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类似药集采
icon
搜索文档
集采冲击商业化逻辑,博安生物股价2个月跌超30%后能否脱离下行通道?
智通财经· 2025-10-17 10:53
自今年8月8日盘中触及19.90港元阶段性高点后,博安生物(06955)的股价便开启了新一轮下跌行情,直至10月14日跌至11.22港元低点后,才在近2个交易日 出现企稳迹象,区间股价累跌超过30%。 智通财经APP数据显示,由于持续的股价下行,博安生物的港股通检讨期内日均市值已跌至66.51亿港元,距离当前港股通调出门槛57.45亿港元越来越 近,"保通"压力也随之增大。 能否脱离下行通道? 虽然目前博安生物检讨期内日均市值正与出通门槛距离不断拉近,但公司目前实际市值仍在70亿港元以上,即使按57.45亿港元的出通门槛计算,其对应公 司股价也在10港元以下,因此博安生物只需接下来实现股价企稳并脱离下行通道,便可实现"保通"。 从技术面来看,今年8月以来,博安生物一直处于"价跌量缩"的下行通道中。8月8日在触及高点和BOLL线上轨后,博安生物股价便于次日走出一个"变盘十 字星",并开始在后续向BOLL线下轨作技术回归。 其中,博安生物股价曾在8月20日首次触及BOLL线下轨后尝试过向中轨的回拉,但场外持币者观望态度导致量能缺失,最终冲刺失败。8月27日公司股价未 能触及BOLL线中轨,并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次日的 ...
300亿元生物类似药市场迎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20:41
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 - 安徽省发布通知要求8款单抗类生物制剂企业填报最低价、销量、产能等信息,被视为生物类似药集采前奏 [4] - 涉及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8款产品的19个品规,覆盖风湿病、实体瘤、血液肿瘤等多种疾病 [8] - 8款产品获批企业数量均达3家及以上,其中贝伐珠单抗有13家企业获批,阿达木单抗有8家,曲妥珠单抗有6家 [8]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8款生物制剂2024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总销售额近300亿元,其中贝伐珠单抗超百亿,曲妥珠单抗超70亿,利妥昔单抗超47亿,帕妥珠单抗超30亿 [9] - 罗氏有5款原研产品在列,正大天晴、博锐生物有5款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齐鲁制药有4款 [9] - 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不会彻底颠覆市场格局,但若药企不愿降价可能出局导致格局变化 [9] 集采特点与影响 - 生物类似药集采降幅较小,报量全面覆盖全品类全规格,品质要求高 [13] - 不同于化药集采,生物类似药集采更多采取分组模式,主要寻求合适医保支付价 [14] - 集采将促进医药产业结构发展,通过战略购买和量价整编优化资源配置 [10] 集采进程与历史 - 从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预计需1-2个月,但作为首次生物类似药集采可能耗时更长 [6] - 国家医保局2020年明确生物类似药非集采禁区,2021年首次将胰岛素纳入集采 [12] - 安徽计划2025年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12]
事关免费学前教育,7日上午将举行发布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9:58
政策动态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8月7日举行政策吹风会 财政部和教育部将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1] - 官方宣布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1年保教费 [3] 行业动态 - 生物类似药集中采购即将启动 涉及市场规模达300亿元 [3]
生物类似药集采即将开启,300亿元市场迎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9:10
集采政策延伸至生物类似药领域 - 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通知,针对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等8款单抗产品的19个品规,要求相关企业填报最低价、销量、产能等信息,这被视为开展生物类似药集采的前奏 [1] - 生物类似药属于大分子生物制品,研发成本较高、周期较长,目前带量采购大都集中于化药仿制药领域,很少涉及生物类似药 [1] - 交银国际研报指出,从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预计需1-2个月,但鉴于是中国内地第一次生物类似药集采,规则制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竞标结果的实际影响预计从2026年起体现 [1] 集采目的与预期影响 - 此次集采降价大概率不是主要目的,关键在于摸清市场总销量,引导企业合理预判未来经营形势和管线布局 [2] - 集采对目前竞争格局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产生超乎行业合理性预期以外的强制格局,市场份额后来居上的情况预计不会特别突出 [2][4] - 通过战略购买、量价整编,向市场阐明现有供需水平及下一步经营空间,提示市场自主优化资源配置,将促进医药产业结构发展 [5] 涉及产品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此次集采涉及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托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帕妥珠单抗等8款产品,覆盖风湿病、实体瘤、血液肿瘤等多种疾病 [3] - 8款生物制剂在2024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总销售额接近300亿元,其中贝伐珠单抗已超百亿规模,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帕妥珠单抗销售额分别超过70亿元、47亿元、30亿元 [4] - 上述8款产品获批企业数量均达到3家及以上,贝伐珠单抗共计13家企业的产品获批上市,阿达木单抗共计8家,曲妥珠单抗共计6家 [3] 生物类似药集采的特点与模式 - 与化学仿制药集采相比,生物类似药集采特点包括降幅小、报量全、品质高 [7] - 由于缺乏一致性评价,生物类似药集采更多采取分组模式,整体降幅肯定无法做到化药那么低,主要是为了寻求更合适的医保支付价 [8] - 此次填报基于医药市场"各有多少",企业需填报各销售终端的全口径销量及所有品规,旨在清晰、全面地摸清情况 [7] 历史背景与降价预期 - 国家层面已开展10批药品集采,覆盖435种药品,但大都以化药仿制药为主 [6] - 2021年11月国家组织胰岛素集采首次将生物药纳入集采范围,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 [8] - 业内预计生物类似药集采降价或更"温和",大范围开展预计会与此前局部探索的降幅相近 [8]
全国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8个品种涉及300亿市场,影响有多大?
新浪财经· 2025-08-04 19:08
事件概述 - 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通知,针对8款单抗类生物类似药开展信息填报收集工作,要求生产企业填报销售、产能、价格等信息 [1] - 此次集采由安徽省牵头,为全国范围内的生物类似药集采,是首次针对生物类似药的全国集采 [3] - 信息填报至正式开标预计需1-2个月,但鉴于首次进行,规则制定可能耗时更长,竞标结果的实际影响预计从2026年起体现 [3] 集采品种与市场规模 - 集采涉及8个单抗品种,包括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托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涵盖多种规格 [5] - 此次纳入的品种均为竞争充分且临床用量较大的品种,背后涉及近300亿元的市场 [4] - 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和恒瑞医药分别有5款、3款和2款产品纳入,复宏汉霖也有5款产品纳入 [4] 市场竞争格局 - 利妥昔单抗除原研罗氏外,还有5家生产企业,包括复宏汉霖、信达生物等,该药2024年销售额超过5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率为6.94% [6] - 阿达木单抗除原研艾伯维外,有7家国内药企拥有生产批文,2023年销售额超22亿元 [6] - 贝伐珠单抗竞争最为激烈,国内已有12家企业拥有批文,加上原研罗氏共13家企业竞争,该药2024年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 [6] 集采规则与价格预期 - 政策端信号显示集采降价趋缓,国家医保局优化集采规则,如优化价差计算"锚点",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为参考,并强调"反内卷" [7] - 参考广东联盟集采结果,利妥昔单抗降幅相对温和,信达生物降幅约59%,罗氏降幅约16%,复宏汉霖两种规格降幅约48%,远低于早期化药集采百分之九十的降幅 [7] - 有药企高管指出,生物类似药投入巨大,希望集采在提高药品可及性的同时,为产业发展留出空间 [7] 企业应对策略 - 百奥泰为应对贝伐珠单抗集采,将现有产能预留国内销售,新生产线已获CDE批准,并计划递交FDA审批,预计明年在美国上市 [8] - 复宏汉霖积极推动生物类似药出海,认为产品在美获批不仅能带来销售额,更能提升品牌价值和公司在其他业务上的议价空间 [8]
中国内地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在即,或涉及多个大品种
交银国际· 2025-08-04 15: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整体医药行业的投资评级,但覆盖公司中多数标的获"买入"评级,包括传奇生物(LEGN US/买入)、和黄医药(13 HK/HCM US/买入)、德琪医药(6996 HK/买入)等 [7] 核心观点 - 中国内地首次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安徽省针对8款单抗类生物药开展信息填报,预计从信息整理到竞标规则落地需1-2个月,实际业绩影响将从2026年起显现 [2] - 覆盖公司中中国生物制药(5款产品)、信达生物(3款产品)、恒瑞医药(2款产品)和复宏汉霖(5款产品)为主要参与者,建议重点关注降价幅度和分配量结果 [2] - 本次集采仅针对专利过期、已有生物类似药且临床用量大的品种(如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创新药不受影响,建议持续关注下半年国家医保谈判和商保目录进展 [2] 集采产品及企业分析 - 8款单抗类生物药涉及13家生产企业:贝伐珠单抗(13家)、阿达木单抗(8家)、曲妥珠单抗(8家)、英夫利昔单抗(5家)、托珠单抗(5家)、利妥昔单抗(6家)、地舒单抗(5家)、帕妥珠单抗(3家) [3][6] - 交银国际覆盖企业主导多个品种:中国生物制药参与5款(含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信达生物参与3款(含利妥昔单抗)、恒瑞医药参与2款(含曲妥珠单抗) [3][6] 重点推荐标的 - 生物科技板块:传奇生物(目标价65美元/潜在涨幅66 4%)、和黄医药(目标价44港元/潜在涨幅61 2%)、德琪医药(目标价6 6港元/潜在涨幅38 1%)[7] - 创新型药企:中国生物制药(目标价8港元/潜在涨幅9 3%)、信达生物(目标价84港元)、云顶新耀(目标价72 5港元/潜在涨幅16 8%)[7]
理想回应碰撞测试,中国汽研介绍测试情况;局地超42℃!陕川渝鄂高温或破历史极值;电影《731》定档9月18日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6:54
理想汽车碰撞测试事件 - 理想汽车发布声明称理想i8碰撞测试仅用于验证自身被动安全性能 不涉及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评价 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卡车仅作为移动壁障物[1][8] - 中国汽研声明该测试项目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测试场景基于中国典型交通事故形态 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仅依据整备质量标准[9] 汽车行业动态 - 上汽集团7月销售整车33.8万辆同比增长34.2% 实现单月销量同比七连涨 1-7月累计批售239万辆[10] - 长安汽车7月销量21.06万辆同比增长23.4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8万辆同比大增74.05%[12] - 北汽蓝谷子公司7月新能源车销量10280辆同比下降6.38% 但1-7月累计销量同比增幅达98.58%[14] 半导体行业并购 - 芯导科技拟4.03亿元收购吉瞬科技100%股权及瞬雷科技17.15%股权 实现功率半导体领域布局完善[18] - 三安光电拟联合境外投资人以2.39亿美元收购Lumileds Holding B.V. 100%股权[21] 生物医药行业 - 安徽省启动8种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收集工作 包括阿达木单抗等重磅品种 近300亿元市场面临洗牌[4] 能源与化工 - 齐翔腾达30万吨/年环氧丙烷装置恢复生产[21] - 乐山电力居民用气价格顺价调整 预计增加2025年燃气销售毛利约270万元[21] 金融人事变动 -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朱海斌离职 将出任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经济研究)[16] 影视行业数据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70亿元 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10天票房达15亿元[6] - 电影《731》定档9月18日 主演阵容包括姜武、王志文等[6] 其他企业动态 - 锦浪科技可转债发行申请获深交所审核通过[20] - 三一重工累计回购7267.92万股 支付总金额13.55亿元[20] - 福田汽车前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增142.88%[20]
弘则消费| 2025年下半年国内药品有哪些需要关注的政策?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 医药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推进情况**:2025 年上半年多项医药政策推迟落地,因政策变化各部门需达成一致,如第一批至第十一批基药目录、丙类目录报品种、医保谈判等未按时推进[2] - **下半年重要政策**:预计多项重要政策落地,包括医保谈判、集采等例行工作,特别关注丙类或商保目录出台,满足中高端需求,标志国家向效率倾斜,利于商保发展和创新药定价[3] - **丙类目录影响**:核心是国家通过商保满足中高端需求,促进商保发展,使创新药合理定价,进院和市场化销售享受与乙类目录同等待遇,不占药占比、不受 DRG 限制[5] - **国家集采政策变化**:原计划 2025 年两批集采,因第十批价格引发舆论关注,各部委正制定优化方案,下半年或推出新方案,可能先实施中间方案,11 批预计八九月确定品种,2026 年初执行[6] - **第十一批集采规则影响**:预计比第十批更友好,确认国内医药政策向好趋势,虽市场关注仿制药少,但政策趋势积极[7] - **生物类似药集采试点**:企业和专家看法不同,企业认为下半年可能落地,专家认为两年内不太推行,若实施价格降幅大但不如化学药极端[8] - **2025 年医保谈判**:与往年时间相似,肿瘤类创新产品和慢病自免类药物谈判符合预期,但个别品种降价超预期,大品种价格值得关注[9] - **创新药政策及趋势**:国家和地方出台全链条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审评审批时间缩短提高研发效率,国家重视度提升,未来可能出台出口政策支持优质产品输出[10][11] - **基药目录重要性**:重要性相对降低,医保目录更新和集采削弱其重要性,医联体药品目录对进医院更有帮助[4][13] - **DRG 政策影响**:2024 年全面推开影响大,2025 年不合理处调整,收费趋于常态化,影响可控,长期好产品能实现价值,短期有负面影响[14][15] - **三明医改执行情况**:不同地区差异化执行,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方案,属地化特色适应不同地区发展需求[16] - **药品生命周期价格政策**:方案已提出很久,后续可能出台价格专项政策,下半年预计有动作,丙类目录或推商保目录,生马钱子及药品集中采购可能下半年或 2026 年实施[4][17] - **药品关税影响**:中国出口美国药品关税受 232 法案影响,年底或明年初可能有新内容,美丽大法案或加征关税,但供应链难脱钩,出口影响不大;进口因现行关税低或免征,影响不显著[18][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医联体药品目录变得更加重要,对未来药品进医院有很大帮助[4][13] - 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表现受关注,国家大力支持企业国际化扩展,企业可获更大市场份额并学习开拓海外市场经验[12]