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回归

搜索文档
关于全球化,中国企业最该知道的三件事——专访霍尼韦尔前CEO高德威
搜狐财经· 2025-07-29 19:13
公司战略与业绩 - 高德威2002年接任CEO时公司营收223亿美元,2017年增长至405亿美元,市值从200亿美元增至1200亿美元,股东回报达800%,是同期标普500涨幅的2.5倍 [2] - 提出"赢在当下、赢在未来"战略,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投资,保持固定成本不变实现增长 [2] - 2002年美国市场占营收60%,2017年降至55%来自美国以外,其中23%来自中国、印度等高增长市场 [3] - 中国业务从年销售额3亿多美元增长至30亿美元,员工从不足1000人增至1.3万人,利润率超过美国 [3][9] 全球化与本地化 - 全球化采用"慢而稳"的内生性增长策略,拒绝并购和合资模式,强调业务标准与企业文化一致性 [3] - 在中国实现100%本地化,1.3万名员工中仅75名外籍人士,所有业务领导者均为中国人 [10] - 通过每半年一次的业务评审推进本地化,在"设计权"等十个维度评分,逐步下放权限 [19][20] - 合规成本不能削减,必须通过优秀本地员工理解法规,避免因违规造成更高代价 [14][15][16] 组织与文化 - 提出"一个霍尼韦尔"理念,三年内更换一半高管,结束内斗打造高绩效文化 [3] - 建立MRR流程管理外派人才,确保优秀员工外派并回国后获得更好职位 [23][24] - 2008-2009年经济衰退期采用停薪休假替代裁员,保留员工能力加速复苏 [35] 制造业与供应链 - 供应链安全需平衡全球化与本地化,关键行业保持自给能力如国防,非关键领域可依赖可靠供应国 [22][28][29] - 美国制造业回归需考虑行业特性,纺织等低附加值产业无意义,科技行业需保障供应稳定 [29][32] - 劳动力成本占30%-40%是美国再工业化主要障碍,AI可能部分缓解但难根本解决成本问题 [33] 领导力 - 领导力三要素:动员能力(5%权重)、方向选择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后两者可通过培训获得 [35][36][37][38][39] - 客户第一,平衡股东与员工利益,危机时采用创新方案如停薪休假分摊压力 [34][35]
贸易战又加码?连退三步后,美国180大转弯,对华加征160%重税
搜狐财经· 2025-07-19 14:06
美国对华石墨加征关税事件分析 -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收93.5%的初步反倾销税 影响约3.4亿美元的进口石墨 要求进口商在12月5日前缴纳税费 [1][3] - 中国在全球石墨精炼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控制90%以上的提炼产能 美国天然石墨进口59%来自中国 人造石墨68%依赖中国 [3] - 阳极石墨是电动车电池核心材料 美国制造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高度依赖中国供应 [3] 中美石墨产业竞争格局 - 美国本土石墨加工产业技术落后 难以与中国抗衡 美国石墨生产协会去年12月提起诉讼要求调查中国反倾销 [4] - 叠加现有税率及反补贴措施后 中国石墨进口关税可能高达160% 将显著削弱中国产品竞争力 [4] - 类似保护主义措施也出现在无人机和多晶硅领域 美国试图将中国排除出这些市场 [6]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逻辑 - 政策表面矛盾实则统一 在稀土问题上放宽H20芯片禁令 在芬太尼问题上称赞中国 换取经济利益 [8] - "制造业回归"核心是创造就业而非本土企业 外国公司在美设厂可免除关税 该逻辑可能适用于石墨产业 [8][10] - 最终目标是"美国优先" 重塑全球供应链 在关键产品领域争夺主导权 [11] 中国石墨产业战略地位 - 石墨产业战略地位堪比稀土 中国掌握全球90%精炼产能 具有供应链主导权 [3] - 美国在稀土领域的前车之鉴使其对石墨供应格外敏感 [3] - 中国需保持关键产业优势 应对长期竞争 [11]
特朗普一心想要美国制造iPhone,为何苹果选择了印度
凤凰网· 2025-06-30 20:01
苹果供应链向印度转移 - 富士康在印度德瓦纳哈利投资25亿美元建设iPhone工厂,占地300英亩,已投入运营并持续扩建 [1] - 印度目前满足全球18%的iPhone需求,预计2025年底将提升至25%-30% [2] - 该工厂现有8000名工人,未来将增至4万人,带动周边工资上涨10%-15% [3][4] 印度制造业生态系统发展 - 围绕富士康工厂形成供应链网络,包括本土及国际企业提供零部件、设备及招聘服务 [3] - Indo-MIM等本土企业进入苹果供应链,为富士康生产夹具和支架 [7][8] - 印度政府通过260亿美元补贴推动"印度制造"战略,要求苹果2028年实现30%本土采购 [5][6] 印度劳动力优势 - 当地拥有大量高素质工程师,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提供700份求职申请 [9][11] - 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工人通勤时间长达数小时仍保持高积极性 [10] - 卡纳塔克邦人口规模相当于越南一半,为制造业提供充足人力资源 [11] 产业链本土化挑战 - 印度仍需进口芯片、摄像头模组等高价值组件,本土附加值较低 [6] - 部分企业需从东亚引进技术人才,复制中国经验耗时5年 [9] - Centum等本土代工厂正与富士康洽谈测试设备合作,提升技术能力 [9]
美国对白色家电也开始加征关税
日经中文网· 2025-06-24 10:39
美国对白色家电加征关税政策 - 美国特朗普政府将白色家电列入钢铁和铝制品加征关税对象 自北京时间6月23日下午0点1分开始实施 [1] - 关税税率根据钢铝含量设定为50% 涵盖洗衣机 烘干机 冰箱 洗碗机 燃气灶 微波炉和电烤箱等产品 [1][2] - 此次政策调整是3月钢铁铝制品25%关税的升级 6月4日已上调至50% [2] 受影响行业与企业 - 韩国 墨西哥和中国企业对美出口白色家电较多 将直接承受关税压力 [1][2] - 日本企业在美市场份额较低 受冲击相对有限 [2] - 部分韩国企业为规避高关税 计划扩大在美本土生产冰箱和电烤箱 [2] 政策意图与潜在影响 - 美国政府旨在通过高关税促使制造业回流 当前已出现企业转移生产的案例 [2] - 若政策效果显著 可能进一步要求日本等国家将生产线迁至美国 [2]
“世界贸易周”背后的悖论:特朗普的关税战如何反噬美国制造业和全球贸易?
第一财经· 2025-05-25 17:40
美国制造业就业与投资需求 - 美国制造业需要至少2 9万亿美元投资才能恢复1979年1950万就业水平 当前就业人数为1280万 需新增670万个岗位 [1][4] - 富国银行指出 劳动力成本高企 技术工人短缺 人口增长放缓是阻碍制造业回归的核心因素 [2][4] - 台积电因技术工人短缺推迟亚利桑那州芯片厂投产 德勤预测2033年380万新增制造业岗位中近半数面临招工难 [4] 政策与产业矛盾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苹果 三星等企业征收25%关税以迫使生产回流 新关税或从6月底实施 [1] - 自动化趋势与制造业回流政策存在根本冲突 贝索斯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优先开发制造业应用场景 [5] - 富国银行认为需长期高关税保护本土制造 但政治经济成本过高可能导致政策快速转向 [5] 行业困境与衰退风险 - 汽车及零部件 机械 电气设备行业受消费疲软 高利率 供应链关税敏感性多重打击 价格涨幅预计显著 [6] - 牛津经济研究院指出 美国制造业多个部门自2023年呈现衰退或滞胀 4月对等关税加剧形势 [2][5] - 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推高借贷成本 债券市场显示资本品生产行业承压 [6]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影响 - 特朗普签署"世界贸易周"文件 强调"美国优先"贸易政策 追求对等关税 [7] - 欧盟预测2025年商品出口或收缩 对美出口增速累计下调2 5个百分点 企业放缓新市场开拓 [8] - 野村证券称政策不确定性迫使企业重估投资策略 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放缓 形成"政策不确定性陷阱" [8][9]
2025年4月份上海土地市场月度简报
搜狐财经· 2025-05-12 05:26
土地供应情况 - 2025年4月上海市新增挂牌地块25幅,总供应面积658,952平方米,环比下滑48.99%,同比下滑10.73% [1] - 挂牌地块总起始价982,536万元,环比暴涨397.32%,但同比依然下降20.32% [1] - 办公类用地新增挂牌9幅,出让面积39,864平方米,占总供应的6.05%,起始价78,082万元,占比7.95% [1] - 青浦朱家角板块6幅地块将与另一幅商业地块组合出让 [1] 土地成交情况 - 2024年4月上海共成交11幅经营性用地,成交总面积1,542,232平方米,环比增长145.27%,同比增长84.85% [5] - 成交总金额224,193万元,环比下滑86.66%,同比下滑83.44% [5] - 金山区以4幅成交地块领跑总量,成交面积117.9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4.10亿元 [5] - 办公类用地仅成交1幅,面积1.74万平方米(占比1.13%),金额4.36亿元(占比19.45%),环比跌幅分别达88.29%和73.97% [5] 市场特征分析 - 土地市场呈现"量减价增"特征,反映上海市政府正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1] - 住宅用地和商办用地大规模出让预示产业配套用地保障力度加强 [1] - 成交地块以工业、科研等低单价用地为主,高溢价商办及住宅用地稀缺 [12] - 政府通过远郊低成本土地放量保障年度供地计划完成,同时降低开发商拿地压力 [12] - 工业、科研用地占比提升契合上海"制造业回归"战略 [12]
铜博士:实不相瞒,其实我也是超级大周期
雪球· 2025-03-19 16:30
文章核心观点 - 铜是未来仅次于黄金的第二大大宗商品投资机会,也是百年大变局下超级周期的受益资产,其价格因供给端减少、需求端增加而呈周期性向上波动,普通人可通过投资铜矿股参与其中 [3] 铜的属性和用途 - 铜是过渡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自然界多以合成物形式存在,常与孔雀石伴生,人类最早规模化开采和冶炼的金属之一,曾用于制造生产生活物资和作为货币 [4] - 现代社会中,铜因柔软、延展性好、导热导电性高且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氧气化合,大量应用于电缆、电气、电子元件及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国防等领域,最普遍用途是制造电线和电力设备 [5] - 铜的消费结构中,电力行业是最主要用途,决定铜消耗量的主要是电力行业需求,铝代铜技术因铝线效率和稳定性不如铜且大量用铝价格会上涨,难以替代铜 [6][7] 铜被称为“铜博士”的原因 - 铜是经济活动中需求最多的金属之一,其需求量增加预示经济好转,需求量下降预示经济衰退,铜价被誉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9] 铜价周期性向上波动的原因 供给端 - 产能高度集中、越挖越少、越来越稀缺,智利铜产量占全球28%,2023年排名前20的矿山贡献全球矿产铜年产量36%,超70%是30年前发现的,2014年后特大铜矿找矿发现为零,且从勘探开采到出产能需6 - 8年 [11][12] - 现有大型矿山品位下降,开采成本增加,年产量超1.5万吨金属铜的矿山中,超50%已服务20年以上,入选品位在过去30多年下降约40%至含铜0.6% [14] - 2019 - 2024年全球铜矿储量先增后降,2024年降至9.8亿吨,同比下降2%,而产量逐年递增,2024年达2300万吨,同比上涨1.77%,从2024年开始铜储量真正下降,稀缺性更明显 [16] - 中国是全球主要铜消耗国,占全球总消耗量60%,但铜矿品位低、储量小,70%以上精铜依赖进口,主要进口国为智利和秘鲁 [17] 需求端 - 新能源需求是增长点,包括锂电池、光伏、风电和储能系统等,全球主要交易所铜库存近十几年整体下降 [18][19] - 亚非拉美主要是印度的工业化,2021 - 24财年期间平均年度铜需求增长21%,去年达170万吨,接近全球消耗的十分之一,其他还有巴西、埃及等发展中经济体 [20] - 美国和欧洲的制造业回归及欧洲的军备竞赛对铜消耗巨大,2024年全球军工领域对铜消费量约167万吨,占全球铜消费量6.6% [21] 其他因素 - 货币端,过去长期全球大放水,尤其是美元,导致货币购买力贬值,稀缺性的铜等大宗原材料涨价 [21] - 大环境,全球局势动荡使生产和运输受阻,稀缺矿产价格上涨 [21] 普通人参与铜投资的方式 - 直接投资铜现货和期货性价比不高,技术要求高且期货风险大,不建议普通人参与 [23] - 投资铜矿股是更优选择,选铜矿股的第一标准是产能、储量和成本,国内第一档的是紫金矿业,矿多、产能大、成本低、技术领先、盈利能力优秀,是中国第一大金矿企业,确定性最强、胜率最高;其他铜企如洛阳钼业和金诚信等属二三梯队,优势是增长空间大、弹性好,赔率高胜率低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