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行动
icon
搜索文档
9月份以来多家上市公司相继披露大额订单
证券日报· 2025-09-26 01:14
核心观点 - 9月份以来A股多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大额订单 涉及汽车零部件 新能源 电力设备 工程建设等领域 体现产业需求结构性恢复和核心赛道活力 [1][2] - 订单获得是产业政策落地与产业转型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双碳行动带动电力基建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催生新需求 锂电技术迭代带动设备采购 [2] 汽车零部件领域订单 - 瑞玛精密子公司普莱德汽车科技获得国内车企新能源车型平台空气弹簧总成定点 全生命周期销售额预计5.56亿元 标志国内精密制造在空气弹簧细分领域突破外企垄断 [1] 电力设备领域订单 - 林洋能源中标国家电网智能电能表和采集终端采购项目 中标总金额1.42亿元 占2024年度营收2.1% 预计对2025年及2026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工程建设领域订单 - 浙江交通科技中标杭淳开高速公路多个标段工程 合计中标金额约72亿元 有助于巩固长三角市场竞争力 若顺利实施将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 新能源锂电设备订单 - 京山轻工全资子公司三协精密与锂电龙头企业签署设备生产线采购协议 总金额10.05亿元 占2024年度营收11.52% 预计对2025年或未来年度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
新书上海首发 用故事揭秘节水抗旱稻的研发历程
环球网资讯· 2025-06-24 18:15
节水抗旱稻技术突破 - 节水抗旱稻整合水稻高产优质与旱稻节水抗旱特性,在水田可节水50%以上,在旱地可旱直播并抵抗干旱[4] - 配套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可实现节水50%、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1] - 相比传统水稻淹灌栽培,节水抗旱稻可减排温室气体90%以上,其中甲烷减排达97%以上[4][5] 产业发展目标 - "1522"发展目标:新增1亿亩种植面积、增产500亿公斤稻谷、减少200亿吨用水、减排200亿公斤CO2e[3] - 年推广40万公顷可带来1.84亿元碳减排收益(460元/公顷)[5] - 已在2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示范推广[5] 产业链创新 - 打造"品种+技术+碳核算"方案,加速前端育种、中端应用、后端价值协同[3] - 形成从"一株稻"到"一粒米"再到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展示[6] - 建立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融合[3] 社会价值 - 助力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双碳"目标[3] - 为农业低碳转型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径[4] - 首笔碳普惠交易完成,开创农业碳减排收益新模式[5]
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加速形成“品种+技术+碳核算”方案
新华财经· 2025-06-22 18:22
节水抗旱稻技术优势 - 节水抗旱稻结合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在水田种植可节水50%以上,产量和米质与水稻基本持平 [1] - 在旱地种植可实现免耕直播,投入低,大幅减少面源污染和甲烷排放 [1] - 配套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可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减排甲烷97%以上 [2] - 累计推广面积超3000万亩,年种植面积达500万亩 [1] 碳减排与经济效益 - 节水抗旱稻良种良法配套可减排温室气体90%以上 [2] - 种植节水抗旱稻可增加460元/公顷的额外碳减排收益,按年推广40万公顷计算,每年可新增收益1.84亿元 [2]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创制《节水抗旱稻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入选多项国家级和市级技术推广目录 [1] 国际推广成果 - 2008年起在非洲11个国家开展示范种植,5个品种在4个国家通过新品种审定 [3] - 在乌干达和加纳示范推广12万亩,稻谷增产超720万千克,农民增收超千万元 [3] - 为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产生显著社会效益 [3] 未来发展目标 - 推进"1522"发展目标:新增1亿亩种植面积,增产500亿公斤稻谷 [3] - 减少200亿吨水稻生产用水,减排200亿公斤二氧化碳当量 [3] - 拓展种植空间至新地、山坡地、荒地、盐碱地 [3]
提升大学生“知信行”生态素养,要从重塑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入手
中国环境报· 2025-05-30 08:16
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文明教育 -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设者是必然要求 高校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但存在育人模式分散化 评价碎片化 资源低效化等问题 [1] -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践行者与传播者 当前教育体系存在三重结构性矛盾:培养模式碎片化 培养主体条块分割 评价体系单一维度 [2] 教育体系结构性矛盾分析 - 教育系统各要素相对独立 专业课程 通识教育 实践环节未能形成"知识—能力—价值"的有机结构 教育主体间存在"组织孤岛"效应 [3] - 现行评价体系以笔试考核为主 缺乏生态实践参与度 绿色生活方式转化率等行为指标考核 忽视认知内化与行为转化的长效性 [3] 教育范式重构路径 系统思维重构育人模式 - 构建"知信行"合一的培养模式 通过一二三课堂合理分布生态"知识链""能力链""价值链" 实现纵向贯通与横向拓展 [4] - 第一课堂强化基础技能训练 第二课堂注重文化涵养与理念浸润 第三课堂提升创新实战能力 [4] -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嵌入全链条 通过案例教学 特色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彰显生态"价值链" [5] 闭环观念革新评价体系 - 运用AI与大数据整合多维度数据平台 从生态知识 意识与行为3个维度制定定量定性结合的评价指标 实现智能分析 实时跟踪与动态反馈 [6] 共生理念集成教育资源 - 成立校级领导小组 制定总体规划 设立跨学科智库 产业学院等科研平台 形成学科群匹配产业链的协同模式 [7] - 构建生态文明公约制度和学分体系 将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师生考核评优 政产学研共建实践教育基地 实现"虚实融合" [7]
保有量超2.8万辆 宇通客车深耕拉美20年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5-25 21:32
中拉合作与宇通客车拉美市场布局 -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宇通客车作为中国商用车品牌代表展示自身 [1] - 宇通客车2005年布局拉美市场,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规模化销售和稳定运营 [1] - 宇通客车成为中拉深厚友谊的见证者,其拉美"出海记"成为中国工业崛起和品牌出海的佳话 [1] 宇通客车拉美市场耕耘策略 - 开拓全新市场需要克服品牌认知、政策法规、文化、路况特征等多重困难 [3] - 宇通客车2005年进军拉美市场,经历探索后在墨西哥、厄瓜多尔、智利等国家成功登陆 [3] - 宇通客车在墨西哥新能源巴士市场份额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底累计出口905辆新能源客车,占中国客车品牌出口占有率的79.9% [3] - 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有486辆宇通双源无轨公交车正在运营,产品占有率高达99% [3] 宇通客车产品多样化与定制化 - 宇通客车在墨西哥市场布局了双源无轨、纯电动、天然气和混动等多款产品 [5] - 宇通开通"私人订制"服务,2025年初为墨西哥市场定制26米纯电动双铰接公交车 [5] - 26米纯电动双铰接公交车采用最新电池和电机技术,具有续航里程长、充电时间短、噪声低、污染少等特点 [5] - 车辆配备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轻量化结构设计及电机直驱系统,能量传递效率更高,运营成本更低 [5] 宇通客车在厄瓜多尔和智利的市场表现 - 2025年3月,厄瓜多尔首都引入首批60辆宇通双源无轨电车,投入首都核心EBRT干线运营 [7] - 宇通专为厄瓜多尔开发18.25米高地板车型,可容纳160名乘客,双侧开门设计与站台补偿器组合实现与原有基础设施无缝对接 [7] - 2024年2月,214辆宇通纯电动客车交付智利,刷新宇通在智利乃至拉美市场单笔交付量最大的新能源客车订单纪录 [9] - 宇通客车在拉美地区的累计保有量已超28000辆,是拉美市场主流的中国客车品牌 [9] 宇通客车的服务理念与市场拓展 - 宇通客车在墨西哥建立大包服务站和国家库,开创7×24小时驻场服务模式 [14] - 工作人员分成白夜两班,为客户提供最放心的服务保障,服务模式逐渐推广到其他客户 [14] - 宇通客车在智利市场实现"深度"延伸和"广度"拓展,为智利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1] - 在厄瓜多尔引入的60辆宇通双源无轨电车全部投入首都主干线运营,为超200万市民提供高效环保出行服务 [12] 宇通客车未来展望 - 宇通客车在拉美市场20年发展从零的突破到数百辆大单斩获,为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6] - 未来宇通客车势将在拉美市场缔造新的里程碑 [16]
【省发展改革委】陕西超额完成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任务
陕西日报· 2025-04-29 06:37
可再生能源消纳情况 - 2024年陕西省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达691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完成26.6%,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602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1] -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是全社会用电量中可再生能源比重的约束性指标 [1] 新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3月底,陕西省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656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2.3倍,年均增速超23%,占全省电力总装机比重提升至48% [1] - 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约1009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6.5倍 [1] - 预计2025年底新能源装机将达6500万千瓦,占比超50%,年发电量800亿千瓦时,消纳量约850亿千瓦时 [1] 战略规划与举措 - 陕西省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重点推进新能源基地、抽水蓄能、氢能储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开发 [1] - 未来目标包括全容量建成3个新能源基地、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加快氢能储能全链条发展、拓展电力外送通道,促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发展 [2]
爱地球·恒共生 恒昌公益调研显示超六成受访者“碳”索绿电出行
财富在线· 2025-04-22 17:26
公司活动 - 北京恒昌公益基金会与恒生活共同发起"爱地球·恒共生"绿色出行主题互动活动 响应地球日"我们的能源 我们的地球"主题 鼓励绿色出行以推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1] - 活动通过晒图分享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广泛参与 包括新能源车用户 地铁通勤者 跑步爱好者和骑行者等低碳群体 获赞领先的50名参与者可获得充电金和骑行险等奖品 [2][4] - 恒生活推出智能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 创新打造"目的地充电"解决方案 覆盖写字楼地库 商业中心和社区场景 实现"1秒启充"的极速响应 重塑用户充电体验 [9] 行业调研 - 绿色出行调研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偏好绿电出行 表明绿色出行已从政策倡导转化为全民实践 [6] - 主流绿色出行方式中两轮电动车通勤占比34.84%位居首位 新能源汽车出行以29.79%的比例紧随其后 自行车骑行 公共交通与步行则在10-12%区间 [8]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4年销量突破1500万辆 渗透率达30% 带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1.8亿辆 [8] 基础设施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1281.8万个 构建全球最大规模充电网络 [8] - 两轮电动车每年减少碳排放近2000万吨 若全球10%燃油车转向电动化 年减碳量将达1.5亿吨 [8] - 恒生活旗下"劲来电"推动两轮和四轮充电桩建设 通过SaaS和PaaS平台提供全面服务支持 并利用峰谷电价调度为车主提供成本与体验兼顾的充电选择 [8][10] 行业背景 - 全球80%能源仍依赖化石燃料 每年因此产生的碳排放超过360亿吨 [5] - 绿色出行作为核心实践路径架起能源革新与地球健康之间的桥梁 推动中国社会从"被动环保"向"主动低碳"转型 [6][8] - 规模效应与技术革新双重驱动绿色出行发展 实现环境改善与民生福祉的共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