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浩瀚

搜索文档
李书福是保守,还是行险棋?
虎嗅· 2025-08-06 22:05
吉利智驾团队整合 - 吉利将旗下极氪智驾团队(约1300人)、吉利研究院智驾中心(约1000人)、smart智驾团队(约100人)整合进新成立的千里智驾公司 [2] - 千里智驾由迈驰智行(约500人)、吉利控股旗下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宁波路特斯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产业资金共同持股 [2] - 整合完成后千里智驾团队规模将达到约3000人 [2] 千里智驾公司架构 - 千里智驾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为王军(原华为车BU总裁) [3] - 整合后王军将兼任CEO 陈奇担任联席CEO [3] - 吉利通过注入研发技术、数据、团队等核心资源将持有千里智驾30%股份 [4][5] 吉利智驾整合背景 - 吉利体系下原有多个智驾研发团队各自为战 曾出现极氪与领克各自组建2000人团队重复开发的情况 [8] - 极氪2024年净亏损达8.93亿美元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31% 难以支撑高研发投入 [9] - 吉利研究院被指效率低下 上千人团队未能如期交付银河E8智驾功能 [9] 整合后的挑战 - 团队整合后仅极氪浩瀚智驾和华为车BU团队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交付经验 其他团队能力存疑 [10] - 千里浩瀚系统涵盖多个硬件方案 存在技术路线重合问题 [11] - 需要解决多个技术团队、硬件平台和多车型适配的整合问题 [12] 行业影响与评价 - 吉利此举是对"大部头研发、低产出"问题的务实回应 有望提升成本效率 [14] - 与行业强调核心技术自研趋势有所背离 可能影响未来创新能力 [14] - 选择外部独立公司模式集中力量 意在借助"外脑"补足短板 [14]
大整合!“吉利系”智驾团队正进行调整 官方独家回应:方案尚未确定,仍在商讨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7:37
公司整合 - 吉利系内部智驾公司、团队正在进行整合,涉及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及旷视科技旗下迈驰智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涉及人数3000人 [1] - 整合方案和涉及品牌及人数尚未确定,各方仍在商讨中 [1] - 整合后千里智驾将成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量产落地,并成为吉利人工智能生态的核心伙伴之一 [2]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千里智驾成立于2025年6月27日,由多方合资组建,迈驰智行、重庆江河启兴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0% [2] - 公司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王军,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服务、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 [3] - 王军曾主导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其加盟为千里科技注入"华为基因" [5] 战略与业务方向 - 吉利提出"一个吉利"战略聚焦,整合涉及品牌、供应链、渠道、电池、智驾等多个领域 [7] - 吉利发布统一智驾方案"千里浩瀚",覆盖15万至50万元级市场,涵盖五个级别智能驾驶技术 [7] - 千里科技与多家企业签订《车BU投资框架协议》,共同研发智驾技术 [8] 行业背景与整合动因 - 吉利内部智能驾驶业务此前多团队并行,包括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智驾中心等,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6] - 智驾研发投入大,单品牌难以支撑数据需求,整合后可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效率并节约成本 [6] - 吉利目标今年销量300万辆,研发成本可通过规模效应分摊 [8]
“围追”比亚迪
北京商报· 2025-07-04 00:31
头部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以214 6万辆稳居2023年上半年销量榜首 同比增长显著 其中6月单月销量达38万辆 [1][3] - 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205 3万辆 同比增长12 35% 其中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五菱合计销量超124万辆 [3] - 一汽集团上半年销量157 1万辆 同比增长6 1% 自主品牌销量44 98万辆 合资品牌112 1万辆 [3]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 9万辆 同比增长47% 纯电动车型销量51万辆 插混车型21万辆 全年目标上调至300万辆 [4] - 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135 5万辆 同比增长1 59% 自主品牌销量115 1万辆 [4] - 奇瑞集团上半年销量126万辆 跻身百万辆俱乐部 [4] 产品与技术竞争 - 比亚迪通过"海洋网"与"王朝网"布局6万-30万元主销市场 该区间成为车企竞争焦点 [5] - 长安阿维塔06杀入30万元以内市场 对标比亚迪汉 采用华为联合技术 [5] - 吉利银河星耀8起售价11 58万元 银河A7预计定位10万元级别 直接竞争比亚迪秦 [6] -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系统 将高阶智驾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 引发行业技术升级 [6] - 奇瑞发布"猎鹰智驾"方案 覆盖全品牌全动力车型 吉利推出"千里浩瀚"系统 含五个层级方案 [6] 海外市场拓展 -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 6月同比增长229 8% 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当地市占率达9 7% [8] - 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49 4万辆 MG品牌全球累计销量超500万辆 将推出17款海外新车型 [9] - 奇瑞上半年出口55万辆 占总销量44% 业务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北京商报· 2025-07-03 22:22
头部车企销量竞争 -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214.6万辆稳居榜首 同比增长208.64% [1][2] - 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205.3万辆 同比增长12.35% [2]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 同比增长47% [3] - 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135.5万辆 同比增长1.59% [3] - 奇瑞集团上半年销量126万辆 [3] - 一汽集团上半年销量157.1万辆 同比增长6.1%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比亚迪通过王朝 海洋网 腾势 仰望等多品牌战略占领市场份额 [2] - 长安汽车推出阿维塔06车型杀入30万元以内市场 对标比亚迪汉 [4] - 吉利汽车发布银河星耀8和银河A7车型 扩充10万元级别车型阵容 [4] -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系统 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 [5] - 奇瑞集团发布"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 覆盖全品牌全系车型 [6] - 吉利发布"千里浩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包含五个不同层级 [6] 海外市场拓展 -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 同比增长229.8% [7] - 比亚迪在巴西建设生产基地 总投资55亿雷亚尔 [7] - 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49.4万辆 同比增长1.27% [8] - 奇瑞集团上半年出口55万辆 占总销量44% [8] - 比亚迪CKD出口占比达11% 转向海外本地化生产 [7] - 上汽集团发布"Glocal战略" 计划三年推出17款海外车型 [8]
车企半年考|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北京商报· 2025-07-03 22:00
头部车企销量竞争 - 比亚迪以214.6万辆稳居2023年上半年销量榜首,同比增长显著[2][3] - 上汽集团以205.3万辆位列亚军,同比增长12.35%,其中合资品牌贡献超124万辆[3] - 一汽集团销量157.1万辆,同比增长6.1%,自主品牌占比28.6%[3] - 吉利汽车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纯电动车型占比36.2%[4] - 长安汽车销量135.5万辆,同比增长1.59%,自主品牌占比85%[4] - 奇瑞集团销量126万辆,跻身"百万辆俱乐部"[4]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比亚迪通过王朝、海洋网、腾势与仰望等多品牌战略快速占领市场份额[3] - 长安汽车推出阿维塔06车型切入30万元以内市场,对标比亚迪汉[5] - 吉利汽车发布银河星耀8(11.58万元起)和银河A7,强化10万元级产品矩阵[5] - 比亚迪将高阶智驾系统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引发行业智驾军备竞赛[6] - 奇瑞发布"猎鹰智驾"系统,覆盖全品牌全动力车型[6] - 吉利推出"千里浩瀚"智驾方案,包含5个层级满足差异化需求[6] 海外市场拓展 -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6月单月同比增长229.8%,巴西工厂首车下线[8] - 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49.4万辆,MG品牌全球累计销量超500万辆[9] - 奇瑞上半年出口55万辆,占总销量44%,业务覆盖110多国[10] - 比亚迪在巴西市占率达9.7%,CKD出口占比11%[8] - 上汽发布"Glocal战略",计划三年推出17款海外专属车型[9][10] 市场趋势分析 - 6万-30万元价格区间成为车企主战场,B级/A级电动车批发量持续增长[5][6] - 经济型电动车普及被视为拉动市场增量的关键因素[6] - 智能化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考量指标,推动车企技术升级[7] - 头部车企从整车出口转向CKD模式及本地化生产体系建设[8]
这家重庆智驾新军,想要三分天下有其一
观察者网· 2025-06-26 14:21
公司动态 - 千里科技任命原华为车BU首任总裁王军担任联席总裁 [1] - 公司发布L2+级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智驾1 0 并公布L3 L4级产品路线图 [1] - 成立重庆千里智驾有限公司 千里科技 吉利 旷视各持股30% [5][6] - 与吉利合作推出千里浩瀚智驾方案 包含H1 H3 H5 H7 H9五个版型 其中H7 H9将用于极氪 [6] 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独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 吉利是战略合作方而非唯一客户 [3][8] - 目标成为面向第三方车企的全栈式智能化供应商 而非仅服务吉利 [10] - 计划在全球智能化零部件供应商格局中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地位 [15][16] 技术布局 - 千里智驾1 0分为基础版 专业版 旗舰版 对应算力分别为100TOPS和700TOPS [10] - 未来6个月内将发布L3级千里智驾2 0 2026年下半年推出L4级千里智驾3 0 [10] - 开发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能座舱方案 具备超自然交互 人机共驾等特性 [10] 团队背景 - 智驾团队来自旷视智能汽车业务部门和新势力车企成建制团队 [11] - 王军带来华为车BU经验 强调第三方供应商体系的长期价值 [15] - 旷视创始人印奇主导AI转型 持股19 91%并担任董事长 [5] 行业趋势 - 端到端和VLA技术变革为行业新进入者创造机会 [3][16] - 传统车企在自研与外供间摇摆 第三方方案商迎来复兴机遇 [12] - 新势力车企销量难以长期支撑昂贵智驾团队 专业Tier1市场空间广阔 [15]
汽车圈突现“AI猛兽”,千里科技智驾1.0即刻上市
钛媒体APP· 2025-06-26 12:17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历程 - 1925年7月曼哈顿第五大道出现人类历史上首个有明确记录的无线电遥控驾驶案例 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车辆部件的操控[2] - 该事件被称为"美国奇迹" 虽非完全自动驾驶 但开创了无人驾驶技术先河[2] - 过去一个世纪AI与汽车技术持续迭代 2022年底生成式AI热潮使自动驾驶具备落地应用可能[3] 千里科技战略布局 - 公司确立"AI+车"核心战略 采用"终端业务+科技业务"双轮驱动模式[9]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0.35亿元(同比+3.94%) 归母净利润4001.72万元(同比+65.28%)[10] - 2025年为战略布局落地之年 联合吉利等成立千里智驾公司 推出L3级"千里浩瀚"方案[9] - 聘任华为背景王军担任联席总裁 加强科技业务领导力[11] 技术产品进展 - 发布千里智驾1.0解决方案 标配100TOPS以上算力 旗舰版达700TOPS[11] - 方案分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 已实现"发布即上车"[11] - 未来6个月将发布L3级千里智驾2.0 2026年下半年推出L4级千里智驾3.0[13] - 联合研发千里智驾RLM大模型 采用三段式训练范式提升智驾能力[16][17] - 开发以AI Agent为核心的智能座舱产品 打造"超级AI Agent"[18]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开始Robotaxi测试 Waymo在4个城市每周执行超25万次行程[6] - 马斯克预计明年下半年将有数百万辆特斯拉完全自主运行[7] - 高盛预测2030年无人驾驶规模超400亿美元 ARK预测5年后达34万亿美元[8] - 特斯拉完全依赖摄像头和AI 千里科技被视为中国行业佼佼者[8] 市场前景判断 - 当前带智驾功能车辆占比不足20% 未来每辆车都将配备[19] - IDC预计2028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销量达2120万辆[19] - L3级政策利好不断 将加速向个人用户普及[19] - 汽车将从出行工具升级为"第三空间" 80%用户日均用车超1小时[19]
定位Tier 1 千里科技发布智驾商用方案
上海证券报· 2025-06-24 03:21
千里智驾产品规划 - "千里智驾1 0"为L2+级方案,已有具体应用落地 [1] - "千里智驾2 0"为L3级方案,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发布 [1][4] - "千里智驾3 0"为L4级方案,预计2026年下半年发布,用于Robotaxi [1] - 方案分为基础版(100T算力)、专业版(200T算力)、旗舰版(700T算力),旗舰版配置智能化Agent并将在第四季度发布 [1] - 旗舰版对应"千里浩瀚"H7方案,吉利银河品牌下半年将发布搭载该方案的新能源车 [2] 产品体系与客户应用 - "千里智驾1 0"是"千里浩瀚"方案的底层技术,基础版/专业版/旗舰版分别对应"千里浩瀚"H3/H5/H7 [1] - "千里浩瀚"H1方案已在吉利银河星耀8和全新银河E8全系搭载 [2] - 燃油车领域的吉利中国星也将陆续搭载"千里浩瀚"方案 [2] 公司战略定位 - 定位为Tier 1供应商,核心业务逻辑是"做B端大客户生意",跟随中国车企出海 [3] - 采用"一横一纵"整合策略:横向整合感知/规控/执行模块为大模型驱动的全栈方案,纵向整合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为全套系统 [3] - 聚焦三大方向: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客户合作、立足国内走向海外市场 [3] - 明确与吉利汽车关系为战略合作方,同时将拓展其他车企客户 [3][5] 技术研发方向 - 重点研究AI技术实现毫米波雷达等效128线束激光雷达,已取得进展 [6] - 探索更优传感器解决方案,通过自研关键零部件降低时延提升安全 [6] - 认为行业应从混沌期走向OEM、Tier 1、Tier 2的分工模式 [5] 安全理念 - 首要解决方案是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更全天候感知和更低时延执行 [5] - 强调需明确告知用户产品能力边界,帮助建立驾驶行为自我约束 [6] - 行业应严格遵守智驾安全与隐私安全的相关标准规范 [6]
芯原股份:国产算力中坚力量,一站式定制化&IP领军-20250611
国盛证券· 2025-06-11 20: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芯原股份是一站式定制化&IP领军企业,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预计将实现增长,当前PS估值有参考价值,2026年估值有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 云厂商自研ASIC需求井喷,设计服务行业迎历史机遇,芯原与云厂商合作密切、供应链实力强,将充分受益 [2] - 半导体IP国产化需求迫切,芯原国内排名第一,IP积累深厚,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站式定制化&IP龙头企业,潜心研发致力未来 - 芯原依托自主半导体IP,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2020年上市,2024年推出新一代高性能Vitality架构GPUIP系列 [14] - 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包括芯片设计和量产业务,半导体IP授权服务可单独提供多种IP授权及定制服务,还推出IP平台授权服务 [17][18] - 股权结构多元化,第一大股东持股15.11%,存在股权分散风险,但有战略投资者强化产业协同 [2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9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在手订单24.56亿元创新高,量产业务新签订单超2.8亿元,在手订单超11.6亿元 [26] - 2019年以来毛利率稳定在40% - 45%,但因研发费用上升,2022年以来销售净利率下滑 [28] - 25Q1芯片设计业务收入1.22亿元同比增40.75%,量产业务收入1.46亿元同比增40.33%,半导体IP授权次数下降,相关收入下降 [31] - 2019 - 2024年研发费用持续上涨,2024年研发人员1800人占比89.37%,员工主动离职率远低于行业平均 [32] 云厂商自研ASIC需求井喷,ASIC设计服务迎历史机遇 - 芯片设计服务公司能提升设计效率和流片成功率,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收费分NRE和量产芯片收入 [38] - 芯片设计服务厂商为四类客户提供定制业务,各有分工 [41] - 2028年定制加速计算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429亿美元,AI算力集群需求驱动ASIC成长 [40] - 北美四大CSP加速自研ASIC芯片,博通、Marvell等相关业务有进展,台股部分企业营收增长,国内大厂自研也在加速 [50][54][61] - 云端推理问题促使业界转向端侧部署和边缘AI,比亚迪、吉利推出智驾系统推动智驾普及,消费级AR增长,AI智能眼镜崛起 [65][68] - 2024年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增长,25Q1量产业务收入同比增40.33%,订单创新高,非芯片公司客户收入占比约四成 [77] - 公司有多种工艺节点流片经验,实现5nm系统级芯片一次流片成功,针对关键领域和Chiplet技术研发,与三星合作紧密 [78][86] 半导体IP国产化需求迫切,芯原国内排名第一 - IP授权业务分Licensing和Royalty,按交付和产品类型半导体IP有多种分类,国产化需求迫切,海外企业市场份额集中 [93][94][98] - 芯原是业内龙头,业务协同效应强,无完全可比公司,合作伙伴中系统厂商等客户收入占比高 [100][101]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8/40.6/58.8亿元,同比增长36.9%/27.6%/45.0%,实现归母净利润0.1/0.6/1.4亿元,同比增长101.8%/505.1%/125.3% [4]
智能辅助驾驶竞速与暗战:自研派VS合作派,功能水平分化加剧
贝壳财经· 2025-05-22 18:37
车企自研辅助驾驶技术进展 -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正式进入AI大模型时代,本次OTA更新重点围绕智能驾驶能力升级,同步更新智能空间和智能电动 [3] - 蔚来智能辅助驾驶NOP+截至3月31日已避免超350万次碰撞风险,截至2025年5月15日累计行驶里程达49.357亿公里 [3] - 奇瑞猎鹰智驾系统分为500/700/900三个级别,依托1600万全球用户每年积累超20亿公里智驾里程,生成1000万+高价值训练数据和180万+世界模型场景 [3] - 音和汽车千里浩瀚规划了H1/H3/H5/H7/H9等多层级辅助驾驶方案,吉利控股旗下极氪、领克等品牌将采用该系统 [3] - 广汽集团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基于生成式AI端到端架构,已沉淀500万用户驾驶场景和超4000万公里L4级Robo-taxi数据 [3] 行业技术路线分化 - 比亚迪全栈自研"天神之眼"系统,与小鹏、理想等同属第一梯队车企自研阵营 [4] - 博世认为中阶智能辅助驾驶应交给供应链处理,主机厂每年投入数亿至数十亿全栈自研成本过高 [4] - 华为预计2024年将有7家车企10个品牌采用乾崑解决方案,包括长安深蓝、赛力斯问界等,预计采用华为智驾汽车超50万辆 [4] 华为合作模式分析 - 华为汽车业务有三种合作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如宝马、比亚迪)、HI模式(如北汽极狐、阿维塔)、智选车模式(问界、智界) [5] - 智选车模式合作深度最紧密,华为参与产品设计、营销及销售,合作车型会在华为体验中心展示 [5] - 上汽集团从"掌握灵魂"转向与华为合作尚界,但合作伙伴面临核心技术自主性质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