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平台

搜索文档
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推动人才供需适配(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05
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工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根本性作用 [1] - 当前教育输出端与市场需求端存在供需错位,主要体现在技能人才规模、结构、素质不足,科技人才、数字人才供给不足 [1] - 教育需要主动适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2] 教育的前瞻性与先导性 - 教育需要增强战略性与前瞻性,锚定未来技术变革、产业升级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3] - 教育应在课程、专业设置上先行一步,使教学内容与经济发展需求有效对接,为行业储备专业人才 [3] - 需要遵循个体成长规律,分层分类设计培养方案,避免盲目超前 [3] 教育结构性调整与政策支持 - 教育结构性调整是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机制 [4] - 需要超前布局、动态调整学科专业,以国家战略需求、科技革命前沿为导向,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4] - 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化一体化机制 [5]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高等教育领域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5] - 职业教育领域优化布局,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分布匹配,推动校企全流程合作 [5] - 探索建立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加强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推动教育内容优化调整 [5][6] 技术驱动的教育资源配置优化 - 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作用,精准研判产业升级对人才规模、结构、层次的需求变化 [6] - 推动人才供需从被动适配向主动预见转型,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人力资源利用效能 [6]
新疆兵团八师:科技创新引领“戈壁明珠”新飞跃
中国新闻网· 2025-06-03 12:12
城市创新资源 - 石河子市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发展引擎 [1] - 汇聚18所科研机构包括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 [1] - 拥有12个国家级"双创"平台、31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 [1] - 成立石河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北疆兵团区域科技创新联盟 [1] 科技创新成果 - 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4家 [2] -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0余项 [2] - 天山铝业电解铝年产量突破百万吨 [2] - 众金电极箔创新成果推广至数十家企业创造综合效益数十亿元 [2] 绿色能源与农业科技 - 中新建电力集团光伏项目年提供绿色电力1.5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7.8万吨 [2] - 天业集团智能打顶机器人融合三维重建和AI技术 [3] - 自主研发"暗管排水控盐"技术解决盐碱地种植难题 [3] - 节水灌溉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 政策支持与产业集群 - 出台"科技创新十条"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 [3] - 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3] - 经开区修订政策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3] - 以六大产业集群为基石推动高质量发展 [3]
上市险企首份年报:中国平安2024年归母营运利润达1200亿元,寿险及健康险贡献度下滑 产险逆袭增长|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20 18:59
核心观点 - 中国平安2024年业绩显著提升 归母净利润1266 07亿元同比增长47 8% 营业收入10289 25亿元同比增长12 6% 综合投资收益率5 8%同比上升2 2个百分点 [1][3] - 公司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大增 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 8% 财产保险业务净利润同比大增67 7% 综合成本率优化2 3个百分点 [5] - 公司投资策略转向银行股 2024年12月以来密集增持工商银行 邮储银行等H股 响应国家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 [9][10] - 高管团队持续震荡 2023-2025年多名核心高管离职或调整 包括联席CEO姚波 陈心颖等 同时引入外部人才优化治理架构 [13][14][15] 财务表现 - 归母营运利润1218 62亿元同比增长9 1% 现金分红比例37 9% 分红总额连续13年增长 [3] -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占比79 6%但同比减少1 9% 财产保险业务营运利润占比12 3%同比大增67 7% 银行业务营运利润占比21 2%同比减少4 2% [3][4] - 近六年营业收入呈U型波动 2024年回升至10289 25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低点1016 18亿元恢复至1266 07亿元 [5][6] - 综合投资收益率从2022年低点2 7%持续回升至2024年5 8% 主要受华夏幸福投资减值影响2021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208亿元 [7][8] 业务发展 - 寿险保单继续率显著改善 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 6个百分点 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 9个百分点 [5] - 财产保险业务收入稳健增长 保险服务收入3281 46亿元同比增长4 7% 车险综合成本率98 1%优于行业 [5] - 综合金融战略深化 持有四个以上合同客户留存率达98% 个人客户2 42亿保持4%增长 [5] - 2025年战略聚焦"综合金融+医疗养老" 加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 强化科技赋能 [16] 投资动向 - 2024年12月-2025年1月平安系累计增持工商银行H股4 32亿股 均价4 87-5 20港元 持股比例升至16% [10] - 同期增持邮储银行 农业银行 招商银行等H股 单笔最大增持金额7 6亿港元(工商银行) [10] - 投资逻辑转向高股息银行股 注重资产负债久期匹配 同时关注新能源 人工智能等领域 [10] 管理层变动 - 2023年联席CEO姚波 陈心颖因个人原因离职 2024年董事长马明哲转任战略发展中心主任 [13] - 2024年平安人寿总经理余宏辞任 副总经理赵福俊 李海峰等离任 引入浙商银行原副行长吴建伟 [14] - 2025年初平安人寿副总经理胡景平退休 蔡霆兼任副董事长 史伟玉拟任总经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