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之眼智驾系统

搜索文档
新能源车市争霸,技术普惠重塑格局|世研消费指数品牌榜Vol.59
36氪· 2025-08-11 14:41
汽车品牌排名 - 比亚迪以1.92的指数位列榜首 [1] - 大众和丰田并列第二,指数均为1.81 [1] - 特斯拉排名第八,指数为1.35 [1] - 日产排名第十五,指数为0.75,下降7位 [1] - 长安汽车、本田、奇瑞、福特、现代、东风等品牌新上榜 [1]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 - 比亚迪通过"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实现高速零接管及代客泊车功能,配备12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 [2] - 比亚迪DM-i混动技术实现3.8L/100km超低油耗,秦家族月销超4万辆 [2] - 特斯拉Model Y改款续航提升至753km,推出FSD订阅转移政策 [2] - 新能源品牌通过规模化技术降低成本,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体验升级 [2] 混动技术发展趋势 - 丰田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实现"全速域低油耗",配备1.12度小电池零自燃记录 [3] - 本田i-MMD系统将馈电油耗压缩至3.9L/100km,混动系统成本较2018年大幅降低 [3] - 日产e-POWER技术采用"城市通勤纯电驱动+高速燃油发电"模式 [3] - 2025年上半年"混动高速油耗"、"无桩出行"等话题在社媒平台大幅增长 [3] 行业研究范围 - 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指数报告涵盖12大行业,包括汽车消费等 [4]
马斯克转发,鸿蒙智行“不予置评”,懂车帝辅助驾驶测试“火”了!专家:当前的“智驾”均为辅助驾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17:03
测试背景与核心事件 - 特斯拉CEO马斯克转发懂车帝《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测试视频 称特斯拉在中国无本地训练数据情况下取得最高成绩 [1] - 懂车帝测试覆盖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 包括问界 智界 小米 小鹏 蔚来 比亚迪 理想 阿维塔 特斯拉等 模拟城区和高速15类高危事故场景 [1][4] - 测试结果显示40款车在15个场景中平均通过率仅35.74% 城区3类场景通过率超50% 其余12类均低于50% 高速故障车 施工场景表现最差 [3][4] 测试方法与争议 - 测试场景包括城区"大转盘汇入" "故障车躲避"等9类 高速"事故车突现" "消失前车"等6类 无车企能通过全部项目 [4] - 结果与车企宣传及消费者期待差距较大 引发行业质疑 网友指测试方法不严谨 变量控制存漏洞 [6] - 懂车帝回应称测试仅代表特定场景表现 非官方排名 鸿蒙智行官方微博对测试结果不予置评 [3][6] 行业现状与监管动态 - 当前智驾系统均为L2级组合驾驶辅助 非自动驾驶 需驾驶员随时接管 车企存在过度包装L2为自动驾驶现象 [7][8][12] - 科技部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 要求避免夸大宣传 工信部4月会议强调车企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8][10] - 中汽协倡议规范宣传话术 上汽通用五菱 比亚迪 华为 岚图等企业已调整表述 特斯拉中国将"自动辅助驾驶"更名为"辅助驾驶" [10] 技术标准与责任界定 - 驾驶自动化分级明确0-5级 L3-L5方可称自动驾驶 目前市面均为L2级辅助驾驶系统 [12] - 专家指出L2系统事故责任归属驾驶人 除非证明产品缺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称尚无认证L3产品上市 [12]
郑州航空港推出科创游 解码中原新引擎崛起密码
环球网· 2025-07-23 12:06
郑州比亚迪工厂参观活动 - 400多名新疆青少年师生参观郑州比亚迪工厂,学习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 [1] - 学生们观摩自动化生产线和前沿能源技术,对机械手臂等现代化设备表现出浓厚兴趣 [1] 郑州航空港科创游径 - 科创游径由郑州航空港区丝路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专业机构打造,聚焦科技创新与航空枢纽 [3] - 游径展示港区从"交通枢纽"向"经济引擎"的转型,以及从"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的跨越 [3] - 中原信创谷展示中心以龙芯CPU技术体系为核心,呈现全栈信创产业链 [3] - 龙芯中科中原总部展示国产芯片自主突破成果,实施"1+3"战略的本土化实践 [3] 比亚迪郑州工厂 - 比亚迪郑州工厂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7个月,体现"河南速度" [4] - 工厂拥有全球最长的7.69公里园区智能云巴线路,采用L级无人驾驶和AI动态调度技术 [4] - 总装车间55秒下线一台整车,自动化焊接率达97% [4] - 刀片电池与总装线高效协同,展现"中国效率" [4] 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 - 比亚迪芯片封装测试本地化应用于热门车型,"天神之眼"智驾系统适配龙芯CPU [5] - 筹建中的龙芯-比亚迪联合实验室推动国产芯片从"单点突破"向"系统主导"发展 [5] - 形成"根技术-应用-市场"的深度闭环,展现河南向"创新型经济强省"转型 [5] 郑州机场北货运区 - 北货运区采用无人叉车和数字化仓储技术 [5] - 实现高效精准的"空空中转"智能调度 [5] - 拥有密集覆盖亚欧美"三洲"的国际货运航线 [5] 科创游径价值 - 科创游径面向潜在投资者、企业考察团等群体,提供多种考察方案 [5] - 展示从芯片到整车、从实验室到全球物流网络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5] - 展现港区在高端制造、信息技术、临空经济等领域的集群优势 [5]
势不可挡!比亚迪拿下销量双冠,领跑中国汽车市场
商业洞察· 2025-07-16 14:49
销量表现 - 比亚迪6月集团销量达38.3万辆,单一品牌销量34.3万辆,均位居行业第一 [1] - 上半年集团总销量214.6万辆,为车企中唯一突破200万辆的品牌 [3] - 王朝丨海洋系列上半年销量197.2万辆,成为品牌销量冠军 [3] 技术突破 - 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装机量超100万辆,公司承诺智能泊车事故全赔 [6] - 超级e平台推动汉L、唐L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兆瓦闪充技术获市场认可 [6] 高端品牌与海外市场 - 方程豹、腾势、仰望三大高端品牌上半年销量14.2万辆,同比增长69% [6] - 腾势D9以5.6万辆成为MPV销量冠军,钛3车型单月销量达12017辆 [6] - 海外市场上半年销量47.2万辆,同比暴涨132%,超去年全年总量 [6] - "BYD SHARK"皮卡销量2.6万辆,宋PLUS海外销量超13万辆 [6] - 新能源客车出口2082辆,同比增长45%,市场份额27.29%保持第一 [6]
汽车行业跟踪(2025.7.7- 2025.7.11):上半年汽车产销量首破 1500 万辆,比亚迪全球首推智能泊车兜底承诺
信达证券· 2025-07-13 13: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主流车企电动智能化进一步加速,叠加政策利好释放需求,行业销量有望保持稳健增长;国四重卡以旧换新纳入补贴范围,国四淘汰周期有望开启,重卡行业国内销量有望进一步催化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重点新闻 - 2025年1 - 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均增长超1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增幅超40%,占新车总销量比重达44.3%;6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比首超50%;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3][8] - 7月9日工信部上线“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反映窗口”,车企集体承诺将账期压缩至60天,供应商资金回笼周期缩短近三分之二,推动行业转向良性循环 [3][8] - 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加速布局单枪功率25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充电网络,目标到2027年底建成超10万台,缓解电动汽车“充电焦虑” [3][8] - 我国牵头制定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ISO国际标准发布,有助于构建完整场景应用框架 [3][8] - 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在智能泊车场景媲美L4级能力并承诺兜底,“深圳号”滚装船载超6800辆新能源车驶往欧洲 [3][4][8] - 7月9日蔚来第1000座高速换电站落地安徽,全国主要城市高速换电网络建成,累计换电站达3399座,充换电站8058座,累计换电服务超8000万次 [3][4][8] - 极氪推出豪华电混专属架构“浩瀚 - S”,首搭车型极氪9X充电快、纯电续航380公里 [3][4][8] - 7月8日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申请破产 [4][8][9] - 7月7日奇瑞汽车业务大整合,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四大事业部 [4][8][9] - 蔚来合肥工厂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 [4][8][9] - 7月4日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固态电池全球首条GWh产线首批样件下线,预计下半年全面量产 [4][8][9] - 大众集团2025Q2全球交付量227.2万辆,同比微增1.2%,中国市场交付66.97万辆,同比增长2.8% [4][8][9] - 美加关税争端致日产暂停美国两州工厂三款车型生产 [4][8][9] - 梅赛德斯 - 奔驰Q2全球交付量下滑9%,受关税政策影响美中市场需求受挫 [4][8][9] - 保时捷上半年全球销量下滑6%,中国市场下跌28%,北美地区增长10% [4][8][9] - 2025年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208.5万辆,同比增长18.2%,环比增长7.6%;1 - 6月累计销量1090.2万辆,同比增长10.8%;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升至53.3% [4][8][9] 行情回顾 - 本周沪深300指数涨幅2.00%,汽车板块跌幅0.99%,涨跌幅位居A股中信一级行业第31位 [5] - 本周中信乘用车Ⅱ指数跌幅1.49%,上汽集团、江淮汽车领涨 [5] - 本周中信商用车指数涨幅0.23%,诺力股份、中通客车领涨 [5] - 本周中信汽车零部件Ⅱ指数跌幅0.08%,长春一东、福赛科技领涨 [5] 本周观点 - 建议关注比亚迪、长城汽车等整车厂,中国重汽、一汽解放等商用车企业,岱美股份、通用股份等零部件企业 [5] 本周各板块PE变化 - 本周乘用车板块PE下降,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板块PE上升 [20] 上游重点数据跟踪 - 报告展示了钢材价格指数、铝锭价格、天然橡胶价格等上游重点数据的走势图表 [23][24][28]
比亚迪减速过弯
虎嗅· 2025-07-11 10:34
销量目标与市场表现 - 吉利汽车上调2025年销量目标至300万辆,比亚迪550万辆目标面临质疑[1] - 比亚迪6月国内销量29.25万辆,同比减少2.2万辆,首次出现非季节性环比下降[3] - 上半年累计销量214.6万辆,下半年需同比增长26%以上才能达成全年目标[5] 国内市场挑战 - 国内销量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剔除海外市场影响)[2] - 去年补贴透支需求,吉利银河等竞品加剧竞争[6] - 价格战受"反内卷"政策限制,转为经销商暗降但效果不佳[8][31] "全民智驾"策略失效 - 年初推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下放至7万元车型,但终端反响平平[12][16] - 经销商库存系数达3.21,清库存优先导致智驾版营销脱节[18][19] - 智驾版销量占比低,85%小鹏Mona用户选择智驾版对比显著[21] 技术研发与竞争劣势 - 智驾研发起步晚于小鹏5年,团队频繁调整影响进度[24][25][26] - 第三方评测排名靠后,用户心智未建立[23] - 10C闪充技术成本高,汉L/唐L上市三个月仅售1.2万/1.9万辆[33] 供应链与产能调整 - 山东经销商资金链断裂,公司启动库存熔断机制[35] - 国内工厂减产取消夜班,零部件工厂改为5天8小时工作制[36][37] 海外市场支撑 - 上半年出口46.4万辆同比增长128.6%,6月出口9万辆维持微弱环比增长[43] 战略转型压力 - 公司体系依赖规模增长预期,包括融资、供应链议价等[44] - 2021年DM-i平台推动400万销量后,技术架构未实现重大换代[33][38]
财联社汽车早报【7月10日】
新浪财经· 2025-07-10 08:53
工信部政策与行业监管 - 工信部开通"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未践行60天支付期限承诺、变相延长支付期限、强制接受非现金支付等问题[1] - 窗口主要针对四类违规行为:付款期限超60天、不合理起算时间设定、强制商业汇票使用、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1]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较"十三五"末492万辆增长538%[1][2] - 国家发改委表示该数据体现"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显著成果[1][2] 比亚迪动态 - 比亚迪全球首发L4级智能泊车技术,承诺中国市场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由公司全面兜底,相关车型保有量超100万辆[3] - 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装载超6800辆新能源汽车驶往欧洲比利时泽布鲁赫港,加速海外市场拓展[3] 华为汽车业务调整 - 华为鸿蒙智行旗下智界、享界等品牌将建设专属销售网络,但华为仍主导销售、营销及服务,商业模式未变[3] - 华为此举旨在拓展渠道满足差异化需求,持续推动鸿蒙智行生态发展[3] 蔚来充换电网络 - 蔚来完成高速换电千站计划,建成覆盖全国550个城市的高速换电网络,累计投入超180亿元[4] - 截至2025年7月9日,蔚来全国换电站达3399座(含高速站),充换电站8058座,累计提供近8000万次换电服务[4] 极氪技术发布 - 极氪发布全球首个基于纯电架构的豪华电混专属架构浩瀚-S,支持全栈900伏高压,首款车型极氪9X纯电续航380公里,20%-80%充电仅需9分钟[5] - 该架构搭载自研浩瀚AI数字底盘,可协同智能驾驶算力与多域执行器[5] 大众汽车交付数据 - 大众汽车集团2025Q2全球交付227.2万辆,同比增长1.2%,其中中国市场交付66.97万辆(+2.8%),北美销量下降16.2%[5] 日产供应链影响 - 因美加汽车关税争端,日产暂停田纳西州和密西西比州工厂生产Pathfinder、Murano SUV及Frontier皮卡等加拿大特供车型[5][6]
小米↑,保时捷↓
财联社· 2025-07-02 21:49
全球车企市值排名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车企市值前十中特斯拉以9685.7亿美元居首但较2024年底市值下降25.28% [2] - 丰田排名第二市值2238.2亿美元较2024年底下降14.8% [2] - 小米集团以1979.3亿美元市值跃居第三较2024年底暴涨76.71% [2] - 比亚迪排名第四市值1412.5亿美元半年涨幅达30.97% [2] - 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通用、马鲁蒂铃木分列5-10名涨幅最高为法拉利13.89% [2] 中国车企表现 - 中国大陆车企在全球市值五十强中占据17席 [1] - 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YU7上市18小时锁单24万辆带动集团市值飙升至1.55万亿港元 [4] - 比亚迪6月销量38.26万辆同比增长12%上半年累计销售214.6万辆同比增长33% [5] - 赛力斯市值峰值达2382.59亿元超越上汽集团位列全球第16 [6] - 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辆 [6] 重点公司动态 - 特斯拉Q1交付336681辆创2022Q2以来最差表现市场预期Q2交付量继续下滑 [3] - 小米集团2025Q1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汽车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3.2% [5] - 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及"兆瓦闪充"技术A股股价最高达416.98元 [5] - 保时捷Q1营收88.6亿欧元同比降1.7%营业利润暴跌40.6%销售回报率降至8.6% [6] 行业趋势 - 中国车企通过成本优势、快速技术迭代和生态系统建设引领全球创新 [7] - 智能化创新使中国更可能诞生电动汽车时代的"丰田" [7]
华为、腾讯相继释放“扩招”信号 AI“iPhone时刻”撬动人才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7:53
大湾区AI产业发展 -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预测未来3至5年深圳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的iPhone时刻 [1] - 2024年广东AI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核心企业超1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全国第一 [1] - 深圳连续四年位列"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三,就业登记人数达1271.95万人 [1] 龙头企业人才战略 - 比亚迪近三年招聘应届毕业生超5万人,硕博占比70%,研发岗位占比80%,博士后出站留存率100% [2] - 腾讯未来三年将新增2.8万个校招岗位,2025年计划招聘1万名校招实习生,技术类岗位占比超60% [2][3] - 华为2025年开放1万余个招聘名额,荣耀计划5年投入100亿美元建设AI生态并启动"全球百万雄鹰计划" [4][5] 技术研发投入 - 腾讯2025年Q1研发支出189.1亿元(同比+21%),资本开支274.8亿元(同比+91%),AI已对广告和游戏业务产生实质贡献 [3] - 比亚迪将智驾作为全系标配,4月智驾车型销量占比达71% [2] - 腾讯推出"青云计划"专项招聘大模型人才,提供专项培养和核心业务参与机会 [3] 就业服务创新 - "百万英才汇南粤"活动提供AI简历诊断、职业测评等数字化服务,线上带岗环节吸引超30万人围观 [6] - 腾讯上线"附近的工作"小程序覆盖8个城市,已对接4.3万用户就业意向,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 [6] - 深圳实现人才入户全流程线上办理最快24分钟完成,广州提供最高20万元安家费及住房保障 [7] 政策支持 - 广东省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4.86万人(同比+9.3%),完成年度目标110万人的31.7% [7] - 深圳为应届生提供15天免费住宿,已配租人才保障房超18万套 [7] - 广州对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每月800元最长3年社保补贴 [7]
车企智能化:从自研到合作的嬗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9 08:52
汽车智能化研发模式变革 - 汽车智能化研发正从"软件定义汽车"向"AI定义汽车"演进,行业经历深刻重构,车企普遍选择与华为、大疆、地平线、Momenta("华大地魔")等头部供应商合作[2] - 车企智能化研发模式从"灵魂论"强调自研转向开放合作与生态构建,反映行业多维重构,涉及技术路线、市场策略和企业定位的全面变革[2] - 岚图计划2025年全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比亚迪采用"自研+供应商"模式,广汽与华为合作开发3级自动驾驶,埃安与Momenta推动城市道路辅助驾驶量产[3] 合作模式驱动行业升级 - 85%车企担忧过度依赖外部供应商会丧失产品定义权,但合作模式已成主流,华为乾崑系统已搭载于东风岚图、长安深蓝等品牌,Momenta与奔驰、通用等国际车企达成合作[4][7] - 合作带来技术互补:东风与供应商共建500PFlops超算中心使数据采集效率提升40%,研发周期从5年缩短至2.5年;2024年合作车企数据闭环效率比自研企业高65%[16] - 长安与华为联合开发APA7.0泊车系统可识别100米外30厘米障碍物,依托200万辆年销数据形成"数据采集-训练-迭代"闭环生态[15] 车企主导权与数据安全 - 车企需构建自主技术架构如东风"天元智能"、长安"北斗天枢",并确保100%本地化存储驾驶数据以符合《数据安全法》,避免第三方接口导致泄露风险[8] - 可持续合作需车企保持主导权,通过"硬件预埋+软件付费"模式实现盈利,避免完全依赖供应商丧失供应链议价能力[9] - 深度合作中车企需掌握数据闭环主导权,利用用户规模数据持续优化智驾系统性能,维持技术迭代主动权[13] 生态协同与全球化发展 - 合作模式从双边合作向价值网络演进,智能化供应商角色升级为"生态共建者",预计将出现覆盖芯片、算法、出行服务的跨行业生态联盟[17] - 2024年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出口订单同比增120%,合作模式从本土创新向全球输出转型,如长城汽车在巴西、泰国搭载华为Petal Maps实现AI车道级导航[11][17] - 行业进入"生态竞争"新阶段,未来较量将聚焦技术迭代速度、数据收集能力和场景创新维度,需构建"自主可控+开放共生"体系[18] 技术融合与产业重构 - AI推动智能驾驶从"单车智能"向"车路云一体化"进化,生成式AI重构研发范式,加速硬件标准化与软件个性化进程[16] - 合作打破"技术孤岛"形成价值共生,车企自研成果为合作提供基础,合作又放大自研价值,形成"技术迭代-体验优化-数据扩大"正循环[12] - 行业范式从"闭门造车"转向"开放协同",通过场景突破和平台共建突破技术边界,如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显著提升语音交互体验[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