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崛起

搜索文档
外资公募最新持仓出炉 深挖A股结构性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7-23 02:16
外资公募基金二季度持仓与策略 核心观点 - 外资公募权益类产品二季度业绩突出,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股票型发起A净值涨幅达28.51%,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A和富达悦享红利优选混合A分别上涨21.83%和13.64% [1] - 外资公募普遍看好中国市场的结构性机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创新药、高股息资产等领域 [1][2] - A股估值吸引力显著,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趋势向好,三季度将继续挖掘科技、医药、消费等行业机会 [2][3] 业绩表现 - 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股票型发起A二季度净值涨幅28.51%,在外资公募权益类产品中领先 [1] - 贝莱德先进制造一年持有混合A净值涨幅21.83%,富达悦享红利优选混合A涨幅13.64% [1] 持仓配置 - 路博迈中国医疗健康股票型重仓港股欧康维视生物-B、信达生物和益方生物,重点布局创新药、器械及AI应用领域 [1] - 贝莱德先进制造混合新易盛取代比亚迪成为第一大重仓股,中际旭创和立讯精密分列第二、第三,聚焦人工智能与科技自主可控 [2] - 富达悦享红利优选混合前三大重仓股为建设银行、宇通客车和江苏银行,采用"高股息底仓+成长红利"的哑铃策略 [2] 行业展望 - 人工智能仍是下半年重点方向,关注数据中心建设、应用场景及科技自主可控、高端装备材料等产业链机会 [3] - 医药行业全球化竞争趋势明确,创新药与器械出海值得持续关注 [3] - TMT、机械、医药、化工等科技资产集中行业及新消费领域存在盈利超预期机会 [3]
从1.0到3.0:国际消费品牌的中国进化论
36氪· 2025-07-17 18:53
国产品牌崛起与跨国品牌挑战 - 小米汽车凭借雷军号召力和生态链模式在发布会期间售罄全年产能 [1] - 泡泡玛特拉布布盲盒引发Z世代消费狂潮并催生高溢价二次交易市场 [1] - 国产品牌在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市场份额达80-95%,价格比国际品牌低20% [2][3][7] - 消费者购买逻辑转变:62%选择进口产品因"先进技术",48%看重"性价比" [7] 跨国品牌市场拐点特征 - 从增长扩张阶段进入市场份额争夺阶段,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18年123降至2024年89 [3] - 本土品牌创新能力显著:家电新品GMV贡献率0.6%-6.1%,跨国品牌仅0.2%-0.9% [7] - 跨国品牌净利润率约4%,低于本土品牌9%,陷入销售下滑与转型投入不足的恶性循环 [8] 跨国品牌成功案例 - 某影像设备品牌通过产品组合覆盖多场景实现17%年增长率(高于品类平均14%) [9] - 欧洲小家电品牌被中资收购后通过本地研发推出创新"3合1蒸汽熨斗"扭亏为盈 [9] - 专业运动设备品牌建立技术壁垒,在可穿戴市场实现13%增长(品类平均1%) [10] 跨国品牌五项转型举措 - 推动本地创新:大家电领先品牌每月推新品,产品上市时间4-6个月,5-8%收入来自新品 [13] - 重建高端定位:通过"接受度+卓越度"公式分层打造差异化产品 [15][16] - 渠道转型:探索抖音/小红书等新兴渠道,加强直销管理获取市场响应能力 [17][18] - 强化产品传播:打造场景化内容,构建多层次KOL/KOC策略 [19][20] - 调整财务预期:为创新预留投资,建立新品贡献率等前瞻性指标 [21] 中国市场全球战略价值 - 中国贡献全球家电电子产品60-70%产能,2030年中产规模将达4亿(欧盟人口90%) [23] - 2023-2024年消费家电SKU增长5倍,本土品牌在天猫推新4500款 [23] - 中国社交电商模式全球输出:Temu月活超亚马逊,中资收购品牌在英国市场反超 [24]
汽车行业车企车系跟踪报告:4-5月自主份额升6PP至70%,高端品牌提升显著
华创证券· 2025-07-14 18: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4 - 5月自主份额同比+6.1PP至70%,各价格带细分市场销冠多由自主车企车型引领,自主品牌在20万元以上中高端价格区间布局冲击合资品牌及特斯拉销量 [7][11] - 展望2025年,自主在各价格带份额有望继续提升,预计整体自主份额从2024年65%提升到70%以上,为自主车型放量和自主零部件营收增长奠定基础 [11] 行业份额 自主与合资份额 - 4 - 5月自主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322万辆、同比+23%、环比+16%、占比70%/+6.1PP,1 - 5月累计762万辆/+27%,占比69%/+7.7PP;合资4 - 5月135万辆、同比 - 7.1%、环比+14%、占比30%/-6.1PP,1 - 5月累计336万辆/-10%,占比31%/-7.7PP [7] 各价格带自主份额 - 0 - 10万元:4 - 5月自主份额84%、同比+1.4PP、环比 - 0.8PP,增长受星愿等车型放量及元UP等车型价格下调影响 [7] - 10 - 15万元:4 - 5月自主份额73%、同比+2.0PP、环比 - 0.7PP,增长受秦L等车型放量及海豹等车型价格带下调影响 [3] - 15 - 20万元:4 - 5月自主份额58%、同比+5.8PP、环比 - 0.6PP,增长受宋L等车型放量及乐道L60等车型降价影响 [3] - 20 - 25万元:4 - 5月自主份额62.2%、同比+35.3PP、环比+11.1PP,增长受唐L等新车型放量影响 [8] - 25 - 30万元:4 - 5月自主份额23%、同比 - 29PP、环比 - 8.7PP,下降因小米SU7等车型价格带调整下沉及问界M7等车型缩量 [8] - 30 - 40万元:4 - 5月自主份额56%、同比+21PP、环比+10PP,增长受问界M8等新车型放量影响 [9] - 40万以上(不含进口):4 - 5月自主份额68.8%、同比 - 5.6PP、环比 - 1.3PP,下降受理想L9等车型缩量影响 [11] 各车企市占率 - 2024年比亚迪销量424万辆、市占率15%,1 - 5M25销量174万辆、市占率6%;奇瑞汽车2024年销量252万辆、市占率9%,1 - 5M25吉利汽车销量117万辆、市占率4%等 [16] 新能源车企市占率 - 2024年和1 - 5M25比亚迪销量均为424万辆、市占率35%;特斯拉2024年和1 - 5M25销量均为92万辆、市占率8%等 [18] 细分市场销冠情况 0 - 10万元 - SUV销冠为奇瑞瑞虎8,1 - 5M25销量10.1万辆;轿车销冠为比亚迪海鸥,1 - 5M25销量23.3万辆 [34][35] 10 - 15万元 - SUV销冠为比亚迪宋PLUS DM,1 - 5M25销量18.7万辆;轿车销冠为比亚迪海豹,1 - 5M25销量15.8万辆 [36][37] 15 - 20万元 - SUV销冠为比亚迪宋EV,1 - 5M25销量6.5万辆;轿车销冠为上汽大众帕萨特,1 - 5M25销量8.9万辆 [38][39] 20 - 25万元 - SUV销冠为理想L6,1 - 5M25销量8.0万辆;轿车销冠为小米SU7,1 - 5M25销量13.2万辆 [40][41] 25 - 30万元 - SUV销冠为特斯拉Model Y,1 - 5M25销量16.3万辆;轿车销冠为吉利极氪001,1 - 5M25销量1.6万辆 [42][43] 30 - 40万元 - SUV销冠为北京奔驰GLC,1 - 5M25销量5.8万辆;轿车销冠为一汽大众奥迪A6L,1 - 5M25销量6.6万辆 [44][45] 40万元以上 - SUV销冠为赛力斯问界M9,1 - 5M25销量5.0万辆;轿车销冠为蔚来ET9,1 - 5M25销量0.2万辆 [46][47] 投资建议 整车 - 推荐江淮汽车,建议关注理想汽车i8新车、北汽蓝谷享界品牌投入、小米集团YU7交付,关注油车占比高的上汽集团、长城汽车 [11] 零部件 - 推荐星宇股份、爱柯迪,建议关注新泉股份、豪能股份、地平线机器人、纽泰格,关注2Q预期财报较好的豪能、新泉、立中、爱柯迪 [10]
轻工消费2025年夏季策略:新消费需求多点迸发,竞争格局重构进行时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1 19:44
报告核心观点 新消费需求多点迸发,重构竞争格局孕育新企业,成长性赛道和底部布局价值龙头均有投资机会,包装制造低波稳回报,出口关注赛道和个股Alpha [5][6] 轻工内销 新消费需求与企业成长 - 新消费爆发源于年轻消费群体特点,给予国货崛起机会,新消费赛道机遇孕育新企业 [5] - 国货崛起,如百亚股份、登康口腔、豪悦护理等品牌份额提升,成长动能充沛 [5] - IP潮玩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布鲁可、晨光股份等企业发展良好 [5] - 黄金珠宝行业变革,潮宏基具备差异化优势和成长潜力 [5] - 宠物用品行业整合,天元宠物、依依股份等企业值得关注 [5] - AI眼镜、AI床垫等新赛道中长期高成长,康耐特光学、慕思股份等企业有布局 [5] - 电动两轮车政策带动行业提速,雅迪控股、爱玛科技等企业受益 [5] - 公牛集团等消费白马保持份额提升趋势,核心竞争力强化 [5] 国货崛起案例 - 百亚股份益生菌大单品红利延续,电商驱动,线下扩张,品牌份额加速提升 [21][23] - 豪悦护理婴儿尿裤主业修复,收购洁婷品牌发力,打开成长空间 [24][27] - 登康口腔产品升级,电商发力,冷酸灵品牌资产积淀深厚,增长有望提速 [28][33] IP潮玩市场 - IP衍生品市场规模增长,细分赛道消费属性和受众有差异 [34][37] - 布鲁可产品性价比高,IP和渠道优势明显,未来扩张空间大 [44][48] - 晨光股份IP战略提高,多业务条线推进,出海空间广阔 [53][55] - 创源股份主业稳健,关注国内IP文创业务弹性 [56] 黄金珠宝行业 - 黄金珠宝行业规模提升,产品工艺升级和悦己消费带动变革 [63][65] - 潮宏基品牌定位差异化,设计能力突出,渠道红利延续 [66][71] 宠物用品行业 - 宠物用品行业细分赛道多,企业以出口代工为主,2024年行业修复 [75] - 依依股份深耕宠物卫生护理用品赛道,收入利润大幅改善 [76][80] - 源飞宠物牵引用具和宠物零食双轮驱动,发力自主品牌 [81][83] 智能眼镜行业 - 智能眼镜持续迭代,AI、AR眼镜有望驱动行业量价齐升,格局优化 [84][91] - 康耐特光学布局XR打开增长空间,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92][94] - 明月镜片国产镜片知名,离焦镜和智能眼镜业务有发展 [95][97] - 博士眼镜连锁渠道龙头,延伸上游产业链,布局智能眼镜 [98][104] AI床垫与设计 - 2025年国内AI床垫爆发,国补催化,头部企业推出新品 [105][109] - 群核科技酷家乐软件市占率第一,与顾家合作推出AI设计大脑 [114] 电动两轮车行业 - 2024年政策密集出台,2025年新国标和以旧换新带动行业提速 [116][118] - 东南亚出海空间约2500万台,国内品牌份额相对靠前 [128][130] - 雅迪控股战略领先,改革提质,α明显 [131][136] 公牛集团 - 公牛集团是民用电工行业标杆,传统业务优势稳健,新业务增长接力 [137][143] 家居 行业复盘与政策影响 - 家居行业估值受地产和消费beta影响,2024年以来先抑后扬,政策催化股价上行 [145][147] - 政策发力扭转地产悲观预期,二手房占比提升对冲新房下滑 [148][152] - 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头部企业整合Alpha再现 [153] 补贴政策分析 - 2025年家居补贴政策至少贡献10%以上需求拉动,存量房逻辑主导 [158][164] 重点企业分析 - 欧派家居大家居战略推进,整装提供增长动能,零售有望修复 [165][170] - 索菲亚整家定制战略推进,对政策响应领先,内销和海外布局打开空间 [171][173] - 顾家家居组织体系和人才矩阵完善,内贸和外贸业务发展良好 [174][178] - 慕思股份受益以旧换新政策,打造AI床垫大单品,渠道多元化布局 [179][181] - 志邦家居组织管理高效,整家、整装、海外业务均有发展 [182][185] - 喜临门聚焦主业,渠道和营销变革,国际和工程业务稳步推进 [186][189] - 敏华控股立足功能沙发,内销和外销业务增长 [190][193] 包装 行业格局与企业分析 - 包装行业竞争格局清晰化,头部企业份额提升,具备安全边际 [8][9] - 裕同科技主业成长,分红预期强化,全球化布局受益供应链变化 [195][197] - 美盈森海外业绩高增,分红潜力大,盈利能力上行 [198][202] - 永新股份是优质高股息资产,产业链延伸和海外拓展打开空间 [203][207] - 紫江企业包装主业稳健,铝塑膜业务有发展,高股息优势显现 [217][220] 金属包装投资逻辑 - 金属包装需求端啤酒罐化率提升扩容,供给端格局优化,利润率有望提升 [221] 出口 行业现状与品类筛选 - 4月轻工出口数据同比下滑3%,好于预期,结合多维度筛选出口品类 [245] 重点企业分析 - 嘉益股份保温杯潮流化发展,增长动力充足,关税风险可控 [246][249] - 匠心家居新客户、新系列放量,自主品牌有望发展 [250][253] - 天振股份PVC地板和RPET地板共振,底部向上空间可期 [254][260] - 永艺股份新客户放量,海外产能爬坡,α逐步兑现 [261][268] - 致欧科技品牌和供应链优势强化,多区域和平台扩张 [269][273] - 共创草坪人造草坪领域领先,全球化布局带动盈利提升 [274][279] 摩托车出海 - 2024年为国摩中高端自主品牌出海元年,当前可触达市场超5倍空间 [280][292] - 钱江摩托是出海最顺β标的,25Q2有望迎来数据拐点 [295][296] 盈利预测和估值 报告给出轻工板块多家公司2023A、2024A、2025E的归母净利润、增速、PE等数据 [297]
都市车界|38.88万开玛莎拉蒂?门店回应:清库存行为
齐鲁晚报· 2025-07-11 14:45
玛莎拉蒂降价促销事件 - 上海浦东玛莎拉蒂门店推出Grecale SUV限时尊享价38.88万元起,较官方指导价65.08万-103.88万元最高降幅达43%,差价26.2万元[1][3] - 活动为经销商"买断包销"行为,与品牌官方无关,部分门店报价甚至低至36.96万元[3][5] - 促销活动从7月初持续至9月30日,仅提供白色外观搭配黑色内饰的单一配置,落地价约43万元[4][5] 玛莎拉蒂销量与市场表现 - 2024年玛莎拉蒂在华销量仅1209辆,同比下滑71%,2025年前五个月累计销量384辆,同比下滑44%[6] - 全球市场2024年销量11300辆,同比下跌57%,品牌去年调整后运营亏损2.6亿欧元(约人民币21.8亿元)[8] - 2017年玛莎拉蒂在华销量达1.44万辆,中国成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女性车主占比40%[6] 超豪华车市场整体趋势 - 2025年前五个月宾利销量884辆(同比-20%)、劳斯莱斯289辆(同比-23%)、法拉利300辆(同比-14%)、兰博基尼157辆(同比-39%)[9] - BBA阵营中奔驰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下降42.8%,宝马下滑26.4%[10] - 乘联会指出中国市场消费降级趋势明显,超豪华品牌首当其冲[10] 玛莎拉蒂困境根源 - 服务体系、配件价格、豪华体验竞争力下降,品牌形象因"微商神车"标签受损[11] - 主力车型Levante和Ghibli已停产,替代车型2027-2028年才上市,在售车型未能扭转亏损[11] - 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承认品牌定位模糊不清,2024年10月公开财务困境[12] 中国高端品牌崛起 - 比亚迪仰望品牌两年内销量突破1万辆,车型价格覆盖62.8万-168万元[13] - 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大定超5000台,定价70.8万-101.8万元[13] - 小米SU7 Ultra售价52.99万-81.49万元,极氪9X光辉版定价100万元起[13]
上半年车企座次再洗牌!这两家跌出销量前十→
第一财经· 2025-07-09 23:42
车企销量排名变化 - 2025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中,比亚迪仍排名第一(161万辆),其次是吉利(122.6万辆)、一汽-大众、长安和奇瑞(均超60万辆)[1] - 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东风日产和华晨宝马跌出前十,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城汽车进入前十[1] - 吉利超越一汽-大众成为第二,奇瑞超越上汽大众[1] - 上半年仅一汽-大众零售量同比下降3.6%,其他车企均上涨,吉利增速最快达61.5%[1] 行业格局演变 - 过去合资三强(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垄断前三的格局被打破,目前仅一汽-大众守住前三[1] - 自主品牌快速崛起,比亚迪稳居第一,长安、吉利和奇瑞表现突出[1] - 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2] - 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达64%,同比提升7.5个百分点[2] 自主品牌发展态势 - 传统车企中比亚迪、吉利、长安在新能源车领域增长强劲,并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2] - 新势力阵营分层明显:理想表现稳健,小鹏、零跑凭借纯电动技术和智能化升级快速增长[2] - 科技企业如华为、问界、小米跨界入场形成第三波增长动力[2] - 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国内高端化和电动化方面成果显著[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行业面临增长放缓和竞争加剧压力,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2] - 部分企业销量下滑,面临边缘化或被淘汰风险[2] - 企业需巩固电动化技术优势、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扩大规模以摊薄成本[2][3] - 需在规模化基础上构建差异化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3] 市场环境与趋势 - "两新"政策拉动春节后车市热度持续走强[3] - 地方促消费政策和车展活动推动6月车市走势良好[3] - 2025年7月生产销售时间充裕,但部分企业因燃油车市场萎缩将延长高温假[3]
上半年车企座次再洗牌,东风日产和华晨宝马跌出销量前十
第一财经网· 2025-07-09 21:54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1][2] - 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达64% 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 [1][2] 车企销量排名与格局变化 - 上半年销量前十车企中比亚迪以161万辆稳居第一 吉利以122.6万辆排名第二 [1] - 一汽-大众 长安 奇瑞销量均超60万辆 分列第三至第五名 [1] - 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城汽车新晋前十 取代东风日产和华晨宝马 [1] - 吉利销量同比增速达61.5% 一汽-大众是前十中唯一销量同比下降的车企(降幅3.6%)[1] - 传统合资三强格局被打破 仅一汽-大众守住前三 上汽通用跌出前十 [1] 自主品牌发展特征 - 比亚迪 吉利 长安等传统自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增长强劲 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2] - 新势力阵营分层明显 理想表现稳健 小鹏 零跑凭借纯电动和智能化快速成长 [2] - 华为 问界 小米等科技企业跨界入场 形成第三波增长动力 [2] - 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 海外拓展 高端化突破和电动化推进方面成果显著 [2] 行业竞争态势与挑战 - 行业面临增长放缓与竞争加剧压力 部分企业销量下滑甚至被边缘化 [3] - 企业需巩固电动化技术优势 精准匹配市场需求以控制成本和迭代新品 [3] - 扩大销量规模对成本摊薄和市场话语权至关重要 需通过有效策略提升销量 [3] - 需在规模化基础上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避免同质化竞争 [3]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两新"政策拉动春节后车市热度 地方促消费政策和车展活动推动6月市场走强 [3] - 7月生产销售时间充裕 部分企业燃油车产能过剩 去库存压力下休高温假时间较长 [3]
瑜伽服赛道 本土新势力崛起
广州日报· 2025-07-09 16:11
中国瑜伽服装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运动服饰市场竞争白热化,瑜伽服赛道竞争最激烈 [1] - 宝尊已完成对英国高端瑜伽服品牌Sweaty Betty在中国市场业务的收购 [1] - 明星瑜伽品牌Alo Yoga以轻奢质感逐步扩大中国市场占有率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瑜伽相关市场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1] - lululemon 2024财年三季度全球净营收24亿美元,同比增长9%,中国市场净营收3.1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0% [1] - 中国瑜伽服装市场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到精耕细作的关键转型期 [1] 本土品牌发展 - 本土品牌如安踏、李宁、特步在中高端市场积极部署并逐渐获取话语权 [1] - MAIA ACTIVE天猫粉丝量135万,为lululemon(510万)的四分之一,但25岁~35岁消费群体贡献68%销售额 [2] - 安踏旗下FILA推出"拿铁女孩"系列,主打"小蛮腰瑜伽裤" [2] - 李宁集团开发兼具女性化功能科技与运动剪裁属性的多场景健身套装 [2] 行业趋势 - 瑜伽市场不仅是产品较量,更是女性消费市场洞察力的较量 [2] - 本土品牌更注重服装多场景设计,显示出独有的优势与市场潜力 [1][2]
中国汽车品牌在摩洛哥不断崛起
商务部网站· 2025-07-09 00:26
摩洛哥汽车市场格局变化 - 2023年以来比亚迪、吉利、长安、捷豹路虎等中国汽车品牌在摩洛哥市场强势崛起 [1] - 中国品牌通过广告宣传、专业展会、新品发布、消费者试用和高调开业等策略快速提升影响力 [1] - 中国品牌与摩洛哥本土知名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如Tractafric Motors经销Zeekr和长城汽车,Auto Nejma经销比亚迪等 [1] 中国品牌进入摩洛哥市场时间线 - 2023年比亚迪率先进入,吉利、长安、长城和名爵紧随其后 [1] - 2024年奇瑞推出Omoda和Jaecoo品牌 [1] - 2025年Zeekr、北汽、东风小康和东南汽车等品牌进军摩洛哥市场 [1] 摩洛哥汽车市场销售表现 - 2025年前四个月销量增长35%,4月份销量增长达32%,增长主要来自中国汽车销售 [2] - 2025年6月比亚迪销量412辆、长安187辆、吉利151辆、奇瑞45辆、长城96辆,总计超过890辆 [2] 中国品牌产品定位与价格策略 - 吉利都市SUV起售价1.5万美元,奇瑞家庭SUV起售价1.74万美元 [2] - Zeekr定位高端电动车型,Seres瞄准互联SUV细分市场,长城专注于经济实惠的混合动力系统 [2] 相关ETF表现 - A50ETF(159601)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近五日涨跌1.55% [4] - 最新份额36.6亿份,减少286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307.0万元 [4]
外媒:老铺黄金的崛起具有象征意义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10:01
行业趋势 - 中国消费市场正从国际奢侈品牌转向本土奢侈品牌转变,以文化自信和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 [3] - 本土品牌在多个高端消费领域崛起,如黄金珠宝、汽车(问界M9成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护肤品(毛戈平营收与利润增长超30%) [3] - 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销售下滑,如欧莱雅等遭遇滑铁卢,而本土品牌凭借传统工艺和历史底蕴获得青睐 [3] 公司表现 - 老铺黄金是中国古法黄金领域的先驱品牌,创立于2009年,率先推广“古法黄金”概念 [5] - 公司销售额在过去两年每年翻一番以上,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3] - 2024年在中国内地单个商场收入、坪效跃居所有知名珠宝品牌(含国际品牌)第一,打破海外品牌垄断 [5] 市场拓展 - 老铺黄金海外首店于2024年6月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开业,引发持续排队客流,展示海外市场竞争力 [5] - 品牌崛起被视为中国品牌全球化进程的开始,可能引领行业变革 [5] 产品与品牌定位 - 老铺黄金产品融合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主打古法手工金器,以历史底蕴和传统工艺脱颖而出 [3][5] - 品牌重新定义“奢侈”,以文化自信为根基,性价比为武器,掀起“东方革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