半年11.2万辆,9月注册量同比激增超过570%,但韩国国土交通部已展开调查,可能强制召回,环境部考虑取消其电动车补贴资格 [2][3]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发布
中国经营报· 2025-10-19 22:31
行业技术发展目标 - 提升车辆先进通信能力搭载率 增强汽车端侧接入能力 [1] - 深化行驶环境网络覆盖 城市道路5G/5G-A和LTE-V2X直连通信融合网络覆盖率预计达到98%以上 [1] - 匹配网络特性与场景需求 优化性能以确保数据高效可靠传输 [1] 具体技术渗透率预测 - 预计乘用车5G渗透率在未来可达95% [1] - C-V2X直连通信渗透率预计将超过30% [1] - 中高端车型将陆续搭载卫星通信功能 [1] 网络覆盖建设重点 - 在路口和重点区域需形成连续覆盖 [1] - 结合地面与卫星通信衔接以保障车辆获得稳定可靠网络连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