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亿GDP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东北首个万亿之城近在眼前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10:09
大连市经济总量与增长 - 2024年GDP总量达9516.9亿元,逼近万亿大关 [1] - 2025年前三季度GDP总量达7248.2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全国高出0.8个百分点 [1] - 目标在2025年使经济总量迈入万亿城市行列 [3] 工业经济表现 - 工业是经济命脉,2023年其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六成 [4] - 石化产业是王牌产业,2024年产值达4256亿元,规模居东北第一、全国第四 [4] - 拥有全球最大PTA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一次性建设石油炼化项目,大盘绿色石化、沈大工业母机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4] - 2025年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8%,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 [5] 港口经济与外贸 - 大连港在《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2020-2024)》中排名跃升至全球第四 [7] - 承担东北地区98%以上外贸集装箱、60%以上外进原油转运,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准箱,创近5年新高 [7] -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辽宁省约60%、东北三省约40%,出口市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额1855.8亿元,增长16.4%,其中汽车出口增长241.8%,汽车零配件增长30.4%,船舶增长32.8% [8] 新兴产业培育 - 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如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国内首台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交付、海外华昇高端电子材料项目投产 [8]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2025年目标提升至15% [8] 对东北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 被赋予带动东北振兴的期望,需更好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当好东北振兴“跳高队” [10] - 突破万亿GDP的意义在于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对东北振兴尤为重要 [12] - 若成功冲刺万亿目标,将为东北提供转型样本、注入信心,并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与人才,形成“沿海带动内陆”的产业协作网络 [13]
30强城市三季报出炉,这3个城市今年将冲击万亿GDP
第一财经· 2025-11-06 22:2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GDP数据已全部发布,27个万亿GDP城市和3个准万亿城市的经济表现呈现整体领跑态势,工业增长是支撑经济增速的关键因素 [3][5] - 烟台、唐山、合肥等城市凭借强劲的工业增长,增速位居前列,而佛山因工业表现不佳导致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5][7] - 温州、徐州、大连三个准万亿城市经济增速较快,有望在年底跻身万亿GDP城市俱乐部,这将改变相关省份的经济格局 [8][9][10] 2025年前三季度GDP三十强城市排名 - 上海、北京、深圳位列前三,GDP分别为40721.17亿元、38415.9亿元和27896.44亿元,增速分别为5.5%、5.6%和5.5% [4] - 广州GDP为23265.65亿元,增速4.1%,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增速最低 [4] - 合肥以5.9%的增速在万亿城市中表现突出,佛山增速仅为1.6%,在三十强城市中最低 [4][5][7] 万亿GDP城市整体表现 - 27个万亿GDP城市2024年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0.9%,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是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源 [5] - 19个万亿城市的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国5.2%的平均水平,仅8个城市低于全国增速 [5] - 烟台、唐山、合肥增速位居万亿城市前三位,分别为6.4%、6.2%和5.9% [5] 工业增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 烟台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4.5% [6] - 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创44个月新高,计算机通信和汽车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合计超80% [7] - 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7%,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6%,但金属制品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下降3.4%和3.0% [7] 准万亿城市发展势头 - 温州、徐州、大连前三季度GDP分别为7414.4亿元、7298.12亿元和7248.2亿元,增速分别为6.1%、6.0%和6.0% [8][9] - 三个准万亿城市工业增速均较高,温州、徐州、大连的工业增速分别为10%、7%和12.8% [9] - 大连装备制造业增长17.5%,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64.5%,汽车行业增长26.3% [9] - 温州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电气机械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9% [10] 万亿城市俱乐部格局变化 - 温州、徐州、大连年底有望成为万亿GDP城市,将使浙江的万亿城市增至3个,江苏增至6个,辽宁及东北地区将诞生首个万亿城市 [10]
30强城市三季报出炉 这3个城市今年将冲击万亿GDP
第一财经· 2025-11-06 19:21
文章核心观点 - 经济总量前30强城市前三季度GDP数据已全部公布,其中27个为万亿GDP城市,3个为有望在年底突破万亿的“准万亿”城市 [1] - 万亿GDP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过四成,达到40.9%,是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3] - 工业增长,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强劲表现,是支撑城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关键因素 [4][5][6] 城市经济总量排名 - 上海、北京、深圳位列前三,前三季度GDP分别为40721.17亿元、38415.9亿元和27896.44亿元 [2] - 排名前10的城市还包括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 [2] - 无锡市前三季度GDP为11885.74亿元,同比增长5.0% [1][2] 万亿城市整体表现 - 27个万亿GDP城市中,有19个城市的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高于或与全国增速(5.2%)持平 [3] - 烟台、唐山和合肥的增速位居前三位,分别为6.4%、6.2%和5.9% [3] - 烟台第二产业增加值3412.31亿元,增长8.8%,对经济较快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4] 重点城市工业表现 - 烟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4.5% [4] - 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创近44个月新高,计算机通信和设备制造业增长46.6% [5] - 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7%,其第二产业增速(1.2%)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5] 准万亿城市发展势头 - 温州、徐州、大连前三季度GDP分别为7414.4亿元、7298.12亿元和7248.2亿元,增速分别为6.1%、6.0%和6.0% [6] - 三市工业增速较高,分别为10%、7%和12.8%,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表现良好 [6] - 大连装备制造业增长17.5%,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64.5%,汽车行业增长26.3% [7] 产业发展与区域格局 - 烟台重点布局三大千亿级石化化工产业园,预计到2026年末新增投资突破4000亿元,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4] - 温州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电气机械等重点行业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8] - 随着三市年底有望跻身万亿俱乐部,江苏万亿城市将增至6个,辽宁和东北地区将诞生首个万亿城市 [8]
30强城市三季报出炉,这3个城市今年将冲击万亿GDP
第一财经· 2025-11-06 19:10
城市GDP排名与增长态势 - 全国27个万亿GDP城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已全部发布,排名前五的城市为上海(40721.17亿元,增长5.5%)、北京(38415.9亿元,增长5.6%)、深圳(27896.44亿元,增长5.5%)、重庆(24449.36亿元,增长5.3%)和广州(23265.65亿元,增长4.1%)[1][2] - 万亿GDP城市整体领跑全国经济,其2024年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0.9%,较2023年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19个城市增速高于或等于全国水平(5.2%)[3] - 烟台(增速6.4%)、唐山(增速6.2%)和合肥(增速5.9%)是增速位居前三的城市[3][4] 工业增长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 工业较快增长是万亿GDP城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烟台第二产业增长8.8%,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4.5%[4] - 合肥工业生产创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46.6%和10.4%,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合计达80.7%[5] - 工业表现不佳会拖累经济增速,佛山GDP增速仅为1.6%,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7%,金属制品业和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4%和3.0%[5] 准万亿城市发展势头 - 今年有3个城市可能突破万亿元GDP,分别是温州(前三季度GDP 7414.4亿元,增长6.1%)、徐州(7298.12亿元,增长6.0%)和大连(7248.2亿元,增长6.0%)[1][2][6] - 这三个准万亿城市工业增速较高,温州、徐州和大连的工业增速分别为10%、7%和12.8%,工业对其经济增长起到有力支撑[6] - 大连的装备制造业增长17.5%,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64.5%,汽车行业增长26.3%[7];温州的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电气机械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增速均超12.9%[8]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 随着温州、徐州、大连有望在年底跻身万亿俱乐部,浙江省万亿城市将增至3个(杭州、宁波、温州),江苏省将增至6个(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辽宁省及东北地区将诞生首个万亿GDP城市[8]
东北首个万亿城市,越来越近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5 07:54
总体经济增长 - 前三季度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24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且高于全国水平0.8个百分点 [1] - 经济增速保持高位,一季度增速6.2%,上半年增速6.0%,前三季度增速6.0%,均显著高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 [2] - 对照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的预期目标,大连市有望顺利完成 [2] 产业增加值表现 - 第一产业增加值370.3亿元,同比增长4.2%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2575.5亿元,同比增长8.0%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4302.4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1] 工业与制造业动能 -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并高于全省水平10.6个百分点 [1][2] - 石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3]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64.5%,汽车行业增长26.3% [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83.2%,医药制造业增长34.9%,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0.1% [3] 城市发展目标与产业规划 - 大连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516.9亿元,与万亿GDP城市目标仅一步之遥,并多次强调“高质量冲刺万亿GDP城市” [1] -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出台《绿色石化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是将绿色石化集群从“国内一流”提升至“世界一流” [2] - 计划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与海工装备建造和修理改装基地,预计到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2]
冲刺时刻,东北第一城再被“点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23:29
大连经济地位与目标 - 大连2024年GDP达到9516.9亿元,距离万亿目标仅一步之遥,力争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万亿GDP城市[1] - 大连被赋予"跳高队"角色,需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支撑区域发展[1] - 大连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6.0%,在30强城市中居前列,与温州、徐州同为今年最有希望晋级万亿的城市[4] 工业基础与表现 - 2024年大连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1%,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56.3%,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4] - 2024年上半年大连二产增加值增速达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5%,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4] - 2024年1-8月大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其中石化、装备制造、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7.1%、17.8%、42.9%[5] 港口与对外开放 - 大连港在2024年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中排名全球第四,国内仅次于洋山港和福州港[7] - 大连口岸共有集装箱航线100余条,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个港口,实现RCEP成员国全覆盖[9] - 2024年前7个月大连进出口总额2742.9亿元,同比增长7.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61.7亿元,增长7.7%[10] 产业结构与挑战 - 石化产业作为大连第一大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仍超过40%,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较弱[14][15] - 大连GDP全国排名从2015年前的前20位跌至2024年的第30位,排在温州、徐州之后[14] - 新兴产业面临核心技术储备不足、高端人才短缺、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15] 创新与转型升级 - 大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如海洋渔业向高端集约转型、海洋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18] - 英歌石科学城正式开城,辽宁滨海、黄海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投用,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8] - 大连需构建"技术创新-中试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18]
上海GDP重返全国前十,温州、徐州冲刺万亿之城
搜狐财经· 2025-08-16 02:10
省级GDP表现 - 江苏GDP总量达66967.8亿元,稳居全国第二 [2][3] - 浙江GDP增速5.8%,领先长三角,总量45004亿元 [2][3] - 安徽GDP增速5.6%,总量25723亿元 [2][3] - 上海GDP增速5.1%,总量26222.15亿元,全国排名升至第9位 [2][3] 市级GDP表现 - 长三角9座万亿之城上半年GDP均超5000亿元,上海、苏州、杭州分别达26222.15亿元、13002.35亿元、11303亿元 [9] - 温州、徐州GDP接近5000亿元,分别为4831.9亿元、4509.3亿元 [9][10] - 绍兴GDP首次突破4000亿元,滁州和湖州首次突破2000亿元 [12] 产业结构 - 上海第三产业占比79.09%,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达3637.29亿元 [4] - 江苏、浙江、安徽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5.0%、59.82%、56.33% [6] - 安徽第二产业增速6.4%,领先长三角 [6] 城市增速亮点 - 17座城市GDP增速超6%,舟山以6.9%领跑,绍兴、淮安以6.8%并列第二 [13] - 合肥增速6%,领先万亿GDP城市 [10] - 南通GDP增速5.8%,超越合肥升至长三角第7位 [10] 区域经济动态 - 浙江过半地级市增速超6%,民营经济活跃,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14] - 盐城GDP反超扬州,优势9.3亿元 [14] - 温州、徐州将2025年定为冲刺"万亿GDP城市"关键年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