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扩张
icon
搜索文档
麦腾科创:拟投资新设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
新京报· 2025-07-31 22:0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晓翀)7月31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挂牌公司上 海麦腾永联科创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麦腾科创")发布公告称,因业务发展,公司于近期设立 以下子公司: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麦腾永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扬州麦扬科技产业发展有 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宜宾麦创智能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 100万元人民币。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麦荼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州麦途企业服务有 限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 本次对外投资是基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有利于促进公司业务的增长,增强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竞争 力。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穆祥桐 ...
奶酪业务遇冷、上市道阻且长,君乐宝的处境不妙
搜狐财经· 2025-05-29 18:47
上市计划与人事调整 - 公司计划2025年完成上市且力争销售额达到500亿元 [2] - 2025年5月旗下奶酪企业思克奇股权变更,出资额由225万元增至450万元,高管团队调整 [2] - 2025年3月多名董事及监事变更,为2023年后再次大规模人事调整 [2] - 2023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革并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启动A股IPO进程 [3] 扩张策略与财务压力 - 2019年蒙牛以40.11亿元出售君乐宝51%股权,公司引入多家投资机构开启独立扩张 [5] - 2021年收购思克奇30%股权切入奶酪市场,2022年以2亿元收购皇氏集团子公司20%股权及银桥乳业核心资产 [6] - 2023年加速收购奶酪品牌酪神世家、益生菌企业一然生物、茉酸奶等,拓宽业务线 [6] - 2022年资产总额210.89亿元,净资产47.17亿元,资产负债率7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45.06% [6] 盈利能力与负债风险 - 2018年净利润3.07亿元,净利率3.2%,对蒙牛利润贡献率仅9.58% [7] - 蒙牛高管指出君乐宝毛利率低于集团水平,剔除后财报改善 [7] - 高负债导致偿债压力增加,利息支出压缩盈利空间,影响IPO估值 [7] 奶酪业务竞争格局 - 2021年奶酪市场规模131亿元,较2019年增长65.8%,预计2025年达300亿元 [9] - 通过思克奇和酪神世家布局奶酪业务,目标五年内进入第一阵营 [9] - 2022年奶酪行业前三名市占率近60%,公司未进入前十 [9] - 竞争对手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及新兴品牌,妙可蓝多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8.99%至48.44亿元 [10] - 妙可蓝多经销商数量连续三年下降,反映奶酪消费疲软及可替代性强 [10] 食品安全与品牌风险 -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品牌形象长期受损 [12]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538条投诉,涉及产品变质、异物、腹泻等问题 [12] - 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引发监管处罚,影响上市进程及投资者信心 [12]
仲家汇的扩张之路
齐鲁晚报· 2025-05-23 07:28
公司扩张战略 - 公司计划两年内投资3.5亿元,新开便利店200家、社区生活连锁超市200家、高端精品超市20家 [1] - 公司拍下重工大厦3年使用权并将总部搬至济南,显示其扎根济南市场的决心 [1] - 公司首家精品超市旗舰店在济高·世茂芯环中心开业,进口商品占比30%以上,意在开拓高端市场 [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最初为滕州市社区生活便民服务站,截至2023年底拥有社区超市35家、从业人员700多人 [1] - 公司在滕州市成为门店数量最多、经营面积最大、服务市民范围最广的商超企业 [1] - 2021年公司涉足房地产领域,投资12亿元开发佳汇国际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一期5万平方米已封顶对外预售 [1] 近期市场动作 - 2024年4月公司收购统一银座股权进入济南市场 [2] - 公司立项投资建设中国马铃薯交易中心 [2] - 公司去年8月底将济南仲家汇6000万股股权全部质押进行贷款融资,质押率高达100% [2] - 公司出售旗下滕州仲家汇置业有限公司90%股权变现 [2] 市场挑战 - 济南商超市场竞争激烈,对手多且顾客选择性强 [2] - 济南市场人力、租金等运营成本较高,对门店客流和营收回报率要求更为迫切 [2] - 公司大举扩张可能带来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但未正面回应 [2]
赴港IPO的“猪茅”牧原股份,官司缠身
搜狐财经· 2025-05-08 09:41
赴港IPO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相关议案已通过审议 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4] - 河南首富秦英林家族携牧原股份赴港IPO [3] - 此次IPO正值公司交出史上第二好年度业绩 但面临高负债和诉讼等挑战 [2][13]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9.42%至178.8亿元 相当于日赚近5000万元 [4] - 2024年总负债1101.12亿元 同比略降9.27% 资产负债率58.68% [4][7] - 2021-2023年总负债分别为1086.62亿元 1048.77亿元和1213.68亿元 资产负债率61.30% 54.36%和62.11% [7] - 2024年仍向投资者分红30.83亿元 [8] 业务扩张 - 2024年生猪出栏量达7160.2万头 创历史新高 [7] - 2021-2024年生猪出栏量从4026.3万头增至7160.2万头 增幅显著 [7] - 公司通过高负债支撑业务扩张 但引发短期偿债能力担忧 [7][8] 法律诉讼 - 被内乡县养殖大户起诉 索赔686.75万元 案件于2025年4月10日开庭但未当庭宣判 [9][10] - 诉讼源于公司销售149头携带病毒的怀孕母猪 导致客户3000多头生猪死亡 [4][10] - 公司旗下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曾发生员工过劳死案件 [11] - 天眼查显示公司目前尚有249起司法案件 [12] 行业风险 - 公司年报提及疫病风险 包括非洲猪瘟等可能导致的产量和盈利下降 [11] - 2024年行业整体生猪出栏数量 能繁母猪数量和生猪存栏数量均出现下降 [7]
“杭州六小龙”的招聘迷局
吴晓波频道· 2025-04-27 23:18
核心观点 - 文章探讨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科创企业如何在"极客精神"与"商业扩张"之间寻找平衡[2][9] - 极客精神代表专注、创新和技术驱动,而扩张意味着规模化和商业化,两者存在天然矛盾[5][6] - 科创企业需要在驾驭资本洪流的同时保持极客初心,才能实现长期成功[47] 企业案例 强脑科技 - 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国际地位与马斯克的Neuralink相当[2] - 招聘理念以"寻找真正的极客"为核心,目前在招职位不超过20个[4][7] - 创始人工作重心在研发和严格筛选面试者,保持"小而精而美"的极客状态[2][4] 宇树科技 - 半年内在中国一线城市成立三家子公司,被视为规模化扩张开端[12] - 招聘延伸至销售、公关等非技术岗位,显示技术落地野心[12][13] - 目标是让四足机器人从春晚表演转变为能赚钱的商品[13] 智元机器人 - 成立仅一年团队规模已达1000多人,外包和实习生占比近50%[14] - 在招职位超过200个,涉及多个职能领域[14] - 快速扩张可能带来管理盲区和战略失误风险[14] DeepSeek - 团队控制在150人左右,实行精英化策略[24] - 拒绝融资和上市,招聘需求极为克制[24] - 实行"三无政策":无固定团队、无汇报关系、无年度计划[27] - 废除KPI考核,岗位分工在工作中自然形成[27] 游戏科学 - 《黑神话:悟空》开发团队仅140人,远少于传统游戏大厂[27] - 保持极客基因,初始团队只有7人[27] OpenAI - 从非营利研究机构转向商业化过程中面临挑战[28] - 2024年营收37亿美元但亏损50亿美元,GPT-5训练成本可能超10亿美元[28] - 员工从11人增至1500人,人力成本约15亿美元[28] - 商业化过程中超过20位关键人员离职[28] 群核科技 - "杭州六小龙"中首个谋求IPO的公司[33] - 研发团队615人,占员工总数44.3%[30] - 2023年营收6.64亿元,2024年平均月活跃访客8630万[30] - 现金及等价物仅余2亿元,面临盈利压力[33] - 大量招聘销售人才,BOSS直聘上需求超360个[35] 行业观察 - 科创企业扩张可能导致管理问题,如图森未来团队从2000人降至解散,市值从160亿跌至1.13亿美元[14][18][19] - 过度追求规模可能扼杀创新,如谷歌"20%时间"政策逐渐失效[39] - 纯粹依赖小型团队难以形成商业势能,如Pebble最终败给Apple Watch[40][41] - 新兴共生模式出现,如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后日活增长20倍[43] - 大公司与小企业深度耦合,如亚马逊云服务与Stability AI合作[45] - "技术换生态"的共生模式正在改写传统商业规则[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