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预定利率下调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业2025年5月保费点评:寿险增速延续扩大,财险保持稳健
华西证券· 2025-06-30 16: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要求人身险公司不得随意抬高分红水平,将推动企业降低负债成本、降低利差损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或强化分红险市场“马太效应”,利好头部险企;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三季度预定利率研究值或低于2.25%,触发预定利率下调机制,引导险企负债成本下行,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4] 各部分总结 人身险 - 2025年1 - 5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2797亿元,同比+3.3%,其中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分别为18735/183/3879亿元,分别同比+3.9%/-5.5%/+0.9%;5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3328亿元,同比+16.6%,寿险/意外险/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674/30/624亿元,分别同比+24.1%/-8.5%/-6.3%,寿险单月保费同比显著高增且增幅连续扩大,预计系存款利率下调和保险预定利率三季度下调预期催化 [1] - 2025年1 - 5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3406亿元,同比-4.3%,5月单月同比+1.2%(增速环比-14.8pp),预计系万能险结算利率和最低保证利率下调影响;1 - 5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64亿元,同比-18.6%,5月单月同比-48.8% [1] 财产险 - 2025年1 - 5月财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7805亿元,同比+5.2%,其中车险/非车险原保费收入分别为3720/4085亿元,分别同比+4.4%/+6.0%,车险在新车销售推动下基本保持稳健,2025年前5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881.7万辆,同比+9.2%,非车险增速贡献主要来源于意外险和健康险,分别同比+12.5%/+9.6% [2] - 5月单月,财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320亿元,同比+5.4%,车险原保费收入753亿元,同比+4.7%;非车险原保费收入566亿元,同比+6.3%,其中健康险/意外险/农险/责任险分别同比+21.5%/+12.5%/+6.4%/-2.2% [2] 资产 - 截至2025年5月末,保险业资产总额达384239亿元,较2024年末+7.0%,预计来源于保费收入增长和投资资产增值;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资产总额分别达336627 /30776亿元,分别较2024年末+6.7%/+6.1%;再保险公司资产总额8195亿元,较2024年末-1.0%;保险资管公司1324亿元,较2024年末+3.6% [3] - 截至2025年5月末,保险业净资产总额达36023亿元,较2024年末+8.3%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收盘价(元)|投资评级|2023A EPS(元)|2024A EPS(元)|2025E EPS(元)|2026E EPS(元)|2023A P/E|2024A P/E|2025E P/E|2026E 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1601.SH|中国太保|2.83|4.67|4.73|4.80|13.06|7.91|7.81|7.70|2.83|4.67| |601318.SH|中国平安|4.84|7.16|8.28|9.34|11.77|7.96|6.88|6.10|4.84|7.16| |601628.SH|中国人寿|1.81|3.78|3.75|3.84|22.74|10.89|10.98|10.72|1.81|3.78| |601336.SH|新华保险|2.79|8.41|8.41|8.55|20.98|6.96|6.96|6.85|2.79|8.41| |601319.SH|中国人保|0.51|0.97|1.03|1.11|17.18|9.03|8.50|7.89|0.51|0.97| [6]
新一轮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箭在弦上”
中国证券报· 2025-06-18 05:14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新一轮下调进入倒计时,多家险企计划9月落地调整 [1] - 主流传统固收储蓄险预定利率将由2.5%降至2%,主流分红险保底利率将由2.0%降至1.5% [1] - 同方全球人寿已率先将分红险保底利率从2%下调50个基点至1.5%,恒安标准人寿等公司也有类似产品 [1] 产品结构调整 - 利率切换后产品结构将调整,传统险比例降低,分红险和保障型产品比例升高 [1] - 同等条件下的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价格可能上涨 [1] - 部分公司开始标注产品下架时间,如中荷人寿一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将于6月30日下架 [2] 监管政策与行业影响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动态调整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 [2] - 当预定利率连续两季度比研究值高25个基点时需下调新产品利率 [2] - 4月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较前值下降21个基点 [3] 分红险发展前景 - 分红险有望成为新产品主力,险企已储备相关产品和销售方案 [3] - 分红险收益由保底收益和分红组成,保底收益写入合同,分红为浮动收益 [3] - 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有助于险企降低刚性负债成本、提升长期经营稳健性 [3] - 分红险销售表现取决于险企的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需平衡多方面因素 [4]
创新药和新消费一起崩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6-17 21:32
市场表现 - A股和H股尾盘拉升,wind全A和恒生科技跌幅收窄至0.1-0.2%,但港股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显著下跌且尾盘未反弹 [1] - 港股新消费板块全市场垫底,"老雪特"组合(泡泡玛特等)单日跌幅约6%,主因前期涨幅过大及唱空声音增多 [2] - 创新药板块单日跌幅超5%,回调幅度达10%,与药X生物大股东减持及药品关税消息有关 [7][8] 新消费板块风险 - 泡泡玛特面临假货侵权风险,宁波海关查获2万件假冒Labubu,4月30日曾查获20万件假货但未引发广泛关注 [3][4] - 市场质疑泡泡玛特产能不足说法,认为其产品易被仿制,假货泛滥或冲击高价单品及股价 [3] - 黄牛控盘导致产品价格短期暴涨,渠道供应不稳定现象凸显 [3] 创新药板块动态 - 药X生物大股东减持引发板块连锁反应,港股配售减持机制加剧市场抛压 [9] - 歌礼制药股价剧烈波动:因宣布与35家企业洽谈合作(含全球前15大药企七成)单日涨12.5%,次日因减持担忧跌13.5% [13][14] - 行业处于景气上行周期,但企业市值管理行为(如提前释放合作意向)可能放大股价波动 [16] 债券与外资动向 - 短端利率债显著下行,3年期国债收益率累计下降6bps,外资持续买入短期限利率债 [21] - 5月银行结售汇顺差超100亿美元,外资增持A股规模环比扩大,反映人民币汇率预期改善 [22][23] 保险行业政策 - 部分合资保险已将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至1.5%,行业或于9月全面跟进调整 [25] - 预定利率下调可能影响保险产品吸引力及资金配置方向 [26]
新一轮保险产品“降息”开启
财联社· 2025-06-16 19:02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新一轮保险"降息"已从6月拉开帷幕,同方全球人寿率先将分红险预定利率从2%下调50BP至1.5% [1][2] - 市场多款2.5%预定利率储蓄险已赶在三季度前离场,各公司正重构"保障+储蓄"产品矩阵 [1][3] - 2023年7月保险预定利率从3.5%降至3%,2024年10月分红险和万能险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下调至2.0%和1.5% [12] 产品停售动态 - 中英人寿停止销售鑫盈家终身寿险、悦活人生年金保险等3款产品 [4][7] - 复星保德信人寿暂停受理星福家龙腾版终身寿险等3款分红型产品新单业务 [8] - 同方全球人寿停售6款产品包括「挚爱2024」定期寿险、「创世金生」养老年金保险等 [10] 行业转型趋势 - 预定利率下调推动行业转向风险管理能力、资产配置水平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竞争 [1] - 长期寿险将从高保底刚性兑付转向低保底+浮动利率风险共担型产品 [12][14] - 行业78%资产负债成本位于3%-4.025%区间,负债端压力促使险资加大权益配置 [13][14] 公司应对策略 - 同方全球人寿凭借外方股东国际经验率先调整产品利率 [2][3] - 中型寿险公司优化产品费用和递延佣金设计以强化利率风险管控 [11] - 大型险企加速产品切换,关注分红险销售挑战而非停售潮 [11]
中证银行ETF(512730)窄幅上涨,沪农商行纳入沪深300后再涨5.68%
新浪财经· 2025-06-04 14:53
银行ETF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银行ETF(512730 SH)上涨006% 主要成分股中沪农商行上涨568% 江苏银行上涨090% 光大银行上涨074% 民生银行上涨045% 长沙银行上涨170% [1] - 昨日银行股表现强势 沪农 渝农 兴业涨幅靠前 [1] 驱动银行股上涨的核心因素 - 中美关税战反复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低波动银行股受青睐 [1] - 沪农商行被纳入沪深300和上证180 渝农商行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 带来被动指数基金增量配置资金 [1] - 兴业银行大股东主动转股 带动市场预期变化 有望推动兴业转债两年内实现强制转股 [1] - 公募基金改革导致银行配置偏离风格回归预期 助力银行跑出超额收益 银行股内部选择更偏公募偏好的成长风格 [1] 宏观经济与银行业展望 - 关税战扰动经济增长预期 宽货币政策有望延续 国债收益率和全社会预期回报率中长期可能下行 低波红利策略有效性料将延续 [1] - 保险预定利率或于25Q3下调50bps至20% 险资股息率容忍度有望抬升 呵护银行绝对收益 风格预计更偏保险偏好的红利风格 [2] - 银行业基本面25Q2环比25Q1边际改善 息差降幅环比收窄 25Q1银行债券投资TPL账户亏损随国债收益率回落修复 [2] 关联金融产品与个股 - 关联产品包括中证银行ETF(512730) [3] - 关联个股涵盖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 农业银行 江苏银行 浦发银行 中国银行 平安银行 民生银行等 [3]
警惕“炒停售”抬头
上海证券报· 2025-05-24 03:32
存款利率下调与保险预定利率调整预期 - 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后,保险销售圈出现"锁定利率"宣传话术,预期保险预定利率将下调[1] -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规定:当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2季度比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需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1] - 一季度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低于2.5%的预定利率最高值超25个基点,若二季度研究值再次低于2.25%,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将被下调[1] 预定利率调整对行业的影响 - 5月LPR和存款利率下调后,业内预期二季度预定利率研究值大概率低于2.25%,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可能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 - 预定利率下调将导致部分人身险产品价格提高、收益率降低[2] - 保险公司已着手准备新产品开发备案、系统调试、渠道合作和人员培训,以实现预定利率调整的平稳过渡[2] 保险销售行为与消费者建议 - 保险营销员通过"炒停售"行为激发消费者潜在需求,但效果可能有限,应注重提升专业性和长期客户价值[2] -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是行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常规操作,旨在降低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2] - 消费者不应仅为锁定利率购买保险,需考虑产品与风险保障、财富管理、投资周期和资金流动性的匹配[3] 保险产品的基本功能 - 寿险、重疾险等产品主要提供风险保障功能,对冲突发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3] - 年金、分红等投资属性产品具有财富管理功能,但投资周期较长,需考虑现金流情况避免资金紧张[3]
资金维度看银行股投资:宽货币落地+公募改革+保险预定利率或进一步下调,银行有望跑出超额收益
东方证券· 2025-05-12 18:46
核心观点 - 宽货币落地、公募改革、保险预定利率或进一步下调,银行有望跑出超额收益 [1] 各部分总结 宽货币超预期落地,低波红利策略有效性料延续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关税战”升级或打击中美贸易,影响后续需观察 [13] - 配合 25Q2 财政发力,降准降息超预期落地,政策端为无风险利率下行打开空间 [9][15] - 全社会预期回报率下行,低波红利策略有效性凸显,红利策略有望延续 [18][20] 公募迎重磅改革,锚定业绩基准重要性抬升,有望助力银行跑出超额收益 - 25 年 5 月 7 日公募基金改革,建立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23] - 超 4500 只主动偏股公募基金中,46%第一大业绩基准为沪深 300 指数,16%为中证 800 指数,银行在两指数权重居首 [23] - 主动公募显著欠配银行,国股行更明显,增量资金流入可期,驱动板块跑出超额收益 [26] 保险预定利率或于 25Q3 再度下调,险资股息率容忍度有望进一步抬升,呵护银行绝对收益 - I9 执行使险资青睐高股息策略,银行成险资第一大重仓行业 [29] - 政策引导险资入市,上调权益资产配置上限、下调风险因子,缓解入市阻碍 [32][34] - 25Q3 保险预定利率或下调 25 - 50BP,险资股息率容忍度上行,增配银行动力有望增强 [9][40] 投资建议 - 稳增长政策落地影响 25 年银行基本面,财政加码支撑社融信贷,息差有呵护,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2][44] - 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高股息品种,如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二是区域需求有α且基本面确定的城农商行,如渝农商行、重庆银行等 [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