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一体化
搜索文档
沃野之上,山海之间:农业银行书写东北振兴新叙事
凤凰网财经· 2025-10-27 17:35
文章核心观点 - 农业银行通过提供定制化信贷产品如“惠农e贷”和“续捷e贷”,支持辽宁省从个体农户到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农业转型 [4][16] - 金融支持覆盖水稻、草莓、杂粮、海参等特色农业,助力土地流转、技术升级、规模扩张和品牌建设,实现产业一体化链条形成和价值提升 [4][12][16] - 具体案例显示信贷投入有效带动农户收入增长和企业产能扩大,例如冯素云农场年销售额超200万元,付汉兵经营规模扩大至1957亩 [1][12] 盘锦湿地水稻产业 - 盘锦湿地拥有11.09万公顷稻田,年产量达68万吨,“盘锦大米”品牌价值突破606亿元 [1] - 农户冯素云获得农行累计450万元信贷,其500亩现代化生态农场实现稻蟹共生,年销售额超200万元 [1] - 市级龙头企业盘锦鹏跃米业日加工水稻能力达1000吨,自2021年起累计获得农行贷款9200万元,近期通过“续捷e贷”降低融资成本 [8][11] - 盘锦市拥有水稻加工企业150家,包括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金融支持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 [11] 建平县草莓产业 - 农户郑占华运用获得国家专利的“立体雾培器”技术种植“空中草莓”,果实甜度和洁净度优于传统丹东99草莓 [6] - 农行于2023年向郑占华发放15万元“惠农e贷”,支持其扩大雾培设施和优化种植流程 [6] - 深井镇农户郑海娟在农行18.5万元“惠农e贷”支持下,种植面积从4.5亩扩大至10亩,温室大棚从3栋增至7栋,转型为“种植+采摘+观光”综合模式 [7] 朝阳杂粮产业 - 种植大户付汉兵自2022年起累计获得农行贷款560万元,授信额度从50万元提升至200万元,经营规模从500亩扩大到1957亩,年销售收入达591万元 [12] - 农行支持全市72家杂粮加工企业组成产业集群,通过固定资产贷款等产品推动工艺改进和品牌价值提升,如“朝阳小米”和“红山高粱” [15] - 朝阳杂粮深加工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及海外市场,并实现72小时直达欧洲 [15] 凌海市海参产业 - 凌海市作为中国最大辽凌参养殖基地,海参产业形成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产值约20亿元 [16] - 农行针对“中国辽参第一乡”产业特色,通过“惠农e贷”等产品支持海参养殖户 [16]
华友钴业(603799):一体化优势持续强化 钴价上涨增强业绩弹性
新浪财经· 2025-10-22 18:29
3Q25业绩表现 - 2025年1-3季度营业收入589.4亿元,同比增长29.6%,归母净利润42.16亿元,同比增长39.6% [1]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17.4亿元,同比增长40.9%,环比增长12.3%,归母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3.2% [1] - 镍板块稳产超产对冲了LME镍价同比下跌8%的影响,钴价同比上涨37%贡献了利润增量 [1] 重点项目进展 - 资源端新增参股2个红土镍矿,Arcadia锂矿补充勘探新增锂保有资源63% [2] - 冶炼端印尼Pomalaa、Sorowako湿法镍及津巴布韦硫酸锂项目顺利推进 [2] - 材料端印尼华能5万吨三元前驱体一期已批量供货,匈牙利正极材料一期2.5万吨项目顺利推进,为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奠定基础 [2] 行业趋势与公司受益 - 刚果(金)宣布钴出口配额,2026/2027年总出口配额仅占2024年该国钴产量的44%,基本配额占比仅40% [2] - 大圆柱及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推进,预计2025-2027年全球钴行业供需持续偏紧,钴价中枢有望系统性抬升 [2] - 公司印尼湿法镍伴生钴完全受益于钴价上涨,并享有刚果(金)2026年1080吨钴出口配额 [2]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因钴价大幅上涨,上调2025年盈利预测20.3%至59.2亿元,上调2026年盈利预测54.3%至83.3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20.1倍市盈率,2026年14.3倍市盈率 [3] - 上调目标价72.1%至74.56元,对应2025年23.9倍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19.1%上行空间 [3]
锂电上市公司大涨40%
鑫椤锂电· 2025-10-20 16:41
公司业绩概览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9.41亿元,同比增长29.57%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42.16亿元,同比增长39.59%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12亿元,同比增长31.92% [1] -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1] 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17.44亿元,同比增长40.85% [2][3]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15.05亿元,同比增长11.53% [2][3] - 第三季度单季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25亿元,同比增长10.52% [2][3] - 本季度公司营收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再创新高 [3] 历史增长与市场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超过30%和37.4% [2] - 截至2025年10月17日,公司股价较年初大幅上涨113.63% [2] - 公司总市值达到1167亿元 [2] 业绩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产业一体化经营优势的持续释放 [3][4] - 钴金属价格回升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3][4] - 通过构建从资源开发、冶炼加工到正极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 产品出货量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同比增长17.68% [5] - 超高镍9系产品在三元正极材料中占比提升至60%以上 [5] - 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占中国三元正极总出口量的57% [5] - 2025年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4.21万吨,因优化产品结构而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5] - 2025年上半年镍产品出货量13.94万吨,同比增长83.91%,为业绩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5]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2年,以钴产品起家,总部位于浙江桐乡 [4] - 公司已转型为一家拥有从镍、钴、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的企业 [4]
华友钴业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均创历史新高
证券日报· 2025-10-17 23:37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9.41亿元,同比增长29.57%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2.16亿元,同比增长39.59%,营收与利润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2] 钴市场动态 - 全球最大钴供应国刚果(金)解除钴出口禁令,转为实行出口配额制 [2] - 钴价从2025年年初的16.9万元/吨上涨至10月17日的36.7万元/吨至39万元/吨,市场呈现供给短缺格局 [2] - 供应缩量过大导致市场转向短缺,具备原料优势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2] 公司供应链与产能 - 刚果(金)的出口配额制度对公司原料及产品供应稳定性影响有限,长协订单按正常节奏完成出货 [2] - 公司在印尼的镍湿法冶炼项目会伴生钴副产品 [2] - 年产12万吨粗制氢氧化镍钴的KNI湿法项目有望在2026年投产,届时含钴年产能或将超过3万吨 [2] 公司业务与重大合同 -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拥有从资源开发到材料制造的一体化产能 [3] - 子公司衢州新能源与LGES签订协议,约定2026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三元前驱体产品合计约7.6万吨 [3] - 子公司匈牙利巴莫与LGES波兰工厂签订合同,约定2026年至2030年期间销售三元正极材料合计约8.8万吨 [4] - 与LGES的长期供货合同有利于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关系 [4]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签署重大销售合同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5:25
重大销售合同 - 子公司衢州新能源与LGES签署协议,约定于2026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三元前驱体产品合计约7.6万吨 [2][4] - 子公司匈牙利巴莫与LGES及其波兰工厂签署合同,约定于2026年至2030年期间供应三元正极材料产品合计约8.8万吨 [2][4] - 合同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后生效,供货量将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最终以采购订单为准 [2][4] 合同对方情况 - 合同对方LGES为韩国交易所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其母公司LG Chem Ltd持股81.8% [5] - LGES波兰工厂是LGES的全资子公司,为LGES在欧洲的重要生产基地,业务覆盖从电极到电池包的全阶段生产 [5] - LGES是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三元正极、三元前驱体等领域已开展多轮业务合作 [6] 合同主要条款 - 三元前驱体供应协议有效期自2025年9月29日起至2030年12月31日止 [6] - 三元正极材料采购合同有效期同样自2025年9月29日起至2030年12月31日止 [7] - 产品定价基于核心原材料市场价格和加工费用综合确定,结算方式按合同约定条款执行 [6][7] 合同对公司影响 - 合同履行将深化公司与LGES的战略合作,提升锂电新能源材料市场占有率 [7] - 合同预计将对公司2026年至2030年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2][7] - 合同履行不会对公司业务和经营的独立性产生影响 [7]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 - 控股股东华友控股持有公司16.20%股份,其中59.18%已质押,占公司总股本9.59% [10] - 一致行动人陈雪华持有公司4.34%股份,其中39.11%已质押,占公司总股本1.70% [10]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20.55%股份,其中54.94%已质押,占公司总股本11.29% [10] 质押风险与影响 - 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未来半年和一年内无到期质押股份,具备相应资金偿还能力 [11] - 本次质押风险可控,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也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12] - 质押事项不存在被用作业绩补偿义务的情况 [13]
国泰海通:首予建滔积层板(01888)“增持”评级 目标价2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2 09:5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覆铜板行业龙头之一 上游材料一体化布局构建差异化壁垒 [1] - 公司传统电子布产能处于领先地位 具备20万吨电子纱产能 对应7-8亿米/年传统电子布产能 [1] - 高端化核心优势在于产业一体化的材料稳定性 材料供应稳定性对终端产品性能保障愈发重要 [2] 产品升级进展 - 第一条低介电电子纱窑炉已投产 技术路径一步法在国内相对领先 [1] - 二代低介电低膨胀纤维布和石英布产能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逐步投放 [1] - HVLP-3铜箔已推出并进入验证周期 进一步升级在推进中 [2] - M6级别以上覆铜板产品和产能预计将逐步推出 [2] 行业供需与价格趋势 - 特种电子布伴随覆铜板升级处于供需紧张的景气阶段 [1] - 传统电子布价格趋势处于向上周期 [1] - 覆铜板行业需求伴随AI需求改善有较好增长预期 [2] - 主要企业扩产计划聚焦高端板 部分中端产能将进行高端化转产 [2] - 传统中端覆铜板供需格局良好 行业从2023年盈利底部以来中端产能扩产有限 [2] - 2025年下半年行业进行新一轮提价尝试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3.49亿港元/31.23亿港元/38.15亿港元 [1] - 基于PE估值法给予目标价20港元 [1]
国泰海通:首予建滔积层板“增持”评级 目标价2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2 09:38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覆铜板行业龙头之一 上游材料一体化布局构建差异化壁垒 [1] - 公司具备20万吨电子纱产能 对应7-8亿米/年传统电子布产能 [1] - 公司第一条低介电电子纱窑炉已投产 技术路径采用一步法在国内相对领先 [1] - 公司公告二代低介电低膨胀纤维布和石英布产能 预计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逐步投放 [1] - 公司HVLP-3铜箔已进入产品验证周期 进一步升级在推进中 [2] - 公司高端化核心优势在于产业一体化的材料稳定性 对覆铜板材料张力和可加工性稳定性形成优势 [2] 产品升级与产能布局 - 电子布 铜箔 覆铜板同步升级 传统覆铜板供需格局和新价格趋势乐观 [1] - 特种电子布伴随覆铜板升级处于供需紧张的景气阶段 [1] - 预计公司M6级别以上覆铜板产品和产能将逐步推出 [2] - 主要企业扩产计划聚焦高端板 部分中端产能将进行高端化转产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3.49亿港元 31.23亿港元 38.15亿港元 [1] - 采用PE估值法给予目标价20港元 [1] 行业供需与价格趋势 - 传统电子布价格趋势处于向上周期 [1] - 覆铜板行业整体需求伴随AI需求改善有较好增长预期 [2] - 2023年行业处于盈利底部 中端产能扩产有限 全球需求端可做温和上行假设 [2] - 2025年下半年行业进行新一轮提价尝试 传统覆铜板景气和价格趋势较为乐观 [2] - 历史上铜价和玻璃纤维布向上周期中 传统覆铜板价格周期较为乐观 [2]
福莱新材: 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3 00:14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1,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拟用于具体项目 [1] - 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以自有资金或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先行投入,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 [1] - 若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拟投入总额,公司将根据项目轻重缓急调整投资额,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1] 标签标识印刷材料扩产项目 - 项目总投资28,932.77万元,使用募集资金24,320.00万元,建设期36个月,实施主体为公司 [2] - 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能约77,300万平方米,包括新建产线及现有产线智能化改造 [2] - 全球标签印刷市场规模2023年达461.40亿美元,预计2028年增至640.10亿美元 [3] - 中国不干胶标签市场2031年规模将突破600亿元,薄膜类标签渗透率持续提升 [3] - 公司标签标识产品2024年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增长23.53%,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27.83% [5] - 项目通过引入AGV、自动打包线等设备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降低综合成本 [4] - 公司境外商标"Fulai"获2022年度"浙江省出口名牌",并获艾利丹尼森"全球创新供应商奖" [6] 电子级功能材料扩产升级项目 - 项目总投资27,793.99万元,使用募集资金22,050.00万元,建设期36个月,实施主体为浙江欧仁新材料有限公司 [7] - 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能约3,700万平方米,包括新建产线及洁净室建设 [7]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2%,PC市场增长1%,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 [7] - 公司电子级功能材料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61.91%,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8.02% [8] - 项目聚焦OLED支撑膜、折叠保护膜等高附加值材料,实现国产替代 [7] - 公司已取得34项相关授权发明专利,多次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8] 研发中心升级项目 - 项目总投资6,357.23万元,使用募集资金3,630.00万元,实施主体为公司 [9] - 项目内容包括购置先进研发设备、建设洁净室及新增研发管理系统 [9] - 公司聚焦OLED显示屏配套材料研发,已建成柔性传感器中试线并推出多款产品 [10] - 公司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1] - 累计完成110个新产品(项目)省级验收或鉴定,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11] 补充流动资金 - 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支持主营业务发展 [12] - 最近三年及一期末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44,048.26万元、53,429.76万元、33,500.82万元和28,002.65万元 [12] - 公司资产负债率最近三年及一期末分别为40.35%、53.83%、55.24%和54.21% [12] 项目实施影响 -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助于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14] - 发行完成后公司资金实力增强,净资产规模提升,财务状况改善 [15] - 项目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15]
石大胜华构建全球多基地多渠道一体化产业新格局
齐鲁晚报网· 2025-08-28 13:20
公司发展历程与产业布局 - 公司自2002年建设首套碳酸二甲酯装置 已在碳酸酯类产品领域深耕23年 [3] - 先后布局五种碳酸酯溶剂(碳酸二甲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 成为全球首家同时提供五种溶剂的生产厂家 [3] - 2016年布局六氟磷酸锂产品 2021年布局电解液添加剂和电解液 2022年布局硅基负极产品 [3] - 2023年电解液产品进入宁德时代供应体系 完成从电解液材料一站式采购服务商到电解液+材料一体化服务商的战略转变 [3] 生产基地与全球网络 - 以东营本部为起点 在济宁、泉州、武汉、眉山建立生产基地 完成全国产业基地布局 [3] - 海外在日本、欧洲、美国成立子公司 在韩国建立办事处 完成海外销售网络建设 [3] 技术优势与产业链协同 - 同时掌握PO路线和EO路线碳酸酯生产技术 [3] - 在东营基地通过自有PO装置实现PO—PC—DMC—EMC/EC产业链布局 实现上下游产品互为原材料 [3] - 在济宁、武汉、泉州通过合作单位实现主要原料管道输送 实现产业经济利润最大化 [3] 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 建立多品类核心产品、全国多生产基地、全球多销售渠道、多层级高端客户、多工艺路线、产业链一体化的产业布局 [4] - 产品市场份额、产品品质、公司综合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 [4] - 下游客户覆盖全球范围内电解液龙头厂商 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碳酸酯溶剂采购服务 [3]
兰花科创: 半年报全文(上网,包含财务报表及附注)
证券之星· 2025-08-26 01:05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0.50亿元,同比下降26.0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47.78万元,同比下降89.58%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70亿元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0亿元,同比下降173% [2] - 总资产366.14亿元,同比增长22.63%;净资产160.94亿元,同比增长0.81% [2] 业务运营情况 - 煤炭产量750万吨,同比下降15.12%;销量728万吨,同比下降16.67% [3] - 尿素产量40.58万吨,同比下降15.12%;销量39.40万吨,同比下降17.28% [4] - 己内酰胺产量3.01万吨,同比下降46.63%;销量3.22万吨,同比下降42.19% [4] - 拥有13个矿井,年设计能力1990万吨,其中生产矿井11个,年产能1500万吨 [3] - 参股41%的亚美大宁年产能400万吨 [3] 重大投资与资产变动 - 投资69.494亿元购买阳城县寺头区块煤炭探矿权 [4] - 无形资产增长133.18%,主要因新增探矿权 [4][5] - 长期借款增长182.92%,主要因办理48亿元专项贷款用于支付矿权价款 [5] - 应付债券增长149.75%,因发行15亿元中期票据 [5] - 存货增长48.04%,主要因煤炭和尿素库存增加 [5] 行业市场环境 - 国内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量24.05亿吨,同比增长5.4% [3] - 煤炭进口量22170.2万吨,同比下降11.1% [3] - 尿素市场价格维持在1800元/吨上下波动,上半年总产量约3559万吨 [3] - 己内酰胺市场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触底反弹"态势 [3] - 6月下旬煤炭价格因"迎峰度夏"消费旺季因素出现回升 [3]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5.47% [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4.81%,报告期内减持1076.55万股 [9] - 公司完成股份回购计划,使用资金总额1-2亿元 [2] - 副总经理李洪文和煤炭总工程师眭一平辞职 [6] 债务与融资情况 - 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5亿元,利率2.29% [12] - 发行2025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10亿元,利率2.12% [12] - 存续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35.19亿元,占总有息债务24.33% [12] - 银行贷款余额109.06亿元,占有息债务75.39% [12] - 合并报表有息债务余额145.21亿元,同比增长84.16% [12] 子公司经营表现 - 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净利润-2355万元 [6] - 玉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净利润4261万元 [6] - 兰花百盛煤业有限公司净利润-8575万元 [6] - 兰花同宝煤业有限公司净利润-6331万元 [6] - 兰花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净利润-1911万元 [6] 诉讼与仲裁事项 - 参股子公司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涉及仲裁案件 [7] - 香港股东要求延长合作期限和经营期限至30年 [7] - 要求公司偿付因违约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7] - 仲裁开庭时间尚未确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