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神之眼智驾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保时捷↓
财联社· 2025-07-02 21:49
全球车企市值排名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车企市值前十中特斯拉以9685.7亿美元居首但较2024年底市值下降25.28% [2] - 丰田排名第二市值2238.2亿美元较2024年底下降14.8% [2] - 小米集团以1979.3亿美元市值跃居第三较2024年底暴涨76.71% [2] - 比亚迪排名第四市值1412.5亿美元半年涨幅达30.97% [2] - 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通用、马鲁蒂铃木分列5-10名涨幅最高为法拉利13.89% [2] 中国车企表现 - 中国大陆车企在全球市值五十强中占据17席 [1] - 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YU7上市18小时锁单24万辆带动集团市值飙升至1.55万亿港元 [4] - 比亚迪6月销量38.26万辆同比增长12%上半年累计销售214.6万辆同比增长33% [5] - 赛力斯市值峰值达2382.59亿元超越上汽集团位列全球第16 [6] - 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辆 [6] 重点公司动态 - 特斯拉Q1交付336681辆创2022Q2以来最差表现市场预期Q2交付量继续下滑 [3] - 小米集团2025Q1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汽车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3.2% [5] - 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及"兆瓦闪充"技术A股股价最高达416.98元 [5] - 保时捷Q1营收88.6亿欧元同比降1.7%营业利润暴跌40.6%销售回报率降至8.6% [6] 行业趋势 - 中国车企通过成本优势、快速技术迭代和生态系统建设引领全球创新 [7] - 智能化创新使中国更可能诞生电动汽车时代的"丰田" [7]
华为、腾讯相继释放“扩招”信号 AI“iPhone时刻”撬动人才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17:53
大湾区AI产业发展 -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预测未来3至5年深圳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的iPhone时刻 [1] - 2024年广东AI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核心企业超1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全国第一 [1] - 深圳连续四年位列"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三,就业登记人数达1271.95万人 [1] 龙头企业人才战略 - 比亚迪近三年招聘应届毕业生超5万人,硕博占比70%,研发岗位占比80%,博士后出站留存率100% [2] - 腾讯未来三年将新增2.8万个校招岗位,2025年计划招聘1万名校招实习生,技术类岗位占比超60% [2][3] - 华为2025年开放1万余个招聘名额,荣耀计划5年投入100亿美元建设AI生态并启动"全球百万雄鹰计划" [4][5] 技术研发投入 - 腾讯2025年Q1研发支出189.1亿元(同比+21%),资本开支274.8亿元(同比+91%),AI已对广告和游戏业务产生实质贡献 [3] - 比亚迪将智驾作为全系标配,4月智驾车型销量占比达71% [2] - 腾讯推出"青云计划"专项招聘大模型人才,提供专项培养和核心业务参与机会 [3] 就业服务创新 - "百万英才汇南粤"活动提供AI简历诊断、职业测评等数字化服务,线上带岗环节吸引超30万人围观 [6] - 腾讯上线"附近的工作"小程序覆盖8个城市,已对接4.3万用户就业意向,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 [6] - 深圳实现人才入户全流程线上办理最快24分钟完成,广州提供最高20万元安家费及住房保障 [7] 政策支持 - 广东省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4.86万人(同比+9.3%),完成年度目标110万人的31.7% [7] - 深圳为应届生提供15天免费住宿,已配租人才保障房超18万套 [7] - 广州对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每月800元最长3年社保补贴 [7]
车企智能化:从自研到合作的嬗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9 08:52
通过车企与智能化供应商的合作,双方可以互补优势,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这一模式得到了行业人士的肯定。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 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这促进了整车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将有力推动智能化的演进。"合作模式将推动汽车向智能化终端转变的步伐, 促进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许多车企选择与"华大地魔"合作,无疑是看中了这些智能化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在行业中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与多家车企合作的问界、智 界、享界、尊界、尚界等品牌,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已先后搭载于东风岚图、东风猛士、长安深蓝、阿维塔、广汽传祺等多个乘用车品牌。同时,Momenta 除了与上汽智己、比亚迪深度合作,去年以来还相继与梅赛德斯-奔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广汽埃安、通用等多家车企合作,也迈入了快速放量阶 段。地平线基于"芯片+工具链+算法参考设计"的三位一体方案,也与比亚迪、理想汽车等达成合作。卓驭科技则先后与上汽大众、宝骏等多家车企联合 开发了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一段式的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智能化已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新领域。从车企智能化的自主研发到合作,被视为一种转变的标志。中国(深圳 ...
智驾宣传“降温” 车企智驾系统忙更名 上汽通用五菱林智桂:智驾不是为了替代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13:51
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孙磊 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车企和供应商的营销话术已从激进的"智能驾驶军备竞赛",转向更务实的"渐进式技术迭代"和"安全边际提升"。 本届上海车展开幕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 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原来(智驾)被捧得过高,不管是对研发人员,还是对这项技术的普及都不是很有意义。"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架构高级技术 官林智桂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这一表态直指行业痛点——过去两年,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的过度营销,正引发监管和消费者的双重审视。"现在回归到理性,对整 个行业健康发展都是好事,我们很乐于见到这些变化。"林智桂称,短期内,智驾不是为了替代用户,而是帮助用户让驾驶过程更安全。 记者了解到,除上汽通用五菱外,比亚迪也把"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更名为了"驾驶辅助系统"。华为乾崑在发布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时,华 ...
Yole Group发布2025年行业报告:禾赛连续四年位居全球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
IPO早知道· 2025-04-12 10:00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公司连续四年获得"多项全球第一"殊荣,包括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ADAS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 [3] - 2024年公司以33%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车载激光雷达总营收榜首 [3] - 公司在全球L4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场以61%的市占率连续四年蝉联榜首 [11] - 全球前十大Robotaxi公司中有八家选择公司作为激光雷达供应商 [13] 产品与技术突破 - 革命性产品ATX凭借极致性价比与性能优势,已渗透至10万元级车型,并被规划为2025年量产车型标配 [7] - 搭载公司激光雷达的零跑B10价格下探至11.98万元,超过70%用户选择激光雷达智驾版 [8] 客户合作与量产规划 - 公司与22家国内外车企达成超120款车型的量产定点合作,覆盖比亚迪、理想、小米等头部品牌 [11] - 公司与一家欧洲顶级主机厂达成多年独家定点合作,为其下一代汽车平台提供高性能超远距激光雷达 [11] - 公司2025年规划年产能超200万台,预计交付量达120万至150万台 [14] 行业趋势与市场预测 - 2024年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商供应了全球乘用车市场92%的激光雷达,ADAS领域同比增长68% [7] - 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等行业头部企业正推动激光雷达向大众市场渗透,理想汽车宣布2025年全系车型实现激光雷达标配 [7] - Yole Group预测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将突破300万台 [14]
特斯拉为什么又启用了4D毫米波雷达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0 23:44
撰 文 / 钱亚光 设 计 / 琚 佳 2月10日,比亚迪宣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将覆盖全系车型,并一口气推出21款智驾车型,甚至将 高速NOA功能覆盖到10万元车型。 2025年被认为是"智能驾驶元年",中国汽车行业正从"电动化上半场"快速转向"智能化下半场", 而"智驾平权"正在成为多数车企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2月9日,长安汽车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从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 品,全系标配开通智驾接口,未来3年长安汽车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产品。 同日,零跑汽车表示将推动智驾全民普及,即将上市的零跑B10车型是15万元级首款搭载激光雷达 并支持城区智能驾驶的车型。 3月3日,吉利汽车举办"吉利AI智能科技发布会",并发布了"千里浩瀚"安全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规 划了5级智驾方案,将覆盖吉利集团各品牌全系不同价位车型。 而智能驾驶的普及,离不开必不可少的"装备"——传感器性能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天神之眼C将是比亚迪应用最广泛的智驾系统,在硬件上搭载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 包括前视三目摄像头在内全车12个摄像头,在算力芯片方面选择了英伟达Orin N和地平线J6M。 轩 ...
灰犀牛,黑天鹅,都不及它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影响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14 01:18
行业变革与竞争格局 - DeepSeek AI的崛起引发美股科技巨头市值单日蒸发近1万亿美元,并推动中国车企如吉利、比亚迪等加速AI大模型合作,聚焦智能驾驶算法和车载系统生态构建[5] - 2025年智驾技术进入关键拐点,L3级自动驾驶或成"iPhone 4时刻",行业预计2025-2027年为技术分水岭[7] - 中国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达49.8%,新能源车市场达55%,城区NOA功能已下沉至10万元级车型[8] 智能化技术渗透现状 - 智能座舱功能普及率显著:OTA升级75.9%、导航路况显示82%、语音控制88%,低端车型无语音功能将面临销售困境[8] - 远程启动技术渗透率68%,车内氛围灯50.8%,蓝牙钥匙43.5%,体现智能化配置快速普及[10] - 95后消费者对L4自动驾驶舒适度认可度高达94%(47%非常舒适+47%较舒适),远超德美消费者[15] 消费者结构与需求特征 - 95后购车群体占比将达40%(2032年90后31.6%+00后23.5%),其消费能力受父母资助(48%)和贷款支撑[19][22] - 中国消费者对拥堵自动驾驶偏好度90%,显著高于德美(53%/52%),数据应用文化差异是核心原因[15][17] - 95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对智能化接受度高,推动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高价车型转型[22] 产业链动态与技术发展 - 造车新势力(小鹏/蔚来/小米)以智能化差异化竞争,传统车企加速布局子品牌如极氪、岚图等[24][27] - 上游供应商快速成长:华为软硬件实力接近特斯拉,大疆以50%成本实现90%性能,地平线专注智驾芯片[25] - 技术平权使20万元车型智能化配置趋同,未来车型分化为"智能化100分"和"产品化100分"两类[27] 政策支持与技术挑战 - L3/L4试点已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落地,奔驰、比亚迪等获测试牌照,武汉开放30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区[29][31] - 芯片卡脖子风险突出,国产芯片研发进度决定自动驾驶技术突破速度[33] - 中国智能化技术应用规模领先(需求端100分),但核心技术仍落后美国(90分 vs 100分)[34]
智驾战开打,合资车企要完?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13 00:57
行业动态 - 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智能化战略,深蓝汽车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0万元车型 [5] - 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7.88万元海鸥车型将配备,推动高阶智驾进入7万元级别 [5] - 行业分析认为这是变相的价格战,通过增配3000-5000元智驾硬件替代直接降价1万元 [5] - 比亚迪的举措将压力传导至全栈自研车企和ADAS企业,合资车企燃油车优势可能被"全民智驾"冲击 [5][26] 技术路线 - 比亚迪采用"华卓地魔"(华为、卓驭、地平线、魔门塔)供应商模式,可能推动智驾主流转向供应商主导 [5] - 比亚迪智驾方案分为三档:A方案(DiPilot 600)给仰望、B方案(DiPilot 300)给腾势、C方案(DiPilot 100)普及全系 [21] - 供应商分配:10万以下用卓驭、15万左右用地平线、20-25万用魔门塔、30万以上用华为 [21] - 自研路线以蔚小理为代表,2024年预计60万辆搭载量占NOA市场不到30%份额 [24] 市场反应 - 华为余承东质疑低价智驾质量,认为30万元以上才是正经高阶智驾 [7][9] - 长城汽车魏建军强调智能驾驶应注重用户体验和安全 [11] - 零跑汽车表示无压力,其B10车型在芯片、激光雷达和城市NOA上比竞品超前 [14] - 宝骏汽车欢迎比亚迪加入智驾普及,即将推出搭载"灵眸智驾3.0"的新车 [12] 技术标准争议 - 高阶智驾定义分歧:需具备城市NOA能力或达到L3级别 [16][18] - 特斯拉FSD方案成本1.2万-1.5万元,车价需12万元以上才能支撑 [16] - 2023年中国市场NOA标配超100万套,高速NOA渗透率7%,城市NOA仅1%多 [21] - 2024年预计高速NOA渗透率16%,206万辆新能源车将搭载NOA功能 [21] 市场影响 - 比亚迪营销策略可能改变消费者认知,认为NOA不应额外付费 [26] - 小鹏汽车MONA M03智驾成本1.5万-2万元,面临比亚迪7万元方案的冲击 [26] - 合资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双重压力下,可能失去紧凑级轿车和SUV市场 [26][28] - 轩辕奖测评显示L2+功能车型占比超50%,APA自动泊车功能普及率达100% [19] 技术发展趋势 - 2024年车企摆脱高精地图依赖,NOA宣传转向"全国都能开" [19] - 端到端大模型技术提升智驾上限能力,改善复杂场景应对 [19] - 纯视觉方案存在场景限制,激光雷达方案在突发情况反应更优 [28] - 未来竞争关键将集中在智驾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体验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