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垂直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300373,终止原收购方案!股价跳水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0:20
收购方案变更 - 公司终止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贝特电子计划,转为推进纯现金收购 [2] - 新方案交易对方从67名减少至6名主要股东,收购方式改为纯现金 [7] - 终止原方案因交易对方数量多、条件未达成一致,且预计年内无法完成交割 [8] 现金收购细节 - 拟以现金收购贝特电子全部或部分股份,具体数量取决于尽职调查及评估结果 [11] - 协议设定2025年10月31日为最后期限,逾期未签正式合同则自动终止 [11] - 收购对价将以专业机构评估为依据,支付细节待尽职调查后确定 [11] 标的公司背景 - 贝特电子主营电力电子保护元件,产品包括熔断器、保险丝等 [11] - 曾于2023年6月申请创业板IPO(拟募资5.5亿元),2024年8月撤回材料 [11] - 公司与标的业务协同性强,属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大类,可提升终端客户价值 [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60.33亿元(同比+11.53%),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8.50%) [1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5.79亿元(同比+18.90%),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51.22%) [12] - 公司为IDM模式半导体厂商,产品覆盖汽车电子、清洁能源、5G等领域 [12] 市场反应 - 7月3日收盘价51.60元/股,总市值280.4亿元 [13] - 7月4日开盘股价下跌3.66%,或因原收购方案终止影响 [14]
欧菲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并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0
募集资金变更概述 - 公司拟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将原募投项目"合肥晶超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光学镜片与镜头产线项目"未使用的20,000万元和"高像素光学镜头建设项目"未使用的35,375.68万元,合计55,375.68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15.76%),用于新增项目"高精度光学镜头产线升级扩建项目" [5][24] - 新增项目总投资58,599.95万元,建设期36个月,计划分三期投入,其中设备购置费占比最高(45,000万元)[11][5] - 变更后募投项目总投资调整为546,999.95万元,募集资金投入总额不变(351,458.70万元)[5] 原募投项目进展 - 原募投项目"高像素光学镜头建设项目"和"合肥晶超光学光学镜片与镜头产线项目"均未开始投资建设,实施进度滞后于原计划 [4][7] - 两项目已分别延期至2026年2月26日和2027年1月7日,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合计51.46亿元(高像素项目36.26亿元+合肥晶超项目15.2亿元)[7][8] 新增项目战略意义 - 聚焦高端光学镜头产能:重点布局6P及以上手机镜头、潜望式摄像头模组配套镜头,同步拓展智能汽车ADAS、VR/AR、工业医疗等领域 [9][14] - 强化垂直一体化优势:提升摄像头模组关键原材料自给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14][15] - 智能化生产升级:引进先进设备打造自动化产线,提升良率和制造效率,预计达产后年营收8.04亿元,税后IRR 12.20% [11][19]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全球光学镜头市场规模从2019年452.9亿元增长至2023年682.8亿元(CAGR 10.81%),预计2030年达1,035.9亿元 [11][12] - 智能手机仍是最大应用领域(2023年全球手机镜头销售额55.63亿美元),但智能汽车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128.6亿美元,2032年预计235.5亿美元) [12][14] - 技术迭代驱动需求:智能手机多摄化(50MP以上高像素占比提升)、汽车ADAS渗透率提高、VR/AR设备光学性能升级 [9][12] 公司技术储备与实施基础 - 已掌握非球面玻璃镜片、自由曲面镜片等核心工艺,实现7P镜头、潜望式3X长焦镜头等高端产品小批量生产 [18] - 研发团队具备光学设计、模具加工、镀膜等核心技术,产品进入主流手机厂商供应链 [18] - 南昌生产基地拟租赁15,000平方米场地,人才体系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全环节 [19][11] 决策程序与后续安排 - 变更事项已通过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尚需股东大会批准 [23][25] - 变更后募集资金将通过借款方式提供给全资子公司欧菲光学,利率参照央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 [22] - 公司将与保荐机构、银行签订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确保专户管理 [22][23]
远航精密(83391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0 21:05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3] - 活动时间是2025年6月18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3] - 参会单位包括东吴证券、中欧基金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财务总监等 [3] 产品利润与毛利率 - 镍带、箔产品采用“原材料成本 + 加工费”定价,利润主要来自加工费 [4] - 2024年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上涨,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储能市场发展,产品销量和销售额增长,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更平稳 [4] 增持情况 - 2024年7月1日至9月30日,控股股东增持145,100股,金额1,120,651.62元 [5] - 2024年12月获专项增持贷款并发布计划,2025年4月7日增持完毕,两次累计增持1,999,955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总金额33,632,018.28元 [5] 竞争优势 - 公司深耕行业近二十年,与众多下游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有渠道优势 [6] - 以镍带、箔生产为核心业务向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发展优势 [6] - 掌握核心技术,可实现产品串联研发,快速匹配下游新产品开发 [6] 在手订单情况 - 公司生产与销售正常开展,在手订单保持稳定,将深化合作,对接市场需求 [8]
逸豪新材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7.1% 双多层PCB产品即将迎来放量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7:46
公司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 6亿元 同比上升17 1% [1] 发展战略 - 坚持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发展战略 横向扩张铜箔产能 提升超薄铜箔和厚铜箔产量 巩固高端电子电路铜箔市场份额 [1] - 纵向打通产业链 强化PCB产品应用领域 提升PCB技术创新 生产管理和服务能力 [1] - 计划提升PCB产品结构多样性和创新性 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 智能终端 Mini LED 智能家居 5G通信 新能源智能汽车等领域 [1] 行业机遇 - AI技术革命带动全球数据中心扩建 催生AI服务器PCB需求激增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突破 车载PCB因800V高压平台普及 智能座舱升级 自动驾驶技术迭代等因素 推动单车PCB价值量提升 [1] 竞争优势 - 行业内少数具备PCB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掌握电子电路铜箔 铝基覆铜板和PCB生产核心技术 [2] - 可实现产品串联研发 快速匹配下游新产品开发 响应终端客户需求 [2] 未来规划 - 铜箔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将提升规模效应 改善产品结构 提高高附加值铜箔产品占比 [2] - PCB业务将持续优化单面PCB产品结构 提升毛利率 同时双多层PCB产品应用领域不断开拓 产能利用率和盈利水平将提升 [2]
逸豪新材(301176) - 301176逸豪新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8
2025-04-28 17:50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43,700.99万元,较上年增长12.55% [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3,886.12万元,亏损额较上年增加17.92% [2] - 2024年铜箔业务毛利率下降,单面PCB产品毛利率提升,双多层PCB产品未盈利 [2][3] 战略布局 - 坚持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发展战略,横向扩张铜箔产能,巩固扩大高端电子电路铜箔市场份额 [3] - 募投项目提升高端电子电路铜箔产能,实现电子电路铜箔和锂电铜箔切换生产,加快锂电铜箔业务布局 [3] - 纵向打通产业链,强化PCB产品应用领域,2025年提升PCB产能利用率,提高多层板产能占比 [3] 盈利驱动因素 - 电子信息行业积极变量显现,消费电子市场回暖,AI技术带动AI服务器PCB需求激增 [4]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车载PCB价值量增加,为产业链带来增长空间 [4] - 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可实现产品串联研发,匹配下游需求 [4] - 铜箔募投项目产能释放,改善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铜箔产品占比 [4] - 单面PCB产品优化结构提升毛利率,双多层PCB产品拓展客户和应用领域,提升产能利用率和盈利水平 [4] 研发重点 - 铜箔产品聚焦“易剥离极薄载体铜箔开发”和“低峰值6 - 12OZ超厚铜箔的开发” [5] - 铝基板产品聚焦“60μm超薄绝缘层铝基覆铜板的开发”和“复合导热绝缘层铝基板的开发” [5] - 单面PCB产品聚焦60μm绝缘层厚度铝基PCB耐高压控制技术 [5] - 双多层PCB产品聚焦新能源汽车车载显示COB PCB品质控制技术、Micro LED高精度焊盘控制技术 [5] 扭亏策略 - 巩固扩大高端电子电路铜箔市场份额,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6] - 发挥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协同效应,发展高导热铝基覆铜板业务,拓展高端应用领域 [6] - 拓展国内外市场,优化PCB产品结构,调整产能配置,提高多层PCB产能占比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6] 行业情况 - 2024年铜箔行业竞争激烈,加工费处于历史低位,企业普遍亏损,产能扩张放缓,供需关系有望改善 [2][7] - 铜箔市场需求梯度拓宽加深,下游产业发展驱动PCB和电子电路铜箔市场稳健增长 [7] - 预计2029年全球PCB市场规模达946.61亿美元,2025 - 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4.8%,中国市场规模达508.04亿美元 [7]
氢能第一股,76折“卖身” | 能见派
新浪财经· 2025-03-19 09:02
亿华通并购案核心信息 - 焦化巨头旭阳集团以旗下氢能公司100%股权加5.5亿现金获得亿华通实控权[1] - 亿华通2024年营收3.67亿元(同比-54.21%),净利润-4.5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1亿元),为科创板上市后连续第四年亏损[1][7] - 交易股价折价23.52%(发行价18.53元/股 vs 停牌前24.23元/股)[7] 氢能行业现状 - 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5548辆/5405辆(同比-10.4%/-12.6%),首次中断2011年起增长态势[3] - 2025年1-2月燃料电池车产销219辆/252辆(同比-63.2%/-55.5%),与新能源车整体增长形成反差[3] - 行业面临应收账款回收难、示范补贴延迟、融资困难三重压力,多家企业出现降薪裁员[4] 企业财务与运营 - 亿华通2021-2023年营收从6.29亿元增至8.01亿元(+27%),但亏损从1.46亿元扩大至2.43亿元(+66%)[7] - 2024年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0.85%/63.16%/86.35%,主因销量下滑及价格战[10] - 公司申请18亿元综合授信额度,并合并品牌/公关/IT等部门,取消氢能事业部[12] 产业链格局 - 旭阳氢能2023-2024年营收4.05亿/3.20亿,净利润0.59亿/0.23亿,为少数盈利的上游企业[5] - 并购属纵向整合:亿华通覆盖制氢加氢环节,旭阳集团切入燃料电池终端市场[4] - 行业依赖政府订单,政策收紧导致"伪市场化"繁荣暴露技术瓶颈与商业缺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