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似药集采

搜索文档
300亿元生物类似药市场迎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20:41
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 - 安徽省发布通知要求8款单抗类生物制剂企业填报最低价、销量、产能等信息,被视为生物类似药集采前奏 [4] - 涉及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8款产品的19个品规,覆盖风湿病、实体瘤、血液肿瘤等多种疾病 [8] - 8款产品获批企业数量均达3家及以上,其中贝伐珠单抗有13家企业获批,阿达木单抗有8家,曲妥珠单抗有6家 [8]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8款生物制剂2024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总销售额近300亿元,其中贝伐珠单抗超百亿,曲妥珠单抗超70亿,利妥昔单抗超47亿,帕妥珠单抗超30亿 [9] - 罗氏有5款原研产品在列,正大天晴、博锐生物有5款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齐鲁制药有4款 [9] - 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不会彻底颠覆市场格局,但若药企不愿降价可能出局导致格局变化 [9] 集采特点与影响 - 生物类似药集采降幅较小,报量全面覆盖全品类全规格,品质要求高 [13] - 不同于化药集采,生物类似药集采更多采取分组模式,主要寻求合适医保支付价 [14] - 集采将促进医药产业结构发展,通过战略购买和量价整编优化资源配置 [10] 集采进程与历史 - 从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预计需1-2个月,但作为首次生物类似药集采可能耗时更长 [6] - 国家医保局2020年明确生物类似药非集采禁区,2021年首次将胰岛素纳入集采 [12] - 安徽计划2025年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12]
事关免费学前教育,7日上午将举行发布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9:58
政策动态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8月7日举行政策吹风会 财政部和教育部将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1] - 官方宣布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1年保教费 [3] 行业动态 - 生物类似药集中采购即将启动 涉及市场规模达300亿元 [3]
生物类似药集采即将开启,300亿元市场迎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9:10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正式向生物类似药延伸。 近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入工作的通知》(简称 《通知》),针对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8款单抗产品的19个品规,要求相关企业填报 最低价、销量、产能等信息。 这被视为开展生物类似药集采的前奏。所谓生物类似药,即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 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不同于小分子化药,生物类似药属于大分子生物制品,研发成 本较高、周期较长。目前,带量采购大都集中于化药仿制药领域,很少涉及生物类似药。 交银国际研报指出,按照过往化学仿制药集采的经验,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需要1-2个月的时间,但鉴 于此次是中国内地第一次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信息整理、规则制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建议关注最终 纳入品种和竞标规则的出台;竞标结果正式落地、对相关企业业绩和产品销售的实际影响应从2026年起 体现。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此集采,非彼集采。降价大概 率不是主要目的,关键在于:摸清市场总销量,引导企业合理预判未来经营形势和管线布局。因此,对 目前竞争格局会 ...
全国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8个品种涉及300亿市场,影响有多大?
新浪财经· 2025-08-04 19:08
牵动行业数年的生物类似药集采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8月1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集工作的通知》,针对8款单抗类生物类似药,要求生产企业填 报销售情况、产能、获批适应症、全国最低集采价、国谈最低价等信息。 生物类似药集采填报通知 此次集采并非只针对安徽一省,而是全国范围内的生物类似药集采,由安徽牵头。早在今年1月,安徽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就提到牵头全国生物药 品联盟集采。到了3月,安徽省医药商业协会官微发布会议邀请,会议将围绕安徽牵头全国生物药联盟集采等内容,进一步探讨生物药集采政策、 集采规则适配性,研讨集采降价与创新平衡等矛盾,以及探讨创新药豁免集采、专利药分级降价等机制。 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竞争充分的化药为主,第六批集采曾纳入生物制剂胰岛素。此 外,曾有地方集采将利妥昔单抗等个别生物类似药品被纳入其中。 交银国际研报认为,按照过往化学仿制药集采的经验,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需要 1-2 个月的时间,但鉴于此次是第一次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信 息整理、规则制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建议关注最终纳入品种和竞标规则的出台; ...
中国内地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在即,或涉及多个大品种
交银国际· 2025-08-04 15: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整体医药行业的投资评级,但覆盖公司中多数标的获"买入"评级,包括传奇生物(LEGN US/买入)、和黄医药(13 HK/HCM US/买入)、德琪医药(6996 HK/买入)等 [7] 核心观点 - 中国内地首次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安徽省针对8款单抗类生物药开展信息填报,预计从信息整理到竞标规则落地需1-2个月,实际业绩影响将从2026年起显现 [2] - 覆盖公司中中国生物制药(5款产品)、信达生物(3款产品)、恒瑞医药(2款产品)和复宏汉霖(5款产品)为主要参与者,建议重点关注降价幅度和分配量结果 [2] - 本次集采仅针对专利过期、已有生物类似药且临床用量大的品种(如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创新药不受影响,建议持续关注下半年国家医保谈判和商保目录进展 [2] 集采产品及企业分析 - 8款单抗类生物药涉及13家生产企业:贝伐珠单抗(13家)、阿达木单抗(8家)、曲妥珠单抗(8家)、英夫利昔单抗(5家)、托珠单抗(5家)、利妥昔单抗(6家)、地舒单抗(5家)、帕妥珠单抗(3家) [3][6] - 交银国际覆盖企业主导多个品种:中国生物制药参与5款(含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信达生物参与3款(含利妥昔单抗)、恒瑞医药参与2款(含曲妥珠单抗) [3][6] 重点推荐标的 - 生物科技板块:传奇生物(目标价65美元/潜在涨幅66 4%)、和黄医药(目标价44港元/潜在涨幅61 2%)、德琪医药(目标价6 6港元/潜在涨幅38 1%)[7] - 创新型药企:中国生物制药(目标价8港元/潜在涨幅9 3%)、信达生物(目标价84港元)、云顶新耀(目标价72 5港元/潜在涨幅16 8%)[7]
理想回应碰撞测试,中国汽研介绍测试情况;局地超42℃!陕川渝鄂高温或破历史极值;电影《731》定档9月18日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6:54
理想汽车碰撞测试事件 - 理想汽车发布声明称理想i8碰撞测试仅用于验证自身被动安全性能 不涉及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评价 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卡车仅作为移动壁障物[1][8] - 中国汽研声明该测试项目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测试场景基于中国典型交通事故形态 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仅依据整备质量标准[9] 汽车行业动态 - 上汽集团7月销售整车33.8万辆同比增长34.2% 实现单月销量同比七连涨 1-7月累计批售239万辆[10] - 长安汽车7月销量21.06万辆同比增长23.4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8万辆同比大增74.05%[12] - 北汽蓝谷子公司7月新能源车销量10280辆同比下降6.38% 但1-7月累计销量同比增幅达98.58%[14] 半导体行业并购 - 芯导科技拟4.03亿元收购吉瞬科技100%股权及瞬雷科技17.15%股权 实现功率半导体领域布局完善[18] - 三安光电拟联合境外投资人以2.39亿美元收购Lumileds Holding B.V. 100%股权[21] 生物医药行业 - 安徽省启动8种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收集工作 包括阿达木单抗等重磅品种 近300亿元市场面临洗牌[4] 能源与化工 - 齐翔腾达30万吨/年环氧丙烷装置恢复生产[21] - 乐山电力居民用气价格顺价调整 预计增加2025年燃气销售毛利约270万元[21] 金融人事变动 -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朱海斌离职 将出任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经济研究)[16] 影视行业数据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70亿元 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10天票房达15亿元[6] - 电影《731》定档9月18日 主演阵容包括姜武、王志文等[6] 其他企业动态 - 锦浪科技可转债发行申请获深交所审核通过[20] - 三一重工累计回购7267.92万股 支付总金额13.55亿元[20] - 福田汽车前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增142.88%[20]
弘则消费| 2025年下半年国内药品有哪些需要关注的政策?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 医药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推进情况**:2025 年上半年多项医药政策推迟落地,因政策变化各部门需达成一致,如第一批至第十一批基药目录、丙类目录报品种、医保谈判等未按时推进[2] - **下半年重要政策**:预计多项重要政策落地,包括医保谈判、集采等例行工作,特别关注丙类或商保目录出台,满足中高端需求,标志国家向效率倾斜,利于商保发展和创新药定价[3] - **丙类目录影响**:核心是国家通过商保满足中高端需求,促进商保发展,使创新药合理定价,进院和市场化销售享受与乙类目录同等待遇,不占药占比、不受 DRG 限制[5] - **国家集采政策变化**:原计划 2025 年两批集采,因第十批价格引发舆论关注,各部委正制定优化方案,下半年或推出新方案,可能先实施中间方案,11 批预计八九月确定品种,2026 年初执行[6] - **第十一批集采规则影响**:预计比第十批更友好,确认国内医药政策向好趋势,虽市场关注仿制药少,但政策趋势积极[7] - **生物类似药集采试点**:企业和专家看法不同,企业认为下半年可能落地,专家认为两年内不太推行,若实施价格降幅大但不如化学药极端[8] - **2025 年医保谈判**:与往年时间相似,肿瘤类创新产品和慢病自免类药物谈判符合预期,但个别品种降价超预期,大品种价格值得关注[9] - **创新药政策及趋势**:国家和地方出台全链条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审评审批时间缩短提高研发效率,国家重视度提升,未来可能出台出口政策支持优质产品输出[10][11] - **基药目录重要性**:重要性相对降低,医保目录更新和集采削弱其重要性,医联体药品目录对进医院更有帮助[4][13] - **DRG 政策影响**:2024 年全面推开影响大,2025 年不合理处调整,收费趋于常态化,影响可控,长期好产品能实现价值,短期有负面影响[14][15] - **三明医改执行情况**:不同地区差异化执行,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方案,属地化特色适应不同地区发展需求[16] - **药品生命周期价格政策**:方案已提出很久,后续可能出台价格专项政策,下半年预计有动作,丙类目录或推商保目录,生马钱子及药品集中采购可能下半年或 2026 年实施[4][17] - **药品关税影响**:中国出口美国药品关税受 232 法案影响,年底或明年初可能有新内容,美丽大法案或加征关税,但供应链难脱钩,出口影响不大;进口因现行关税低或免征,影响不显著[18][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医联体药品目录变得更加重要,对未来药品进医院有很大帮助[4][13] - 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表现受关注,国家大力支持企业国际化扩展,企业可获更大市场份额并学习开拓海外市场经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