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浩瀚

搜索文档
老东家力帆未回购质押股权 奔驰“七五折”入股千里科技
经济观察网· 2025-09-25 18:06
股权交易背景 - 力帆控股因未能完成股票质押回购交易 将持有的千里科技3%股权(1.36亿股)以每股9.87元 总计13.39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梅赛德斯-奔驰数字技术公司[1] - 转让价格为协议签署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75% 奔驰承诺股份过户后12个月内不减持[1] - 本次交易涉及质权人申万宏源(质押8627万股/1.92%)和华创证券(质押10134万股/2.24%)的质押股份处置[2][3] 公司历史沿革 - 千里科技原名力帆股份 2020年破产重整后吉利控股成为战略投资者 2025年2月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1] - 力帆控股原持有公司13.68%股权 本次转让后持股比例下降[1] - 根据2020年重整计划 质押股票设有24个月保留期 期满后方可处置[2] 市场表现与交易时机 - 千里科技股价在2025年8月单月上涨43.8% 9月屡创更名后新高 截至9月25日总市值超580亿元[3] - 股权转让交易发生在股价持续摸高阶段[3] 战略业务转型 - 公司主营业务从汽车摩托车制造转向终端业务与科技业务并举 重点发展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3] - 提出打造"AI智行开放平台" 深化与整车制造企业战略合作[3] - 2025年上半年发布"千里智驾1.0"解决方案 算力范围100-700TOPS 具备多场景自主决策功能[4] - 成立合资公司千里智驾 与吉利汽车联合推出"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已实现多款车型量产搭载[4] 技术布局与发展方向 - 联合生态伙伴推出智能座舱AgentOS系统 基于AIAgent原生打造 提供底层基础设施与服务[4] - 计划构建"AI+车"全栈解决方案和开放平台 拓展智能出行业务[4] - 通过深化与主流车企合作 共同推动"AI+车"技术应用与发展[4]
千里科技(601777):智驾、智能座舱实现多点突破,筹划港股上市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竞争力
中邮证券· 2025-09-18 15:12
投资评级 - 增持评级 [6][8] 核心观点 - 公司智驾和智能座舱技术实现多点突破 包括发布L2+级千里智驾1.0解决方案 计划2025Q4推出L3级千里智驾2.0 2026H2推出L4级千里智驾3.0 [4] - 合资公司千里智驾成立 并与吉利汽车联合推出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已实现多款量产车型搭载 [4] - 联合生态伙伴推出智能座舱Agent OS系统预览版 采用最新AI Agent协作协议和架构 [4] - 筹划发行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有望拓展融资渠道并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 [5] - 2025H1营收41.84亿元 同比增长40% 归母净利润0.31亿元 同比增长19% 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5H1销售费用率3.42%同比下降2.78pcts 管理费用率4.00%同比下降0.74pcts 研发费用率6.87%同比上升0.84pcts 财务费用率-2.41%同比下降1.61pcts [4] - 预测2025-2027年营收87.63/105.31/127.00亿元 同比增长24.56%/20.17%/20.60% [6]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87/1.71/2.39亿元 同比增长117.16%/96.99%/39.68% [6] - 预测2025-2027年EPS 0.02/0.04/0.05元 [6] - 最新市盈率1,188.00 总市值537亿元 资产负债率46.3% [2] 技术研发 - 研发投入力度加强 2025H1研发费用率6.87%同比上升0.84pcts [4] - 完成多个重要技术里程碑 包括千里智驾1.0解决方案和智能座舱Agent OS系统 [4] 资本运作 - 筹划发行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有望实现A+H两地上市 [5] - 总股本45.21亿股 流通股本45.21亿股 [2]
从2万元狂降至千元!激光雷达巨头赴港上市潮涌,竞逐“智驾+机器人”双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1:21
港股激光雷达企业上市潮 - 禾赛科技于9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 首日上涨9.96% [1] - 图达通8月更新港股De-SPAC招股书 速腾聚创此前已港股上市 行业板块效应凸显 [1] - 激光雷达厂商通过高效研发和降本推动行业拐点 并拓展机器人赛道新应用 [1] 行业规模与财务表现 - 禾赛科技2022-2024年营收从12.03亿元提升至20.7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30% [2] - 速腾聚创营收从5.3亿元增至16.49亿元 图达通营收从0.66亿美元增至1.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超70%和50% [2] - 禾赛科技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2654万元率先扭亏 速腾聚创同期亏损1.5亿元 图达通一季度亏损0.15亿美元 亏损均大幅收窄 [2] 销量爆发式增长 - 速腾聚创2023-2024年激光雷达销量从25.96万台增至54.42万台 同比增幅355%和110% [2] - 禾赛科技同期销量从22.21万台增至50.19万台 同比增长176%和126% [2] - 图达通销量从14.81万台增至23万台 同比增长100%和55% [2] 渗透率提升与市场普及 - 激光雷达在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2025年6月达17% 连续三个月超16% 标志技术进入大众市场 [3] - 比亚迪天神之眼方案全系搭载激光雷达 吉利千里浩瀚系统中H5/H7/H9方案配备激光雷达 [4] - 长安计划将激光雷达搭载至10万级车型 零跑B01高配车型12万元以内配备激光雷达 [4] 成本下降与技术演进 - ADAS激光雷达均价从2020年2万元/颗降至2024年2500元/颗 年均降幅40% [5] - 主流厂商产品价格下探至200美元/颗 速腾聚创MX与禾赛ATX均达此价格区间 [5][6] - 技术路线从机械式向半固态、纯固态迭代 芯片化集成使组件缩减至2-3颗芯片 [6][7] 芯片自研与价格趋势 - 速腾聚创具备全栈芯片自研能力 禾赛采用ASIC路径至第四代架构 图达通与蔚来合作研发 [7] - 未来ADAS激光雷达价格年降幅预计收窄至5%-10% [7] 机器人赛道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 禾赛科技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领域交付激光雷达9.83万台 同比增长692.9% [8] - 速腾聚创同期机器人交付量4.63万台 同比增长420.2% 二季度交付3.44万台同比增长631.9% [8] - 速腾聚创预测2026年车载与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比例趋近1:1 [9] 割草机器人成为爆点 - 禾赛科技与可庭科技达成协议 未来一年供应30万颗JT系列激光雷达 [10] - 速腾聚创与库犸科技合作开发全固态割草机器人方案 首批订单约定三年120万台 [10] - 机器人行业毛利率较高 速腾聚创上半年机器人业务毛利率45% 较ADAS产品高27.6个百分点 [10] 未来应用拓展与战略布局 - 庭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泳池机器人/AGV/无人仓储物流车)成为重点拓展方向 [10][12] - 速腾聚创推出Active Camera新品类 禾赛科技与星动纪元合作开发服务机器人协同感知技术 [12] - 激光雷达作为核心传感器未来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备更大商业机会 [12]
智变“链”动向未来
陕西日报· 2025-09-08 08:39
人工智能在陕西的应用发展 - AI技术全面赋能陕西生产生活 涵盖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1] - 科大讯飞AI展厅展示上百款智能产品[1] 科大讯飞的技术突破 - 讯飞星火大模型具备文本生成 语言理解 逻辑推理 多模态等七大核心能力 可实现从提问到解决问题的全流程闭环[2] - 讯飞声学成像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实现设备检测从"听得见"到"看得见"的转变 应用于电力化工等领域[2] - 西安人工智能研究院成为科大讯飞研发人员和研发方向最多的外地研究院 为讯飞数码华为智能终端提供核心技术方案[2] - 研究院在芯片级降噪解决方案 多语种多模态识别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 相关课题获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创新项目支持[2] - 西安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应用数逐年增长[2] 汽车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 吉利汽车发布"千里浩瀚"智驾解决方案 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人工智能化布局的车企[3] - 吉利多项前端AI技术成果应用于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智能生产领域[3] - 吉利西安制造基地实现60秒下线一辆汽车 自动化率达100%[3] - 该基地是吉利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产品最高端工艺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4.0工厂[3] - 陕西前7月汽车产量达108.3万辆 较2024年提前1个月突破百万辆[4] 无人机与人工智能融合 - 西安因诺航空科技自主研发"无人机+无人机场+后台软件"智慧空基飞行系统 应用于能源巡检城市管理等领域[5] - 公司为无人机加装"大脑" 使其在石油管道光伏电站巡检中自主作业[5] - 公司将探索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助力低空经济与产业协同创新[5]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拥有100P智能算力 建成陕数大数据产业园数据中心和陕西国资智算中心一期[6] - 集团携手图灵量子打造可编程光量子计算系统平台 突破量子技术产业化壁垒 构建"量子+AI"融合生态[6] - 该平台效能相当于几百台传统设备[6] 云平台与数字解决方案 - 陕西国资云平台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支持一云多芯架构[7] - 平台提供全栈云计算资源和安全服务 为省属企业提供全面数字化解决方案[7] - 公司打造"数字员工"实现图文快速交互 高效排查故障点 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痛点[7]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陕西涌现出讯飞超脑易点天下中科光电超嗨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 总数超过500家[8] - 省内超20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专业 每年培养相关研究生5200多名[8] - 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排名全国第十一位 西部第二位[8] - 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255.78亿元[8] - 今年上半年实现制造产值98.2亿元 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0.5%[8] - 基本形成包括基础层数据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产业链[7]
赛目科技发布上市后首份中报:收入同比大增63.7% 实现扭亏为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8 19:21
核心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收入9095.9万元,同比增长63.7% [1] - 实现毛利5797.4万元,同比增长48.4% [1] - 实现盈利131.6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核心产品Sim Pro计算效率提升5倍以上 [1] - ICV仿真测试软件及平台销售收入约4907万元,同比增长56.7% [2] - ICV工程咨询及研发服务销售收入约1933万元,同比增长77.3% [2] - ICV测试及相关服务销售收入约931万元,同比增长40.4% [2] 技术与产品优势 - Sim Pro为全球首款通过ASIL D级别认证的仿真测试工具链 [1] - Safety Pro与Sim Pro均获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 [1] - SaaS解决方案具备可靠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3]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按2023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ICV测试解决方案行业市占率约5.3%,仿真测试软件市场市占率约5.9% [4] - 中国ICV测试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33亿元增至2030年279亿元 [4] - 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000亿美元 [4] 研发与战略布局 - 上半年研发开支约5450万元,同比增长32.5% [5] - 在中国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以拓展海外市场 [5] - 参与制定国内智能网联汽车标准超70项,其中30余项已发布 [5] 新兴领域拓展与合作 - 与高德软件合作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6] - 与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合作支持中国车企出海 [6] - 牵头编制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测试国家标准 [5]
李书福是保守,还是行险棋?
虎嗅· 2025-08-06 22:05
吉利智驾团队整合 - 吉利将旗下极氪智驾团队(约1300人)、吉利研究院智驾中心(约1000人)、smart智驾团队(约100人)整合进新成立的千里智驾公司 [2] - 千里智驾由迈驰智行(约500人)、吉利控股旗下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宁波路特斯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产业资金共同持股 [2] - 整合完成后千里智驾团队规模将达到约3000人 [2] 千里智驾公司架构 - 千里智驾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为王军(原华为车BU总裁) [3] - 整合后王军将兼任CEO 陈奇担任联席CEO [3] - 吉利通过注入研发技术、数据、团队等核心资源将持有千里智驾30%股份 [4][5] 吉利智驾整合背景 - 吉利体系下原有多个智驾研发团队各自为战 曾出现极氪与领克各自组建2000人团队重复开发的情况 [8] - 极氪2024年净亏损达8.93亿美元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31% 难以支撑高研发投入 [9] - 吉利研究院被指效率低下 上千人团队未能如期交付银河E8智驾功能 [9] 整合后的挑战 - 团队整合后仅极氪浩瀚智驾和华为车BU团队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交付经验 其他团队能力存疑 [10] - 千里浩瀚系统涵盖多个硬件方案 存在技术路线重合问题 [11] - 需要解决多个技术团队、硬件平台和多车型适配的整合问题 [12] 行业影响与评价 - 吉利此举是对"大部头研发、低产出"问题的务实回应 有望提升成本效率 [14] - 与行业强调核心技术自研趋势有所背离 可能影响未来创新能力 [14] - 选择外部独立公司模式集中力量 意在借助"外脑"补足短板 [14]
吉利智驾团队大整合:千里科技“上位”成核心 或涉及人员3000人
经济观察网· 2025-08-05 20:09
公司智驾业务整合 - 吉利汽车智能驾驶团队进行重大调整 极氪智驾团队整体并入千里科技 smart智驾团队员工可选择转岗至千里科技或吉利研究院 后续极氪智驾团队 吉利研究院及旷视旗下迈驰智行将一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 涉及调整人员达3000人[2] - 智驾团队调整会议已召开 集团内部正在拉通信息 预计近期对外公布详细变动情况[2] - 千里科技和千里智驾将成为吉利汽车智能驾驶业务的核心力量[2] 千里科技发展历程 - 千里科技即原力帆科技 于2025年2月完成更名 力帆科技前身为力帆汽车 2020年破产重整后吉利参与重整 2022年实现绝对控股[3] - 2024年7月吉利将19.91%力帆科技股份转让给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旗下公司 印奇于同年10月出任董事长[3] - 2024年3月千里科技与吉利 迈驰 路特斯等成立重庆千里智驾有限公司[3] - 2025年6月千里科技聘任华为车BU首任总裁王军为联席总裁 王军曾主导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研发与落地[3] 战略合作与业务布局 - 千里智驾合资模式与华为引望相似 显示吉利希望打造"另一个引望"的战略意图[3] -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桂生悦多次表示要与千里科技打造"第二个华为"[3] - 千里科技发布千里智驾1.0方案 支持L2+级智能辅助驾驶 可提供全栈方案服务[3] 内部资源整合背景 - 吉利集团内部智驾团队此前分散 存在研究院智驾中心 极氪自研团队 路特斯团队 亿咖通和福瑞泰克5个团队 导致重复开发和资源冗余[4] - 2024年9月20日吉利发布《台州宣言》 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杜绝重复投入[4] - 已推进几何品牌并入银河体系 领克与极氪品牌整合 吉利汽车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4] 智驾业务统一规划 - 2024年3月吉利AI智能科技大会上 智驾方案正式统一为"千里浩瀚" 分为H1/H3/H5/H7/H9五个等级 覆盖全系不同价位车型[5] - 2025年吉利乘用车销量目标271万辆 需实现同比25%增长 其中新能源销量目标150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55%以上[5] - 吉利控股制定未来三年战略目标 至2027年整车年销量超500万辆[5]
“吉利系”智驾团队正进行调整 回应称“方案尚未确定,仍商讨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7:50
核心观点 - 吉利系正对内部智驾团队进行大规模整合 涉及极氪智驾团队 吉利研究院及迈驰智行等 计划合并至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 但具体方案和涉及人数尚未最终确定 [1] - 整合旨在集中优势资源 构建全链路端到端辅助驾驶能力 提升研发效率并节约开发成本 同时贯彻"一个吉利"的战略聚焦 [3][4][5] 整合方案与进展 - 智驾整合涉及极氪智驾团队 吉利研究院及旷视科技旗下迈驰智行 可能合并至千里智驾 传闻涉及3000人 但官方表示整合方案和具体品牌及人数尚未确定 仍在商讨中 [1] - 千里智驾成立于2025年6月27日 由迈驰智行 重庆江河启兴及浙江吉润汽车各持股30% 计划成为独立公司 面向全行业提供辅助驾驶方案 并作为吉利人工智能生态核心伙伴 [2] - 千里智驾法人代表为王军 其曾主导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为团队注入"华为基因" 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和各职能组织正在搭建中 [3] 战略背景与目标 - 整合基于吉利控股集团《台州宣言》提出的"战略聚焦 战略整合 战略协同"等五大核心举措 旨在从战略扩张转向聚焦 提升规模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 [4][5] - 吉利已发布统一智驾方案"千里浩瀚" 覆盖15万至50万元级市场 包含H1到H9五个级别技术 基础功能统一 各品牌根据硬件能力采用差异化方案 [4][5] - 通过整合可解决多品牌各自为战导致的资源浪费 数据不足及研发效率低下问题 支持集团300万辆销量目标 分摊研发成本并强化智驾系统规模效应 [3][5] 合作与生态构建 - 千里科技与迈驰智行均为吉利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各方通过技术赋能和产业协同推进辅助驾驶创新与应用 探索"AI+车"发展方向 [2] - 千里科技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基金 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等多方签署《车BU投资框架协议》 共同研发智驾技术 强化产业合作 [5]
大整合!“吉利系”智驾团队正进行调整 官方独家回应:方案尚未确定,仍在商讨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7:37
公司整合 - 吉利系内部智驾公司、团队正在进行整合,涉及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及旷视科技旗下迈驰智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涉及人数3000人 [1] - 整合方案和涉及品牌及人数尚未确定,各方仍在商讨中 [1] - 整合后千里智驾将成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量产落地,并成为吉利人工智能生态的核心伙伴之一 [2]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千里智驾成立于2025年6月27日,由多方合资组建,迈驰智行、重庆江河启兴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0% [2] - 公司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王军,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 [3] - 王军曾主导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其加盟为千里科技注入"华为基因" [5] 战略与业务方向 - 吉利提出"一个吉利"战略聚焦,整合涉及品牌、供应链、渠道、电池、智驾等多个领域 [7] - 吉利发布统一智驾方案"千里浩瀚",覆盖15万至50万元级市场,涵盖五个级别智能驾驶技术 [7] - 千里科技与多家企业签订《车BU投资框架协议》,共同研发智驾技术 [8] 行业背景与整合动因 - 吉利内部智能驾驶业务此前多团队并行,包括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智驾中心等,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6] - 智驾研发投入大,单品牌难以支撑数据需求,整合后可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效率并节约成本 [6] - 吉利目标今年销量300万辆,研发成本可通过规模效应分摊 [8]
吉利智驾大整合:三大团队并入新公司,规模3000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4:47
智驾业务整合 - 吉利控股集团对内部智驾公司和团队进行大整合 极氪智驾团队 吉利研究院 旷视旗下迈驰智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 [1] - 重庆千里智驾于2024年6月27日成立 为千里科技与吉利 旷视等的合资公司 重庆江河启兴 吉利 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 [1] - 智能驾驶业务涉及内外部5个团队 整合人数规模超过3000人 [1] 团队规模与整合细节 - 极氪智驾团队约1500人 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约1000人 迈驰智行团队500人 合并后千里智驾团队规模近3000人 [2] - 极氪所有智驾员工需在2024年8月15日前完成转岗 [3] - 整合原则为稳中求进 领导层负责事项在2024年底前无大变化 实际业务变化预计到2026年体现 [3] - 三个团队主要负责人于2024年8月4日商讨融合可能性 结论将于8月底前形成 [3] 智驾方案统一 - 吉利内部原有多支智驾团队 包括研究院智驾中心 极氪自研团队 路特斯团队 亿咖通和福瑞泰克 存在重复开发和资源冗余 [4] - 2024年3月吉利AI智能科技大会上正式统一智驾方案为千里浩瀚 分为H1 H3 H5 H7 H9五个等级 覆盖全系不同价位车型 [4] - 千里浩瀚智驾体系覆盖吉利全系包括领克品牌 [5] 合资公司成立与管理层 - 千里科技于2024年3月2日公告与两江产业基金 重庆产业母基金 江河汇 吉利 重庆迈驰 路特斯签订车BU投资框架协议 共同研发智驾技术 [5] - 合资公司明确为吉利智驾研发服务 聚焦智能驾驶算法 车规级硬件适配及场景化解决方案 支撑L2-L4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 为吉利银河 极氪等品牌提供方案 [5] - 王军于2024年6月20日被聘任为千里科技联席总裁 前华为车BU总裁 7月14日起任千里智驾法人代表 [6] - 杨沐原为迈驰智行CTO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 清华姚班出身 [6] 公司背景与关系 -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科技 2020年破产重组后吉利成为股东 生产枫叶品牌 2022年成立睿蓝品牌 [7] - 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 吉利集团董事刘金良分别于2024年9月和2022年9月成为千里科技董事 [7] - 印奇于2024年11月成为千里科技董事长 此前创立旷视科技 [7] - 旷视2021年进入智驾行业成立迈驰智行 2023年起为吉利多款车型进行量产合作 [7] - 迈驰智行现CEO刘伟因个人原因离职 由王军接替 [7] 战略目标与行业背景 - 智驾行业商业模式变化 技术路线收敛 价格战驱动竞争趋同 资源复用摊薄成本 [8] - 吉利2025年乘用车销量目标271万辆 同比增25% 新能源销量目标150万辆 渗透率55%以上 [8] - 吉利控股未来三年战略目标至2027年整车年销量超500万辆 [8] - 吉利发布台州宣言 从战略扩张转向战略整合 明晰品牌定位 理顺股权关系 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8] 其他资源整合 - 吉利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整合研发资源 包括智驾 座舱 电子电气架构 电动力 整车平台等团队及采购和供应链 [10] - 2024年1月完成各品牌采购与SQE资源整合 成立中央采购和中央SQE 统一供应链管理 [10] - 2024年5月完成座舱团队整合 极氪智能座舱团队并入中央研究院 由首席座舱科学家姜军统筹 [10]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193.2万辆 与比亚迪差距缩小至约21万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